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地裡全年都生長蔬菜的海南,為什麼有些蔬菜價格比北上廣深還高?

七星山人2


首先,需要澄清一點,以海南的氣候條件確實可以全年種植蔬菜,但要區分是產業化種植還是小農自給自足式的種植。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市場價格的源頭是產業規律

如果一個海南農村的農戶要在自家的耕地裡種菜供家庭自用,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很多品種的蔬菜,因為他不必考慮種植的成本、市場價格,只是生產夠家庭需要的量和想吃的品種就可以。但如果是一個蔬菜種植專業戶或以蔬菜種植為主業的農業企業,就要考慮成本、市場、品種、品質以及其競爭力等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提出的是為什麼海南的蔬菜價格比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還要高?既然探討的是市場價格,就不是小農自給自足的事,要回到蔬菜產業的層面來研究這個事。

海南蔬菜產業的競爭優勢

海南相對全國其他地區來說,真正具有種植蔬菜競爭優勢的時間段是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大概六個月左右的時間。這六個月全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基本上無法靠自然條件進行農業生產,也有一些地方在北方溫室大棚中生產反季節蔬菜,但是口感和品質還是無法與在自然環境中種植的蔬菜相比。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成本高,為了抵禦冬季的嚴寒,北方的冬暖大棚大部分都是要通過燒煤等方式進行加溫保溫,以保證作物生長的條件。從綜合成本、性價比上遠不如這個季節在海南種植的蔬菜有競爭優勢。

海南蔬菜生產的季節侷限性

但從每年4月份以後,海南氣溫逐漸升高,特別是6月份之前海南進入全年最炎熱的時期,這個時間段裡過高的氣溫不利於蔬菜這類作物生長,同時病蟲害也不易控制。7月份以後,海南又進入颱風多雨季節。因而如果進行規模化的蔬菜種植生產,人工成本、管理成本都非常高。而同在這個時間段,內地隨著氣溫回升,特別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氣候已經適宜進行蔬菜生產,內地農業生產水平相對海南來說還是有很大優勢,一旦氣候條件沒有障礙,其規模化、管理和技術等優勢,都非海南可以相比。也就是說理論上海南可以全年種植,但從產業角度除了冬季,海南種植蔬菜沒有競爭優勢,所以本農民可能自己會少量種植自用,但菜農專業戶和企業很少會主動安排這個時間段生產。

近些年來,海南省為了解決菜價高和島內居民吃菜難的問題,也開始建設菜籃子工程,通過政府補貼等方式鼓勵本地企業和農業大戶進行蔬菜種植。這種政府組織下的生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海南蔬菜供應緊張的局面,但從本質上來說,並不能改變海南除了冬季外本身並不適合蔬菜種植的實質。冬季海南最適合的蔬菜品種也主要是以茄果類為主,像番茄、豆角、黃瓜、苦瓜、冬瓜、南瓜、茄子、辣椒、青椒等,葉菜則並不是海南最適宜的品種,像雲南、廣西一些高原和中海拔地區的平壩在冬季更適宜葉菜種植生產,其產品的品質口感都很好。

海南高菜價之殤的根本原因

因此,對海南本地居民來說,海南市場上供應的蔬菜,除了政府菜籃子補貼性質的供應來源,一年中大部分時候都是需要從內地其他省份調運蔬菜到海南供應本地市場的。而海南作為一個熱帶島嶼,物流成本本來就相對內地其他地區就要高,再加上海南島雖然是一個省,但總人口不過800萬左右,自身的出產和內需都相當有限,也就相當於內地一箇中等城市的市場規模。所有產品的市場規模都相對比較小,就進一步攤高了運營成本。

所謂外來人口多,導致菜價上升,基本上是說反了。外來人口少,海南的日常生活品的物價只可能會更高。我們不難發現,其實一線大城市,住房、教育、醫療、交通等大宗生活成本非常高,但相對而言普通日常生活品的價格其實並不太高。說明經濟越發達、市場規模越大,社會消費能力越強,日常生活消費(特別是吃穿等剛需)佔總消費支出的比例是越低的。所以,如果未來隨著海南經濟逐步發展,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人才落戶,隨著人口增加,特加是消費能力高的人口比例增加,市場需求的規模擴大了,將拉動海南區域整體市場的升級,商品供應量增加、交易規模擴大,與之對應的交易的成本即商業運營的成本也同時攤薄,日常消費品包括蔬菜在內的零售價格反而會比現在低。

所以對海南來說,根本的問題還是要大力發展產業經濟,抓住自貿區港建設等機遇,帶動本地產業發展,提升經濟總量和規模,讓本地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增強本地居民的消費能力,反過來進一步促進本地經濟的繁榮。


南海觀風


我就不懂了,近期海南每天售往島外的蔬菜,就有一千多車,說明供應量非常充足。可為什麼菜價居高不下呢?這也不符合市場和價值規律啊!


七星山人2


隨著連年的種植,土壤的汙染,病害的增加,產量的下降,所有的成本都在增加,不貴才怪呢!


有機蔬菜經銷部


海南確實常年可以種菜,但是,土地生升值,自然災害,導致蔬菜價有時高於廣深,因為廣深可以從內地販運,降低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