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北方人都喜歡比較安穩的工作,而南方人卻喜歡去公司或者自己創業做生意?

足球小子65068053


我覺得這和最初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關係有關吧。建國初期總體來說,政治和經濟重心都在北方,首都,以及三大改造,幾大廠的設立。國企普片都分佈在北方,並且戰爭剛剛結束,除了搞建設以外,多數人都求安定,北方恰好就有這樣的機遇,一代又一代,於是便形成這樣的傳統吧。

並且現在北方經濟確實略低於南方,並且北方許多以前的老重工基地正處於,轉型階段不確定因素也多,相信大家也聽說過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北方經濟秩序存在一定問題,就業崗位少,工資低,留在當地的當然只能求個安穩了。

南方的話,自從宋朝經濟重心完全南移以後,南方經濟發展水平遠遠的超過北方,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雖然由於當時的社會制度,實行重農抑商,但是南方的商業依然發達,像福建,廈門,上海,廣州,寧波等這些通商口岸,一定程度上都對商業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南方經濟又迎來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躍,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逐漸增多,經濟更加活躍,經濟的活躍,創造一個又一個機遇,在這種情況下下海經商,創業的數不勝數,在這種浪潮的推動下便形成了一股敢闖敢拼的傳統,這一傳統就對南方人就業觀念有影響。

最重要的還是經濟發展程度、水平、速度,在南方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在眾多的機遇的誘惑下,求穩自然不符合南方人的胃口。

但是近些年來,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由以前的高速增漲變為現在的中高速增漲,經濟發展略顯疲軟,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出現了一定批量的求穩現象。

最後需要說明一點,無論是求穩,還是選擇進公司或者創業,這都是每個勞動工作者的自我選擇的權利,沒有誰歧視誰的說法。只要我們都能工作,都能幸福的生活下去,那就是好事!




讓我BB兩句


為什麼北方人都喜歡比較安穩的工作,而南方人卻喜歡去公司,或者自己創業做生意。我是南方人,到北方去創業。對於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給大家說一個孟母教子的故事。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的去世了,母親一個人帶著他過日子。他家住在一塊墓地旁,墓地裡送葬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孟子就跟他們學,假裝孝子賢孫,哭哭啼啼,一會兒裝吹鼓手的樣子,一會兒又作出殯的樣子。他母親一看這樣長久了也不行啊,於是就準備搬家。他們搬到了一個鬧市上,於是孟子就在鬧市上,跟著商人學做商。對商人的叫賣聲最感興趣,每天都學著他們的樣子,喊叫喧鬧,模仿商人做買賣。孟母覺得家居鬧市對孩子更沒有好影響,於是又搬家,這次搬到學校的對面。學校裡的讀書聲,吸引了孟子,他經常跑到學校去,跟著那幫人學習禮儀,讀書。於是,孟子就從此成長了起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方人地少,人口眾多。也許是被生活所逼,經商做生意的比比皆是。環境改變人。南方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做生意,創業。於是就帶動了所有的人。都爭先恐後的去掙錢,去發展自己的事業。

而北方人,北方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加之冬天非常寒冷,每年的冬季要很長很長時間。同時,每家每年種地所得的收入,也非常可觀。由於北方的寒冷,人們都喜歡坐在自家的熱炕頭。吃著火鍋,打著麻將。一種安逸,不思進取的生活方式,在北方流傳開來。所以,北方人很少出去打工做生意。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北方人,也都紛紛向南方人學習,走上了創業進取的道路。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歡迎評論,轉發。





