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得自己看過的第一部電視劇嗎?

銅雀臺前燕


印象之中應該是《西遊記》了,那版的西遊記是第一版,也就是86版的《西遊記》,那時候的我還沒出生,家裡也還沒有電視由於太過久遠,據說我家是在1996年才買電視,《西遊記》也是在那一年進入我的記憶,由於年代太久,很多片段已經想不起來了,但是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的旋律,隨著該劇的播出,在我心中人心中久久迴盪,聽奶奶說 ,那時候我只要聽到這個聲音,無論我在哪裡都會放下所有的事情,立馬跑過來。以致有時候我哭的時候,奶奶都會利用這點來哄我,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就是:趴在奶奶的腿上一邊看著電視,一邊聽奶奶跟我介紹什麼妖怪、什麼神仙、什麼神器。如今奶奶不在身邊了,當年的那些演員有的也已經離開了人世。留給我的卻是美好的回憶。我想這就是電視劇的魅力所在。

《西遊記》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就像人生總有些東西值得一生去追求。不管過程是多麼驚險、困難。

這是我印象最深的畫面

這是我對孫悟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這裡

不過如今的電視劇,大多為了所謂的熱度、流量,過度依賴演員的人氣,正在慢慢失去原有的精髓。那些打造精良的電視劇正在慢慢減少,以致我現在都很少看電視了,也可能是年紀大了(哈哈),期待國產劇也能打造出像《權力的遊戲》這樣的高品質史詩作品。


遊子柒


努力回憶第一次看電視的鏡頭,就是1976年TVB版電視劇《陸小鳳》,到現在還記得一個小鬍子男人被追殺,跳到海里的鏡頭,這是我能想到的我對電視最早的鏡頭。

暴露年紀了,其實也不是76年看的,當時的時代,這個電視劇能傳到內地肯定很多年後哈,絕對不承認老阿姨。當時是我哥哥在看,其實我可能三四歲左右,根本看不懂,就記得哥哥看的津津有味,我只是對這個帶鬍子消瘦的好像很厲害的男人有印象,哥哥和小夥伴一邊看一邊說:陸小鳳好厲害blabla。

此後幾十年,我也沒有再看過任何一版《陸小鳳》,不論技術、畫面再怎麼變,小時候那個帶小鬍子的壞笑男人都沒人能替代。因此,小時候看不懂劇情,長大又拒絕一切新版本,因此,我讀陸小鳳的故事根本不熟悉,但也不可替代他的意義。


長大後,我才知道,76版陸小鳳竟然是劉松仁演的!!!而且鄭少秋在這個戲裡演的男四號葉孤城,我對他一丁點印象都沒有了。

在我印象裡都是爸爸角色,還有經典的周星馳版《鹿鼎記》的陳近南。

後來查了一下,這個76版的《陸小鳳》在TVB也是經典劇集,導演王天林,就是後來和周星馳拍了一系列經典香港電影,包括上面提到的《鹿鼎記》的導演王晶的爸爸。可見,耳濡目染的重要性。不過,王晶即便拍了上百部影片,王天林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動的。


王天林的經典作品太多了,大家認為最經典的83版《射鵰英雄傳》就是他導演的。


鄭少秋版《楚留香》

劉德華的成名作《神鵰俠侶》


太多太多,數不清。


在香港的影視界裡,很多男演員都會被人叫做“爺”或者“哥”的,但是還有少數會被叫做“叔”的,比如邵逸夫就被稱作六叔、二叔駱應鈞、達叔吳孟達,還有就是我們的天林叔王天林,可見受尊敬程度。


肉肉和瓜子


第一步國產劇應該是《小龍人》,每個80後應該都對這部影片記憶猶新,每次跟女兒談論的時候,還會不由自主的哼出“我頭上有犄角,我身後有尾巴”“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這首想當年膾炙人口的電視劇《小龍人》的主題曲,每次想到它都能帶出來很溫情很美好的回憶,那個時候最愛的就是過夏天,天氣炎熱,沒有風扇更沒有空調,爸爸只能把餐桌搬到院子裡面去享受一絲絲大自然的風,桌子很大,桌子中間就常常放了一盤青菜,一盤幹豆,一盤涼拌黃瓜,全家最值錢的14寸黑白電視劇也會從我家的櫃子裡被爸爸小心翼翼的搬到院子裡面,放在家裡一張椅腳最整齊的椅子上,我和姐姐很早就坐在桌子旁邊,等著《小龍人》的開始,我們會一邊吃著簡單卻又可口的蔬菜,一邊和爸爸媽媽討論著劇情,這算是爸爸媽媽陪我們看的第一部電視劇吧,溫馨簡單卻有著滿滿的幸福感。


