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戰役是滇軍的成名曲,但為何現所有影視文章記錄片談及臺兒莊戰役都基本不提滇軍?

好的名字都給狗用完了


首先,我們知道,據守臺兒莊的部隊,是中央旁系部隊,反攻臺兒莊戰場的是中央軍嫡系部隊。臺兒莊戰役主要戰場沒有滇軍。

據守臺兒莊的是孫連仲第2集團軍,孫連仲是西北軍出身,但是在1930年就投入了中央軍,成為中央軍旁系部隊(旁系與雜牌軍是本質不同的)。而反攻臺兒莊的屬於湯恩伯軍團,是中央軍嫡系部隊。

滇軍參加的實際嚴格來說,不算是臺兒莊戰役,而是徐州會戰,當然臺兒莊戰役也是徐州會戰的一部分。我們所熟知的臺兒莊戰役是4月6日結束的,而滇軍第60軍是4月22日,開始在臺兒莊和禹王山與日軍交戰的。為此,這次戰鬥,基本都稱為禹王山戰鬥。

這個是兩個不同的戰鬥,因此,談到臺兒莊戰役,極少有人會提到滇軍。因為,不是一個戰鬥。雖然都在臺兒莊爆發了戰鬥,2次都有湯恩伯兵團反擊,但是這卻是兩次戰鬥。現在影視劇談的是孫連仲第2集團軍的第一次臺兒莊戰役,而不是滇軍參加的第二次據守臺兒莊。

滇軍第60軍在禹王山和臺兒莊的戰鬥,打的非常英勇頑強。第60軍經過20多天的激烈戰鬥,將日軍阻止禹王山一線,有力地支援了第五戰區其它部隊的作戰。

同時,第60軍也受到很大的損失。第182師和183師各縮編為一個團,第184師縮編為三個團。全軍4萬,共傷亡七個團,約24000餘人,其中8000餘人犧牲,16000餘人負傷,全軍軍官傷亡800餘人。


深度軍事


先說三點:第一,當年小日本打算從雲南入侵中國,但是失敗了,飛機大炮都進不來。所以,才轉而從東北入侵……

第二,當年日本報紙曾經刊登過這樣的內容:“自九·一八 與華軍開戰以來, 遇到滇軍這樣猛烈衝鋒, 置生命於不顧,實為罕見……

第三:滇軍是“外戰內行,內戰外行”。什麼意思?就是打日本的時候非常狠,內戰跟紅軍對陣的時候隨便打一下,敷衍蔣介石。這是用心良苦不願內戰的做法。但這一點,今時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不清楚……

我們今天所說的滇軍,指的是民國時期的雲南部隊。從辛亥革命到衛國戰爭,到抗日戰爭,隨處都有滇軍的身影。當時素有“滇軍精銳,冠於全國”的美稱。

雲南為全國抗日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因為當時,雲南有陸軍講武堂,也就是那個時期的中國四大軍校之一,培養出了無數的將才。朱老總也是其中之一……

接下來大概講一下那個時期雲南的情況。其實非常複雜,只能略說一二,很多東西,因為時過境遷不好表述。

雲南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民族比較多,情況比較特殊,歷史也比較複雜。現在我們回過頭去看雲南那一段時間的歷史,很多東西都覺得難以理解。其實,因為那個時候封建帝制殘餘勢力還在蔓延,軍閥勢力湧動,革命勢力也剛剛興起。還有各種內部派系錯綜複雜的關係,這些糾纏在一起,讓當時的情況變得非常複雜。

這種複雜性導致今天的雲南人都不懂或者不瞭解本地的歷史。其實很多人,包括一些學者都是很難看清楚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就算有同樣的救國目的,所作所為也不一定符合今時今日的價值觀。所以,如果我們用今天的價值觀去看當時的雲南歷史,得到的結果就有可能是片面的……

先簡單說兩句雲南在當時歷史上的重要性。比如:救國第一槍是在雲南打響的。

還比如說: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大家都知道武昌起義,大家都知道孫中山。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武昌起義的同時,雲南騰越也爆發了革命,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對雲南騰越的統治。騰越,就是今天的雲南騰衝。