農村科技致富


我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是黑龍江省大慶人。我是一名小學教師。是正經的事業單位。對於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實際情況確實是這樣。北方的企業很少。公司廠家很少。冬天寒冷。投資者也很少,所以我們在公司,廠子打工的人也很少。況且掙的就是每月兩三千塊錢。對於這種工作是並不穩定的,幹不好隨時隨地可能被辭退。再就是種地的農民。又苦又累,每年的種糧食的收入有限,有的辛辛苦苦到外面打工,為多攢點錢。如果有一個手藝人到外面打工掙錢還好些,但是也非常辛苦。對於農民來說,靠天吃飯,收入不能旱澇保收。再就是第三產業的打工者,尤其是服務行業,一個月也就是2000到3000元錢。這些永遠比不上有正式工作的,這裡指正式穩定工作的上班的人,就是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公務員。上班人員,他們能夠旱澇保收,工作穩定,每個月收入在,3000到1萬元不等,退休有退休金,平時又有各種保險,住房公積金。所以有工作的上班族,優勢很大。誰找對象不找這樣的呢?大慶石油管理局,就是最大企業,在這種單位上班的,也算是一種穩定的工作。在北找對象很看重有工作的,一般都是有工作找有工作的,或者漂亮的女子嫁給有工作的男人,這是一種社會地位和職業的象徵。在剩下的有錢人就是,有經商頭腦的北方人,他們很有錢,但畢竟是少數,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經商頭腦的。現在各行各業不好賺錢,受到各種衝擊,比如說做買賣受到網購的衝擊。也有一些年輕人,思想比較開放,樂於自主創業,已經溜到南方去了,東北的錢不好掙。其實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觀念也比較開放。一個女孩子家,還是希望有找到有正式工作的男朋友。像醫生、護士、教師、公務員、領導幹部、大企業職工、誰願意找一個沒有穩定的工作的打工仔。找有正式工作的,不是每個女孩兒都能做到的了,女孩兒若沒有正式工作,想找有正式工作的男朋友,必須外在過關。這些情況與南方很不同。


小子h


根據相關的統計,南方創業的確實比北方多。我自己是在湖北長大的,可以說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關於創業和穩定工作之間的問題,我深有感觸。我談談在創業這件事上南北的差異。

教育的結果

中國的權利中心自古以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北方。有句話這麼說來著:“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在北方的城市,當官的氛圍很重,讀書出來就是為了獲得一個比較好的職位。

我小時候在湖北讀書,就是在學校,對於班幹部的認命,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的事情。如果能當上班長,學習委員,甚至勞動委員,在班上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家人在外面談起自己的孩子是班幹部都覺得臉上有光。

學校裡面,老師教育學生,也經常是說,某某學長在哪裡當上了什麼官,好像從來沒聽學校說過,某某開了個大公司,賺了好多錢。反正有一種對金錢的鄙視,好像只有不好好讀書的小孩,長大以後才會去做生意。對於開店,創業的人,老師都是非常鄙視的。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幾年前的一個新聞,有個班幹部有五道槓,被稱為“五道槓少年”,就是出自我們湖北。

身邊的環境所影響

因為北方經濟沒有南方那麼活躍,所以自然機會也少,那麼很多人能夠逆襲,或者出人頭地的辦法就是“有個好工作”,這裡的“好工作”的排序是這樣的:公務員,國企體制內員工,國企員工,大公司員工。至於小公司上班的,那就是“沒出息”,如果創業的,就是屬於“小混混”了。由於北方濃重的重官輕商的環境,所以普遍對於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看重。

我畢業後,大部分同學都是來到南方了。到了南方後,思想觀念也是迅速轉化。大家也都是以創業為榮,以事業有成為榮了。至於誰當在哪個好單位就完全無感。我剛到廣東的時候,是在海關做IT,當時家裡人都覺得臉上有光,走到哪裡都要說一下,回到家還要我把工作證帶上,有機會就給親戚朋友看看。後來我覺得這個工作實在太無聊了,就果斷“下海”了。從此以後,家裡人都閉口不提我做什麼事了。

市場經濟思想也開始慢慢轉化了

不過最近幾年,這種情況慢慢好了很多。在家裡,更多的也是說某某在外面開了公司,當了大老闆。由於以前的一些所謂鐵飯碗,很多單位也開始改制,裁減員工,或者勸退。大家也感到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發現沒有什麼所謂絕對的鐵飯碗。

加上現在武漢的經濟也是發展的越來越快,機會越來越多,所以大家的思想觀念也開始轉變了。

我去年去了一趟長春,我發現在東北,這種創業的氛圍還是不夠好,整個經濟看上去也沒有活力。公司的一個不管多小的經理,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完全沒有南方的那種謙遜低調的風格。


寫在結束的話

如果整個中國都能徹底轉化為市場經濟的思維,都能有南方人敢闖敢幹,低調務實的作風,我相信中國經濟還會繼續高速增長。


小魚聊創業


我在東北工作並已退休,所以知道東北的一些情況。就如標題所言,為什麼北方人喜歡安穩的工作,而南方人願意進公司或自主創業?我認為這不是人的觀念問題,而是環境所給予人們的選擇。

東北地區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在建國初期和計劃經濟時代為祖國建設作出過巨大貢獻,因此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由於東北地區工礦企業較多,數以萬計職工的國有企業比比皆是。這些企業從建設的第一天起,就擔負著解決東北人就業問題。由於企業規模龐大,職工人數較多,在進入市場經濟後轉型遇到困難,特別是純國家投資的資源性企業,根本無法像南方沿海地區一樣直接步入市場。因此,轉型也就終止了。在國家的一些政策的扶持下 ,這些國企得以繼續維持運轉。人們繼續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得以維持。