暖佳曦


《渴望》的播出在當時應該算是萬人空巷了吧,轟動全國感動千萬人,90年播出,當年就拿了金雞獎,第二年飛天獎,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發展的轉折里程碑。截止目前我所知道的,應該是沒有哪部能超過它的。由於當時電視機還沒有普及,老百姓們瞭解當代家庭生活的途徑還侷限於嘮家常和報紙,這部電視劇將改革開放之後人們壓抑已久的矮星、親情、友情都充分的釋放出來了,劇情波折,感情真實動人,反映出的社會也更加真實。

1990年12月,有以為女人感動了全國數以億計的觀眾,她的命運牽動了無數善良的心靈,她就是劉慧芳,電視劇《渴望》的女主角。這部劇將人性融入到人生中,又將人生融入到發展的大時代中,雖然是生活中的幾位普通人,但卻真實的反映了社會發展的細節。就是放在現在看,也能看出演員高端的演技和貼近生活的臺詞,並且所表達出的情感更真實,更反映出改革開放後的大眾生活。

目前有真實記錄的電視劇收視率最高的同樣是部經典劇《北京人在紐約》,達到了近30%的收視率,並不是《渴望》的收視率沒有它高,而是當時播出的年代,中央電視臺還沒有開始統計收視率,但那個時候就只有CCTV一個臺,以萬人空巷的情況來分析,甚至有人說《渴望》的收視率能達到90%也不為過。

對於這部90年代經典劇,有誰還記得嗎?有誰是在當年那個時代看過的,歡迎留言評論。

我是薄面貧生,感謝您的評論和關注。


薄面貧生


真正意義上的算是《西遊記》吧,每逢過年那天,依稀記得上午9:00左右,那怕在外面和小朋友玩,也要著急的回家,邊回家還在邊喊,要開始演《西遊記》的,快去回家看了,出門走親戚有兩集看不上還難受的不行。

可以說《西遊記》陪伴了整個童年,小夥伴都拿著“金箍棒”帶著猴臉面具,還有豬臉面具的到處玩耍,像極了是群魔亂舞一下。

那時候的電視劇很少,一部《西遊記》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一年又一年,而且還看的津津有味,不像是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了,反而沉不下去心在看沿途的風景了,回不去的童年。


娛樂是生活


那是1980年,母親廠子幼兒園有黑白電視,在那看到第一部電視劇,是美國《大西洋海底來人》,劇情到不是特別吸引人,但是劇中麥克哈里斯耳朵👂後面長了能在水底下呼吸的鰓,就像電影《未來水世界》裡面主人公諾亞耳朵後面有鰓一樣。單單就這一點就特別吸引人,當時對有人能在海里呼吸還真是半信半疑,從此頭腦幻想的東西也開始多了起來,也開始特別愛看科幻小說和電影。

當電視進入到千家萬戶後,世界離我們似乎近了許多,生活也變得多彩多姿了,但是也沒影響看電影啊,電影院也沒馬上黃了啊,按理說電視和電影也不犯衝突啊,怎麼電視節目越清晰電影院一家接一家黃了呢。

從《大西洋海底來人》電視和電飯鍋成為每家必備生活利器。


載你飛翔


我第一次認真看的電視劇,2013年文章主演的小爸爸,每天沒到時間就守在電視前,每天兩集,……讓我記憶猶新的兩個畫面,第一個是夏天在摩天輪裡問他爸爸,是不是拋棄了他和媽媽,文章說從沒有拋棄你和媽媽,那是父子間的對話,第二個畫面完美的詮釋了兄弟間那種入骨的情誼,另外一個男主角叫齊大勝,跟文章是死黨、兄弟,但是最後的了癌症,這時文章在國外去要回自己的兒子,齊大勝在臨終走時給他錄了個小視頻,算是最後的告別,特別是最後那四個字 走了兄弟,當時感覺文章在戲裡,撕心裂肺的痛……這是一部很好的電視劇,一個男孩慢慢變成一個男人,變成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父親,有愛情、親情、兄弟情


你的笑很傾心


今年整30歲,同齡人走起!已經記不得第一部看的電視劇是什麼,但記憶最深的是《新白娘子傳奇》,天天重播呀,趙雅芝的那個美呀,一直就以為許仙是男人,長大才知道是女扮男裝。接觸的第一步TVB的電視劇是《黃浦傾情》,也不知道自己看懂個什麼,就知道跟著長輩一起看,遇見親親鏡頭,還要捂眼睛。而且那時候電視劇少呀,每到週二下午都是停播,放暑假了,有時間看電視沒電視可播,急得抓耳撓腮。



請叫我小David


《西遊記》,小時候特愛看


第二十放映室


我第一次看到的好奇葩 風雲 覺得步驚雲好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