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車為何買的人少?

teloon


這個問題嘛,最重要的還是咱們國家的汽車“消費觀”,是更偏向三廂車的。前些年汽車在國內比較稀少,那時候在人們的認知裡,“三廂車”才叫車,兩廂車那都不叫車。旅行車更大更實用, 但是仍然滿足不了大部分人的審美。

就像桑塔納當年就有旅行款,多少人一提起來就是“真醜”。跟別的車比什麼樣不說,跟普通款比,桑塔納旅行款也沒醜哪兒去吧?凱越、馬自達六也有旅行款,大多數人都欣賞不來。

加上咱們對汽車有一定隱私要求,三廂車的後備箱就是個私密性的空間,而兩廂車、旅行車都不能滿足這一需求。你不是三廂,什麼wagon、GT,那都不叫車。像5系GT用了7系底盤,價格也便宜,但是仍然是小眾車。

直到SUV開始火爆,市場對兩廂車、旅行車才慢慢寬容起來。這個時候,人們才真正開始重新審視旅行車,發現旅行車真的是超級實用啊(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旅行車比SUV更加實用),而且有些旅行車真的很帥。

當然現在大多數旅行車的定價還是不太合理,定價甚至比SUV都貴,又沒有SUV的溢價能力,所以還是缺乏熱銷的基礎。現在很多廠家開始重視這塊市場,不過我覺得MPV火的可能性更大些,因為咱們國家的汽車消費習慣,跟美國市場還是比較接近的,歐洲人喜歡旅行車,而美國人更喜歡MPV。


老胡評車


我作為旅行車主表示,旅行車買的人少既有現實原因又有歷史原因。比較樂觀的現狀是,“貴”已經逐漸脫離首要原因了。

先曬一下我的車:大眾蔚攬380TSI兩驅舒行版,是2.0T的乞丐版,這就是現款邁騰旅行。當時的指導價29.48萬,優惠後裸車22萬多,最終26萬出頭落地。(PS:隨動LED大燈是後期自己裝的,原廠低配車是鹵素大燈。

首先要說說歐洲為什麼是旅行車的天下。我去德國和北歐時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是,歐洲的城市因為古建眾多,城市格局比較擁擠,道路狹窄,人口稠密。同時人均機動車保有量很高,所以少佔地、多佔天的拓展車內空間,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因此旅行車比三廂車多出了更大的行李箱豎向空間和更豐富的乘客/行李裝載組合方式,歐洲車主覺得很實用。

你也許會問了,SUV也有縱向空間的優勢啊,而且歐洲人普遍身材很高,為什麼拉人拉貨縱向空間都更有優勢的SUV也不如旅行車受歡迎?這則是因為歐洲的山路和高速比較多,尤其德國還有2/3是不限速的,對車輛的高速性能要求也很高,再加上歐洲油價並不便宜(柴油每升1.05-1.1歐元,汽油1.3-1.4歐元),在德國這種開200km/h都不嫌快的國家,重量大、風阻大的SUV對用車成本和高速駕駛性的負面影響就非常突出,旅行車在這方面則更有優勢。這也是我選擇旅行車的原因,既有強悍的後備廂空間,又有轎車的油耗、動力和操控性。

大多數國人不喜歡旅行車,是有不少歷史原因的。

比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汽車市場其實選擇很少,除了最便宜的微面之外,大多數人能買得起的都是夏利、奧拓、富康這種兩廂車,再往上有捷達、桑塔納為代表的三廂車。當時國內最貴的旅行車,也就是桑塔納旅行版和廣州標緻505SW了。而更高級別的奧迪100、第一代官車A6、虎頭奔、老7系等等,都是三廂車。所以在很多長輩的觀念裡,三廂轎車就是比兩廂車/旅行車更高端。

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6年以後,SUV殺出來了。在那個不懂城市SUV和硬派越野車有啥區別的年代,老觀念裡普遍把SUV和越野車直接畫等號。而當時鋪裝路面的發達程度還不高,很多車主都免不了偶爾走走爛路,所以普遍認為SUV就意味著更強的通過性和爛路可靠性,讓你出城玩更有安全感。再有就是SUV高達的車身顯得霸氣,開車時也有更遠的視野。另外,中國又沒有德國那種不限速高速,SUV在車重和風阻方面的劣勢不明顯。在三廂車和SUV都受到消費者高度認同的局面下,旅行車這種兩頭兼顧的車型反而顯得左右不逢源,市場份額被雙方夾擊,只能以進口方式走小眾路線。就形成了“銷量慘淡——只能賣進口——消費者嫌貴不買——銷量慘淡”的惡性循環。後來就改賣情懷了。

這種形勢就導致在購車趨於理性的今天,很多消費者排除旅行車並不是牴觸旅行車本身,就是覺得它們賣得太貴。

回想邁騰B7旅行版,全鹵素燈組的低配版都要30多萬,比同期的邁騰中高配還要貴近10萬塊錢;2015款高爾夫7旅行版指導價也高達28萬。這樣的價格絕對能嚇跑一大波意向買家。而它們在其他方面比起同款國產版又沒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只有少數不差錢的真愛粉才會把它提走。3系、C級的旅行版也是高定價,並且優惠還不大,買2.0T低功率版的錢都能上高一級別的三廂車了,5系旅行版的落地價更是奔著60萬去了。而且這些車作為標軸版,腿部空間相比國產加長的三廂版實在太侷促了,並不太適合身材魁梧的一家人長途出行。多花大幾萬甚至一二十萬買一臺除了後背廂更大之外沒有任何看得見的好處的旅行車,就算你有買車如買菜的資本,也不能否認它們的性價比不如合資的同款三廂車。