由於東北民營經企業較少,人們在家鄉沒有更多選擇,普通人多在國企裡混日子,而真正的高材生幾乎都去了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留在東北的只是工薪階層和國企管理者們。那麼,東北的普通職工為什麼不放棄國企低廉的工資到南方進公司呢?說明東北人還沒有窮到非要離開家鄉尋找出路的地步。

有人唱衰東北,其實,東北雖然不如南方沿海富裕,但比西部地區還是綽綽有餘。東北農業人口少,土地多,農民能夠靠種地維持生計,城市人口大多在國企裡,社會相對穩定,偷盜搶奪等案件很少發生。這其中的原因就是,雖不富裕,但能維持,無需採取違法亂紀的手段來獲得生存機會。

對於一般人而言,能夠在家鄉過平穩日子而不至於太落魄,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對於高端人才,他們是不安於現狀的,不信你到深圳的華為公司,大疆無人機公司看看,有沒有好多東北籍的研發人員。所以,我告訴大家,東北還沒有混到過不下去的時候。





若愚趣談


南方人有一種不甘落後,敢於承擔風險的精神,不懼怕陌生的世界,適應和處事能力強,對大腦的利用率高,這一點北方人無法與之相比較,北方人, 特別是我們河北人相對比較容易知足,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過去有句話叫做“父母在不遠行”,要在家孝順父母老人,吃得好賴不重要,但不能因為不孝而被人笑,故土難離是我們河北人根深蒂固的觀念,具有代表性,同是北方人山東河南就比我們想得開,因此他們的發展趨勢就好的多,沒辦法,觀念不改,想發展也困難,橫向裡看,凡是發展的比較好的,都是有超前意識,有比別人更新的思維方式和進去精神,固守在自己的土窩窩裡的人,永遠處在落後狀態,願不願意承認都是這樣。


弄影93742202


北方人普遍對權利有種迷之崇拜,小時候家裡大人就告訴,要好好上學,將來找個好工作,最好進國企,穩定。當然,要是能考上公務員,那就光宗耀祖了。

小時候聽說最多的,不管是國企還是公務員,都是福利待遇好,工作輕鬆,鐵飯碗,旱澇保收。

可見,多數北方人的骨子裡都有種求穩定的基因,特別是在老一輩身上,這種觀念體現的尤為明顯。

相對來說,南方人在人的觀念裡就打上了喜歡闖蕩,喜歡做生意的標籤。其實,這是由環境造成的價值觀差異。

古代中國,一直都是農業社會,這種狀況,直到解放以後,建設工業才得到慢慢改觀,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種地為生。之所以是這種狀況,是由儒家皇權的社會決定的,把人們束縛在土地上,是一種最穩定的社會模式,不容易產生動亂。

而看看中國的地形,大片的平原,基本上都分佈在北方,東北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俗稱中原灣,在這邊區域裡,特別適合搞農業,只要糧食種好了肯定餓不著,再加上社會的提倡,所以人們都追求安穩種地的模式,樂此不疲。再加上京城一般都定都在北方,當官氛圍格外濃厚,種地之餘考考科舉,一旦中舉,雞犬升天。

建國後,大的國企一般都分佈在北方,去國企工作,待遇好,鐵飯碗,更加劇了北方人的這種思想。

反觀南方,大部分地形都是大山,八山一水一分田,不適宜搞農業生產,在種田吃不飽的情況下,只好想辦法另謀生路,例如下南洋,從事貿易等等。當然,在實行海禁和重農輕商的社會環境下,南方人的生路被大大打壓。而且,因為遠離政治中心,天高皇帝遠,對從政的熱情也遠沒有北方高。

但是到了改革開放,人們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南方人的外求意識被大大激發,紛紛外出經商,從事貿易,或者從開手工作坊開始,硬生生闖出了自己的路子。

所以說,南北方人的這種差異,是由環境造成的價值觀的差異。當然,進入現代社會,隨著社會的轉型,開放程度的加大,北方人的思想意識也在發生轉變,創業,也開始成了一種潮流。