還比如說:護國運動。當時的主力軍隊是在雲南。也就是唐繼堯領導雲南時期,蔡鍔北伐的事情。

那個時候,昆明有一個陸軍講武堂,朱老總就是在1909年考進雲南陸軍陸軍講武堂。在蔡鍔部下從軍。後來朱老總又在雲南退出軍界。凡此種種,可見當時情況的複雜。

簡單的說:反對清王朝救國,到後來的推翻帝制護國,再到後來的抗日戰爭,一直都有滇軍的參與,而且戰績是功不可沒的。

只不過,由於當時的情況非常複雜,比如滇桂軍閥之間的不和,滇軍閥與川軍閥之戰,各方勢力在雲南的爭奪糾纏,等等,情況不是今人所能理解的。

導致今天人們只知道唐繼堯,蔡鍔,龍雲這些人。其實,雲南會澤人唐繼堯和湖南人蔡鍔時期,他們是有功有過的。在辛亥革命之前,他們讓鴉片在雲南合法化了。所以那個時期,其實是功過並存的。同時,蔡鍔的最大功績就是在雲南打響了反袁世凱的第一槍,若不然,歷史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整個抗日戰爭過程中,雲南先後向抗日前線輸送兵力達40多萬人,可能今天有些人會說:40萬不多啊!但是,要知道,這個只是有統計的。在那個年代,沒有統計的,被抓壯丁抓去的,做苦役的,混雜在其他隊伍中的滇軍,不計其數。真正算起來,最起碼有100萬。

要知道,那個時候整個雲南僅有800多萬人口。也就是說,去了八分之一。雲南有八分之一的人口都捲入了抗日戰爭。可以想象,情況之嚴重。

更嚴重的是,有統計的40多萬人之中,死亡的有十幾萬以上,也就是說,基本上都血染沙場了。絕大部分有去無回。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雲南軍隊的後勤補給完全自籌,也就是說基本上都是自己想辦法。

而且,滇軍的足跡遍及全國各地,甚至打到了越南。後來還參加了抗美援朝,參與了無數的大會戰。

而1938年臺兒莊戰役,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臺兒莊戰役,滇軍是最後一個撤出的,戰鬥最激烈,死傷最嚴重……

臺兒莊戰役是繼長城戰役、平行關大捷之後又一次勝利,是最大的勝利。在此次戰爭中,中國軍隊付出了慘烈的代價,這場戰役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可以說是抗戰史上讓國人看到可以打敗日寇的希望之戰。

但是,上面也提到過了,軍閥勢力恩怨,以及種種原因,導致滇軍默默無聞,他們的事蹟被埋沒了,搞得好像整個戰爭時期都沒有什麼戰功。其實,這是一種悲哀……

反正,雲南的情況,即便到了今天也是非常非常的複雜,外人對雲南的看法都是片面的,雲南人對雲南的歷史也沒有太多的瞭解……





二蛋天王


滇軍六十軍不光是在電視劇和文學作品裡沒有出現,就連臺兒莊戰役紀念館,北京軍事博物館,徐州會戰裡也難有隻言片語,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初建時,(惹來了很多非議,因為是給國軍建紀念館)還通知滇軍組織老同志寫回憶錄,作畫,往臺兒莊寄了很多資料,但是後來卻不了了之,不知是在哪個審查環節出了問題,當時的陳列大綱而經過層層審批,最後抹掉了六十軍(至於為何,大家還是評論區說比較穩妥)。



歷史遠去,外界少為人知,瞭解渠道又極少所以很難在大眾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裡見到。當年四萬草鞋兵,傷亡慘烈,拖住了一半多日軍,掩護了數十萬大軍撤離,一寸山河一寸血。

好在幾十年過去,當年的是是非非已經淡化,臺兒莊戰役紀念館,已經開始著手補充滇軍在臺兒莊的卓越貢獻,這全得益於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的羅越先教授,他參觀完臺兒莊戰役紀念館居然發現,裡頭沒有一個字提及臺兒莊,沒有一件滇軍打仗的實物,在和館長進行激烈討論並多次來山東調查後,終於開始收集資料,充實館藏。


(昆明唯一參加過臺兒莊戰役的滇軍女兵)


風雲一點通


臺兒莊戰役並不是滇軍的成名曲,滇軍成名已久

滇軍是指民國時期在雲南形成的一支相對獨立的武裝集團,最早可以可以追溯到清末雲南新軍,雲南是清朝的南疆,因此備受重視,武昌起義爆發後,蔡鍔率領雲南軍隊脫離清政府,宣佈獨立,滇軍走上歷史舞臺。

