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女兒死於瘟疫後,日本醫生才發現中醫能治“不治之症”,悔已晚

1929年,一本日本醫生寫的書,在中國被視為中醫的“救命符”。

這就是湯本求真的《皇漢醫學》。

寫此書前,他的女兒因一場瘟疫而夭折。

他在書中忠告世人,中國的中醫有著億萬人的實踐經驗,能夠治療西醫的“不治之症”。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都說了什麼,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女兒死於瘟疫後,日本醫生才發現中醫能治“不治之症”,悔已晚

《皇漢醫學》對中醫的評價

一、《皇漢醫學》

中醫有句名言:有人用筷子吃飯的地方,就有人用中藥。

可見中醫影響。

但在1929年,中醫正面臨廢止之危險。

當年2月底,國民政府通過一個“廢止舊醫案”。

稱中醫不科學,遏制中國衛生醫療事業。應效法日本明治維新,革除舊弊,全面推行西醫。

他們還規定,禁止報紙宣傳中醫,禁止成立中醫學校,學中醫國家不承認學歷。

為保衛中醫,全國中醫團體代表立即召開大會,反對廢醫案。

這期間,日本醫生湯本求真寫的《皇漢醫學》,被翻譯到中國,成為抵制政府廢醫案的有力武器。

這是本什麼書呢?

女兒死於瘟疫後,日本醫生才發現中醫能治“不治之症”,悔已晚

湯本求真,原是日本石川縣一個鄉村西醫。

因女兒死於家鄉痢疾瘟疫,自己作為醫生無力挽救,而痛恨自己所學西醫。

痛定思痛,他轉而拜師學漢醫,絕望之中發現了中醫的妙用。

他苦心專研漢醫17年,用無數個起死回生的治癒病例,開創了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中西醫結合療法。

因此而成名醫。

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

不管中醫西醫,治癒病人就是名醫。

一個絕望將死的律師,被湯本治癒後,大喜過望,拿出自己大量的資金,讓他總結醫術成果。

這就是湯本57萬字的煌煌大作,《皇漢醫學》。

女兒死於瘟疫後,日本醫生才發現中醫能治“不治之症”,悔已晚

書中說,皇漢,就是大漢,代表中國的意思。

皇漢醫學,就是中醫學,不過是日本人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成果。

湯本說,他其實只讀了2本中醫著作,就是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但用西醫的眼光來審視中醫,用中西醫結合的實踐來詮釋張仲景理論、總結治療法則的,他是第一人。

他說,中醫是中國人用幾千年的時間、對億萬人體病理藥效研究後,總結出來千年古方,代代相傳,千錘百煉,顛撲不破。

而西醫是一種近代文明,是基於動物試驗、精密儀器和化學反應之上,而摸索試驗出的一定之律。

所以中醫是一種實踐經驗,經得起實證運用。

女兒死於瘟疫後,日本醫生才發現中醫能治“不治之症”,悔已晚

臨床上,中醫著眼於身體整體,強調人與自然相剋相生,從自然草蟲尋找提高抵抗疾病、提高免疫力的處方。

而西醫著眼於局部器官,在外科手術上有立竿見影之效。

中醫在靶向不明的未知之病上有奇效,西醫必須知道確切的病灶才能精準施治。

西醫一旦誤診效果大相徑庭,而中醫從綜合施治的角度去抓藥,一種藥方可治多個症狀,所以很少誤診。

所以,中醫在治療西醫視為的“不治之症”時,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女兒死於瘟疫後,日本醫生才發現中醫能治“不治之症”,悔已晚

當年的中國西醫學校

二、“救命符”

湯本用半輩子的精力復興日本漢醫,被日本人稱為“漢方醫學中興之祖”。

而《皇漢醫學》也被稱為日本“近代的聖典”。

此書1927年在日本付印,共3卷。

1929年傳入中國時,正值中醫保衛戰。

它立即被拿來作為抵制“廢醫案”的有力證據,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

中醫學家稱,此書說出了中國人說不出的話來,“是中國舊醫的‘救命符’。”

你們不是說日本拋棄了中醫嗎?看看此書吧,日本不僅沒有拋棄中醫,還在大力復興中醫,用中醫治癒了很多西醫“不治之症”!

