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如风往事1999




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久,也看过许多资料,我认为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僵化腐败的宗室制度。 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在《皇明祖训》里对子孙后代的生活待遇做了规定,除了继承皇位的儿子外,其他皇子全部封为亲王,亲王世袭,亲王的其他儿子封为郡王;郡王世袭,郡王的其他儿子氛围镇国将军。以此类推,共有八个等级。亲王年俸禄一万石大米,郡王两千石,最低的奉国中尉每年是200石,一石大米在明初约合2两银子。这样一算,奉国中尉的年俸禄比县令还高处许多。此外,这些藩王还有田庄,享受当地部分税收等收入。

明朝初年,宗室人口不多,宗室俸禄高也没有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不断增长,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到明孝宗朱祐樘(1487-1505年在位)的时候,明朝立国已120年,宗室人口剧增,宗室的开支就很大了,以至于朱祐樘跟大臣感叹:太宗朱棣在的时候,南征北战,朝廷的钱花不完,现在天下承平,反而经常缺钱,这是怎么回事?大臣们自然不敢说真话。但是,朱祐樘自己也知道,宗室人口增长过快,开支过大,大大挤占了朝廷的经费,为此,朱祐樘开始限制宗室子弟娶老婆的而数量,除了亲王,每人最多只能娶5个老婆。



到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年在位)在位的时候,宗室人口更多了,当时户部官员统计:如果要足额支付,山西全省的财政收入不够养封在山西的晋王、代王、潞王3个家族,河南全省的财政收入也不够养封在河南的周王、伊王、徽王等藩王家族。嘉靖晚期,朱厚熜出台了《宗藩条例》,旨在对宗室进一步进行限制,但是并没有根本改革,效果一般。 明穆宗朱载垕剧照 到明穆宗朱载垕(1566-1572年在位)的时候,宗室人口已经超过28000人,朝廷已不可能如实支付这么多宗室俸禄,有大臣上疏要求立即改革宗室制度,特别是对远支的宗室,采取买断工龄的办法解决,让他们回归平民,可以从事士农工商等职业,而朱载垕没有采纳。此时的朝廷,已经常出现拖欠军费的情况。



到明神宗朱翊钧(1572-1620年在位)的时候,宗室问题更加突出。朱翊钧9岁登基,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改革,但是不涉及宗室制度,这样的改革主要是挖掘政府潜力,挖掘社会资源,对于供养庞大的宗室而言,从长远来说是解决不了问题。张居正搞了10年改革后去世,死后被朱翊钧清算,各项改革陆续废除,宗室制度也没有大的改变。根据《明史神宗本纪》记载:万历十五年(1587年),万历皇帝朱翊钧亲自拿出内帑(皇帝的私房钱)赈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的远支宗室。这些地方的远支宗室领不到俸禄,已经吃不上饭了。到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朱家宗室人口已达15.7万人,朱翊钧还是没有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限制。

明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登基后,辽东局势危机、西南少数民族叛乱,经费缺口太大,他把自己结婚用的钱和后宫的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当军费。但杯水车薪,只好想其他办法。天启五年(1625),朱由校出台《宗室限禄法》,就是对每家亲王限制薪水,并采取包干制,每年总数就那么多,宗室生再多孩子,朝廷也不多给一分钱。这是逼得没有办法了。朱由校的亲叔叔瑞王、惠王、桂王30来岁了,还没有安排出去就藩。 明思宗朱由检上台后,全盘推翻了朱由校的做法,但是钱从哪里来?朱由检向老百姓征收缴饷、练响,把本来就穷困潦倒的底层百姓逼得家破人亡,只好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所以,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兵员非常丰富,越打越多,而官军越打越少。



明朝末年,全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要养30几万宗室人口,还要养2万多官吏、养110万左右的军队,在农业社会,这是不堪负担的。尤其是宗室人口,原本都是养尊处优的,一个亲王府,光是仪仗队、服务人员、保镖等就有好几百人,明末亲王府有30多个;近千个郡王、近万个镇国将军都是皇室、王室近亲,日子过得也是相当可以的。这些宗室,从明成祖朱棣以后,都不需要工作,不承担任何行政和军事责任,任务就是吃喝玩乐,生孩子。 朱由检派孙传庭最后一次招兵买马对付李自成的时候,只给了孙传庭6万两银子,只有这么多了,否则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以朱由检的小聪明,定不会吝啬钱财。朱由检曾经要求大臣和皇亲国戚捐款,苦口婆心才搞到20万两银子。

明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亡于宗室制度,亡于民穷财尽。


坐看东南了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政权,也是我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鼎盛时期的大明朝曾威震东亚,扬威海外,北伐蒙古、南下西洋、东逐日本、西平乌斯藏,世界60%的白银都流向中国,但如此强盛的大明朝却说亡就亡了。那么强盛的大明帝国因何而亡?

