這種病被稱爲眼科的「不治之症」,獨創療法看溫州

受訪專家:吳文燦,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附屬眼視光醫院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兼眼眶眼整形微創中心主任;

擅長:從事眼科臨床27年,眼鼻相關微創外科創始者,主攻神經眼科、眼眶疾病、淚道疾病的臨床診療與研究工作,特別擅長外傷性視神經疾病、複雜性眼眶疾病、淚道疾病的微創治療。

這種病被稱為眼科的“不治之症”,獨創療法看溫州

吳文燦教授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

(健康時報記者 田茹)“如果把眼球比作一個燈泡,那麼視神經就像燈泡後面的電線,將眼球視網膜的信號傳遞至顱腦中樞。視神經一旦受到外傷,將導致視力嚴重受損,就像是電線出了問題,燈泡自然不亮”,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吳文燦教授形象地向記者介紹視神經外傷。

眼科“不治之症”有獨創療法

“如果額顳部或頜面部等部位受到鈍性撞擊後,眼睛突然一下就看不見或看不清了,而眼球又完好無損,那極可能就是視神經受到了損傷,這在臨床上也叫間接性外傷性視神經病變。

吳文燦教授介紹,視神經位於眼球后方,自眼球穿出後即向後穿行於眼眶、蝶竇的外側壁與顱底,最後移行為視交叉而進入顱內,管徑僅約2~3毫米。一旦視神經受損,臨床上常常採取靜脈給藥或口服給藥、或進行開顱、開眶手術等進行治療,但因為諸多原因,效果極差,大部分患者最終視力嚴重下降,甚至無光感。也正因為如此,視神經外傷一直被喻為眼科的“不治之症”。

作為眼外科出身的吳文燦教授說,他在湘雅醫院讀博士的時候就經常看到許多青壯年、兒童因為一起交通事故、或者從樓梯上摔下來、或因為工傷等而導致視神經受損,一下就看不見了,甚至光感都沒有了,而當時臨床上卻沒有好的治療手段,他真的覺得很沮喪,往往感受到一種沉重的責任感、使命感!“這不僅僅是患者一個人的問題,背後往往承載著一個家庭,甚至多個家庭的不幸與痛苦。”因此,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攻克這個難題。

在許多次探索中,吳文燦教授發現,在內窺鏡下從鼻腔鼻竇入路,可以直接到達視神經管內段受損傷,手術徑路直接、操作空間大、且在內窺鏡良好的照明與放大倍率下精細操作,減壓充分,是一種迄今為止較理想的手術方式,且無需開顱、開眶,創傷很小,特別是手術後可直接將促神經損傷修復的藥物局部應用在受損的視神經管內段,理論上應該能更好地促進視神經功能恢復。

自2006年10月至今,吳文燦教授採用此種方法已經為4000多例患者施行了手術,大部分患者視功能得到明顯恢復,效果理想。隨著他的不懈努力推廣,現在開展此手術的醫生也越來越多,全國呈現蓬勃發展趨勢。

為了更加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的健康、良性與規範化發展,他於2016年11月著手組建了“全國外傷性視神經病變臨床診療與研究協作組”,主要通過遠程醫療、大數據平臺、規範化培訓等手段,集全國之力來進行多中心臨床病例註冊登記研究,從而為外傷性視神經病變帶來真正意義上的突破。

視神經外傷時一定要即時就醫

視神經一旦受損,一定要即時就醫,大多需要手術治療。

“視神經是由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發出的神經軸索組成,人類視神經大概由120萬根軸索所組成”,吳文燦教授介紹,但視神經軸索是非常精細而脆弱的,因此,手術治療時其精細程度非常高。如果視神經部分受損,通過手術對未受損的神經軸索進行有效保護以避免繼續受損;如果視神經軸索全部被損壞,則相當麻煩,但並非無解。

吳文燦介紹,如果把視神經比作一個樹幹,那麼樹根就是埋在視網膜裡面的神經節細胞。樹幹損壞了,但樹根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死亡,樹根還在;此時,如果採取爭取的干預手段,無論是藥物處理還是手術治療,活的樹根將發出“新芽”,讓“樹幹”再重新長出來。因此,手術成功最關鍵的因素,除了手術技術外,時間上一定要儘可能早。

“目前大約98%的視神經外傷患者都來自浙江省外的全國各地。”儘管醫院地處溫州,但已名聲在外,吳文燦教授介紹,很多患者突發事故後,輾轉就醫,卻沒有得到真正及時、有效的治療,最後在這裡得到很好的康復。

曾經就有一位“打飛的”的IT男從雲南包機前來溫州求醫。當時該患者在西雙版納遊玩,不慎踩空了墜落至洞裡面而損傷了視神經,當時就沒有光感了。在當地醫院無法救治,後來通過國際救援組織SOS聯繫到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的吳文燦教授成功進行了手術治療,視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但還是有很多患者不知道,不瞭解,有些患者輾轉就醫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找到這裡,但確實迴天乏力啊。”吳文燦教授頗為遺憾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