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地區農村這項農活,60後大多做過,90後00後估計不知是幹啥


關注鄉土關注中國,鄉土中國鄉土情懷。歡迎各位小主蒞臨頭條號:鄉土中國。行走農村是一件讓人心情愉快也增長見識的事。五一國際勞動節4天假,當很多人外出旅遊的時候,我卻選擇回到大別山農村。在農村拍攝了很多勞動人民勞作的鏡頭。本期圖文就讓大家看看一位70多歲的農村老奶奶在做什麼。

老奶奶做的這項農活,大別山農村60歲以上的農民,應該都親手做過,70後、80後估計見過,90後、00後估計連見都沒見過。讀者朋友們,可以先自我檢測一下,在我還沒介紹之前,看看你是否能說出這是做什麼?不過,我要告訴你,做這可是一項精細的農活喲,並非人人會做好的。

這到底是做什麼呢?好了,不賣關子了,直接告訴你吧,這是在做營養缽。何謂營養缽?營養缽(又稱育苗缽、育苗杯、育秧盆、營養杯),高檔一點的營養缽,質地多為塑料製作,紙杯大小的多用於育種、育苗、花盆大小的多用於溫室種植。而大別山農村農民做的營養缽,就沒那麼複雜了,農人們做的是最簡單、最原始的營養缽。


做這種簡易的營養缽,不需要盆子之類,直接用營養缽器,主要材料就是泥土。做營養缽時將泥土兌水,調和成幹糊狀,拍成大約10公分厚的一大塊,然後用營養缽器在上面截取成一個個圓柱體,一個營養缽就做成了。

老奶奶做的是棉花營養缽。下一步就是將作為種子的棉籽,拌上溼潤的草木灰。草木灰是燒土灶是的柴火燒後的灰燼。每個營養缽裡放三粒棉花種子,一個棉花營養缽就真正做成功了。最後,將這些營養缽排在一起,拿尼龍紙做成一個迷你大棚,營養缽裡的棉花種子就在“溫室”裡發芽。

待到長到有兩到三個葉片時,就可以運到地裡移栽了。工序雖然不復雜,但得很精細。老奶奶說,她每年都要做幾百個。我問老奶奶累不累?老奶奶說,每天做慣了,並不感覺有什麼累;如果成天坐著不做什麼,反而感覺到渾身不自在,人就像要生病似的。這也許是農村勤勞的農民們普遍的感覺吧?讀者朋友們,請給老奶奶這樣熱愛勞動的人,寫一句祝福的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