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能养活军队三年?

姒莞萱


看过《盗墓笔记》的人都知道,曹操是这行的祖师爷。

他首创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专门为他盗掘古墓,以获得军资。


最早揭露曹操盗墓的人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他《在讨曹操檄》中说: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这样看起来,曹操盗墓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陈琳和他是同时代的人,应该不会编造谎话来污蔑曹操,何况曹操读了这篇檄文后,非常吃惊,连头风病都好了,头也不疼了。

曹操:


说明老曹是让人家揭了老底了。 在中国人心目中,一向是死者为大,入土为安。

盗墓这种事,是不尊重祖先,是欺师灭祖的行为,挖人祖坟至今是一句骂人的话。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干? 董卓进京后,曹操看到他为祸朝纲,准备刺杀他,结果献刀失败,只能逃离洛阳,去投靠陈留太守张邈,起兵勤王。

曹操散尽家财,在陈留招兵买马,首举义旗,史载他招得兵将五千人。其中包括后来的几位核心大将包括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人。

这五千人马是曹操的子弟兵,是他起家的资本。可是养兵练兵都要花钱,幸亏当地首富卫兹看好曹操,认为“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于是散尽家财,对曹操进行风投。曹操非常感激雪中送炭的卫兹,可是就军费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我们知道,曹操信奉: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这种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不择手段的。曹操为了逃命,能杀吕伯奢一家,他是不会被“妇人之仁”所拘泥的。为了养活他的部队,他把目光瞄准了地下的古陵墓。

曹操:

盗墓这事,很早就有人干了。项羽早就干过。袁绍也干过。《三国志·崔琰传》记载:

“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就是说袁绍手下常挖人家祖坟,将死人尸骨暴露荒野的事。 曹操和一般人不同,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他成立了专业的盗墓队伍,给予编制和经费,让这些人四处寻找大墓。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确实让他们找到了一个大墓。这个墓的主人,就是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 刘武是西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同胞弟弟。



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战功卓著,战后得到了汉景帝的重赏,死后谥号梁孝王,葬于睢阳东九十里的芒砀山。

梁王墓为了防止后人盗掘,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普通的盗墓贼就算找到,也很难进入墓室。是时候显示专业部队的实力了。

曹操的那些摸金校尉们一锤锤地凿,一点点的挖,终于打通了墓道。曹操亲自指挥:

"(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这次盗墓究竟得到多少好东西,已经无法考证了。我们只知道靠这些财物,曹操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

西汉盛行厚葬之风,王公将相们都多带些财宝到另一个世界,何况坐拥三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孝王? 九十年代初,一伙盗墓贼炸开了夫子山上的汉梁王墓,盗走价值连城的玉璧等宝物数百件。

摸金校尉:

警方追回出土的汉代文物309件。这个故事后来被拍摄成电视连续剧《追踪309》。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对汉梁孝王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在这个三国时代就被盗过的墓群中,仍发掘出了金缕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许多文物价值连城。

可以想象,这个巨大的宝藏,对当时缺衣少食的曹操军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

   盗墓盗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来盗墓者这个道理。于是,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

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树。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陪葬。

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就是曹操墓 。

随葬物品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

“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

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历史上真实曹操复原图: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是曹操的遗骨。

曹操绝对没有想到,自己薄葬,又搞了“七十二疑冢”,遗骨还是在千年后被挖了出来,莫非冥冥中真的有报应轮回吗?


刚日读史


曹操为了养活自己的军队,做了一件不光彩的“盗墓”之事。那么,他盗的是谁的墓?为什么会选择那个人来盗墓呢?还有,曹操既然能盗别人的墓,难道他就不怕被后人盗墓吗?

(曹操剧照)

关于曹操盗墓的行为,史书上有很多记载。

三国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曾在《为袁绍檄豫州》中记载:“(操)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意思是说,曹操专门设置了两种盗墓的官职,分别叫做“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他们不但掘人坟墓,盗取财宝,还把墓室里的尸骸随意践踏,弃尸荒野。

正史《三国志》中也有记载:“操引兵入砀,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万金。”

这段话,不但记载了曹操盗挖坟墓的行径,还清楚地交代了,他盗挖的是梁孝王的坟墓。在盗墓的过程中,曹操的军队不但撬坏了梁孝王的棺材,还收获了上万斤的金银财宝。

梁孝王是谁?曹操为何会盯上他的陵寝呢?

