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是滇军的成名曲,但为何现所有影视文章记录片谈及台儿庄战役都基本不提滇军?

好的名字都给狗用完了


首先,我们知道,据守台儿庄的部队,是中央旁系部队,反攻台儿庄战场的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台儿庄战役主要战场没有滇军。

据守台儿庄的是孙连仲第2集团军,孙连仲是西北军出身,但是在1930年就投入了中央军,成为中央军旁系部队(旁系与杂牌军是本质不同的)。而反攻台儿庄的属于汤恩伯军团,是中央军嫡系部队。

滇军参加的实际严格来说,不算是台儿庄战役,而是徐州会战,当然台儿庄战役也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我们所熟知的台儿庄战役是4月6日结束的,而滇军第60军是4月22日,开始在台儿庄和禹王山与日军交战的。为此,这次战斗,基本都称为禹王山战斗。

这个是两个不同的战斗,因此,谈到台儿庄战役,极少有人会提到滇军。因为,不是一个战斗。虽然都在台儿庄爆发了战斗,2次都有汤恩伯兵团反击,但是这却是两次战斗。现在影视剧谈的是孙连仲第2集团军的第一次台儿庄战役,而不是滇军参加的第二次据守台儿庄。

滇军第60军在禹王山和台儿庄的战斗,打的非常英勇顽强。第60军经过20多天的激烈战斗,将日军阻止禹王山一线,有力地支援了第五战区其它部队的作战。

同时,第60军也受到很大的损失。第182师和183师各缩编为一个团,第184师缩编为三个团。全军4万,共伤亡七个团,约24000余人,其中8000余人牺牲,16000余人负伤,全军军官伤亡800余人。


深度军事


先说三点:第一,当年小日本打算从云南入侵中国,但是失败了,飞机大炮都进不来。所以,才转而从东北入侵……

第二,当年日本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的内容:“自九·一八 与华军开战以来, 遇到滇军这样猛烈冲锋, 置生命于不顾,实为罕见……

第三:滇军是“外战内行,内战外行”。什么意思?就是打日本的时候非常狠,内战跟红军对阵的时候随便打一下,敷衍蒋介石。这是用心良苦不愿内战的做法。但这一点,今时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不清楚……

我们今天所说的滇军,指的是民国时期的云南部队。从辛亥革命到卫国战争,到抗日战争,随处都有滇军的身影。当时素有“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美称。

云南为全国抗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因为当时,云南有陆军讲武堂,也就是那个时期的中国四大军校之一,培养出了无数的将才。朱老总也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大概讲一下那个时期云南的情况。其实非常复杂,只能略说一二,很多东西,因为时过境迁不好表述。

云南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民族比较多,情况比较特殊,历史也比较复杂。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云南那一段时间的历史,很多东西都觉得难以理解。其实,因为那个时候封建帝制残余势力还在蔓延,军阀势力涌动,革命势力也刚刚兴起。还有各种内部派系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纠缠在一起,让当时的情况变得非常复杂。

这种复杂性导致今天的云南人都不懂或者不了解本地的历史。其实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都是很难看清楚的。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就算有同样的救国目的,所作所为也不一定符合今时今日的价值观。所以,如果我们用今天的价值观去看当时的云南历史,得到的结果就有可能是片面的……

先简单说两句云南在当时历史上的重要性。比如:救国第一枪是在云南打响的。

还比如说: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大家都知道武昌起义,大家都知道孙中山。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武昌起义的同时,云南腾越也爆发了革命,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对云南腾越的统治。腾越,就是今天的云南腾冲。

还比如说:护国运动。当时的主力军队是在云南。也就是唐继尧领导云南时期,蔡锷北伐的事情。

那个时候,昆明有一个陆军讲武堂,朱老总就是在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陆军讲武堂。在蔡锷部下从军。后来朱老总又在云南退出军界。凡此种种,可见当时情况的复杂。

简单的说:反对清王朝救国,到后来的推翻帝制护国,再到后来的抗日战争,一直都有滇军的参与,而且战绩是功不可没的。

只不过,由于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比如滇桂军阀之间的不和,滇军阀与川军阀之战,各方势力在云南的争夺纠缠,等等,情况不是今人所能理解的。