蔡鍔主政雲南軍政府後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雲南成為民國早期最安定的省份,袁世凱倒行逆施在北京稱帝,蔡鍔率領滇軍掀起護國大旗,打槍護國戰爭第一槍,這才是滇軍的成名曲,在護國戰爭中,滇軍英勇頑強的抗擊著袁世凱的北洋軍,最終取得護國戰爭的勝利,護國戰爭是滇軍的成名曲也是滇軍的驕傲。

從辛亥革命到護國戰爭,滇軍兩次亮相都大顯身手,並非默默無聞。

實際上在民國初年,滇軍一直活躍在西南,唐繼堯時期一直致力於稱霸西南,成為西南王。

2016年陳國寶飾演的《信者無敵》電視劇就講述了滇軍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

為什麼談及臺兒莊戰役時不提滇軍呢?

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戰役是全面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與日軍作戰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的勝利,也是滇軍參加抗戰的首次戰役。

但是為什麼現在在臺兒莊戰役中基本不提滇軍呢?我看有的答主開始牽扯到否定國民黨抗日曆史的問題,其實這有點腹黑了,對於國民黨在正面抗戰戰場上所取得的成績,即使是官方不提,民間也有許多,根本就不是掩飾的事情。

真正的原因是儘管滇軍參加了臺兒莊戰役,卻是臺兒莊的第二個階段,而臺兒莊大捷是發生在第一個階段,也就是說,滇軍並沒有參加到臺兒莊大捷的那場戰鬥中。

臺兒莊大捷是從1938年3月23日開始,先從臺兒莊外圍打響,日軍攻入臺兒莊後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一直到3月31日雙方展開血戰,並且佔據一定人數上的優勢,到4月3日開始進行反擊戰,殲敵日軍兩萬多人,嚴重挫傷了日軍的氣焰,到4月7日的時候,日軍殘部開始撤退,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

參加作戰的部隊中並沒有滇軍的身影,當時滇軍被整編為第60軍,由盧漢率領的四萬多精銳滇軍組成,一直到4月22日才到達前線,接防于學忠部和湯恩伯部。

談及臺兒莊戰役基本就提臺兒莊大捷,而不提臺兒莊戰役的第二個階段,有點類似人們只記得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了月球,誰還會記得第二登上去的人。

臺兒莊戰役的第二階段,展示了滇軍的風采

實際上全面抗戰爆發後,各地軍閥紛紛表示要投入到抗日戰爭中去,龍雲在1937年8月的國防會議上表示雲南出兵20萬支援抗戰,實際後來雲南一共出兵40多萬,龍雲回到雲南後就將滇軍精銳整編為第60軍4萬餘人先行出滇抗日。

這支部隊可以說是滇軍的家底了,連以上的軍官大多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並且配備法國和德國先進裝備。

等第60軍到達戰場後,湯恩伯部、孫連仲部由於抵抗時間太久得不到修整,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臺兒莊也危在旦夕,蔣介石隨即調第60軍開赴徐州,接過友軍的陣地,成為臺兒莊戰役第二階段中國方面的主力。

在堅守在禹王山20多天裡,第60軍粉碎了日軍企圖渡過運河威脅徐州的企圖,給予日寇極大的打擊,在這場戰鬥中,滇軍傷亡1.8萬餘人,殲敵1500多人,牽制了日軍精銳師團,掩護我軍主力部隊轉移。

在隨後的徐州突圍。武漢外圍保衛戰中,滇軍也都打出了自己的風采,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仍然英勇作戰,絕不退讓,滇軍出了很多烈士,卻從來沒有出現投降的將軍和偽軍,堪稱滇軍的驕傲。