不過,自從買了蔚攬我發現,旅行車如今也能談性價比了。

我提車一年後,關稅大幅減免,進口旅行車的指導價有所下探,北京地區蔚攬2.0T的裸車價已經21萬左右,比同配置的邁騰差價不到兩萬。高一個級別的A6旅行版年底面臨換代,終端價格也相對友好了,落地50萬就能買到高功率3.0T V6機械增壓、quattro全時四驅、空氣懸掛的A6 Allroad了,而6.5秒破百的2.0T+quattro Avant版本落地不過40出頭,和同配置A6L相比也不貴。隨著網絡的發達、鋪裝路面的完善、購車思維的理性,旅行車的認可度正在逐漸提高。但要想比肩三廂車或SUV,已經不太可能了。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旅行車,在國內的確是小眾車型,為何它小眾,不能像歐洲那樣保有量那麼大呢?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價格,國內很多人也很喜歡旅行車,但是稍微心儀一點的車型,價格就很貴了。

但是旅行車固然有它本身的優勢,最大的我覺得就是空間,旅行旅行,人不一定多,但是東西一定很多,所以在保證寬敞的乘坐空間之餘,儲物能力也很重要,旅行車的優勢就在這。

而且目前市場上真的算是旅行車的,一般動力都很強,像沃爾沃V60、大眾蔚攬等等,現在國人也越來越喜歡旅行車了,只不過礙於價格,不得不求其次,如果價格能壓下來,我覺得旅行車會火的。


小卡說車


國人很少買旅行車的原因首先是價格比較貴,同級別的旅行車,一般都要比同級別的轎車貴。比如大眾的邁騰和蔚攬,邁騰屬於合資車型,蔚攬是純進口車,但是兩者的價格卻差了不少。邁騰的新車指導價是18.99-31.69萬元,蔚攬的指導價是:25.08-40.28萬元。價格的差距顯而易見,蔚攬的入門版車型比邁騰貴了6萬多,頂配車型的價格相差8萬多。

第二,旅行車的造型不太符合國人對於汽車的審美需求。現在大多數人買車之前基本都在兩種車型之間做出選擇,一個是轎車,另外一個是SUV。國人對於汽車的認知還是比較保守的,很多人覺得轎車就應該是三廂,有頭有尾。而SUV的造型和越野車非常相似,所以大家覺得SUV和越野車基本可以劃等號了,自然也不會有先入為主的牴觸心裡。



而旅行車則不同,傳統的旅行車由於車身比較長,又比較低矮,所以從國人傳統的審美角度出發,它的造型不太協調。而且自從SUV車型在國內開始流行之後,旅行車就更加被邊緣化了。因為兩者的主要賣點都是實用性,的確,旅行車的操控性和舒適性要比SUV好,但是SUV的通過性要比旅行車強。而且目前的SUV車型都在不斷完善和提高車輛的公路駕乘感受,所以旅行車的優勢越來越微弱。

大家都知道歐洲人比較喜歡旅行車和兩廂轎車,但是前段時間我去歐洲發現,小型和緊湊級SUV車型非常多。後來跟當地的一位朋友聊天中得知,之前歐洲人喜歡買旅行車和兩廂轎車是因為好停好開,實用性強,非常適合家用。但是現在他們發現,這些小型SUV的實用性要更好,操控性也不差,所以大家自然就願意購買。

巖哥的觀點:目前我們能買到的旅行車雖然有很多,但是稍微上點檔次的旅行車依然價格不菲。按照國內的路況和用車環境來看,如果對旅行車沒有特殊的情懷,相比之下更多人還是願意選擇SUV車型。

我是巖哥,如果您有關於汽車方面的任何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記得關注我呦!


巖哥侃車


簡單說,可以歸結為幾點。第一,旅行車在國內定價貴。第二,旅行車的造型不符合大多數國人的審美。第三,旅行車和轎車差不多,沒有很高的離地間隙,很多人會覺得不實用,還不如轎車。

第四點,可以更全面的說。旅行車最大的優點在於擁有轎車和suv無法比擬的裝載能力,而這種功能性更符合外國人的生活方式。在國內,一輛suv似乎更“全面”,各方面都能滿足我們的需求,而且價格相對實在,關鍵是看起更順眼。

所以,旅行車在國內賣的不好很正常,就好比是西餐再好,也難符合大多數國人胃口。


阿川說車


因為不經常旅行…


省油的燈


卡羅拉旅行版瞭解一下










董永永闖天涯pro


我買的GL6五座版,資格的旅行車,價格還便宜,好用!



噴我的小心



用了一年多了,好用,實用,不燒機油。


者76670063


旅行車挺好,下一輛再換準備旅行,蔚攬還不錯,a6 avant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