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过了这么多天。

西安利之星奔驰事件依然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新车都没开出4S店发动机就漏油了,结果左拖右拖拖到15天之后,弄出个"三包政策"。

这波操作,真孙子。

我估计是咋回事儿呢。

就是看客户是个女司机,想把故障车赶紧处理掉。

结果没想到,碰到一个双商高、还懂法的研究生,一套思维缜密的反击,4S店哪见过这种高段位的选手啊,直接就被干懵了。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而且还通过网络把这件事给闹大。

要说西安利之星也是作死,事件被曝光依然还在强行装逼,不赶紧给客户解决。

原本几十万就能解决的事,现在估计把它所有黑历史,还有后边的参与者都得揪出来。

最后让「紫光阁」「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四位大佬联名曝光。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后续依然有很多官方/非官方的大佬和群众在盯着。

现在哔哥只有三个疑问:

⒈为什么4s店这么硬?

⒉为什么奔驰不取消利之星4s店资格?

⒊为什么西安工商局没管?

三个疑问,指向了最后的结果——

时至今日,4S店还没有给女车主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西安利之星事件"已经不是简单的吃瓜这么简单了,关于后续,哔哥会一直关注,我希望各位大宝贝也能多关注一下这起事件。

也正是因为这辆漏油的奔驰,让我想到了刚刚看过的一部德国电影——

气球

Ballon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一直以来。

德国电影产量并不高,即使在欧洲电影节上我们也看不到几部德国电影。

但胜在精。

「气球」目前豆瓣评分8.4(5118人评价),好于87%历史片,好于85%剧情片。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看过几部德国电影之后。

我发现德影有个很有意思的相同点——严谨。

电影的框架和剧情设计十分紧凑。

「气球」同样如此。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作为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电影,本片不仅没有任何说教味,而且通过紧凑的剧情和人物设计制造出了十足的紧张感。

大量的错位镜头一次一次撩拨观众的敏感神经,电影中每一分每一秒的衔接都恰到好处。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故事,我们可能不太熟悉。

1979年,东德西德冷战高峰期,不少东德人都想逃往西德。

光是1976至1988年间

就有三万八千名东德人民企图逃亡西德失败

至少有462人在边界丧命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注意,是有三万八千名东德人民企图逃亡西德失败,这只是失败的人。

为啥都想去西德?

因为 ① 东德本身基础就不如西德 ② 东德遭受战争破坏更大 ③ 东德大量工业设备被苏联搬走三点致命原因,导致东德西德巨大的贫富差距。

当时的西德是"富裕、自由、多金"的代言词,而东德只有"斑驳的城市、僵化的人类、残忍的制度"。

电影中的东德,更像是一个疯狂束缚人民的牢笼。

街上到处都是秘密警察,监视着民众的一举一动。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更可怕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背后都有一双虎视眈眈的眼睛。

或来自警察,或来自民众。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电影中士兵在柏林墙附近射杀逃亡者的画面与孩子唱国歌的画面交叉剪辑。

残忍的揭开了东德的现状,奠定了影片的基调,残忍、疯狂。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而「气球」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就是主角冈特站在临近西德的旅馆里,凝望着灯火辉煌的西德而黯然神伤。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在冈特的眼里,那不仅仅是一座城市。

那是自由、民主、富裕的象征。

为了带着家人前往西德,冈特和好友彼得,策划了一起"惊天大逃亡"。

他们想要用自制的热气球飞跃柏林墙,逃往西德。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电影刚刚开始,紧张的气氛就到达了高潮。

热气球做好了,他们在等,等一阵能把他们送到西德的北风。

结果......

空气中湿气太重,热气球在距离柏林墙不到几百米的地方坠落。

就差那么一点点。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彻底失望的冈特和家人只能尽快赶回家。

因为如果有人举报的话,他们一家彻底就完了。

原本冈特已经有了放弃的念头。

但妻子却发现她的药丢在了热气球旁边,警察一定能通过药品上的编码找到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怎么办?

只能孤注一掷!再次起飞。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一场与时间进行的比赛正在展开,失败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意思的是,「气球」这部电影,并没有把戏份大量放在他们逃亡过程上。

电影重点讲的,是冈特一家与警察之间如何争分夺秒。

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真能吊人胃口啊。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不得不佩服导演对电影的掌控能力。

「气球」全篇都有一种让观众提着心吊着胆的感觉。

这种紧张感,来源于无处不在的恶毒之眼。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某个人举报了。

就连去布店买准备缝制热气球的布料时,如果不是冈特的妻子及时发现了报警的布料店老板,他们很可能在那里就挂了。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你看,整个东德似乎都在与冈特一家为敌。

这种四面楚歌的紧迫,通过屏幕溢出,渗透进观众的身体。

而警察的步步紧逼更是让这种紧迫感更胜一筹。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如果不是「气球」这部电影,哔哥真不知道当初的东德原来这么狠啊。

但是,在极权的压迫之下,必然会有反抗之势。

为什么反抗?

还不是因为社会不够民主,生活不够富足吗。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如果在东德能够安居乐业,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西德。

所有人都会向往更好的生活,如果这方土地不能养育我。

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西安利之星奔驰事件也是如此。

如果你态度友好、服务到位,我一个高素质研究生会坐在你前机盖子上变成一边哭一边撕逼的泼妇啊?!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车没开出4S店发动机就漏油了,4S店人员咋办的?

先把客户忽悠走。

然后客户打电话就一拖再拖,拖够了15天,把"三包政策"搬出来,准备给客户换发动机。

这事办的,简直就像残忍的东德在不断把人逼的冒着生命危险逃亡西德一样。

这里解释一下。

换发动机看似是解决问题,但本质上就相当于客户花一手车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车。

这坑人的事,谁能接受。

当然要维权,要跟它刚到底,而"西安利之星"奔驰事件一出,又牵扯出了无数起奔驰汽车故障事件。

毫无疑问。

奔驰,正在失去自己的信誉,自己的威望。

明明带着世界第一的皇冠,结果自己突然抓了一把狗屎抹在金灿灿的皇冠上。

即使远观看不出端倪,但任谁多有钱,也不太敢近身摩挲。

先不说皇冠上假装黄金的臭狗屎。

这一股子臭味就能陪伴奔驰多年了。

西安利之星,配"8.4分"德影效果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