史論縱橫


眾所周知,中國的抗日戰爭,關內國軍5一6百萬打不過80萬左右的日軍;而日軍又打不過美軍,太平洋諸島爭奪戰是不爭的事實。但朝鮮戰爭,志願軍硬生生把美軍打回三八線簽字。為什麼?是因為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為自已翻身求解放的人民軍隊。尤其對比鮮明的是,原國軍序列時的熊師..爛軍,在整建制反正編為人民軍隊後,共產黨只派些政工人員進去,經過改造,使原有官兵明白: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人民軍隊的軍人為誰扛槍,為誰打仗,與國民黨的軍隊有本質區別。部隊立馬脫胎換骨,面貌一新。打進南京城把紅旗插到總統府的就是原國民黨吳文化的部隊,打進漢城的是曾澤生的部隊。同樣還是那幫人,那個部隊,熊師變成了雄師。如把抗戰指揮權交由共產黨領導毛澤東掌控指揮,起碼也會把日軍擋在朝鮮圍殲了。還讓他佔東北,進中國。南京三十萬人不會冤死,國軍也不會被殲三百餘萬,國民不會被殺二千餘萬,財物礦產不會被掠奪。腐敗無能的蔣公介石及其手下貪官汙吏,還有國軍中的眾多熊師"名將",讓國民損失慘重,讓國人在世界眾民族之中顏面盡失,抬不起頭來。


平和286679958




臺兒莊戰役中,滇軍的功績確實不應該被掩蓋。

滇軍早在蔡鍔時代便已經成名,蔡鍔在袁世凱意圖稱帝時偷偷跑回雲南率先發兵討袁,此舉將蔡鍔和滇軍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在瀘州會戰中更是以弱攻強打得袁軍進退兩難,蔡鍔也因此在袁世凱死後拿下了四川的軍政。在唐繼堯時代,唐繼堯仗著滇軍當上了所謂的“九省聯軍總司令”,權勢打到巔峰,一場滇桂戰爭更是差點吞併了桂系。

所以滇軍之善戰在民國時期是很有威名的,當然真正要說最有名的也當屬臺兒莊戰役。

但是,臺兒莊戰役真正成全的是李宗仁,不是湯恩伯,更不是滇軍。即便湯恩伯作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尚且幾乎被從臺兒莊戰役的功勞簿中剔除,更遑論一支從外面調進來的滇軍?

滇軍滇軍,它不在雲南待著,為何會參加臺兒莊戰役?

1917年10月,李宗仁被統帥部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轄劉士毅31軍、韓復榘第三集團軍(孫桐萱12軍和曹福林55軍)、繆瀓流57軍、韓德勤89軍、于學忠51軍以及龐炳勳部,這意味著李宗仁這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可用之兵力不足7個軍,並且全是所謂的雜牌軍。如果不算“不聽命令”的韓復榘,李宗仁可用的兵力更是少得可憐。

1937年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雲南王”龍雲在南京參加國民政府會議時表示將組建兩個軍出滇參加抗戰。9月,新組建的滇軍60軍即由軍長盧漢自率領自昆明出發,滇軍也自此展開了抗戰救國之路。

在李宗仁第五戰區兵力明顯不足的情況下,蔣介石將湯恩伯軍團和孫連仲軍團劃給了李宗仁指揮,但是我們也知道李、蔣始終存在爭鬥,所以湯恩伯對於馳援李宗仁也是有所懈怠,反正是不急不慢,急得李宗仁連連催促,最後只好對湯恩伯進行威脅,“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此時,孫連仲也已經被日軍打得喘不過氣。

正是在此危急情況下,遠在湖北武漢進行整補的盧漢60軍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迅速開赴徐州增援,滇軍到達戰場後歸孫連仲指揮。

臺兒莊戰役中的滇軍讚歌:禹王山戰役!

禹王山戰役是滇軍在臺兒莊戰役中打得最響、犧牲最為嚴重的戰役,4萬滇軍健兒在禹王山對日軍展開了阻擊戰。

盧漢所部在禹王山幾乎殲滅了日軍一個聯隊,李宗仁聽到盧漢彙報的戰果後很高興,畢竟60軍能幾乎殲滅一個日軍聯隊確實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硬生生拖住了日軍進攻的腳步。但是,“李白”兩人卻很快想到,這場勝利必定會壯大60軍的聲勢,到時候恐怕難以控制,所以打起了消耗60軍的主意。

板垣徵四郎聽到這個消息後又驚又怒,所以很快又組織兵力向禹王山發起了反攻,試圖從滇軍手裡搶下禹王山。在日軍猛烈的攻勢下,滇軍的形勢也愈發危急,李宗仁不得不再次催促湯恩伯迅速南下增援,聽且下了死命令。當時,滇軍甚至已經非常接近板垣師團的指揮部,板垣徵四郎不得不下令迅速轉移指揮部,據說板垣徵四郎在急急忙忙從指揮部撤退的時候,不小心將天皇賞賜給他的軍刀給落下了,最後這把軍刀也為滇軍所繳獲。