梁孝王刘武,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的胞弟。

七国之乱时,刘濞率领诸王叛军,打到刘武的梁国时,刘武以区区弹丸之地,阻击了数倍于己的吴王刘濞,成功地拖住了叛军。为周亚夫平定叛乱,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叛乱平息后,刘武成了朝野上下的红人,各种封赏接踵而至,圣恩优渥。除了刘启给予了弟弟各种赏赐外,窦太后更是对这个儿子大加奖赏。

(刘武剧照)

史书记载,由于赏赐太多,当时的刘武的富有程度,甚至超过了皇帝刘启,成为了富可敌国的王爷。刘武去世时,他所拥有的财富非常惊人,连仓库里都装不下了。

除了物资赏赐外,刘启还给了刘武很高的政治待遇。《资治通鉴》载:“(刘武)既至,宠幸无比,入则侍上同辇,出则同车,射猎上林中。”

刘武不但能和刘启同乘一辆车,刘启还亲自为他驾过一回车。这样逆天的殊荣,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甚至有一回,刘启在宴会上喝得酩酊大醉后,拉着刘武的手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窦太后听后也非常高兴。刘武嘴上虽百般推辞,可内心却欣喜若狂。

后来的刘武就有些骄横跋扈,还真把自己当成了天子接班人,不但逾越礼制,还参与储位争夺,擅杀袁盎等朝廷重臣。这些作为,终于惹怒了刘启,他诏令刘武不得踏入长安半步。

刘武从此备受冷落,郁郁寡欢,后来在一次打猎途中突发热病,随即暴毙而死。

刘武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寝修得恢弘气派,“斩山作廓,穿石为藏”,把一座山作为他的陵墓。同时,他还把自己一生的财宝,悉数葬入陵寝中。以刘武当时富可敌国的家产来看,他的陪葬品是何等的奢华。

(梁王墓中的随葬品)

对于几乎是白手起家的曹操来说,要想维系一支庞大的军队,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立足,最直接和快速的办法,就是盗墓。而刘武显赫的身世和墓中丰厚的殉葬品,自然成了曹操的首选。

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详细记载了曹操盗掘刘武墓的情景:“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因为刘武把陵墓修建得异常坚固,每个墓室的封门达数千斤,曹操不得不动用大批军队,才将刘武墓洗劫一空,得到了数以万计的财宝。

正因为曹操深谙盗墓之道,因此在他临死前,提出了薄葬的观念。下令陵墓中,不得陪葬金银玉器等物贵重物品,陵墓上不封土,不植树,不大面积地修建陵园。

而且,据说曹操去世后,为迷惑世人,当然也是避免被盗,从邺城的四面城门中共抬出了72具棺椁,分别去往四面八方安葬。

至此,盗墓高手曹操给后世的盗墓者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真正的曹操墓葬在哪里?这个谜题直到2009年才被破解。曹操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高陵。神奇的是,他的墓,确实没有被盗过。

虽然没有被盗过,却还是被开掘了出来。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张生全精彩历史


自《鬼吹灯》的等一系列盗墓题材作品风靡网络后,曹操这个乱世枭雄无异于再次被人置于显微镜下。自此,在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奠基人的光环下,曹操再获桂冠----盗墓之祖,成为后世盗墓贼的祖师爷,屌丝逆袭的励志性人物,挖坟掘墓之楷模。

哇~祖师爷盗墓咱也盗墓,人家可以明目张胆的挖,咱们还要和专家抢时间,祖师爷的盗墓成果能养军队打天下耶(^-^)V。

对此,曹操表示很无辜,时逢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素以税收维持度用的各地势力,财政上也都捉襟见肘,难以维持军队庞大的费用开支。盗墓的又不只是他曹操一派势力,当时各派势力都在盗墓,为啥单单把他推到前排呢?其实曹操一点都不冤,论收获,其他势力可没有曹操的成就,他可是一枪捅在了金库上,精准度太高了。

“大治宫室扩睢阳城70余里,建梁园300里。”

