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狀元系列故事之十八:浙江蒼南武狀元林時中傳奇

南宋一朝,叫林時中的文武進士共有五位,其中四名文進士,一名武狀元。本文介紹的是浙江蒼南武狀元林時中。

林時中 (約1231—約1278),溫州府平陽縣親仁鄉林坳村(今浙江省蒼南縣藻溪鎮繁枝林坳)人,後徙滬山八丈(今蒼南縣靈溪鎮滬山社區百丈村)。

林時中出身武術世家,在家排行第三,父親名叫林有繹。長兄林宜中、次兄林自中,都是南宋度宗鹹淳年間武科進士。在兩位兄長的影響下,時中自幼習武,兼讀四書五經,文武雙全。

林氏狀元系列故事之十八:浙江蒼南武狀元林時中傳奇

鹹淳七年(1271年),林時中應武舉,廷試第一,中辛未科武狀元。此榜浙江平陽籍有姓名可考的武進士達16人之多。

兩宋時期,共產生48名武狀元,其中平陽縣(含今蒼南縣) 就有15名,約佔三分之一。這其中林家又佔了相當比例,如武狀元林管(事見《中華林氏狀元系列故事之十六:浙江蒼南武狀元林管》)、林夢新、林時中等。根據《林氏族譜·五服支圖》:林時中系唐末蒼南林氏始遷祖林護的第十三世孫,比武狀元林管的輩份低四代。

此外,平陽林家還有武榜眼林景衡、林景新,武探花林武子,以及武進士林雷震、林有聲、林自憲等71人,武舉人200多人。因此,平陽有“武狀元故鄉”之稱號,平陽林家更有“武狀元故里名門望族”之譽。

林氏狀元系列故事之十八:浙江蒼南武狀元林時中傳奇

林時中中武狀元后衣錦還鄉,榮歸故里。平陽縣南湖進士薛思齊為此作《時中公榮歸以所賜之金創建奉先神主於其中》:“榮歸重建繼前修,一逕縈紆水竹幽。追遠慎終終不忝,聯蟬子姓祀春秋。詩禮傳家號大林,一門十個竹綸音。憑渠爭獻河東賦,自愧相如得賜金。”

林時中的家鄉地名叫“八丈”?相傳,林時中與章夢飛兩狀元的狀元府邸只隔一條河,東西最近的地方只有八丈,故名“八丈”。章夢飛於淳祐七年(1247年)中丁未科武狀元,林時中於鹹淳七年(1271年)中辛未科武狀元,前後不過24年,至今傳為佳話。

林氏狀元系列故事之十八:浙江蒼南武狀元林時中傳奇

林時中頗有詩才,有詩詞傳世。如《荷亭》:“高枕方塘四面開,人閒六月此徘徊。花侵紅盞燈光溜,葉並欄杆翠色堆。冷浸葛衣山月上,清幽湘簟水風來。憑君說與溪耶女,莫折刺莖鷗鷺猜” 。《景炎丙子孟秋晚遊新興寺》:“眼底年光似水流,昏昏醉向半鄉投。偶來徙倚新興寺,還意朝參丹鳳樓。露瀉鶴翻鬆徑曉,雲閒僧定竹房秋。人生如夢寧無語,掃筆留題記勝遊” 。

林時中中狀元時,南宋處於風雨飄搖、大廈將傾之際,理論上他應該會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抗元戰場上奮力殺敵,在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遺憾的是,正史沒有林時中傳記,亦無林時中條目。因此,無法考證他的生平事蹟和為國家所作的貢獻。

林氏狀元系列故事之十八:浙江蒼南武狀元林時中傳奇

據蒼南靈溪《百丈林氏族譜》(1793年編修)記載:“有繹公三子:諱時中,宋鹹淳七年辛未科廷對第一武狀元,欽賜御葬西洋漈下。”有專家據此推斷,林時中可能是為國捐軀後,皇帝特敕賜御葬在西洋漈下;但也有可能是後人有意在族譜里加上“欽賜御葬”四字,藉以“光宗耀祖”。

至於族譜裡為何沒有林時中後裔的記載,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為了逃避元兵的追查,故意隱瞞起來。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

(作者簡介:林興華,筆名琪翔,高級編輯,廈大歷史學學士,北大文學碩士,今日頭條號“東南新華”,代表作《福建狀元的那些事》《尋找南少林》《西部娃的渴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