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何以為家》?

簌小雪


今天下午剛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何以為家》(《迦百農》)講述了在黎巴嫩生活的敘利亞難民小男孩贊恩的故事,他沒有身份證明,甚至連自己究竟是多少歲都不確定,還要靠牙醫根據他的牙齒狀況推斷他應該有12、3歲。

來自於黎巴嫩的導演娜丁·拉巴基自身便成長於戰爭與混亂之中,她更能懂得在戰亂中成長的孩子身處於怎樣的痛苦之中,藝術來源於生活,她借鑑生活本身拍攝了這麼一部反映戰亂難民生活,涉及社會與人性的電影。

為了追求拍攝的真實性,電影中不光是主角小男孩贊恩是真實的敘利亞難民,還有其他主要角色皆同樣是在飾演他們自己,於是在觀看電影時,真情實感的演繹太容易讓人觸動。這不像是一個精心撰寫的故事,更應該說是取材於生活的紀錄片,真實再現了難民、貧窮、邊緣人口的艱辛人生。

而這短短的兩個小時,根本不足以描繪出真實世界百分之一的殘酷。那是無法擺脫的絕望和痛苦,多少人苦苦掙扎,也跳不出一出生就帶著的枷鎖。

在《何以為家》中,贊恩擁有著眾多的兄弟姐妹,他小小年紀便承擔著家庭的重擔,大哥被關進監獄,他作為家中目前最大的孩子,不光要給父母打下手販賣藥品,外出打工,還要帶領弟妹街頭賣飲品,像一個保護者照顧弟弟妹妹。

他們沒有床睡,沒有足夠的毯子蓋,也經常餓肚子,小小的孩子有時候只能靠糖水過活。而更令贊恩難以忍受的是,父母竟然為了有地方可以住,將自己的女兒,比贊恩還小僅有11歲的妹妹出嫁。

11歲的女孩兒,在出嫁兩三個月後便懷了孕,大出血而死。這仍是當今這個世界會發生的殘酷事實,戰亂與貧窮,落後的教育,讓那些女孩兒更處在危險之中,她們僅僅被當做是工具,標價處理,所受到的待遇,難聽卻現實的說,比牲畜還不如。然而,他們的父母卻仍舊標榜自己是愛著孩子們的。

最後,配上贊恩的一句話,“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別讓孩子後悔來到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