“操引兵入岘,发梁孝王冢,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

“其未死时,财以聚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

“砀山有梁孝王墓,斩山作郭,穿石为藏,行一里,到藏中,有数尺水,水有大鲤鱼,黎民谓藏有神,不敢犯之。”

曹操的金主、本文的苦主-----梁孝王,刘武。

刘荣被立为太子,刘武的政治地位已无上升空间,窦太后又非常宠爱这个小儿子,所以就用封地和金银补偿呗,还有就是刘武的军功卓著,七国之乱,刘武扛住了吴、楚两股势力的进贡,有效发挥了屏障的护卫作用,极大减轻了朝廷的军事压力,七国之乱中,刘武势力所斩杀的数万乱军,几乎是吴、楚乱军一半兵力,居功至伟,不是刘武有多能打,主要是有钱有人,纯粹是用钱扛住的,梁国弓箭、戈矛之类就有数十万件,且麾下人才济济。

因为如上种种,刘武有生之年,皇帝、窦太后赏赐不断,身家不可计数。

生前修筑的宫殿咱都不说,只宫殿间的架空通道,就长达三十多里,出行的时候排场比皇帝不遑多让。赏人也是大手笔,一次就可以赐下千金,府库金钱不计其数。

梁孝王生前“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於京师”,汉代又有奢靡厚葬之风,所以......所以他就遭殃了。确切是说是整个芒砀山梁孝王墓群都遭殃了,这其中包括13座墓葬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现在国家发现的芒砀山墓葬有22座,喜欢历史的朋友不会不知道芒砀山,前有刘邦斩蛇起义,后有张飞落草为寇,孔子在此避雨晒书,陈胜起义失败葬于此地。《水浒》中的樊瑞、项充、李兖的山寨也坐落在芒砀山。细思极恐,刘邦斩蛇的地点也被专家们找到了,门票30元......

就这样快被军费逼疯的曹操一下子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可说富可敌国,其价值用于养兵也绝不止三年,这样一来,不但可养现有编制的士兵,还可以继续招募大量士兵用于自己的宏图霸业,挖坟掘墓虽然名声不太好,但难能可贵的是曹操本人也根本不在乎面子这东西^_^。曹操:我召集流民给田,给农具,给牛,给种子进行屯田你咋不说哩!


古今通史


进入别人的坟墓,偷偷的将里面的东西给偷出来,这样的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盗墓。实际上,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盗墓这件事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伍子胥、黄巢、董卓、温韬、孙殿英,对于这些人我们都很熟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都曾经盗过别人的坟墓,在历史上都是很出名的盗墓狂人。

就拿孙殿英来说好了,孙殿英原本只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小军阀,起初并不起眼,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出名呢?他动用大军以演习为借口,盗取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的坟墓,将墓里许多的金银财宝都盗走了。

因为盗墓这件事,使得孙殿英这个名字传遍四方,至今人们都还记得他的盗墓行为。

不过,有一个人却被称作是盗墓行业的祖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熟知的曹操。曹操在盗墓这一方面是很出名的,曾经有一次曹操盗取了一个墓,从墓里盗出来的宝贝足够养活军队三年。

那么曹操到底是盗了谁的墓呢?他为什么要去盗墓呢?

盗墓“来钱快”

曹操所处的时代恰逢东汉末年,那个时候社会动荡、军阀割据,军阀间相互征战是常有的事情,要想使自己有更强的竞争力、有战胜对手的资本,拥有足够数量的钱财是非常重要的保证。

在刚开始诸侯争霸的时候,曹操的势力范围很小,因此,他非常需要在短时间内拥有足够多的钱财。

既然需要钱,那要怎么样才能够快速收集到钱呢?通过大力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商品贸易来提高经济?这样的理念是很不错,但是见效慢,无法在短期内见效,等到见效的时候说不定自己都被消灭了。

鉴于此,曹操想出了一个能够快速收集钱的方法——盗墓。

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社会兴起了厚葬的风俗,而这就使得盗墓行为变得频发起来。厚葬之风给想要曹操的盗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虽然曹操很清楚盗墓会给自己留下骂名,毕竟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但身逢乱世的人想要有一番作为,就一定要有不同常人的手段。于是,“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种专门盗墓的官职,就在曹操的军队里就出现了。

一个墓养活军队三年

曹操盗过很多的墓,也因此获得了很多的军饷。曾经有一次,曹操到了一个墓,这个墓里面的钱养了曹操整个军队三年。是谁的墓那么富有呢?

