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家“小而美”的銀行?

​在今天舉行的中國數字銀行春季論壇上,埃森哲攜手金融壹賬通和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共同發佈了《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19)》,剖析了中小銀行應用金融科技的六大現狀及痛點,並通過分析國內外30餘個銀行案例,給出具有可借鑑性的十大核心舉措。

如何做一家“小而美”的銀行?

埃森哲大中華區金融服務事業部總裁陳文輝和金融壹賬通及聯盟領導共同發佈報告

近年來,數字化的快速發展給銀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金融科技”帶給人的想象邊界也被大大拓寬。隨著金融科技從表層肌理到經營內核的進一步滲透,金融科技正重塑著銀行業的價值鏈。未來,銀行的概念將更多體現為一種服務,嵌入在不同的場景中,而非某個機構、某處空間。

埃森哲預計,若不隨之做出相應變革,到2020年,32%的銀行收入將會受到威脅。面對大銀行和新興金融科技企業的夾擊,中小銀行面臨的競爭壓力和開展變革的緊迫感尤甚。它們過去所採取的“擴地域、衝規模、全覆蓋”的“大而全”發展思路已不再適用,轉向精細化的“小而美”發展是其突破困境的必然選擇。中小銀行需要提升客戶體驗,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打造與客戶的“超級關聯度”。

如何做一家“小而美”的銀行?

點擊查看大圖

金融科技的應用是驅動企業轉型的助推器。為此,在調研中,我們從六大維度對目前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評級,結果以百分制統計,分為五級進行展示。本次被訪中小銀行整體得分為60.1分,評級為三級。

如何做一家“小而美”的銀行?

點擊查看大圖

這意味著被訪銀行對金融科技形成了初步的數據、IT和組織支撐,並基於對金融科技的認識和認可,佈局了一定數量的金融科技場景,但總體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數據和組織,這是中小銀行普遍的短板。不過,其中也不乏一些表現出色的銀行。

戰略:69.5分

金融科技定位大而不精,創新推動知而不解

雖然60%被訪銀行表示“有初步的金融科技規劃並按照規劃發展”,但訪談結果表明,中小銀行不僅未對金融科技形成清晰的概念,而且也未深入瞭解金融科技對銀行的真正創新意義,普遍缺乏對金融科技的整體戰略定位。

其中,部分中小銀行混淆了金融科技與信息科技的概念,或以“科技”泛指,並不將金融科技視為一個獨立的體系來發展。而城商行和農商行普遍忽視了金融科技的創新含義,對“利用技術創新來促進業務創新”這一點更是缺乏認識和準備,也缺少長期投入。

應用:65.3分

前臺佈局各行參差不齊,中後臺佈局總體較為薄弱

通常認為中小銀行深耕區域,對於瞭解當地產業特徵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應有相對優勢。比如桂林銀行,就藉地緣優勢,發展旅遊金融業務並推出了零售銀行與貸款產品,如“十項費用全免”的灕江卡,以及“遊船貸”、“景區貸”等。但現狀是,大多數中小銀行對於營銷和客戶洞察環節普遍缺乏重視,對於客戶需求的把握難言精準,也因此出現了產品定位不清晰、同質化嚴重的情況。

目前,中小銀行在渠道、客戶/營銷、產品、風控及運營等方面均有涉及,但各條戰線也都面臨著不少困境。以渠道為例,中小銀行普遍存在線下渠道過於傳統、不同業務線上渠道發展差異巨大的特徵。而觸客費用高但效果不明顯、缺乏智能工具提升營銷水平,則是其營銷層面的痛點。與此同時,信用風控重貸前、輕貸後,以及零售服務效率低、同業磋商難度大,也為其風控和運營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作為這方面的領先者,江蘇紫金農商行借鑑先進同業大數據風控經驗,探索建立“科技+風控”大數據智能風控體系,在全流程風控上提高精準度和有效性。其“紫金快E貸”產品融入第三方機構數據和反欺詐系統,對用戶的第三方徵信、通訊等實名認證數據進行參考,多維度豐富風控評分模型,強化貸款風險甄別力度。