隨後,60軍在湯恩伯和于學忠的協同作戰下,成功擊退了日軍。

在禹王山這場歷經27天的阻擊戰中,滇軍陣亡人數將近1.4萬,傷兵5000餘人,少將旅長陳鍾書戰死,團長嚴家訓、董文英、龍階、陳潔如等人也在戰鬥中英勇犧牲!滇軍在付出慘痛的代價後,也讓日軍付出了陣亡1.2萬餘人的代價。



為何談及臺兒莊戰役只知有李宗仁,不知有滇軍?

四個字,派系之爭!

湯恩伯在臺兒莊戰役中雖然怠戰,但是也是有功勞的,也是一樣被掩蓋了,只因為他是蔣介石的人,也確實有怠戰的現象,如果不是因為蔣介石的原因,恐怕李宗仁早治他的罪了。

滇軍在禹王山的表現確實算得上是出色,可也正是因為滇軍的出色,讓它進了臺兒莊戰役的功勞簿上的“小字部分”,算不上隱瞞,但是確實被刻意地弱化了他們在臺兒莊戰役中的存在感和功績。因為,滇軍不是桂軍。

這件事是“李白”主動為之,蔣介石也默許了這種做法。同時,出於為抗戰加油打氣的目的,也確實需要英雄,所以將功勞全算在李宗仁的頭上,也是為了讓他成為眾所矚目的英雄形象,所以官方在宣傳的時候也刻意這麼做。

後來,為了招攬部分曾經國民政府的高官,自然授銜要肯定的便是他們曾經所作出的貢獻,李宗仁這種級別的就更不用說了。


吾與吾國


滇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無疑是一支英雄的部隊,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滇軍第60軍在徐州會戰中最為英烈。之所以關於“臺兒莊戰役”的影視及文章中很少提到滇軍第60軍,這主要是因為對“臺兒莊戰役”時間和範圍認定標準的不同所導致。

我們通常將滇軍第60軍在徐州會戰中的戰鬥片段劃分在臺兒莊戰役之中,而關於臺兒莊戰役的起止時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隻包括臺兒莊城寨內外的戰鬥,這個範圍就比較小;另一種是從1938年3月16日到4月15日,即從滕縣和臨沂戰役始至國軍追擊逃離臺兒莊的日軍止,就是所謂的整個魯南會戰。第二種說法為主流觀點。

而滇軍第60軍是於1938年4月18日抵達臺兒莊以東的蒲旺地區集結,此時的臺兒莊戰役已經結束。第五戰區集結部隊準備在徐州與日軍決戰,後被日軍反包圍,準備殲滅國軍有生力量于徐州。滇軍第60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參戰阻擊日軍於邳州,也有人說第60軍參加的是第二階段的臺兒莊戰役,但這並不是主流觀點。

第60軍的陣地分佈於邳州市的邢樓、蒲旺、戴莊、莘莊及陳瓦房等地,而戴莊鎮的禹王山是60軍激戰日軍的主陣地。60軍與日軍的戰鬥是在1938年6月22日上午開始的,直到5月18日撤離戰場結束,此戰的目的是阻擊南下日軍以掩護徐州幾十萬國軍撤退。

所以,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戰役目標上來講,60軍的戰鬥劃不到臺兒莊戰役之列,應該算是徐州會戰的後期戰役。60軍與日軍的戰鬥共持續了27天,禹王山一線的激烈戰鬥持續了十幾天。在整個禹王山一線的激烈戰鬥中,滇軍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共傷亡1.9萬人,平均每天犧牲千餘人,其中旅長一人,團長六人。共殲敵1.2萬人。

滇軍第60軍有效的完成了掩護大部隊撤離的任務,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在這場阻擊戰中,直到滇軍奉命撤離之前,日軍沒能越過禹王山半步。與其將60軍的戰鬥說成臺兒莊戰役的一部分,倒不如說成徐州會戰中著名的禹王山阻擊戰,這樣顯得更痛快一些,更能突出滇軍的英勇。