关于这件事情,《三国志·魏书》、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水经注疏》都有提到,曹操盗的墓是梁孝王的墓。

梁孝王是谁呢?看过《汉武大帝》的人可能有些印象,梁孝王的名字是刘武,他是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弟弟。

七国之乱时,刘武率兵抵御吴国和楚国的联军,拼力死守梁都睢阳,打碎了吴楚联军想要进攻长安的想法,也给周亚夫平定叛乱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本来刘武就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太后的宠爱,不论是太后还是汉景帝都赏赐了他很多东西;加上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刘武的名气就变得更高了,封赏是源源不断的拥抱他。史书记载到刘武获得的赏赐非常多,他富有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哥哥汉景帝,成为了富可敌国的王爷。

既然生前得到了那么多的赏赐、那么多的宝贝,死后就把这些东西当做陪葬品。刘武的后代把很多的财宝放进了刘武的陵墓中,让财宝陪伴着他们的父亲。

曹操带着他的盗墓团队进入刘武墓后吃了一惊,他知道陵墓里会有很多的财宝,但财宝数量之多是他没想到。

曹操凭着从刘武墓里盗出来的这些财富,养活了军队好几年。后来,曹操也盗过其他王爷大臣的墓地,但盗出来的财宝数量和刘武墓的没办法相提并论,足以说明刘武当时是有多富有。

盗了一个墓而养活军队三年,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主要归结于梁孝王刘武生前得到的财富实在太大,才能让曹操盗墓有如此大的收获啊。


小小嬴政


总所周知,曹操乃是盗墓一行的祖师爷,除了因其盗墓众多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曹操将盗墓一行由墓后搬到了墓前,设置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官职,看人家是多么的霸气。

三分天下,为谁争霸,而无论谁要争霸,第一个难题就是军费问题,因此曹操为解决此问题,就将主意打到了死人的身上,曹操一生盗墓无数,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一次盗墓便是今天问题所说的主人公梁孝王刘武的墓,就是这次盗墓获得的财富够曹操养活军队三年。

梁孝王刘武是何许人也?

一、梁孝王刘武

梁孝王刘武,是汉武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汉武帝刘彻的亲叔叔,更是在当时最具有权势的窦太后最喜欢的儿子,所以这个刘武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刘武因为深受窦太后的宠爱,便起了与汉景帝刘启争夺皇帝之心,窦太后精明一世,唯独有一个执念,就是想要皇位兄终弟及,想让自己的这个小儿子刘武也能够成为皇帝,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也显示出了刘武的地位。


二、平定七国之乱,刘武立大功

大家都知道,汉景帝削藩引起七国之乱,而汉景帝临危不乱,任命周亚夫为大将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祸乱,但是大家很少知道,在这次平定叛乱之中,一个更大的功臣是梁孝王刘武。正是刘武即便仅剩一兵一卒也死守睢阳城,为周亚夫争取了宝贵的战略时间,还有了之后的平定七国,否则睢阳城一破刘濞直捣黄龙,长安城便危在旦夕。

三、最大的封地梁国

梁孝王因为深受窦太后宠爱,且本身地位又高,因此受到了最大的封赏,有在当时最大的封地,足足有四十余城,而此封地又都是富裕之地,因此,刘武很是富足,而其又不用抄管理天下的心,那有灾了还要去救灾济民,只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所以刘武的生活物质条件甚至要比当时皇帝还要富足。也因此,刘武很讲排场,没事请个客,出去游玩,日常吃喝拉撒都是用最好的,甚至是尿壶都是用金子做的。生前生活这么奢靡,死后也不带差的,死后其目的是按皇陵的标准修建的,各种奇珍异物的陪葬品,金银珠宝更是数不胜数,当然最后都成曹操的了。


曹操一生盗墓无数,而其中就这场盗取梁孝王刘武的墓最为出名,也是战利品最多的一回。正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曹操不光自己吃三年,整个军队都吃了三年,对于曹操来说,这一票干的值,而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曹贼”的称呼更加的重了一层。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盗墓笔记》这本书,里面的正规盗墓者都要喊曹操一声祖师爷。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能够给养军队,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专门盗掘古墓。这应该也是第一个官方盗墓的集团吧。