15世纪,世界进入了小冰河时期,全世界的气候都在变冷,寒冷的气候引发了严重的旱灾,中国是这场灾难中受灾严重的国家。1580-1644年小冰河进入集中爆发期,大明朝遭遇了千年以来最冷的极端天气,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减少,旱灾竟然长达七十年之久。持续的干旱造成了北方农业的绝收,导致陕西、河南等地灾民遍地,所以激发了严重的民变,大明朝内忧外患,无力赈灾,引发了席卷北方的农民叛乱,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军摧毁了大明朝在北方的统治。

明朝从开国以来,对待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的惩罚力度是最大的。对农民的保护也是最强的。可奇怪的是明朝的贪污腐败也是最严重,对农民的盘剥也是最厉害的之一。明朝的政府和强力执法部门腐败糜烂、对民间层层的盘剥、压榨。在自然灾害频繁、农民需要国家救济之时,依然加重赋税盘剥、使得农民纷纷破产、变卖田地、逃离家乡、卖儿卖女以求温饱。一个得不到农民支持的王朝就如同惊涛骇浪的海面孤舟一样,必然被风浪和大海倾覆。

明朝赋税收入太低。科举制造成的权力结构导致增加农业税难,增加商业税更难;导致明代晚期,工商业高度发展,工商业阶层无比富裕,而国家的赋税收入仍旧是依赖农业。反过来,这种和经济结构严重脱节的税收结构,又导致从绝对数量来说并不算高的农业税,即便要增加一点,在基层也会遇到极大的抵制,使得更多农业人口流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Sylar弈


明朝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以现在的眼光去看明朝灭亡因素,很多人认为是统治集团的混乱、纷争;也有学者认为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崇祯时期的小冰河时代);也有说是明末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因白银流入过少导致明朝灭亡。

但我个人认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统治体制和社会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痼疾,这才真正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因素。

一、贫富差距的极度悬差:

明朝中期后土地的恶性发展,造成了“富者极富,剥削于民;贫者极贫,以至民不聊生”。当时曾有人提出赋役改革,解决赋役不均的问题,但效果不大。甚至在明朝最困难的时候,有人建议剥取富者的钱财,以缓解国难,这提议更遭到强烈的反对,因此无法实施。

二、区域间的巨大差距:

众所周知,唐朝后期,江南的经济水平已全面超过北方。进入明朝,南北方的差距更是进一步扩大,因南方田地肥沃,产量较高;北方土地贫瘠,产量低下。而明朝政府竟然完全不考虑北方土地贫瘠的条件,以南方生产条件为标准,强行平摊赋役,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北方的农业、商业水平、百姓生活水平落后于南方,承受自然灾害和剥削能力较差,所以北方更容易成为农民起义活动区域和爆发战乱的根源地。

三、统治集团的全面腐败:

张居正的改革方案夭折后,明朝统治集团极速腐败,特别是皇族。明朝的几个皇帝中,明神宗怠政贪财;明光宗一个月就死了;明思宗性格刚愎自用。明朝出了一个个又一个奇葩皇帝,皇族再也没法培育出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了。至于朝廷的官员,从高层到地方,贪污腐败已烂到根处。万历是赵南星就说过:“现在的各级衙门,捞钱就跟强盗一样”,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百姓已然无法生存,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起义。

四、官僚之间党派纷争剧烈:

万历以后,党争剧烈,严重影响了朝廷处理政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很多人认为党争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魏忠贤死后,东林党重新获得朝廷话语权,但这批自称正人君子,为民请命的人没有安邦定国的良策,只有结党营私,专研个人利益。甚至在国家生死关头,这些家产万贯的“君子”,都舍不得为国家多出一分钱来筹备军饷,只顾自己进退,最后误国家亡了天下。所以崇祯才会悲叹到“朕非亡国之君,汝等乃是亡国之臣”。


在众多导致明朝灭亡的因素中,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也需说明,就是明政府后期对军士、驿卒等这些特殊群体的利益过于忽视。这些群体基本上已经和土地脱离,而他们的从事的职业就是赖以生存的手段,一旦收入不稳定或者失去职业,他们就变成社会的淘汰品,只能用非法手段来维持生存。

农民起义的士兵英勇善战,就是因为军事、驿卒加入的原因。明末为了缓解财政危机,过度忽视了这些群体的利益,导致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加入起义军中,这也是加速明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留意讨论!