导致今天人们只知道唐继尧,蔡锷,龙云这些人。其实,云南会泽人唐继尧和湖南人蔡锷时期,他们是有功有过的。在辛亥革命之前,他们让鸦片在云南合法化了。所以那个时期,其实是功过并存的。同时,蔡锷的最大功绩就是在云南打响了反袁世凯的第一枪,若不然,历史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云南先后向抗日前线输送兵力达40多万人,可能今天有些人会说:40万不多啊!但是,要知道,这个只是有统计的。在那个年代,没有统计的,被抓壮丁抓去的,做苦役的,混杂在其他队伍中的滇军,不计其数。真正算起来,最起码有100万。

要知道,那个时候整个云南仅有800多万人口。也就是说,去了八分之一。云南有八分之一的人口都卷入了抗日战争。可以想象,情况之严重。

更严重的是,有统计的40多万人之中,死亡的有十几万以上,也就是说,基本上都血染沙场了。绝大部分有去无回。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云南军队的后勤补给完全自筹,也就是说基本上都是自己想办法。

而且,滇军的足跡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打到了越南。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参与了无数的大会战。

而1938年台儿庄战役,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台儿庄战役,滇军是最后一个撤出的,战斗最激烈,死伤最严重……

台儿庄战役是继长城战役、平行关大捷之后又一次胜利,是最大的胜利。在此次战争中,中国军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这场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可以说是抗战史上让国人看到可以打败日寇的希望之战。

但是,上面也提到过了,军阀势力恩怨,以及种种原因,导致滇军默默无闻,他们的事迹被埋没了,搞得好像整个战争时期都没有什么战功。其实,这是一种悲哀……

反正,云南的情况,即便到了今天也是非常非常的复杂,外人对云南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云南人对云南的历史也没有太多的了解……





二蛋天王


滇军六十军不光是在电视剧和文学作品里没有出现,就连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北京军事博物馆,徐州会战里也难有只言片语,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初建时,(惹来了很多非议,因为是给国军建纪念馆)还通知滇军组织老同志写回忆录,作画,往台儿庄寄了很多资料,但是后来却不了了之,不知是在哪个审查环节出了问题,当时的陈列大纲而经过层层审批,最后抹掉了六十军(至于为何,大家还是评论区说比较稳妥)。



历史远去,外界少为人知,了解渠道又极少所以很难在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里见到。当年四万草鞋兵,伤亡惨烈,拖住了一半多日军,掩护了数十万大军撤离,一寸山河一寸血。

好在几十年过去,当年的是是非非已经淡化,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已经开始着手补充滇军在台儿庄的卓越贡献,这全得益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罗越先教授,他参观完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居然发现,里头没有一个字提及台儿庄,没有一件滇军打仗的实物,在和馆长进行激烈讨论并多次来山东调查后,终于开始收集资料,充实馆藏。


(昆明唯一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滇军女兵)


风云一点通


台儿庄战役并不是滇军的成名曲,滇军成名已久

滇军是指民国时期在云南形成的一支相对独立的武装集团,最早可以可以追溯到清末云南新军,云南是清朝的南疆,因此备受重视,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锷率领云南军队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滇军走上历史舞台。

蔡锷主政云南军政府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使云南成为民国早期最安定的省份,袁世凯倒行逆施在北京称帝,蔡锷率领滇军掀起护国大旗,打枪护国战争第一枪,这才是滇军的成名曲,在护国战争中,滇军英勇顽强的抗击着袁世凯的北洋军,最终取得护国战争的胜利,护国战争是滇军的成名曲也是滇军的骄傲。

从辛亥革命到护国战争,滇军两次亮相都大显身手,并非默默无闻。

实际上在民国初年,滇军一直活跃在西南,唐继尧时期一直致力于称霸西南,成为西南王。

2016年陈国宝饰演的《信者无敌》电视剧就讲述了滇军的故事,大家可以去看看。

为什么谈及台儿庄战役时不提滇军呢?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的胜利,也是滇军参加抗战的首次战役。

但是为什么现在在台儿庄战役中基本不提滇军呢?我看有的答主开始牵扯到否定国民党抗日历史的问题,其实这有点腹黑了,对于国民党在正面抗战战场上所取得的成绩,即使是官方不提,民间也有许多,根本就不是掩饰的事情。

真正的原因是尽管滇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却是台儿庄的第二个阶段,而台儿庄大捷是发生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滇军并没有参加到台儿庄大捷的那场战斗中。