这支部队常年在外勘探古墓,出没于深山老林之中,有时被村民误以为是阴兵借道。在曹操为养活军队发愁之时,这群人开始对一座古墓下手了,这就是梁孝王陵。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胞弟弟,被分封在富裕之地,再加上窦太后的宠爱,梁孝王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其未死时,财以聚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梁孝王死后,大量的财宝被其带入了墓中,这也为日后被盗埋下了伏笔。



曹操得手这一笔巨大的财富后,确实解了燃眉之急,但也受到了口诛笔伐,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搞笑的是,这个陈琳最后还是依附于曹操,感情之前都是骂着玩的。


历史伶俜者


三国曹操,曾经得到过一本“武林秘籍”,他就是凭借这本秘籍,冲开了任督二脉,练就了绝世神功。也正是在这本“武林秘籍”中,揭露了曹操盗墓的历史真相。

中国古代,至少在周朝时,已经开始对天下百姓进行“事死者如事生”的教化,即对待死去的亲人,要跟活着时一样对待。这种教化,逐渐促成了厚葬的习俗。只要有点钱财的豪门世家,富户巨贾,都会在陵墓中陪葬数量可观的金银财宝。

陵墓中有钱财可取,自然就引起了一些人的觊觎,这些人就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盗墓贼。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盗墓之风已经盛行于世。到了三国天下纷乱之时,诸侯并起,很多陵墓都无人看管,盗墓之风再次骤起。曹操,正是在这次盗墓大潮中横空出世,只听得晴空一声霹雳,摇身一变成了“盗墓祖师爷”。

曹操素来患有头风之症,经常头疼。在演义中,说名医华佗建议曹操做一个开颅手术,以便去除头内风邪。结果呢,曹操认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杀了华佗。

曹操原本以为头风再也无药可治,可在一次头疼发作时,他突然看到了一篇文章。曹操看完文章之后,肾上腺素急剧升高,全身气血翻涌,竟然无意中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发现头不痛了。此后,曹操只要觉得气血瘀滞,头疼发作,就拿出这篇文章读一读,每次都是一读必愈。这篇胜过华佗开颅手术,比良药还管用的文章,就是由三国名士陈琳所写的讨伐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

陈琳在檄文中,骂曹操是秦朝佞宦赵高一样的人,变态、阴险、恶贯满盈。还说曹操仗势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无恶不作。不过这些曹操都不生气,反而被骂的很舒坦。唯一让曹操生气的是陈琳骂他是太监的孙子,乞丐的儿子,生下来就是一个来历不明、卑鄙下流无耻的坏苗子。也正是这一气,让曹操的头不痛了。

也正是在这篇檄文中,陈琳揭发了曹操盗墓的事情。文中说:“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曹操挖了西汉梁孝王刘武的陵墓。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刘恒的嫡次子,汉景帝刘启的同母亲弟弟。他们的母亲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窦太后,汉武帝刘彻都非常畏惧这个祖母。所以,陈琳在檄文中才说“先帝母弟”,就是先帝刘启的同母弟弟。

梁孝王的陵墓位于芒砀山,是刘武和王后李氏的合葬墓。西汉时期的诸侯王,陪葬都非常的奢侈。现代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刘贺墓,其中出土的陪葬品就达1万余件,其中金银铜器物3000余件,仅黄金就有478件之多,超过115公斤。

《水经注疏》中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数万斤。”汉代时,金包括黄金、铜等金属。依据刘贺的陪葬规格,还有古今斤两的差异,这个记载虽有夸张,但肯定获得了不少宝物。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梁国王族在砀山至少有22座陵墓,很有可能曹操将梁国王族的陵墓全部给掘了。

陈琳只是捡了最重要的人物写了出来,然后大骂曹操“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奕天看了陈琳的檄文,都觉得陈琳果然是才华非凡,骂曹操骂的是畅快淋漓。怪不得曹操看完之后,也是倍感神清气爽。

