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公安民警心声 ▏拧在哪里都闪光

拧在哪里

都闪光

文 \ 戎金锁

“我坚持把助人为乐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不论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

我叫戎金锁,1984年10月入伍,中共党员,在部队曾担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指导员、干事、园长、主任、股长、助理员、副场长等职,2006年我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晋中市公安局榆次分局东赵派出所,近13年的时间,担任过民警、副所长、指导员、副主任兼科长,现任晋中市公安局榆次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兼公共关系科科长,二级警督。

我先后在三个条件最艰苦的派出所四个工作岗位工作过。2014年组织上让我兼职我局的“精准扶贫”下乡工作,2017年干部调整时党委又让我再兼公共关系科的工作,我都毫无怨言愉快地接受。

在部队的时侯我就照着雷锋的样子,经常为战友为群众做好事,坚持拥政爱民,先后被北京军区评为“学雷锋标兵”,拥政爱民先进个人,我的事迹《千里姻缘雷锋牵》曾被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战友报、河北日报等先后做了报道。从部队转业后,我坚持以雷锋为榜样,将助人为乐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不论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利用业余时间帮助乡邻搞卫生,照顾辖区孤寡老人,给辖区村民义务送证上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派出所民警为群众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我先后荣获区委政法委“创先争优”一等功,“一心为民”荣记二等功,荣立个人三等功六次,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公安机关实施(社区)和警务战略先进社区(驻村)民警、市优秀基层公安民警、优秀政法干警、二次优秀党务工作者、六次优秀党员、二次爱民标兵,2011年被晋中市公安局评为“阳光警察”,2012年被区政法委评为“清障护航”先进个人,被省、市三次评为“五好文明家庭”。2017年,被省厅推荐为报送公安部评选的“全国学雷锋标兵”。

榆次公安民警心声 ▏拧在哪里都闪光

处处助人为乐

多给别人温暖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的更美好

雷锋同志这句话,在我部队的军旅生涯中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指引我走上了助人为乐的道路,人民警察的神圣职业更加坚定了我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当我为别人做好事,得到群众及同事和领导的赞扬时,我都感觉到莫大的幸福。渐渐地,帮助他人做好事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长凝派出所庆城警务室工作期间,寨王村民王二毛,因小孩上学需办理户籍证明自己住得又远,连续跑了三趟,不是因为停电打印不出来就是遇上下雨,急得小孩直哭。我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协调内勤到别的派出所打印出来又专程40公里送到了该村村民的手中,事后村民王二毛感动的说:“派出所的民警是好样的”。2018年12月31日放假期间,我路经榆次老城东门一家餐厅门前,突然看见房间内冒出浓烟滚滚,我想一定是着火了,于是第一时间拨打119,并两次冲进火场用灭火器灭火,配合赶来的消防队员将火扑灭,受到群众称赞。

如果说帮助别人,我从中享受到的是乐趣,那么后来帮助别人,我更多的想到的是责任。有人说“雷锋精神不吃香了,现在是各人顾各人。”但我想,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有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树立“人帮人”的社会风气作点贡献。2008年我调往庄子派出所任指导员,听说南赵村温庆礼是孤寡老人,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我想越是这样无依无靠的老人,越应该有人照顾。于是,就主动承担起照料温大爷的义务,一有空就帮大爷洗衣、收拾脏污不堪的屋子,为了温大爷每天能见到我,我每天专门骑上摩托车走小路路经门口,好让大爷有个盼头。2012年3月1日,天气突变,可能有寒流要来,下午16时许天气又下起了零零小雪,我感觉很长时间没有去南赵村看望孤寡老人温庆礼大爷了,便前往温大爷家,在路经小卖部时我又给温大爷买了十几个油饼子。走进温大爷家时映入我眼里的是老人上午生着火的烟囱破了三节,满屋子冒着青烟,我把门窗打开并走出院子到小卖部买了三节烟筒和一个拐脖,并把烟筒安装完毕。此时屋子里的烟也全部散去,烟筒散发出的温度把屋子里烤的暖洋洋的,我用浓浓的情怀为民排忧解难,不仅温暖着的是老人的家,而且暖着老人的心。临调走前,我把温大爷托付给村委主任照料,每当有空闲,我就专门到庄子南赵村去看望老人,帮助他料理家务。

这些年我先后照顾过5位孤寡老人,多次帮助急需困难的贫困户;分别给17名刑满释放有思想包袱的青年做工作,给全区“刑释社区矫正人员”授课5场,帮助他们振作精神,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其中挽救回了一个即将离散的家庭,有3人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了家;我还结合工作实际编写了监管对象“七字口诀”,先后为群众义务修自行车、汽车30多辆次,逢年过节我都自己采购物品到桥头村去,看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