畢竟參加整個臺兒莊戰役的中國軍隊有近30萬人,主力部隊是以第20軍團湯恩伯部的第52軍、第85軍、第75軍、以孫連仲第2集團軍及部分桂軍和川軍。滇軍是在臺兒莊戰役結束後被投入戰場的,主要是參加了徐州會戰後期的掩護阻擊戰。

有很多人認為在表現臺兒莊戰役的影視及文學作品中沒有出現滇軍的記載,是對滇軍抗戰功勞的抹殺。其實這只是一種曲解及誤會,在主流的觀點中,滇軍第60軍與日軍的戰鬥並不在臺兒莊戰役之列,但這並不意味著滇軍的抗戰功勞不存在,我們可以在其它的影視及文學作品中呈現。

在整個徐州會戰中,抗擊日軍的將士共有60萬之多,每一支部隊與每一個英烈,歷史是不會忘記他們的,這其中就包括滇軍的3萬多將士。會戰中,像滇軍一樣血灑疆場的兄弟部隊大量湧現,我們在緬懷他們的同時,也要深入的瞭解那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只有我們瞭解了我們的抗戰史,我想就不會為這些事而計較。

為抗日戰爭作出貢獻的所有軍民,歷史及人民都不會忘卻,他們抗擊外敵入侵的英勇事蹟將彪炳史冊。綜上,為何現所有影視文章記錄片談及臺兒莊戰役時都基本不提滇軍?這種問題本身就是對臺兒莊戰役及那段歷史的不瞭解,是一種曲解與誤會。滇軍在徐州會戰中的戰鬥為禹王山阻擊戰,而非臺兒莊戰役。


野史也是史


臺兒莊戰役,與禹王山戰役,是徐州戰役(魯南會戰)的兩個組成部分 。徐州戰役,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參戰主力為川軍,西北軍,是抗戰以來的首次戰役,傷亡兩萬,斃傷日寇一萬多,取得慘勝。

禹王山戰役,是第五戰區總預備隊滇軍(第六十軍),掩護臺兒莊戰役後,第五戰區主力撤了臺兒莊的狙擊戰。近四萬滇軍將士,英勇抵抗,傷亡近半,粉碎了日軍企圖報復,消滅第五戰區主力的陰謀。

第一次看到臺兒莊戰役經過,是從《李宗仁回憶錄》,後來才是歷史教科書。李宗仁的回憶錄,只寫了臺兒莊戰役,沒寫到禹王山戰役,可能出於兩個原因:一是他的桂軍與滇軍曾經為敵,不願意褒揚滇軍。二是臺兒莊戰役後,他帶第五戰區主力撤退,覺得勝之不武。但由此臺兒莊戰役見光。改革開放後,文化思想解放,臺兒莊戰役得以上歷史教科書,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遠征軍在緬甸的抗戰,人們知道的更晚。

祖父的胞弟,我的五爺,當年是中國駐印軍新三十八師上尉,孫立人將軍部下,在緬甸浴血奮戰,親手擊斃13個鬼子,九死一生回國,1945年10月復原回鄉。因為我祖父(清末考入西安陸軍學堂,參加了辛亥革命陝西首義)的竭力保護,解放初這位敵偽軍官沒有被清算,而他卻沒有躲過“文化大革命”。下雨天沒事,五爺經不起幾個年輕人糾纏,講起了駐印軍舊事,說到他們打鬼子的情景,遠征軍的淤血奮戰。說者無心,聽者有心,被革命積極分子舉報,惹火上身,被打成“與人民為敵”的“歷史反革命”,文革中成革命對象。受不了批鬥大會羞辱,悲憤中投井自殺!









徐州會戰一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37年12月到1938年4月上旬的臺兒莊大戰,也就是臺兒莊戰役,國軍取得了勝利,消滅日軍一萬餘人,這就是著名的“臺兒莊大捷”;第二階段為臺兒莊阻敵和徐州撤退,龍雲的滇軍,即國民革命軍第60軍參加的是徐州會戰的第二階段,臺兒莊戰役滇軍根本沒有參加。

1938年4月18日,國民革命軍第60軍接到國民政府的命令,讓其到蘭封待命。60軍到達蘭封之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立即命令盧漢的60軍馳援徐州。正在前線的于學忠和湯恩伯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下令自己的部隊後撤。當60軍的各師到達臺兒莊以東運河北岸之陳瓦房、五聖堂、邢家樓等陣地時形成了一個大的缺口,60軍第183師隨即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4月22日,日軍的騎兵襲擊了第183師的陳鍾書旅,該旅措手不及。為了堵住缺口,第182、184兩師,分別從左、右兩翼迅速增援第183師,軍長盧漢也親自到前線指揮才暫時穩定了陣地。此戰第183師損失慘重,其中第542旅旅長陳鍾書、第1081團團副黃雲龍陣亡,團長潘朔端受重傷。

