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火箭在防守端做出這些改變,火勇大戰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八支隊伍,捉對廝殺。首個主場輪次結束之後,只有最引人矚目的火勇大戰的總比分為2:0。血脈噴張後的人心惶惶,在殘酷的比分之下,人們說:“我再也不對火箭抱有什麼幻想了。”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若火箭在防守端做出這些改變,火勇大戰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有朋友問:老鹿,火箭現在還有什麼殺招沒用麼?沒有了,當四年三冠的金州勇士、衛冕冠軍從一上來就擺出了頂配的“死亡五小”,凱文·杜蘭特的出場時間從上賽季西決的場均38.9分鐘上漲至43.5分鐘時,面對全力以赴的勇士,火箭不可能再留有餘力。

老鹿用了五個小時,重新覆盤了一遍雙方的前兩次戰役,得出的結論是:火箭不是沒有可能在主場止住頹勢,他們有太多可以去在攻防兩端提高的軟實力,那麼前提就是要做到盡善盡美。因為被逼到懸崖的不是別人,就是火箭自己。如果零比三,就真的變成為榮譽而戰,就這麼簡單,接下來我們說說火箭在防守端需要做出的改變。


若火箭在防守端做出這些改變,火勇大戰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關於防守杜蘭特

關於杜蘭特,先說一個很有趣的數據:

八場季後賽,杜蘭特在各個區域的命中率分別為:籃下95.5%,10-16英尺27.3%,16-23英尺46.2%,23英尺至三分線內58.5%,三分命中率40.7%。

以杜蘭特死神般的終結能力,且擁有一雙長臂的他為什麼會在距離如此近的位置,場均1.4次出手才會命中0.4球?源於如貝弗利般的騷擾,源於火箭三大核心後衛出色的低位防守能力。我們說當大個球員面對錯位防守時,他最好的選擇是持球低位背打至籃筐更近的位置出手。

而面對快船與火箭,杜蘭特都在低位背打上吃了癟。前有快船貝弗利的騷擾,讓杜蘭特很難調整舒服的運球節奏;後有雙登出色噸位的頂防,讓杜蘭特不得不採取背轉身後仰跳投,這一極度降低命中率的出手方式。


若火箭在防守端做出這些改變,火勇大戰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杜蘭特喜歡什麼樣的防守?我們舉兩隊首戰次節4分47秒,豪斯防守杜蘭特的回合。高舉雙手的豪斯既無法干擾到杜蘭特的投籃視線,又無法破壞杜蘭特的運球節奏,一記精準的中投,不在話下。

那麼正面教材呢?以首場次節10分25秒為例,當杜蘭特背打戈登未果,嘗試後轉身上籃的瞬間,被協防過來的塔克與戈登聯手掏掉並發動反擊。這也引出了第一點,對於火箭來說,讓杜蘭特持球背打,雙登或保羅單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選項。

當然,杜蘭特的最大殺手鐧,還是在於他的持球,面對火箭任何球員運球后的中遠距離幹拔跳投。要知道季後賽杜蘭特在23英尺之外的跳投佔比為總出手的57.1%,當杜蘭特尋求用最簡單防守取分時,火箭需要怎麼防?

他們曾在第二場第三節末段,給出過最好的回答。這就是夾擊,火箭的夾擊分為兩種:

1、當杜蘭特與魯尼進行擋拆時,果斷在三分線外一步開始夾擊,逼迫杜蘭特出球,讓其隊友處理進攻。

1分46秒,杜蘭特受到夾擊後分球魯尼,魯尼找到季後賽三分線外命中率只有14.3%的格林,出手不中。

53秒,杜蘭特受到夾擊分球格林,格林缺乏自主進攻能力,造成失誤。

10秒,杜蘭特受到夾擊後強行出手,球偏筐而出。

2、當杜蘭特持球殺入內線後,踩著油漆區線的火箭隊員提上夾擊,同樣逼迫杜蘭特出球。

1分23秒,保羅與哈登夾擊杜蘭特,分給季後賽三分命中率只有27.4%的麥金尼,出手未果。

當同一防守策略,連續四次在某一時間段均取得不錯效果,那麼這個策略就是有效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夾擊杜蘭特是貫穿全場的策略,當杜蘭特與水花兄弟在場上,夾擊後所留下的大空位,水花的把握性將會相較格林、麥金尼有成倍的增加。