大国布衣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大家比较熟知的原因有党争、贪腐、天灾人祸、宦官专权等等,但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莫过于文武失衡

在太祖朱元璋建国称帝之后,很快便发现了勋贵的实力太过庞大,不利于皇权统治,于是精心策划一些列案件如胡惟庸案、蓝玉案,以此为由大肆诛杀功臣,只留下他比较放心的几个,之后方才放心传位给了建文帝朱允炆。

而正因为朱允炆上位后大肆重用文臣如方孝孺等人,而冷落勋贵,朝堂之上文盛武衰,方才让朱棣寻觅到机会,起兵靖难,而勋贵经历过朱元璋的大屠杀后根本没几个能打的,最后只能让纸上谈兵的李景隆上阵,结果一败涂地,朱棣靖难成功,登基称帝。

而之后的数十年,总体来说都还保持着文武相对平衡的传统,直到明英宗这位奇葩出现,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一败涂地,不仅自己当了俘虏,还让大明国的勋贵死了个干净,文武彻底失衡。 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彻底掌握了权利,残存下来的勋贵根本不是文官集团的对手,只能苟延残喘,混个一世富贵。

文官全面掌握权利之后做了哪些事呢,首先就是制定了以文驭武的观念,文官地位彻底碾压武将,武将晋升调动全由文官做主,不听话打仗打得好没功反有罪,听话的打仗打输了照样晋升;其次就是免除士绅赋税,这一点纯粹是为了自家利益着想,后果就是大明国的收入曾直线下降,待到崇祯时代国库更是空空如也;最后便是与皇帝争权,万历不上朝、嘉靖大礼议几乎都可以说是皇帝和文臣的斗争延伸,每任皇帝皇帝都想限制文官权利,但是勋贵在这近百年里文官的长期压制下已经彻底扶不起来了,皇帝们也就只能扶持宦官与文官争斗,以巩固皇权,最典型的就是天启皇帝和魏忠贤,别的不说最起码天启皇帝时期没怎么为银子发愁过。

文官一家独大的后果就是内部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党派争斗,而且腐败严重;武将们一个个收敛钱财孝敬文官求晋升,钱从何来,要么吃空饷要么压迫最低层士兵或者兼而有之;至于宦官们么,作为身残之人,貌似也就银子那一点爱好,也是到了任上就开始大肆敛财,贪腐剥削成风。



而到了崇祯时期,悲剧上演了,文官再无风骨,武官再无脊梁,哪怕李自成都快达到北京城了,崇祯求他们捐款一个个都吝啬无比,最后反倒是都便宜了李自成,何其悲哀!


賊道人


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灭亡令人很惋惜。崇祯作为最后一位皇帝,表现出的的骨气值得人们可敬可佩。无论明朝末年间,条件是多么的艰苦,还是奉行了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条。上位以来,勤勤恳恳、一生的心血都用来治理国家了。最后落得个煤山吊死的结局。崇祯是一位好皇帝,但明朝的灭亡和他有着直接得关系。



也有一种说法明亡于东林党。崇祯对文官集团失去了控制。崇祯上位也算是临危受命了,以前没有学习过志国之术,驾驭群臣和平衡各方势力的本领。上位后立马杀了魏忠贤,铲除了阉党。阉党和文官集团相互制约,打压,始终保持在一个平面上。朝局也可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可铲除阉党,天平立马朝向文官集团。崇祯也因此失去了对文官集团的控制。

崇祯这个人,生性多疑善变、刚愎自用。在位期间杀了不少大臣。只要是谁办错了事不是杀就是撤职。在面对天启留下来的烂摊子,不是杀几个人就能解决的,需要慢慢的调整治理。得用人,把人杀了谁办事啊。出一点错就掉脑袋,谁还敢为你做事啊!



最重要一点是没有及时迁都,南京作为明朝的开国首都,一直都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不迁都也行,也没有及时调兵北上勤王。李自成起兵北上时,崇祯有足够的时间来办这两件事的其中一件,迁都或调兵北上勤王。由于他的优柔寡断,一件也没有办。如果做成一件,也不至于让大明灭亡。

性格决定命运。崇祯帝如果在太平年间,或许是一位好皇帝,一代中兴之君。可惜他生在明末年间,面对天灾人祸,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勤勤恳恳,也无能为力,可敬可叹啊!