山東味兒


作為一個南方人,後來在東北長大的人,我覺得有還是有點發言權的。總的來說,我認為是氛圍。

建國之後,東北作為重點發展的重工業地區,陸陸續續開辦了很多大型的國有企業,這些企業確實讓大部分的東北人感受到了好處。所以,從那時起,很多人都會覺得去事業單位上班特別有面子,尤其如果當到了處長級,一般都會覺得自己相當了不得,屬於喝醉之後,全宇宙都是自己的那種。而且東北非常堅決地貫徹了 獨生子女政策,所以獨生子女一直被灌輸去做公務員,去國企就倍有面子的思維。

反觀南方,尤其是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很多人都是從農村裡走出來的,在改革開放之後,其實大型國企並沒有很好地解決得了這些省市的就業問題,其次這些省市的人有很多的親戚都在海外創業,他們也瞭解很多。所以改革開放之後,大家陸續下海做生意,看到周圍人都在暴富,換誰誰受得了?村子裡每年到了過年,抬頭不見低頭見,一進家門問收入的,誰受得了?你不上進,估計都能被刺激死。而且這些地方一直都是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選擇創業的人就會很多,而且很多是同族的,會互相幫扶。而且其實南方的農村對於獨生子女政策貫徹的不算堅決,所以男丁相對興旺,這是他們看重的,有一個男丁就多一份力,做企業最缺的是啥?值得信任的人,但他們其實並不缺,因為有兄弟姐妹。


不過,其實每個地方都有特別會做生意的人,都有就想工作安定的人。也不是完全分地域的,只是大多數而言,平均而言,這也造就了目前比較尷尬的局面,東北的年輕人外流。我是在哈爾濱讀的書,我的大多數同學,比較多的是到了北京,還有一小撮到了南方的上海,廣州,杭州,深圳等地。


鍾銘聊科學


在北方一般長輩問年輕人在什麼單位工作啊?什麼職位啊?如果是公務員或者國企,那就會說好,有前途;如果在南方,一般是問有沒有自己搞點小生意啊?如果回答沒有,那就會說,哎,年輕人要有點經濟頭腦。但也不是說所有北方人都喜歡做公務員、找有編制的工作。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

1、戰亂多發生在北方,南方地理位置佔優勢

從春秋戰國,到三國紛爭、再到五胡亂華、安史之亂、突厥之戰、三徵高麗、打擊匈奴、明清換代等等,北方歷朝歷代戰事頻繁,受苦的都是老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的經歷讓歷代北方人希望有一個安定、有保障的生活環境,而南方由於地理位置遠離戰亂,加上水陸交通方便,農作物一年兩熟沒有衣食之憂,容易專心搞經濟活動,江浙一帶自古就是富庶地區,三國時期南方人口並不多,五胡亂華後北人南渡給南方帶去了大量人力資源。

走出去,看一看對南方來說容易,對外通商的話是從南方開始的,比如廣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方,對外交流上更便利,有利於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文化和理念,進而形成自己的產業-金融業、手工業、現代改革開放也是從廣東省開始的,就對外交流的地理環境來說,南方有優勢,不像北方得乘坐各種交通工具、花大量時間才能出的了自己的地界。


2、意識上的改變


中國是個農耕文明的社會,長期以來以農為本,商人的地位並不高,不是萬不得已很少有人輕易放棄穩定的工作去給人打工或者創業,很長一段時間這種風險偏好高的想法沒有多少人支持。北方多煤、鐵、石油等礦藏資源,知道一個礦能養活多少人嗎?更別說產業基地了,所以北方人在自己家門口就可以賺到足夠養家餬口的錢,還有足夠糧食。

但是現在隨著互聯網經濟和交通科技的發展,地域限制、交通條件不是大問題,同時礦藏資源減少、產業升級打破了原有的生存環境,很多人在轉變生存意識,只是這個意識上的轉變還需要時間。


雲思無邪乎


南方因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而繁華,南方人更有闖勁,不服輸的精神。自立能力更強,南方男生更懂的責任也更想有一份責任,南方人勤快,聰明,北方人因地區偏遠。氣候人文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喜歡安逸,經濟思想有些落後,公務員事業編的單位人們更受歡迎。擇偶標準也是公務員事業編的優先,安穩每月有固定收入,鐵飯碗,在北方,創業的,在擇偶條件上,人們會後考慮,怕失業,怕生意不好,在北方父母退休金,身體健康,是擇偶標準重要條件之一,在南方擇偶標準,共同奮鬥,個人喜好,共同語言,最為重要,因地區不同,環境影響,南北方各自都有優缺點,喜歡夢醒有闖勁,實幹的膽子大的就去南方創,喜歡安逸的生活日照時間長的在北方享受安逸,因追求不同,價值觀取向會有所不同。各自都會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