數據顯示,兩場比賽當杜蘭特在場,水花兄弟同時不在場的時間為4.1分鐘,當杜蘭特在場水花兄弟其一在場的時間為17.1分鐘,在某些時間段,火箭就可以適時調整自己的防守策略。


若火箭在防守端做出這些改變,火勇大戰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關於防守庫裡

像詹姆斯·哈登、凱文·杜蘭特、史蒂芬·庫裡這樣的運動員,你對他們所做出的富有針對性的防守,就彷彿是從兩瓶毒藥中選取一瓶毒性較輕的賭博。如果能夠被策略完全防死,那他們就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籃球運動員了。

關於史蒂芬·庫裡,對於火箭來說,他們在防守端一定要牢記一件事:不能包夾,甚至協防都要慎重。因為忌憚庫裡的冷箭三分,在銜接段時期火箭還是會選擇內線出來大延誤庫裡,這在以後要儘量杜絕。


若火箭在防守端做出這些改變,火勇大戰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我們以首戰次節為例,當內內提上大延誤,庫裡需要做的就簡單得多,他只需要迅速出球將放空的三秒區交給隊友表演。格林與伊戈達拉的空接妙傳,好不輕鬆寫意。

站在火箭的角度來說,不去大延誤的代價是祈禱庫裡無法命中那些看似較為神奇的投籃。

兩場比賽下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關於防守庫裡的人員誰是絕對不可以的。兩位,法裡德與豪斯。這也引出了關於下一個問題的探討。

火箭的輪換陣容該用誰?

我的猜測是小李與格林是絕對安全的選項,法裡德與豪斯將會成為跌出輪換的首批球員。德安東尼在第二戰派出了11名球員出戰,尤其是對比科爾的9人輪換這稍顯不可思議。這隻能說明,德安東尼依然在猶豫。


若火箭在防守端做出這些改變,火勇大戰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而在四位球員:豪斯、香波特、內內、法裡德的出場時間皆為4-5分鐘並都未能貢獻一分的第二戰,這一小小的懸念似乎要終結於此,我們兩兩對比來看。

豪斯:不錯的身高與身體條件,令人擔憂的防守態度和平均水平之下的防守習慣。截止到目前為止,豪斯一定會成為火箭系列賽最令人失望的球員。你可以因為緊張或任何元素無法命中空位投籃,但在只要你渴求勝利腳步就一定會更快的防守端,豪斯同樣令人失望。庫裡面對他時可以輕鬆上籃打中,杜蘭特面對他時可以無視中投。當他讓湯普森輕鬆撿到前場籃板,德帥大吼的那一刻,失望的不只是一個人。


若火箭在防守端做出這些改變,火勇大戰的結局會不會不同?


香波特:香波特在季後賽的4場比賽中,三分球只有11.1%的命中率,甚至不如25.8%的豪斯。為何我認為他的出場順序會在豪斯之前,源於他在防守端不知疲倦的奔跑和多次對戰庫裡、杜蘭特的防守經驗,外線的髒活累活他有動力和態度去做這個事。當然,由於他在進攻端的負空間性,我認為出場時間在8分鐘左右。

內內與法裡德:這二人在防守端都有太過明顯的弱點,我把更多的考量放在進攻端,內內在第一場成了奇兵,當外線球員將並不舒服的球餵給內內手裡時,他總是可以用征戰沙場足夠多的經驗做出調整完成進攻任務,這一特點甚至是連卡佩拉都無法具備的。

第二戰正是因為老內內無法參與無限換防,而採取夾擊杜蘭特的策略歪打正著取得了不錯效果。若火箭沿用這一防守策略,內內防守端的疲態只會被無限縮小。

前兩戰結束後,一個巧合是:杜蘭特與哈登用了同樣的47次出手,得到了同樣多的64分。對於雙拳敵四手的火箭,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在替補席無法發揮出預想的威力之後,他們一定要給予庫裡、杜蘭特更大的壓迫力。

第二戰結束之後,勇士首發五人得分全部在15分以上,這也是季後賽的首次。如果火箭不想讓這樣的記錄再次上演,他們必須在防守端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