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上海人說普通話,也會被人識別為上海人?

牛牛2728655


上海話的特點不光光是不分平翹舌,或者特定的語氣詞結尾。更在於其已將一些方言裡的詞很習慣的用普通話去說了,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滬普。比如,上海人日常中常常會說的 很白相,拎拎清,拎不清,腦子瓦特了,曉得了。。。所以,當和上海人說話的時候,對方分明在說普通話,但你會不明白一些詞,而且這些詞其實是方言裡的說法,被帶到普通話裡說了。還有一些洋涇浜上海話像老克勒之類的,非上海人還真不知道啥意思。😄

歷史上上海受蘇南浙北及浙東寧波的影響極大,上海話也因此受多種方言的相互影響,所以這些地方的人基本可以用各自的方言和上海人無障礙溝通,而外地人只能大概聽出是個吳語區,並不能細分到底是上海話,還是寧波話,蘇州話,嘉興話。。。


超超👑


無論你是哪裡人 只要你在出生的地方待到超過16歲以上 家鄉的話基本上就去不掉了。我經常去的那個理髮店,那老闆娘一口上海話講得算地道了,但還是能聽出來她不是地道的上海人,有些詞、字的發音時會帶出安徽腔調。她說她17歲就隨著村上的人到上海來打工了,嫁給上海老公也有8年了,但是還是能聽得出來的。我女兒是生在外地的 ,在外地念完初中到上海的,她的普通話不帶任何地方口音,因為我是央企的,她是在單位的職工子弟學校上的,與地方學校又有區別了。我17歲去外地支內的普通話裡有些詞還會用到上海方言中的詞。科室裡讓我念文件時,說我的普通話像港臺那裡的普通話,我說你們說普通話像嘴裡含著一塊糖,舌頭總是往後卷的,大家哈哈一笑。大家都來自全國各地,關係都蠻好的。


碧波垂柳


筆者管見,聆聽上海普通話比標準的普通話更有韻味(以北方話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準的話,稱為普通話)。人們常說蘇州話是吳儂軟語,蘇州與上海、寧波、無錫及杭州等江浙一帶,人們在講普通話時,給外地人的感覺:大都或多或少帶出一點吳語”口音”腔調兒烙印的?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上百上千年的方言土語慣性使然,方言、方音各具地方特色是屬實的。故有上海話(滬語)粵語(廣東話)或客家話等現實之分。這是無可否認的實情。

上海人做播音員、節目主持、影視演員、京劇演員、南派相生演員,凡是突破普通話語言關的,幾乎難以分辯他們是南方還是北方人,或者說是否為上海人?但如仔細聽或肉中挑骨刺,抑或上海人不打自招,他們時常於無形中自我露餡兒——比如,即使普通話講得幾乎天衣無縫!但是,在使用詞彙上卻屢屢露出”馬腳”。譬如,普通話裡的”兒化韻”,人們說大包乾兒、一朵花兒、手裡缺倆錢兒、你去哪兒?等等語句……上海人講普通話時,極少或根本不說帶”兒化韻”的詞彙。又如北方人講普通話,說炒菜做飯;上海人卻說,燒菜做飯。北方人說火燒油條,上海人說大餅油條。你說衚衕小巷,他說弄堂里弄;看到驚奇之事,上海人會來一句”喔唷”感嘆!而北方人大都是一聲”哎呀!”;儘管有些上海人(包括上述的演員、播音員之類人士)已經百分之百地講正宗標準的普通話,但是,在說普通話之際,無意流露出得詞彙字眼,的確言不由衷地暴露了”短板”,以這些蛛絲馬跡的區別,即可閃現、識別出他是上海人。因鄉音、用詞,潛移默化早已深入骨髓裡了。所以,不論上海人普通話說得極為標準流暢,而使用詞語的不同,卻洩了”天機”!

另外,稍微注意,”更好”一詞;有的上海人攜有”亙”好的意味!不是嗎?而普通話常說肚子小吃不了了!好啦!好嘞!好嘍!得啦!上海人會說我不要再吃。肚皮會充爆!再如贅語定語,好,很好,行了!上海人說嗯!蠻好的。普通話說,你怎麼開得車?上海人說車子怎樣開得,不一而足……可見,上海人說普通話水平再高,總會百密而有一疏的。再加語境和特有的”氣質”,均會露一點阿拉上海人的端倪,其實,各地的普通話,大都攜帶一星半點方言痕跡。例如,青島人講普通話,當地土著自詡“青普”。調侃帶著些許即墨地瓜幹味道。有人講得非常到位,卻在末了一句漏餡兒了,如我要出門,你別過來了昂!這“昂”字恰好表現了青島地方土語,恰到好處的普通話,終因這毛毫般的一個字,出現閃失而露餡兒也……