為了守住陣地,60軍決定調整部署,決定第182、183兩師構築現在的工事,第184師

以部分兵力向五聖堂以北方向進攻,牽制日軍的兵力,主力則悄悄向禹王山前進,並在26日以前迅速搶佔禹王山陣地。由於日軍過於強大,第60軍不得不全部將主力撤守到禹王山。在禹王山一帶,第60軍與日軍展開了激戰,陣地幾度易手,第184師師長張衝多次組織敢死隊與日軍爭奪山頭,戰至5月14日,禹王山牢牢地掌握在60軍手裡,禹王山戰役第60軍取得了勝利。

第60軍在徐州會戰的第二階段中作戰約一個月,取得了禹王山戰役的勝利,但是自身傷亡也非常慘重。第60軍全軍38242人,投入戰鬥者35123人,犧牲13869人,受傷4545人,失蹤430人。各級軍官犧牲177人,受傷380人,其中旅長亡1傷1,團長亡5傷4,營連排長傷亡過半。


歷史軍魂


“我們來自雲南起義的地方,走過崇山峻嶺,來到抗日的戰場”---- 六十軍軍歌是由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譜寫的,滇軍第六十軍確實參加了徐州會戰,不過已經是臺兒莊戰役的第二階段,錯過了第一階段的“臺兒莊大捷”。

滇軍是在雲南誓師後大部步行趕往抗日戰場的,1938年4月初才到達湖北武漢,而此時徐州會戰已經打響多日,李宗仁指揮第五戰區的西北軍、中央軍、東北軍和桂軍挫敗了日軍三個師團南北對進攻取徐州的計劃,在臺兒莊重創日軍第5和第10師團,殲敵萬餘,戰役第一階段已於4月8日基本結束。



日寇豈會甘心失敗,整補後調集20多萬人馬捲土重來,企圖一口吃掉第五戰區主力 ,軍委會和李宗仁都已判明日軍戰略目的,即以一部有力抵抗,大部向東撤退。就在這個節骨眼上,4月21日,盧漢率第六十軍4萬多將士趕到臺兒莊地區,立即被李宗仁頂到第一線,爆發了著名的“禹王山阻擊戰”。

滇軍裝備精良 ,一色法式頭盔和武器,官兵抗日戰意旺盛,但嚴重缺乏與日本軍隊的作戰經驗,以血肉之軀死守臺兒莊東南的禹王山和東莊一線,大戰磯谷第10師團和南下增援的關東軍一個獨立混成旅團,全軍傷亡高達2萬餘人,幾乎過半,其中戰死少將級軍官二名 ,陣亡官兵13800餘人,斃傷日軍萬餘。

日軍驚呼:在華北地區遭到南蠻子的頑強抵抗。



更重要的是,滇軍的浴血犧牲保證了第五戰區主力沿隴海路兩側跳出日軍合圍圈,安然東撤,使整個徐州會戰期間,沒有一個國軍師級建制被殲 ,綜合考慮1938年的日軍戰鬥力,這是個組織非常不錯的戰略撤退,滇軍為此功不可沒,一萬多雲南子弟葬于山東,龍雲在昆明接報後,心疼的茶飯不思。

陳寶國有部神劇《信者無敵》,其中部分劇集就是反映了滇軍抗日這一段史實。

滇軍在徐州會戰中的功績之所以鮮被提及,一方面是未能趕上戰役第一階段的“臺兒莊大捷”,甫一到達就參加最艱苦的阻擊戰;一方面是第五戰區實際控制權在李宗仁、白崇禧手中,由於歷史原因,桂系對滇軍頗多舊怨(李白曾與盧漢大戰),有意淡化第六十軍的戰績。



歷史不會忘記滇軍的抗日之功,2015年9月5日,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之際,滇軍抗日史料展廳廳在臺兒莊戰役紀念館揭牌,展示了第六十軍官兵告別雲南父母妻兒,共赴國難,北上抗日的民族氣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