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多年前的成都“隱者”解讀《易經》

九百多年前的成都“隱者”解讀《易經》
九百多年前的成都“隱者”解讀《易經》

喜歡《易經》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有這兩本書:《周易程氏傳》和《周易本義》。因為這兩本書,都是研究者們必讀的經典之作。

《周易本義》裡有一篇“筮儀”,起卦占卜的朋友,大概都學過吧。

今天不說《周易本義》,說說《周易程氏傳》。

話說北宋哲宗的紹聖四年,即公元1097年,程頤被送到四川涪州編管,時年67歲。在那裡,他開始著作《易傳》。兩年後,完成了。但是,一直到宋徽宗的大觀元年,即1107年,他才把《易傳》傳授給學生尹焞、張繹。

尹焞看到《序》裡有一句“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就說:“似乎太洩露天機。”

程頤說:“不得已才寫了出來。”

又說:“只說得七分,剩下的你們自己體會。”

大家都知道《易經》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程頤在解到最後一卦“未濟”的時候,引用了成都的一位隱者的話語,發前人所未見,那人確實是高明之士。

那是宋英宗的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程頤和哥哥程顥,陪同父親去遊覽成都,在大街遇到了一位工匠,他乾的活就是編席、箍桶。

引起他們注意的是,這位工匠身上帶著一本書。

湊近一看,竟然是:《易經》!

他們打算考問一下這位工匠,沒想到工匠卻先發話了,說:“你們都學過《易經》吧?”指著書裡的一句“未濟男之窮”,反過來考問他們。

他們感覺遇到了高人,謙虛地請工匠講解。

工匠說:“三陽皆失位。”

——這個見解真是千古未有,第一次由這位工匠發出來,不可思議。

六十四卦裡,最正的是“既濟”,“水火既濟”,六爻皆正。

按卦理,一三五是陽爻的位置,二四六是陰爻的位置。到了“未濟”這一卦,離上坎下,火在水上,六爻皆不得位。

不得位,所以才會有“男之窮”。(“下坎”,又是中男,處在“上離”中女之下。)

誰能想到,九百多年前,成都的一個編席、箍桶的人竟有如此的見地!

今天,民間還有這樣的隱者、高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