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鬆: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巴曙松: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坐在伯克希爾年會的萬人體育館中,我很快就喜歡上與巴菲特一起並肩坐在臺上的查理•芒格,他雖然已經90多歲高齡,但是從早上會議開始一直到下午會議結束,他都精神抖擻、頭腦清晰,需要他插話的時候要言不煩、直指要害;當然說得最多的還是那句口頭禪:“我沒有什麼要補充的。”

我於是到處蒐集關於查理•芒格的文章和書籍,一以貫之地透射出簡潔、質樸、圓融和富有洞察力的智慧,既能看到富蘭克林、本傑明·格雷厄姆、甚至孔子等的影響,但是更多的則是他觀察與思考的總結。

巴曙松: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顯然也是這樣看待查理•芒格的,他曾經這樣評價查理•芒格這位合夥人,“首先,要找比你更聰明、更有智慧的人。找到他之後,請他別炫耀他比你高明;其次,在你犯下損失慘重的錯誤時,他既不會事後諸葛亮,也不會生你的氣;同時,還應該是個慷慨大方的人,會投入自己的錢並努力為你工作而不計報酬。最後,這位夥伴還會在慢慢長路上結伴同遊時能不斷地給你帶來快樂。”

從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合作歷程來說,芒格可以說是相當理想的合夥人。他們自相識起便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在四十多年的並肩合作中又彼此影響、互相塑造,在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orporation)的掌門人期間,他們一起創造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複利增長的投資奇蹟。

巴曙松: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芒格與巴菲特都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並在那裡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兩人的家僅僅相隔幾個街區,芒格甚至曾在巴菲特祖父的雜貨鋪打過工。但一直到1959年,他們才相識於在朋友舉辦的聚會中。當時巴菲特29歲,芒格35歲,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興趣愛好讓他們迅速成為莫逆之交,並在餘後的四十多年中成為拍檔。巴菲特曾形容芒格:“這個人用思想的力量,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這樣的稱讚可能既有友情的偏好,更是基於事實的由衷感謝。在巴菲特的投資之路上,芒格作為亦師亦友的角色,對他的投資思想影響巨大。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是巴菲特的老師,他為巴菲特的投資思想架構了基礎。格雷厄姆所主張“安全邊際”,認為最好的賺錢辦法是投資“廉價股”,即內在價值高於市場價值的股票,“撿菸蒂”就是對此理念的形象比喻。在巴菲特早期的“撿菸蒂”階段,他在投資中也取得了豐厚的報酬。一定程度上,格雷厄姆是“低風險”的投資分析家,他相對保守的投資觀是美國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的“遺產”。

巴曙松: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適時出現的芒格,讓巴菲特整體的投資理念從“用便宜的價格買一家普通的公司”,進化到了“用合理的價格買一家成長的公司”。芒格在投資中尋找的是複利機器,在選好股票後,他喜歡的投資方式是大量且長期持有,芒格稱之為“坐等投資法”。芒格認為,投資者應注重尋找投資良機 ,“可長期觀察各公司股價,把它們當成一個個格子,若出現一個速度很慢、路線又直,且正好落在你格子中間的好球,那麼就全力出擊。”即“好球才揮棒”。正是在芒格的薰陶和支持下,巴菲特從“撿菸蒂”轉向投資優質企業,兩人在此後共同演繹了一連串的經典投資案例。

巴曙松: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巴菲特說,芒格把他推向了與格雷厄姆不同的方向,但是芒格與巴菲特的身上都烙有格雷厄姆的印記,芒格的投資思想正是以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基本原理為基礎並延伸發展。巴菲特在總結過去57年裡查理對他投資風格的影響時說:“查理對我的影響不只是像格雷厄姆教我的那樣買入交易的方向,他用強大的力量使我擺脫了格雷厄姆觀點的束縛,這是查理思想的力量。”

巴曙松: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這也是我們以投資思想作為此書譯名的原因。雖然芒格多次發表演講並撰寫過一些文章,還在韋斯科金融公司(Wesco Financial)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會上招待過許多股東,但他卻從來沒有用一個所謂統一的“投資思想理論”來表達過自己的觀點。在本書中,作者戴維•克拉克以投資思想為脈絡,取材於芒格在演講、報紙、採訪、問答等中的發言,共選取了135個片段並進行解讀,通過這種方式與讀者分享了他對於芒格投資思想的梳理、思考和延伸。本書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芒格給投資者的忠告,第二部分是芒格的投資理念,第三部分是芒格對經濟基本面的思考,第四部分則是芒格的處事智慧。

巴曙松: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芒格從心理學、經濟學、物理學、生物學和歷史學等其他學科當中汲取了許多知識,以發展他的“多元思維模型”,這一系統與其他模型迥異。就像模仿任何天才一樣,套用“芒格”式的思維方式非常困難,但是利用它的核心原則有助於讓思維更加清晰、判斷更加準確。和芒格本人的投資原則檢查清單類似,讀者也可以將本書的135個指南作為啟發自己思考的清單,通過這些簡明扼要的工具來自我修正。儘管有些條目誕生於很久之前,但經過歲月的磨洗,這些思想準則的邏輯和有效性上仍與當初發表時一樣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與投資思想相輔相成,芒格的睿智和洞察也延伸到生活之中。芒格一直認為優秀的品性要比卓越的大腦更加重要,成功的投資只是小心謀劃、專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產品。嚴格而自律地控制非理性情緒,既能對損失與不幸淡然處之,也能同誘惑與狂熱保持距離,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個合格投資者應有的修養。生活不僅僅是精明地積累財富,毫不妥協的耐性、自律、自控,才是偉大的投資者應該具有的光輝品質。

巴曙松: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從芒格的個人風格來看,他一直追求獨立思考,並常常能用言簡意賅的幾句話切中問題的要害。本書通過這種碎片化的處理保留了他的個人特色。正如芒格所言,“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變得比昨天更聰明一點。認真和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的,你會有所進步,但這種進步不一定很快。但你這樣能為快速進步打好基礎……每天慢慢向前挪一步。到最後——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像大多數人那樣,你將會得到你應得的東西。”

本書的作者戴維•克拉克(David Clark)是一名投資者、律師,同時也是8本關於沃倫·巴菲特的書的合著者,其著作如《巴菲特投資學》《巴菲特投資學實踐手冊》等被翻譯成了二十餘種語言,暢銷全球。

巴曙松:體會智者的思想力量 —《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譯者序

本書的翻譯由我主持和組織,並由我和陳劍博士共同進行翻譯的協調和統稿校訂工作,張悅、路揚、劉曉依、嶽淑媛、王立根、李成林、楊璨瑜、方堉豪、葛建宇等參與了翻譯,初譯之後又經過幾次交叉校訂與統校。這個過程也是我們反覆學習查理•芒格的過程。當然,即使再細緻的工作也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疏漏與不足,還望廣大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不吝批評指正,以便我們不斷改進完善工作。

是為序

巴曙松

2019年4月21日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