台儿庄大捷是从1938年3月23日开始,先从台儿庄外围打响,日军攻入台儿庄后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一直到3月31日双方展开血战,并且占据一定人数上的优势,到4月3日开始进行反击战,歼敌日军两万多人,严重挫伤了日军的气焰,到4月7日的时候,日军残部开始撤退,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

参加作战的部队中并没有滇军的身影,当时滇军被整编为第60军,由卢汉率领的四万多精锐滇军组成,一直到4月22日才到达前线,接防于学忠部和汤恩伯部。

谈及台儿庄战役基本就提台儿庄大捷,而不提台儿庄战役的第二个阶段,有点类似人们只记得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了月球,谁还会记得第二登上去的人。

台儿庄战役的第二阶段,展示了滇军的风采

实际上全面抗战爆发后,各地军阀纷纷表示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龙云在1937年8月的国防会议上表示云南出兵20万支援抗战,实际后来云南一共出兵40多万,龙云回到云南后就将滇军精锐整编为第60军4万余人先行出滇抗日。

这支部队可以说是滇军的家底了,连以上的军官大多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并且配备法国和德国先进装备。

等第60军到达战场后,汤恩伯部、孙连仲部由于抵抗时间太久得不到修整,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台儿庄也危在旦夕,蒋介石随即调第60军开赴徐州,接过友军的阵地,成为台儿庄战役第二阶段中国方面的主力。

在坚守在禹王山20多天里,第60军粉碎了日军企图渡过运河威胁徐州的企图,给予日寇极大的打击,在这场战斗中,滇军伤亡1.8万余人,歼敌1500多人,牵制了日军精锐师团,掩护我军主力部队转移。

在随后的徐州突围。武汉外围保卫战中,滇军也都打出了自己的风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仍然英勇作战,绝不退让,滇军出了很多烈士,却从来没有出现投降的将军和伪军,堪称滇军的骄傲。


史论纵横


众所周知,中国的抗日战争,关内国军5一6百万打不过80万左右的日军;而日军又打不过美军,太平洋诸岛争夺战是不争的事实。但朝鲜战争,志愿军硬生生把美军打回三八线签字。为什么?是因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为自已翻身求解放的人民军队。尤其对比鲜明的是,原国军序列时的熊师..烂军,在整建制反正编为人民军队后,共产党只派些政工人员进去,经过改造,使原有官兵明白: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军人为谁扛枪,为谁打仗,与国民党的军队有本质区别。部队立马脱胎换骨,面貌一新。打进南京城把红旗插到总统府的就是原国民党吴文化的部队,打进汉城的是曾泽生的部队。同样还是那帮人,那个部队,熊师变成了雄师。如把抗战指挥权交由共产党领导毛泽东掌控指挥,起码也会把日军挡在朝鲜围歼了。还让他占东北,进中国。南京三十万人不会冤死,国军也不会被歼三百余万,国民不会被杀二千余万,财物矿产不会被掠夺。腐败无能的蒋公介石及其手下贪官污吏,还有国军中的众多熊师"名将",让国民损失惨重,让国人在世界众民族之中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


平和286679958




台儿庄战役中,滇军的功绩确实不应该被掩盖。

滇军早在蔡锷时代便已经成名,蔡锷在袁世凯意图称帝时偷偷跑回云南率先发兵讨袁,此举将蔡锷和滇军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泸州会战中更是以弱攻强打得袁军进退两难,蔡锷也因此在袁世凯死后拿下了四川的军政。在唐继尧时代,唐继尧仗着滇军当上了所谓的“九省联军总司令”,权势打到巅峰,一场滇桂战争更是差点吞并了桂系。

所以滇军之善战在民国时期是很有威名的,当然真正要说最有名的也当属台儿庄战役。

但是,台儿庄战役真正成全的是李宗仁,不是汤恩伯,更不是滇军。即便汤恩伯作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尚且几乎被从台儿庄战役的功劳簿中剔除,更遑论一支从外面调进来的滇军?

滇军滇军,它不在云南待着,为何会参加台儿庄战役?