曹操之所以倍感神清气爽,除了气度恢弘之外,估计还有点小得意。估计曹操在想,骂就骂吧,反正爷挖了梁孝王的墓,得了不少金银财物,足够军队三年的用度了,舒坦呀。

这让奕天都不得不怀疑,陈琳到底是在骂曹操,还是在拍曹操马屁。这简直就跟许劭许子将所说的那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有异曲同工之妙么。怪不得曹操非要把陈琳留为己用,陈琳这是把曹操给拍爽了呀。


奕天读历史


开门见山,某史书中一句话直接回答了题主所问:“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大概意思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曹操亲自率领他称之为“发丘中郎将”的部队来到梁孝王刘武墓这里盗掘,打通地宫大门进入墓室后把棺木用利斧劈开,里面的珍宝尽数取走,凭借着这次盗墓所获得的金银细软,竟然足足养活了底下将士三年之久。

新的问题来了,这个梁孝王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墓中有这么多的“存货”,下面笔者扒一扒这个这个大土豪梁孝王的背景吧,先介绍下梁孝王刘武的亲爷爷,姓刘名邦,没错,就是传说中的大汉朝的开国皇帝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他的亲爹是汉文帝刘恒,亲哥是汉景帝刘启,这爷孙三位开创了大汉王朝的文景之治大家可以了解下,刘武就是生活在这盛世的天下,统辖着有城池40余座的梁国,在这异常强大的背景下,他的陵墓自然是超豪华的。

据史载,梁孝王的墓室足足有将近1400平方米,墓道、主室、回廊、侧室、耳室、角室全部一应俱全,在这些墓室中全都充斥了数目繁多的陪葬品,汉代厚葬的习俗导致他几乎把生前宫殿内所有的金银日用品等物件儿全部放入了墓室中,所以曹操在盗取此陵墓后能养活大军三年就不足为奇了。


老猪的碎碎念


说到盗墓历史就不得不提曹操,而其实在曹操之前就存在了大量盗墓的事情,只不过到了曹操手中才正式设立正规用于盗墓挖坟的部队,曹操为了挖坟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网罗了大量的江湖能人异士,专门对一些大墓进行寻找和挖掘,那个时候曹操的部队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的规模巨大的墓穴进行光明正大的开挖,这就是第一代正规的官盗。



这个故事其实挺有意思的,其中涉及到了袁绍手下陈林发文揭发和讨伐曹操盗墓的行为,而曹操设立的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专门用于盗墓的职能部门,其实对于这种曹操也很无奈,对于挖坟这种损阴德的事情对于古人来说其实是很忌畏的,只是由于三国初期曹操的势力比较小,在那个混乱连年征战的的年代,各路军阀之间的混战和城池攻打基本上没办法长期守护,所有经常攻下以后就大量洗劫,后来的军阀基本上没办法获得军粮补充。


而曹操的势力范围之内的粮食还没有丰收,面对军粮短缺的问题,曹操把目光瞄向了一些大墓的陪葬品,众所周知西汉中期是太平盛世,经济繁荣形成了厚葬的习俗,这些对于曹操来说自然是非常了解的,所以这些都成为曹操成立盗墓职能部队挖掘坟墓用作军饷提供了条件,而曹操在军中成立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部队用于盗墓。


曹操盗的墓被袁绍知道后,袁绍手下的陈林写了文章揭发批评曹操的盗墓行为,而袁绍也用曹操盗墓为理由对曹操进行发兵讨伐,这篇文章里面的特制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曹操看到后全身惊出一身冷汗,原本的头疼病瞬间就好了,而陈林的这篇檄文描述的很有可能就是曹操盗的汉梁孝王墓群。

而曹操也是盗取了这个墓群让曹操肥了一拨,使得曹操好几年的军饷都不用发愁,据史料记载,曹操从墓葬群里面盜得的宝物养活了收下军队三年,西汉中期天下太平国力强大,这个时段厚葬成风,而坐拥几百里江山富可敌国的梁孝王的八九代的王,里面陪葬的各种财宝不计其数,曹操这一次的挖坟自己变身强大。

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考古界对梁孝王墓葬群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在这个三国时代就被盗过的墓葬群里面,任然发掘出来了两万多件文物,其中还出土了金缕玉衣,还有大型的玉璧,可以想象这是被盗挖过后的残局,而当时第一个盗挖的曹操军队看到的墓穴里面的陪葬品是什么样的一个景象,这些怎么能不引起曹操的兴趣。