旧梦v新词


太祖高皇帝本淮右布衣,乘元纲失振,揭竿而起,南征北战凡十余载,奄有天下,历十五帝,传至怀宗。怀宗践祚十又七年,本欲澄清海宇,振兴社稷,然治国不得其术,驭人又无善法,刚愎自用,性本好猜,急于求治,反害国家。内无孤直,外乏良弼,有一袁崇焕而不能用,臣误君,君亦自误,是以积重难返,回天乏术,卒致身死煤山,社稷殄灭。予叹怀宗之遭时艰难,又恨其始终不自省也。读史至此,辄为之三叹而顿足曰:难矣,为人君者,轻则丧身,重则亡国。南明半壁江山,犹可为明室偏安之本,倘若弘光帝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虽不能匡复中原,还于旧都,尚可效东晋、南宋王朝之故事,与满清分庭抗礼,划江而治,绵延数十百年,亦非难事。然观弘光帝前后之所作为,深负天下之望也。史谓南宋、东晋臣民偷安江左,不足取哉,而予独谓南明且不宋、晋若也。嗟乎!天既厌明德也明矣,乃令闯王驰骋,献贼猖獗,流寇鹰扬,满人入主。岂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堤必先裂,而后蚁入”也欤?

盖明亡蹈历朝历代六大覆辙,一曰流寇殃民。明季天灾示警,水旱频仍,篡夺相寻,祸乱踵至,苛捐重税卒致四方盗贼并起,天下争横。牛鬼蛇神,啸聚山林,野心狼子,割据一方。遂令天下城池尽毁,庐舍为墟,害遍生民,殃及枯骨,毒流华夏,祸延九州,民室犹如悬磐,四野竟无蒿草。此诚世道陵夷之秋,日月隐晦之时也。至若君之有民,犹如木之有根,根本动摇,安有不亡之理?朱子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夫李闯僭位于长安,张献称尊于武昌,皆以不旋踵而致败亡,何其速也!是知亢龙有悔,处非所居,紫色蛙声,物极必反。天下之争名逐利者,视此其能迷途自返乎?

二曰奸贼当道。《易》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昔严嵩造为乱阶,自是之后,君昏臣暗,朝政日非。纨绔子弟,充当股肱;膏粱犬豚,倚为心腹。衣冠禽兽,叨食俸禄;跳梁小丑,玷窃官资。奴颜婢膝,奔走门庭;娼额媚骨,竞趋堂下。俳优娼盗,名号列之功首;宠妓幸伶,爵位有如巨勋。国法之威严尽丧,闾阎之脂膏皆靡。嗟乎!天地闭,贤人隐。纲纪废弛,苍生涂炭。《礼》曰: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夫严嵩、赵文华、马士英、阮大铖、温体仁之流非妖孽而何!

三曰宦官酿祸。太祖皇帝严旨,太监不得干预朝政。自古帝王之治天下,莫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英宗乃宠信王振,坏祖宗之政体,开宦官干政之渐,遂有土木堡之败,三载蒙尘,咎由自取。自时厥后,阉党迭兴,宦官酿祸,渎乱朝野。自古所载权阉贼子及邪佞之人,未有甚于魏忠贤之险恶者也。昔桓灵之世,中涓作乱,汉统陵替,何勿熹宗乃昏聩至此?亲昵客媪、魏阉,遂令忠臣惨死,义士骈戮,此不欲亡国灭种岂可得乎?谶曰:八千女鬼乱朝纲。魏贼虽无篡权之行,实有亡国之祸,百世之下,犹渲其污秽。明朝之亡,实魏忠贤之流促之也。

四曰皇帝昏庸。昔秦始皇寻仙访道,不能弥沙丘之谋,梁武帝笃信神佛,不能免台城之辱。此二子者,皆创业英雄,尚且身死国灭,遑论他人也?天下果有长生不老之术邪?以唐尧虞舜之智宁不知耶?抑或尧舜之世果无仙人耶?谬矣哉!为人君者,必以治国爱民为己任,夫国治不求福而福自至,民安不祈寿而寿自延。何世宗、神宗至死不悟也?不理朝政,不纳忠言,自专自用,乃令媚子馋臣,乘隙而入,狐妖匪类,因势而起。子曰言莫予违,必致丧邦。是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夫刚愎自用岂能长治久安?近酒色以致亡身,求长生以致陨命。至若熹宗,更不足道也。国之有君,犹如水之有源,天下岂有源泉污浊而渠水自清者乎?