1917年10月,李宗仁被统帅部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辖刘士毅31军、韩复榘第三集团军(孙桐萱12军和曹福林55军)、缪瀓流57军、韩德勤89军、于学忠51军以及庞炳勋部,这意味着李宗仁这个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可用之兵力不足7个军,并且全是所谓的杂牌军。如果不算“不听命令”的韩复榘,李宗仁可用的兵力更是少得可怜。

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云南王”龙云在南京参加国民政府会议时表示将组建两个军出滇参加抗战。9月,新组建的滇军60军即由军长卢汉自率领自昆明出发,滇军也自此展开了抗战救国之路。

在李宗仁第五战区兵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蒋介石将汤恩伯军团和孙连仲军团划给了李宗仁指挥,但是我们也知道李、蒋始终存在争斗,所以汤恩伯对于驰援李宗仁也是有所懈怠,反正是不急不慢,急得李宗仁连连催促,最后只好对汤恩伯进行威胁,“我训诫汤军团长说,如再不听军令,致误戎机,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此时,孙连仲也已经被日军打得喘不过气。

正是在此危急情况下,远在湖北武汉进行整补的卢汉60军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迅速开赴徐州增援,滇军到达战场后归孙连仲指挥。

台儿庄战役中的滇军赞歌:禹王山战役!

禹王山战役是滇军在台儿庄战役中打得最响、牺牲最为严重的战役,4万滇军健儿在禹王山对日军展开了阻击战。

卢汉所部在禹王山几乎歼灭了日军一个联队,李宗仁听到卢汉汇报的战果后很高兴,毕竟60军能几乎歼灭一个日军联队确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硬生生拖住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但是,“李白”两人却很快想到,这场胜利必定会壮大60军的声势,到时候恐怕难以控制,所以打起了消耗60军的主意。

板垣征四郎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惊又怒,所以很快又组织兵力向禹王山发起了反攻,试图从滇军手里抢下禹王山。在日军猛烈的攻势下,滇军的形势也愈发危急,李宗仁不得不再次催促汤恩伯迅速南下增援,听且下了死命令。当时,滇军甚至已经非常接近板垣师团的指挥部,板垣征四郎不得不下令迅速转移指挥部,据说板垣征四郎在急急忙忙从指挥部撤退的时候,不小心将天皇赏赐给他的军刀给落下了,最后这把军刀也为滇军所缴获。

随后,60军在汤恩伯和于学忠的协同作战下,成功击退了日军。

在禹王山这场历经27天的阻击战中,滇军阵亡人数将近1.4万,伤兵5000余人,少将旅长陈钟书战死,团长严家训、董文英、龙阶、陈洁如等人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滇军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后,也让日军付出了阵亡1.2万余人的代价。



为何谈及台儿庄战役只知有李宗仁,不知有滇军?

四个字,派系之争!

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虽然怠战,但是也是有功劳的,也是一样被掩盖了,只因为他是蒋介石的人,也确实有怠战的现象,如果不是因为蒋介石的原因,恐怕李宗仁早治他的罪了。

滇军在禹王山的表现确实算得上是出色,可也正是因为滇军的出色,让它进了台儿庄战役的功劳簿上的“小字部分”,算不上隐瞒,但是确实被刻意地弱化了他们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存在感和功绩。因为,滇军不是桂军。

这件事是“李白”主动为之,蒋介石也默许了这种做法。同时,出于为抗战加油打气的目的,也确实需要英雄,所以将功劳全算在李宗仁的头上,也是为了让他成为众所瞩目的英雄形象,所以官方在宣传的时候也刻意这么做。

后来,为了招揽部分曾经国民政府的高官,自然授衔要肯定的便是他们曾经所作出的贡献,李宗仁这种级别的就更不用说了。


吾与吾国


滇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无疑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滇军第60军在徐州会战中最为英烈。之所以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影视及文章中很少提到滇军第60军,这主要是因为对“台儿庄战役”时间和范围认定标准的不同所导致。

我们通常将滇军第60军在徐州会战中的战斗片段划分在台儿庄战役之中,而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只包括台儿庄城寨内外的战斗,这个范围就比较小;另一种是从1938年3月16日到4月15日,即从滕县和临沂战役始至国军追击逃离台儿庄的日军止,就是所谓的整个鲁南会战。第二种说法为主流观点。

而滇军第60军是于1938年4月18日抵达台儿庄以东的蒲旺地区集结,此时的台儿庄战役已经结束。第五战区集结部队准备在徐州与日军决战,后被日军反包围,准备歼灭国军有生力量于徐州。滇军第60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参战阻击日军于邳州,也有人说第60军参加的是第二阶段的台儿庄战役,但这并不是主流观点。