对于曹操盗挖了大量的墓穴,知道厚葬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曹操在去世前就提倡薄葬,主要是为了防止盗墓,里面尽量少放陪葬品,不想让盗墓者盯上,而曹操自己本身生活也非常的节俭,这也是他不提倡厚葬的原因之一,据说在曹操死后还设计了72个坟墓,里面只有一个是真坟,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自己被盗挖,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人找到曹操的真墓,而在后书记载里面大量的评述了盗墓成风的原因来源于厚葬惹的祸,中国历史上许多的坟被挖无不是因为里面陪葬的好东西太多让人眼红造成的。


无法超越的足迹


说曹操盗了一个墓,就能养活军队三年,十有八九是假的。

(影视剧里的曹操)

关于曹操的黑料,《曹瞒传》是第一大出处,但是这本书是吴国人写的,各种黑,可信度其实并不高。

然后就是著名的《讨曹操檄》,大才子陈琳写的。曹操盗墓这事儿,也是出自这里。按照里面的内容,曹操挖了梁孝王的墓,搞到了大批的金银财宝,赚大了。

梁孝王是谁呢?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弟弟,有功劳有权势,死后葬于芒砀山,墓葬规模极大,应该有不少陪葬品。

按照陈琳所写的,“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

曹操还亲自来到盗墓现场,弄走了不少金宝。这事儿让汉献帝非常难过,毕竟是自家祖宗的坟被人家刨了,所以痛哭流涕。


咱们不去刻意为曹操洗白,只是简单分析一下,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陈琳)

首先,陈琳的《讨曹操檄》是建安五年的作品,也就是说如果曹操真的挖了梁孝王的墓,肯定是在这之前。

建安五年之前曹操还没有和袁绍决战,虽然打败了黄巾军,得到精锐之师青州兵。但整体来说,军事实力和政治资本都不算强大。所以,曹操才会在建安元年迎接逃亡的汉献帝。

迎汉献帝这一招,明摆着是为了自己赚一些政治资本。此时的曹操,虽不能说是完全忠于汉室,但为了自己的“口碑”,不会明目张胆的干糊涂事儿。这时候,他会去刨汉献帝的祖坟?这不是明显招天下人骂,明显招汉室宗族恨么?

所以,就算是真的干了这事,也绝不会大张旗鼓,更不会亲临现场。

其次,金银财宝的作用有多大?

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觉得随便挖出来一件古董,一件美玉,一定能换很多钱,再加上无数的黄金,可以买好多好多粮食呢!

关键是,当时去哪里买粮食?黄巾军之所以闹这么大,就是因为天灾人祸,老百姓没有粮食,快饿死了才造反的。连年征战,再加上汉末的瘟疫横行,大片大片的荒地无人耕种,曹操拉着一大车的黄金,去哪买粮食?找袁绍买吗?当时袁绍军队都不见的够吃呢。

乱世之中,金银古董是最不值钱的。大家都饿着,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说曹操用挖出来的财宝养活了军队三年,不太可能。


那么,曹操靠什么养活军队呢?很简单,建安元年,曹操就开始了屯田制。

(黄巾军)

曹操收了大量的黄巾军,这些人之前都是普通农民,说不定打仗还带着农具呢。曹操直接划分了土地给他们,安心种地,生产粮食,才保证了这么多年的征战。光靠盗墓那些金银古董,大军早就都饿死了。

刘备逃亡的时候还带着老百姓,难道仅仅是因为善良?善良的话,找个地方安置老百姓,自己跑就是了。带着老百姓,那就是生产力,稳定了就可以种地,就有了军粮。那时候有人有地,比有钱要重要。

所以,曹操盗墓确实有可能,但是盗梁孝王的墓,可能性不大。而且靠盗墓养活军队三年,更是不可能。

陈琳写《讨曹操檄》,那是帮袁绍打舆论战,自然要努力黑曹操一把。也许就是听到了一些小道消息,就夸张成了这样。

当然,上面的内容也只是推理分析,不敢确定。因为三国时期的史料并不多,而且因为立场问题,很多记载可信度都不太高。

曹操盗梁孝王墓这事儿,还是需要讨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