五曰后宫争宠。《尚书》曰: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昔唐明皇一代英雄,创开元盛世,不意天宝之岁恋歌饮而疏朝政,近美色而远贤良,卒致贼陷京师,三军瓦解,仓皇奔命,为世所讥。宫闱恃宠,内乱之源也。自古立嫡以长,于礼乃合,万历皇帝惑于郑贵妃,以嫡子之亲,尚怀猜忌,国本之争,辜及百僚。岂父子不亲于夫妇也?宗法不重于私情也?后李选侍移宫,酿成疑案,牵连甚广,殃及无辜,此皆后宫争宠之所致也。夫内廷浊乱,鲜有不自相鱼肉者。子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观此则知圣人固不我欺也。

六曰外侮乘隙。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自古中国之乱,未有甚于两晋者也,昔司马氏八王作乱,遂令五胡乘隙而进,入主中原。有八王乱晋在先,乃有五胡乱华在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司马氏尚且甘心自亡其家国,遑论异族也。前鉴不远,覆辙俱存,满清以一外夷之邦,崛起于蛮貊之地,犹且践位称尊,乘中原内虚,雄据燕京,变中国之冠裳,役朱明之百姓。究其原由,皆以天下大乱,遗外族以可乘之机,遂令千里沃土,拱手让之于人,岂不痛哉!


允执厥中QQ3491579951


首先,文官政治的高度成熟,使得皇权被削弱。皇帝无法调配资源用于平叛或抵御外敌入侵。

其次,儒家思想维护士大夫集团的利益,反对增税,反对土改,只对这个社会进行单调管理。以东林党为首的利益集团反对对商人和富人增税,只将负担压到农民头上。

第三,商品经济的过度发展,导致粮食减产。白银的货币化,拉大了贫富差距。

第四,明末延续几十年的气候冰河期,使得北方数省颗粒无收。

第五,明廷对内对外政策失误。对内漠视底层民众权益,对外欺压、歧视周边少数民族。

关于明朝灭亡原因可参考《大明权力场》,里面专门有一章讲述这个问题。



阮景东


根本原因是逃不出历史规律,中国封建王朝特有的家天下最终必然灭亡的必然规律!

任何社会本质上是社会上所有人共同的社会、国家本质上是所有人共同的国家。当极少数人把本应该社会共有的东西据为己有的时候,二者之间必然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消灭矛盾的方法必然是两者同归于尽或者一方消灭另一方形成新的符合大家共有的共享共治的社会。

明朝灭亡,表面原因是国家财政出现致命问题、或者是政治治理出现致命短板,或者是清朝武装的兴起对它的打击,这都是表像,它所出现的问题是任何家天下王朝都会出现的,这是规律。


庠府考研


一个朝代灭亡,多半是已经积重难返。大汉如此,大明亦是如此。灭亡的原因终究离不开:苛政、战乱、天灾。但直接原因却与“主昏臣庸”有关。朱元璋不想子孙后代跟自己一样吃苦,就下令整个大明皇族不需工作,就可以拿朝廷给的钱,但朱元璋根本想不到,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大明皇族可以说是寄生虫吸血鬼一般蚕食大明老百姓,国家半税用于养皇虫,大明能有不灭之理?朱棣迁都北京,不管朱棣处于什么借口,迁都北京就面临了国门被破国家灭亡的危险!我不知道为什么,朱祁镇已经领教过了“土木堡之变”的危险,为什么还不迁都!崇祯如果当年在南京,也不至于会是这种下场,起码不会在1644年灭亡。


用户3671669137


其实大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乃是,财政收入,国家的强生和正常运转都是需要靠钱来运转的,从财政的收入来看,我们做一个对比,大明朝一年的收入也就是2000多万的白银最多不会超过3000万。而在此之前国土面积很小四面楚歌的宋国又有多少呢。

据记载乃是大明朝的五倍收入,每年一亿五千万左右,而在大明朝之后的大清又有多少呢,大概有八千万左右。在这之前大汉隋唐等国的财政收入至少也都是在五千万以上,因此可以说大明王朝是最穷的一个王朝。

这就是要说,国家穷,只要发生什天灾人祸,拿什么抵抗灾难呢,所以说有钱是怎么也打不死的。你看宋朝就是这样,打败了赔点钱还能继续发展,大明末期那么会如此之穷呢。总结历朝历代可以发现,大凡盛世王朝,经济来源还是靠商业,有了这些才能够发展,兴国财富。虽说个王朝也都很重农抵商,但是都没有朱元璋做的如此之绝。

因为朱元璋乃是穷苦出身,特别讨厌富商和地主,因此在登基后对商业抵压倒极点。不但把商人社会地位降到最低,还规定这些人不能考试做官不能穿绸缎衣服等等。打压的是很彻底,其在位期间还禁止出海贸易,这就断送了一大笔的财富。

因此大明朝真正的灭亡原因还是归根结底的穷,最可恶的是,明朝的官员还大部分都是贪官,在明朝末年这些人的家中都是家财万贯,李自成进京在这些官员家中收出大量的白银珠宝约7000多万两,而在抵御抗敌的时候这些官员一个个都未出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