第60军的阵地分布于邳州市的邢楼、蒲旺、戴庄、莘庄及陈瓦房等地,而戴庄镇的禹王山是60军激战日军的主阵地。60军与日军的战斗是在1938年6月22日上午开始的,直到5月18日撤离战场结束,此战的目的是阻击南下日军以掩护徐州几十万国军撤退。

所以,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战役目标上来讲,60军的战斗划不到台儿庄战役之列,应该算是徐州会战的后期战役。60军与日军的战斗共持续了27天,禹王山一线的激烈战斗持续了十几天。在整个禹王山一线的激烈战斗中,滇军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共伤亡1.9万人,平均每天牺牲千余人,其中旅长一人,团长六人。共歼敌1.2万人。

滇军第60军有效的完成了掩护大部队撤离的任务,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这场阻击战中,直到滇军奉命撤离之前,日军没能越过禹王山半步。与其将60军的战斗说成台儿庄战役的一部分,倒不如说成徐州会战中著名的禹王山阻击战,这样显得更痛快一些,更能突出滇军的英勇。

毕竟参加整个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有近30万人,主力部队是以第20军团汤恩伯部的第52军、第85军、第75军、以孙连仲第2集团军及部分桂军和川军。滇军是在台儿庄战役结束后被投入战场的,主要是参加了徐州会战后期的掩护阻击战。

有很多人认为在表现台儿庄战役的影视及文学作品中没有出现滇军的记载,是对滇军抗战功劳的抹杀。其实这只是一种曲解及误会,在主流的观点中,滇军第60军与日军的战斗并不在台儿庄战役之列,但这并不意味着滇军的抗战功劳不存在,我们可以在其它的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呈现。

在整个徐州会战中,抗击日军的将士共有60万之多,每一支部队与每一个英烈,历史是不会忘记他们的,这其中就包括滇军的3万多将士。会战中,像滇军一样血洒疆场的兄弟部队大量涌现,我们在缅怀他们的同时,也要深入的了解那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只有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抗战史,我想就不会为这些事而计较。

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所有军民,历史及人民都不会忘却,他们抗击外敌入侵的英勇事迹将彪炳史册。综上,为何现所有影视文章记录片谈及台儿庄战役时都基本不提滇军?这种问题本身就是对台儿庄战役及那段历史的不了解,是一种曲解与误会。滇军在徐州会战中的战斗为禹王山阻击战,而非台儿庄战役。


野史也是史


台儿庄战役,与禹王山战役,是徐州战役(鲁南会战)的两个组成部分 。徐州战役,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参战主力为川军,西北军,是抗战以来的首次战役,伤亡两万,毙伤日寇一万多,取得惨胜。

禹王山战役,是第五战区总预备队滇军(第六十军),掩护台儿庄战役后,第五战区主力撤了台儿庄的狙击战。近四万滇军将士,英勇抵抗,伤亡近半,粉碎了日军企图报复,消灭第五战区主力的阴谋。

第一次看到台儿庄战役经过,是从《李宗仁回忆录》,后来才是历史教科书。李宗仁的回忆录,只写了台儿庄战役,没写到禹王山战役,可能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他的桂军与滇军曾经为敌,不愿意褒扬滇军。二是台儿庄战役后,他带第五战区主力撤退,觉得胜之不武。但由此台儿庄战役见光。改革开放后,文化思想解放,台儿庄战役得以上历史教科书,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远征军在缅甸的抗战,人们知道的更晚。

祖父的胞弟,我的五爷,当年是中国驻印军新三十八师上尉,孙立人将军部下,在缅甸浴血奋战,亲手击毙13个鬼子,九死一生回国,1945年10月复原回乡。因为我祖父(清末考入西安陆军学堂,参加了辛亥革命陕西首义)的竭力保护,解放初这位敌伪军官没有被清算,而他却没有躲过“文化大革命”。下雨天没事,五爷经不起几个年轻人纠缠,讲起了驻印军旧事,说到他们打鬼子的情景,远征军的淤血奋战。说者无心,听者有心,被革命积极分子举报,惹火上身,被打成“与人民为敌”的“历史反革命”,文革中成革命对象。受不了批斗大会羞辱,悲愤中投井自杀!