3月17日,來自全國15省的中醫界各團體代表381人,浩浩蕩蕩開始了遊行抗議。

他們在上海總商會開會,打出“提倡中醫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醫以防經濟侵略”的巨幅口號。

3天的會議,通過若干議案。之後組織人員去政府請願。

最後,國民政府蔣主席只得暫緩廢醫案。

中醫界打了個大勝仗,這就是當年影響最大的“護醫”運動。

為紀念鬥爭勝利,大會將3月17日定為“國醫節”。

女兒死於瘟疫後,日本醫生才發現中醫能治“不治之症”,悔已晚

三、背景

一本日本人寫的中醫書,最後救了中國中醫,這看來有點諷刺,實際有它背後的歷史因果。

①拿來主義

晚清民國,國力衰敗之際,苦於尋找出路、救國存亡的中國人,紛紛以鄰邦日本為榜樣,學習其明治維新富兵強國之路。

雖然由於歷史地理國情等原因,維新在中國沒有結果,但學習效法西方文明,救國圖強的精神一直沒變。

取締中醫,效法日本,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生硬照搬的一個結果。

日本是在全國統一,天皇掌權之下,配套經濟發展進行的醫療改革。

而當時的中國沒有這些條件。

女兒死於瘟疫後,日本醫生才發現中醫能治“不治之症”,悔已晚

②時空錯位

日本漢醫自唐朝取經入土,稱為漢醫。

千百年來,漢醫一直是日本的“國字頭”醫療傳統。

直到幕府中期,荷蘭傳教士帶來西方文化和醫學,日本人稱為“蘭醫”。

在推翻幕府的戰爭中,蘭醫外科手術立竿見影,讓隨軍中醫看得目瞪口呆,不得不服。

所以明治政府一建立,就開始全面推行西醫。

國民政府實施的廢醫案中,取締中醫教育、考證拿照才能行醫、禁止宣傳中醫等做法,與當年明治政府的禁令,幾乎如出一轍。

但是,此時的日本已經過去了40多年,被壓制的漢醫已經有所復興,《皇漢醫學》已經被日本人接受並奉為國寶。

此時中國再赴廢中醫之後塵,晚了近半個世紀,時也事也,皆已錯位。

女兒死於瘟疫後,日本醫生才發現中醫能治“不治之症”,悔已晚

③日本的創新

日本復興漢醫,卻不是一味的對中醫“拿來主義”。

多年之後,漢醫已成他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們的創新之處在於:

●不唯漢醫論

單純為治病而開漢醫藥方的,很少很少,大多都會配西醫使用。

●漢醫不能亂開店

有執照才能執業,而不是隨便一個江湖郎中就能掛牌開店,漢醫執照要考證;

●漢醫不能亂開藥

只能從國家認定的成藥和藥材中選處方,醫生自己不能隨便配藥,更沒有“祖傳秘方”一說。

●開藥不能亂用名

不能用似是而非的“陰陽失調”“腎虛精虧”等名義來抓藥,必須有確定的病名。

●奇葩的配方被剔除

原配的蛐蛐做藥引子,人血的饅頭治肺癆,精液月經可延年,人的屎尿也入藥,臂膀割肉可醫雙親……

這些被魯迅譏諷的中醫藥方,系迷信糟粕,日本“拿來”後全部將其剔除。

拿來而不硬搬,融入而不教條,復興而不獨尊,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

參考文獻:

湯本求真《皇漢醫學》

鄭洪《1929年“廢止舊醫案”中醫界抗爭始末》

王克勤、王孝瑩《日本漢方醫學發展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