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父母,你认同吗?

戌亥鹃子


首先我觉得这个是不成立的。这个没有可比性。


首先父母是至亲,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考虑,父母都是最关心自己的人。在自己犯错的时候,也只有父母能无条件原谅自己;而老师虽然对自己有教育之恩,但是我个人觉得老师更加倾向职业化。教书育人在大部分老师看来只是一份职业,而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和老师工资直接挂钩的。

这不是我对老师有什么偏见。不可否认的是任何职业、任何人群都存在好坏之分,教师也不例外。

真实负面案例:

在我14岁(2004年)初到上海读书的时候,第一学期就读于一所民办学校。当时的班主任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在这个学校里初中三个年级,他所教的各个班级中没有几个人能避免被他殴打,而他打人的工具就是当时我们的椅子腿。打人可以下手到什么程度?椅子腿被打断。

可能有人想说,民办学校的学生都是调皮捣蛋的,必须严加管教。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也不会拿出来做反面例子了。


05年,我们班上一个同学(校长的儿子),在南京参加体育比赛,最后拿了个第二名,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可能老师不是很满意这个成绩,结果在教室里又被这个姓张的老师一耳光扇过去,导致同学口腔出血,并且一只耳朵失聪了好几天。最后这张老师也许是怕了,工资都没要就跑路了。这位张老师我们同学一致认为他来教书可能就是为了发泄吧,毕竟学生总会对老师多少有点尊敬。


当然好的老师也有,正面例子来了

我的小学时期是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乡镇小学读的,三四年级时候空降了一位语文老师到我们班上。老师叫罗阳,也是教我们语文。他文质彬彬的,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大声吼过谁,更别说使用暴力。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除了上课之外总是的一遍又一遍的悉心教导;学生犯错了,不是让你叫家长,而是轻声细语的给你将其中的道理;每次放假回家后,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都是带到班级分给每一个孩子吃;下雨天,有的学生要走水库边路过,他会亲自把孩子们组织在一起,送出危险地带之后再一个人慢慢的走回去。

<strong>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有点跑题了,但是又不忍心删除。


最后总结一下:好的老师让你一辈子牢记心中,他给于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有做人的真理。但是老师毕竟是社会的一种职业,他们也有自己的孩子。一对夫妻有一到两个孩子,三个四个就不得了了。但是一个老师有多少学生呢?老师能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培养的,估计也是万千学生中独有的一两个吧。


妙老师说说


感谢要求。

父母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父母只有两个人,一辈子换不得,老师却有很多,陪伴时间久的也就3年而已,

我不想说老师不重要,我要说的是,老师的影响因人而异。

那些家庭和睦,家教到位的家庭,孩子并不会受到老师多大的影响,因为家庭,就足够他健康成长了。

反而是那些问题生,可能被一些老师影响一生,这种情况下,是有些老师当得起某些特定学生的第二父母一说的。


只有第一父母不称职的时候,第二父母才有可能出现,你说呢?


热度学习


这有些强求。

老师的作为弹性可以非常大。

许多老师只负责传递知识,不关注孩子身心,平平淡淡到退休。许多老师爱心满满,非常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却遭遇意外,被千夫所指。

我们只能要求一个人的行为,没办法强制一个人爱什么想什么,对老师也是一样。

我们可以要求老师爱护、呵护学生,但是,尺度怎么把握?怎么量化?

人家老师也有孩子,人家才不想做你孩子的家长呢!老师的烦恼和压力,你能体会多少?许多老师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也有许多问题。

总有家长,把自己的教育职责推给老师和学校,自己懒惰的不行,不观察,不思考,不学习,不自醒,没耐心,没毅力,各种理由的没时间,反而怪罪老师和学校不作为,如果可以开除家长,想想自己已经被开除了多少次吧!


牛和一片叶子


其实这个不用争论的,古人从小就教我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自然就成了孩子的第二父母!同意的:点赞+关注



暖爱先生


认同啊。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继续再深造,最少也有19年的读书生活,这么长的时间里,跟老师的接触时间甚至比父母都多。老师这个职业,教书育人,课堂上不光是在教授知识,也在传递价值观,老师的言行甚至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也是更加密切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家校间都会有沟通,孩子的成长,不光是父母的问题,校园教育也很重要。


想睡觉的瞌睡虫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三字经那么经典,为什么只有父母和老师呢?就是因为这两个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