徐州会战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37年12月到1938年4月上旬的台儿庄大战,也就是台儿庄战役,国军取得了胜利,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台儿庄大捷”;第二阶段为台儿庄阻敌和徐州撤退,龙云的滇军,即国民革命军第60军参加的是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台儿庄战役滇军根本没有参加。

1938年4月18日,国民革命军第60军接到国民政府的命令,让其到兰封待命。60军到达兰封之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立即命令卢汉的60军驰援徐州。正在前线的于学忠和汤恩伯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下令自己的部队后撤。当60军的各师到达台儿庄以东运河北岸之陈瓦房、五圣堂、邢家楼等阵地时形成了一个大的缺口,60军第183师随即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4月22日,日军的骑兵袭击了第183师的陈钟书旅,该旅措手不及。为了堵住缺口,第182、184两师,分别从左、右两翼迅速增援第183师,军长卢汉也亲自到前线指挥才暂时稳定了阵地。此战第183师损失惨重,其中第542旅旅长陈钟书、第1081团团副黄云龙阵亡,团长潘朔端受重伤。

为了守住阵地,60军决定调整部署,决定第182、183两师构筑现在的工事,第184师

以部分兵力向五圣堂以北方向进攻,牵制日军的兵力,主力则悄悄向禹王山前进,并在26日以前迅速抢占禹王山阵地。由于日军过于强大,第60军不得不全部将主力撤守到禹王山。在禹王山一带,第60军与日军展开了激战,阵地几度易手,第184师师长张冲多次组织敢死队与日军争夺山头,战至5月14日,禹王山牢牢地掌握在60军手里,禹王山战役第60军取得了胜利。

第60军在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中作战约一个月,取得了禹王山战役的胜利,但是自身伤亡也非常惨重。第60军全军38242人,投入战斗者35123人,牺牲13869人,受伤4545人,失踪430人。各级军官牺牲177人,受伤380人,其中旅长亡1伤1,团长亡5伤4,营连排长伤亡过半。


历史军魂


“我们来自云南起义的地方,走过崇山峻岭,来到抗日的战场”---- 六十军军歌是由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谱写的,滇军第六十军确实参加了徐州会战,不过已经是台儿庄战役的第二阶段,错过了第一阶段的“台儿庄大捷”。

滇军是在云南誓师后大部步行赶往抗日战场的,1938年4月初才到达湖北武汉,而此时徐州会战已经打响多日,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的西北军、中央军、东北军和桂军挫败了日军三个师团南北对进攻取徐州的计划,在台儿庄重创日军第5和第10师团,歼敌万余,战役第一阶段已于4月8日基本结束。



日寇岂会甘心失败,整补后调集20多万人马卷土重来,企图一口吃掉第五战区主力 ,军委会和李宗仁都已判明日军战略目的,即以一部有力抵抗,大部向东撤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4月21日,卢汉率第六十军4万多将士赶到台儿庄地区,立即被李宗仁顶到第一线,爆发了著名的“禹王山阻击战”。

滇军装备精良 ,一色法式头盔和武器,官兵抗日战意旺盛,但严重缺乏与日本军队的作战经验,以血肉之躯死守台儿庄东南的禹王山和东庄一线,大战矶谷第10师团和南下增援的关东军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全军伤亡高达2万余人,几乎过半,其中战死少将级军官二名 ,阵亡官兵13800余人,毙伤日军万余。

日军惊呼:在华北地区遭到南蛮子的顽强抵抗。



更重要的是,滇军的浴血牺牲保证了第五战区主力沿陇海路两侧跳出日军合围圈,安然东撤,使整个徐州会战期间,没有一个国军师级建制被歼 ,综合考虑1938年的日军战斗力,这是个组织非常不错的战略撤退,滇军为此功不可没,一万多云南子弟葬于山东,龙云在昆明接报后,心疼的茶饭不思。

陈宝国有部神剧《信者无敌》,其中部分剧集就是反映了滇军抗日这一段史实。

滇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功绩之所以鲜被提及,一方面是未能赶上战役第一阶段的“台儿庄大捷”,甫一到达就参加最艰苦的阻击战;一方面是第五战区实际控制权在李宗仁、白崇禧手中,由于历史原因,桂系对滇军颇多旧怨(李白曾与卢汉大战),有意淡化第六十军的战绩。



历史不会忘记滇军的抗日之功,2015年9月5日,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滇军抗日史料展厅厅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揭牌,展示了第六十军官兵告别云南父母妻儿,共赴国难,北上抗日的民族气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