榆次公安民警心声 ▏拧在哪里都闪光

立足本职岗位

践行为民承诺

处处都是学雷锋的天地

我常常提醒自己:只要把走学雷锋之路作为毕生的追求,处处都是学雷锋的天地。无论走到哪里,我就把雷锋精神自觉传播到哪里,不论组织给我变换什么工作,我就在什么岗位上努力实践雷锋精神。

在担任副所长期间,我从本职工作做起实践雷锋精神,贴近群众办实事。针对秋季长凝辖区寨王村等附近几个村野猪偷吃玉米的问题,我利用节假日与村委干部一道走访群众,带领治安员分组分时段进行巡逻驱赶野猪,尽量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次我听到群众反映,庆城村委每逢下雨,厕所便泥泞不堪,一不留神就会摔跤。于是我抽空赶到30多里地的庆城警务室找来砖垫在了路上,群众被感动了,纷纷拿来铁锹一起干,地不滑了,上厕所方便了,我与群众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2017年3月的一个上午,我下乡途经季麻村头时,看到一位老大爷在地垄边焦急着等人,一辆电动三轮车竖立在旁边。我下车问明情况后,得知是辖区季麻村63岁的董大爷在干完农活准备回家时,因电动车损坏被困在路边。我立即从我摩托车上取下工具维修起来,维修中发现车辆部件断裂,又驱车到庄子村找电焊工,最终用了半个小时把董大爷的电动三轮车焊修好。董大爷握住我的手激动的说:“谢谢警察同志,你真是活雷锋”。

在就任庄子派出所指导员之初,我感到肩负的责任更大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学雷锋的标准也就更高了。我一边靠自己的事迹行动影响民警,一边坚持用雷锋精神教育周围的同志。平时主动扫卫生,抢着干工作,在派出所建立了学雷锋专栏,每月评一次学雷锋好事,在派出所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环境。

2012年7月份庄子乡北赵村民因下雨路滑,村民外出的车辆陷入泥坑无法行驶。因当时天已大黑,无法救援,为确保乡亲们的汽车安全过夜,我主动要求看护汽车,让其它民警回到派出所休息。

我要自己在生活上成为民警的“贴心人”,在工作上当好派出所的带头人。我把“任务交给我,办法我来想”的理念贯彻到我到实践学雷锋活动的实际行动中,2014年8月我参加分局党委结合纪律作风整顿教育,创新整顿形式进行的技能轮训活动中,我除在正常的学习训练之外,每天中午利用休息时间,打扫卫生,主动帮助部队炊事班的同志收拾食堂卫生,我总认为,学雷锋不仅限与其它,立足本职点滴做起我要尽可能走在前头。

在指挥中心办公室工作的七年时间里从办文、办会、办事等诸多工作中我都认真负责、机要密码工作我把“忠诚”当作机要工作的“命门”、“命脉”,从不让出现任何差错,平时主动协助指导员搞好党务工作,特别是政法委在支部创建“星级党支部”工作中,从“无星级”党支部一跃晋升为“五星级党支部。去年干部调整后组织上再分配给我一项公共关系科和档案室的管理工作,我毫无怨言尽快进入了工作。

我起早贪黑,既要干下乡工作又要完成机要密码和主任临时交给的工作,抽时间把局12层里外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全部整修了一遍,为8月份省厅检查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2019年局里安排进行机要室加密网改造,接受任务后,我从调整房间,设计图纸,土建施工等环节入手,时时主动干,在机房布线,安防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施工方,工程在规定的时间按时高质量的完成,是晋中县局里完成最早的,多次受到省厅的表扬。除此之外,我克服家庭带来的不便,完成了全年下乡出勤180天,年终区下乡办总结工作时受到表扬。我在下乡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五个年头里,在区人大、区下乡办及局党委、乡村干部的帮助下,协助相关帮扶单位为庄子乡桥头村安装移动信号塔1个,新建蓄水池2个,安装水管2000米,维修临时村“两委”阵地1个,帮助建设“先农富士园”、“先农黄桃园”,帮扶贫困户5户。桥头村一改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走在了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前列。

榆次公安民警心声 ▏拧在哪里都闪光

摆正利益关系

努力多做贡献

学雷锋不是做生意,做好事绝不图“报答”

去年10份,我在下乡行至庄子乡桥头村路段时看到一辆拉满玉米秸秆的三轮农用车翻到在路边,车主在一旁不知所措,我停车上前问明情况后立即联系附近村子的村民前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将翻倒的四轮农用汽车推起,并将散落在地上的玉米秸秆重新装好,车主对我热心帮助深表感激。

