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只是暂时的,当真就输了

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战争史,战乱的时间元多于和平时间。古语云: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如今战争硝烟散去不过数十年,好多人忘记了和平是怎么来的。每次看到中日友好这个伪命题,我就觉得搞笑:

中日怎么可能友好,和平骗了别人,却也可能骗了自己,中日之间没有和平,即便是有,也是要通过战争得到。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只是暂时的,当真就输了

友好握手

历史上我们和日本有四次大规模战争,说起来日本这个国家是很奇怪的,他喜欢挑衅,一旦你把他狠狠揍一顿,哪怕揍成残废,他就能温顺好长一段时间,这并不是瞎说,历史为证。

第一次给予日本惨痛教训的是唐朝,当时辽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高句丽、新罗、百济,类似于中国古代三国时期,本来三个国家中高句丽是最强的,但是经过杨广同学的三次大规模打击,国力大损,反倒是百济最强,新罗和唐朝关系最密切。于是百济经常联合高句丽打新罗,新罗没办法只能找老大唐朝,这两个国家也不听唐朝的调停,那么只能战争来解决了。

介于对高句丽有戒备,毕竟高句丽曾统治过辽东半岛,但是为了对抗唐朝,百济与倭国(这个时候还没有改名字)结盟,于是历史上第一次中日对战就在白江口开打了,这场战争过程就不用说了,百济倭国联军拥有战船1000余艘,占据主场优势,唐朝新罗联军战船200艘,结果是百济倭国联军惨败,百济亡国,倭国吓破了胆,之后的近六百年里,倭国一直是毕恭毕敬,每年派遣大量遣唐使到唐朝,一直到宋末,再也不敢挑衅中国。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只是暂时的,当真就输了

白江口海战

第二次中日对战是在明朝万历年间,那个时候日本刚结束战国时期,丰臣秀吉率军20万跨海而来,准备以朝鲜作为跳板攻击明朝,这一次日本已经比唐朝时期难对付多了,中日双方在朝鲜打了七年,才将日本赶了回去。也许给他们的教训不够深刻,这一次他们只安分了不到三百年,直到清末。

第三次就是清朝末期的甲午海战,这场战役不用说,清朝输了,成功让日本增强了民族自信,得到了大量赔款拯救了濒临崩溃的经济,具体我就不多说,正因为第三次胜利,为第四次战争埋下伏笔。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只是暂时的,当真就输了

甲午海战

第四次就是咱们熟悉的十四年抗战了,这个期间日本侵华兵力在200万左右,大片国土沦丧,日军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为了赢得胜利,中国军民付出了近4000万的伤亡,关键在于日本并不认为是中国击败了他。日本对美国服服帖帖,对美国点头哈腰,只因为那两颗“巨蛋”,反而对中国是冷嘲热讽,拒不承认犯罪事实。

我们从战争历史上看,从古代到近代,日本想要上岸,其目标一定是中国,而根据历史经验,日本如果对中国有畏惧,会消停很长时间,如果没有,一旦有机会,必然会侵华。而从以往的战争规模上看,一次比一次大,最终演变成倾国之战。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只是暂时的,当真就输了

抗战油画

所以说,中日是没有友好的,所谓友好也是建立在把他打趴下的基础上,现在的友好不过是做样子给大家看,最终还是的靠战争来解决,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