生態:63.8分

合作引流成主要手段,本地生態已初步萌芽

中小銀行逐漸發現自主獲客的難度越來越大,80%被訪銀行表示共建生態、開放合作成為了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線上,中小銀行大多同互聯網平臺企業合作,針對消費貸款進行導流;線下,開始嘗試同特色產業合作,共建本地生態。

雖然與外部資源的合作形式多樣,但中小企業的總體開放意願仍待增強。54%的被訪銀行能夠圍繞本行的核心業務衍生出的一系列周邊業務,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建議;但只有不到5%的被訪銀行開放了API接口給外部企業。

但也有一些銀行開始尋求突破。比如浦發銀行就在2018年7月推出了業內首個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以“無界,無感,無限”為目標,將銀行核心業務及服務通過API應用接口開放給合作伙伴。短短半年,該平臺即發佈了230個API服務,合作伙伴達86家,覆蓋逾800萬用戶。

數據:49.8分

數據治理在起步階段,數據價值待深挖

中小銀行的數據治理基本處於萌芽期,數據資產的價值存在極大的挖掘空間,對於數據治理的意義仍需深化理解,從數據採集、管理至應用,仍未形成成熟完整的體系。

這主要體現在:內部數據缺失及外部數據質量低給中小銀行後續的數據整合及處理帶來了很大的難題,而由於數據管控也存在缺陷,導致無法快速高效的輔助決策使得目前數據應用場景狹窄,無法全面支撐客戶體驗提升、產品創新及生態優化。

作為業內數據治理的標杆,杭州銀行著力加強數據源頭治理,規範數據報送規範,此外還積極引入浙數文化等外部機構數據資源,期望進一步強化數據支持,有效提升統計報表的數據質量、抵禦風險能力和金融服務效率。

組織:55.7分

現行組織架構各有瑕疵,配套機制仍在醞釀

雖然過半被訪銀行都有組織變革意識,但由於配套機制尚未跟上,在組織轉型與科技人才方面的表現仍不理想。60%被訪銀行設立了金融科技一級部門或二級團隊,團隊職能覆蓋普遍較為全面,但只有20%開始推進敏捷組織轉型(如對標互聯網公司進行項目制開發等);只有34%開始改革行內人才結構,擴招技術人才,著重提升開發人員比例。

此外,許多中小銀行雖然設立了金融科技相關的部門或團隊,但公司文化、項目運作模式、招聘流程及薪酬激勵制度等“軟性”機制並沒有跟上,導致“科技人才缺失”的通病以及項目推進速度慢等問題。

在這方面,眾邦銀行所獨創的“五角星”制度及分成、考核機制或可為同行參考。在“五角星”制度下,風險經理、授信經理、科技經理、渠道經理和產品經理各管一塊,並擁有絕對特權(簽字權),在其層級之上再設項目經理總負責,從而大幅壓縮審批流程,提升組織效率。

技術:57.9分

基礎系統老化,信息化能力增強,智能化部署初現

中小銀行雖存在系統老化技術落後的問題,但隨著業務不斷髮展,部分銀行發現系統無法很好支撐業務開展及管理需求,於是對系統及技術的投入不斷加碼。但與此同時,雖然中小銀行的IT自主開發能力建設較成熟,但仍舊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只有20%設立了科技專項基金/創新孵化器。

蘇州銀行的做法就值得借鑑,他們在“治理、安全、開發、運營、創新、大數據”六個領域中,分三階段完成了信息系統體系的重構,全面實現了“多層次、條線化、松耦合”的目標IT應用架構,並在生物識別技術、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上進行嘗試和探索,從而使信息科技建設步入良性發展階段。

如何做一家“小而美”的銀行?

點擊查看大圖

金融科技的發展並非一招一式,而是統籌規劃,整體發力。我們根據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提煉出六大金融科技發展建議,並通過分析國內外30餘個銀行案例,給出具有可借鑑性的十大核心舉措,助力中小銀行“守正出奇”,完成差異化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