且看,普通話:非常抱歉,我來晚啦。滬語:邪氣抱歉,我來晚啦。發聲:霞七包七,嗯無來矮啦。再如給您添麻煩了,真對不起。滬語:給儂添麻煩了,真對勿起;發聲:高儂梯磨歪勒,增堆無額七。初次見面,情多關照。滬語:初次碰頭,請多關照;發聲:粗次幫鬥,請督乖造。祝你成功!滬語:祝儂成功;發聲:足儂曾工!再見!即再會!發聲:再畏!謝謝你!發聲:霞蝦儂!……試想,常年在如此方言環境裡成長生活,根深柢固,把鄉音抖擻地一絲不剩,精精光,可能嗎?故此,有些上海人說普通話因略帶出一丁點口音,被識別出為上海人,則並非奇怪。


可月


本人三代上海人,但小時候在外地讀書,非常知道上海人的普通話在北方人的耳朵裡是什麼感覺。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1989年陳道明、葛優主演的電視劇《圍城》。為了拍這部電視劇,幾位主演可是專門練習了上海人說普通話的口音的(那時候的演員真的敬業)。比較明顯的一個橋段:車伕弄翻了李梅亭的箱子,李梅亭破口大罵:搞什麼搞啊!?那個“搞”的發音和標準普通話就有明顯不同。還有就是一些上海話的後綴,不自覺就會帶上。比如:用“va”代替“嗎”。還有很多,就不列舉了。

所以即使從小在學校被嚴格規定只講普通話的上海人,滬普的特點依舊沒有改變。原因很簡單:很多老師家長的口音就是這樣的,小孩再潛移默化中受影響就不奇怪了。


手機用戶5955199165


普通話在中國推廣的時間才幾十年!而我們每個地方的家鄉話可是傳承了幾百上千年了!

從我們出生後,即使一開始聽不懂,父母長輩都是用家鄉話來教你!這已經讓你打小就把家鄉話深入骨子裡了!即使上了學,學習了普通話,也是有很濃重的家鄉口音!

無論上海人,東北人,陝北人,四川人廣東人,河南人,北京人等等除了地域區別,就是口音區別了!當然你可以學習其他地方得口音,肯定沒有當地人說的地道,仔細聽還是能聽出來你不是本地人!

如果想讓自己的普通話說的沒有家鄉口音,一定是經過了刻意的練習,從拼音字母發音,單字發音,詞語發音,到一句話的發音都是一點一點的練習!沒有經過這樣的練習和指導,你很難改變自己的家鄉口音摻雜在自己說的話裡!

很多時候你自己都不知道!就像提出問題的大哥就是,有時候很刻意或者隨意的去改變說話口音,但是其他人還是能聽出來一點!因為你打小口音就是上海話!

我們大學裡很多人會考一個普通話證書,我想沒有幾個同學能把普通話說的一點家鄉口音沒有!

語言環境很重要,這個時間長了就會改變你!別說普通話了,外語你都能說的很溜!


美洛小蔣


我有一次去外地打車,一直說著普通話,司機也沒說什麼,直到一個路口我看到導航顯示要左轉,我脫口而出跟司機說大轉彎,司機說你是上海人啊,我說你怎麼知道,他說你說大轉彎啊,難道只有上海人說大轉彎小轉彎的嗎?


lilirachel


不用說話 從氣質上就能看得出來 我朋友曾帶她兒子去安徽一縣城拜訪親戚時 兒子不知怎麼跟當地五六個孩子混熟了 有次幾個人在一起玩 路過個大爺 問她兒子:你肯定不是本地的 北京來的 還是上海來的孩子 她兒子(七八歲)好奇問:你怎麼曉得我家在上海 大爺回答:言行舉止


阿付16


我是上海人,一直以為自己普通話說的還行。結果有一次有個妹妹學我的口音,“樓桑樓桑”,笑得我肚子疼,立刻明白了,口音這事還真是改不掉,沒辦法,自己以為人家聽不出來麼。上海人說話不捲舌,這就是分辨依據。


琪琪瑞可


我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80後,要讓我說至少可以讓普通人覺得是純正的普通話我也會說。而且可以說的沒有一點口音。但還是喜歡在用普通交談時說帶有上海話口音的普通話。一來習慣使然,二來讓別人知道上海人的語言特點也沒什麼不好。三來這就是永遠也抹不去的那一絲鄉愁,不能忘本!


三林城的V


如果一個上海人經常北方人打交道的話,幾年以後自然而然的普通話發音會標準多了,我因為常年和外地朋友打交道,在山東待過七年,,久而久之的北方朋友聽我的普通話就說我是南方的,而南方朋友不會說我是上海的非說我是北方人,我覺得那樣蠻好彼此說話好像又把距離拉近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