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不慈子不孝——谈谈千年来捋不清的皇室纠纷

皇帝的儿子中,能被立为储君的人,就被称为太子,帝国未来的合法继承人。当这个接班人身边围着一群谋臣时,太子党,就形成了。纵览历史,太子党就一直是很多皇帝心中最不能与外人言说的隐痛,也让世人见识了世界上最复杂的父子关系。

父不慈子不孝——谈谈千年来捋不清的皇室纠纷

刘据剧照

太子之位从来不比皇帝之位好坐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某位皇子一旦被确定为太子,皇帝也颁布圣旨昭告天下,那一切的斗争不都可以尘埃落定了吗?可惜不是,太子人选确定之后,只不过把权力斗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比如被诬告谋反的汉太子刘据,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个儿子,亲妈是卫子夫,舅舅是大名鼎鼎的卫青。按说就这个背景势力,一般人是不敢动的。不过太子为人宽厚,施政仁德,深得人心。这与汉武帝动不动就任用酷吏的做法大不相同,因此也得罪了很多奸佞小人。于是很多人去汉武帝那里打小报告,搜罗和编造太子的各种过失和小错误,大多都是瞎编的。皇帝一开始不信,可听得多了,也开始和太子之间有了嫌隙。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汉武帝在刘据成年之后就赐给其一座博望苑,允许其在里面结交天下名士,还允许其在博望苑中以个人意愿行事。于是,很多与皇帝政见相左的人都纷纷来拜望和结交太子。

有人说这是汉武帝刻意培养未来的储君独立做事的能力,但更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试探,试探太子到底会不会结党犯上。

舅舅卫青病逝后,没了外戚靠山的太子,越发显得势单力薄。紧接着针对他的谗言越来越多,直到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小人的谗言加上汉武帝晚年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性格,太子刘据很快就被诬陷为谋反,于是当爹的皇帝派兵追捕亲儿子刘据。极度惊恐四处逃窜的太子在绝望中上吊自杀,后来意识到儿子被冤枉的汉武帝极度悲伤,后悔不已。

父不慈子不孝——谈谈千年来捋不清的皇室纠纷

李世民画像

储君之争引发的人伦惨剧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发生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已经被封为太子的李建成,并未顺利登基,反而被势力庞大的秦王李世民,给杀死在了玄武门。

处死亲兄弟之后的李世民,同样没放过亲爹,先是让老爹改立自己为皇太子,然后又在两个月之后胁迫皇帝传位给自己,退居二线做了太上皇。

此例一开,唐朝老李家的太子之位打这之后就很难再稳当了。

贞观十六年 李世民最喜欢的太子李承乾,先是想带兵杀掉自己一奶同胞的兄弟李泰,失败后又想带兵直接逼宫老爹李世民,这位太子可真是皇帝的亲儿子啊,连谋反都是有样学样。可惜没有老子的能力,直接被废。

这之后的 调露二年(680年),唐高祖的儿子,被封为章怀太子的李贤,被武则天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被酷吏逼迫自尽而死。

好不容易搞了个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却因安史之乱一手让大唐进入衰落,平乱之后太子李亨登基称帝,将无处安放的老爹李隆基用御林军“请”回长安,安排成太上皇供了起来。

类似这样的皇帝和太子间的父子相争,后世的史书中仍然时有记载。

父不慈子不孝——谈谈千年来捋不清的皇室纠纷

玄武门

无情最是帝王家

一般来说,古代宫廷的政治斗争中,兄弟和叔侄之间,都比较常见,可亲生儿子与父亲之间,为什么也不能相亲相爱的父慈子孝呢?

权力是无药可医的毒药,皇帝无疑是封建权力的核心与巅峰,中毒自然也最深。孤家寡人的称号不是白叫的,多疑是皇帝这一职业的终身属性,他们会疑心所有人都有可能觊觎自己的皇位,包括自己的叔侄,儿子。

对于太子,皇帝是很矛盾的,从父亲角度而言,他们当然希望看到自己的爱子能够健康成长,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因此费尽心思给太子寻找帝国最优秀的人才来做老师。

但很多出发点很好的事情最终都会走向失控的局面,毕竟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谁不想依附在其身边,将来直接就平步青云了。久而久之,羽翼渐丰的太子和自己的老师及幕僚,就形成了在朝中有话语权的太子党。

可皇帝这边德高望重的一干老臣,怎会如此甘心呢,于是便有了党争。皇帝最不爽的,便是自己还没死,皇位还没传,太子就已经蠢蠢欲动,想要另起炉灶。更何况你是我的亲儿子,于公于私你不听话就是最大的忤逆。

父不慈子不孝——谈谈千年来捋不清的皇室纠纷

权力的核心,容不下第二个人

那些被架空的太上皇,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太子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皇帝太能熬,历史上干太子干了几十年却转不了正的大有人在,这种煎熬和分裂是难以承受的。纵然有权力和平交接的时候,但太上皇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失去权力的皇帝,一般会被新登基的儿子以颐养天年的名义,找个景色宜人的大型宫殿供起来。历史上当了太上皇后依然掌握实权的,不超过三位。最有实权的最后一任太上皇,当属乾隆皇帝了。在位六十年之后,85岁的弘历终于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儿子颙琰,可这之后仍然掌握大清帝国的实权,比如在圆明园接见外国使臣。

可碰上不争气的太子,皇帝也很糟心,于是就只能废掉另立,操作不当时还会引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可是没办法,权力斗争从来都如此残酷。碰上好苗子,皇帝还是会殚精竭虑,力保权力的顺利交接。比如打压功勋老臣,抑制外戚世祖等手段,朱元璋对待太子朱标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历史上皇帝传位如无特殊意外,基本遵循父死子继的传统,毕竟只有肉体的消亡,才能保证绝对权力从一个人手中完全的转让到另一个人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