2015年春节,2月6日下午,我在榆次火车售票厅购完火车票走出大厅时,看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在门口哭,便上前询问。经了解得知,老大娘姓郝是孝义人,当天购买车票准备下午回孝义老家过年,因为下午采购物品耽误了上车时间,来火车站又不能退票而自己身上的钱又所剩无几急的直哭,我一边安慰一边给郝大娘垫付了购买去孝义的火车票钱,郝大娘拉着我的手流着泪激动地说:“谢谢你,好警察”。

在我生活的道路上,也常碰到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多种考验,因为有了雷锋无私奉献精神的激励,我甘愿做出自我牺牲。

生活就像季节更换一样,有春夏秋冬,也许就注定着有酸甜苦辣,对于我而言,老天似乎有些不公,1997年的一天,妻子因患“小脑扁桃体下疝”做了手术,十几年我象一位母亲一样既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又要料理儿子的生活学习,还要每天按时上班。2011年8月份妻子又旧病复发,住进了北京天坛神经外科医院。

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而言,这无疑不是一记沉重的打击,顷刻间,天好像又一次塌了一样,但是,对于这些,我选择了坚强面对,因为我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责任。在警察面前没有困难,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个家庭支撑起来。

很长一段时间,我不但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还要抽空利用节假日回乡下照顾90岁的父亲和84岁患脑梗的母亲,还要坚持正常的工作,过度的疲劳让原本非常乐观的我,显得憔悴多了。

妻子出院身子左半部分有些不听使唤,医生说这是后遗症。于是我一边上班,一边细心照顾妻子的身体,有时骑上三轮车带上妻子到外面散散心,使爱人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2013年局党委了解到我的情况后,把我从偏远的派出所调回机关工作,离家近了,照顾家庭的机会多了。这时妻子对我说:“老戎,最近你憔悴多了,我没什么大事,身体就这样了,不用每天往家跑,单位的工作更重要。”我说:“没关系,只要你能早日康复,再苦再累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几年来因妻子常年吃药,小孩又上大学。三位老人年龄都在80多岁,使我过多地承担精神和经济压力。面对家庭困难,我依然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学雷锋做好事。今年6月30日,爱人又因夜间突发心梗和陈旧性脑梗塞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微创手术,但因工作缘故,我7月3日须前往北京培训。妻子拉着我的手一边哭一边说“去吧,你的身份特殊,工作要紧。”,我说:“对不起,在你最需要我的时侯我确不能帮你,让你受苦了。”

就这样,我依依不舍地为她办理了提前出院,又把爱人送到了姐姐家代管,我踏上了培训途中,在培训期间我专心听课,服从管理从不外出,我认真制作的学习笔记是,受到了公安部培训领导的表扬。培训结束后我顾不上把爱人接回家照顾,又迫不及待地赶往下乡的桥头村与绘画的老师整治文化宣传墙……

这些年来,我为家庭尽义务太少,对父母妻子、儿子我是有愧的,去年,我母亲犯脑梗卧病在床,父亲90多岁了接连做了三次手术多种疾病缠身,我经常收到家里兄弟姐妹的电话,却没有及时回家照顾父母,国庆节我利用放假的机会回下乡,上山给父母砍了两天柴火,照顾了老人三天。这使我心里稍微有了点安慰,但是,我感到最欣慰的是,在学雷锋的道路上我一直没有停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十几年来,我不仅热心地帮助辖区的人民群众,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每当看到居住在周围的群众生活有困难时就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去年腊月即将过年,突然下了场大雪,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我不顾天气寒冷,利用中午时间帮助邻居清理街巷积雪。我居住的小区只有32户居民,没有物业管理,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老体弱的老人,我就把打扫卫生的工作包了下来,每周都大清扫一次。

榆次公安民警心声 ▏拧在哪里都闪光

我担任过三个农村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跟我共同战斗过的民警,都把我当做最真挚的亲人,每当我离开村里一段时间,民警们都数着日子盼着我回去看看,一起生活过的民警和辖区的百姓对我的真诚和信赖,给了我许多鼓舞,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需要雷锋精神。

虽然我常年在基层一线派出所和下乡“精准扶贫”工作中,因积劳成疾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弯曲、全身多处血管瘤、胆囊已全部摘除,在部队受伤导致右手尺骨远端畸形愈合合并腕关节功能不全,左足碾挫伤部分功能丧失,被鉴定为十级伤残,随着年龄的增大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这些压力和生活困难没有阻挡我以雷锋为榜样,坚持学雷锋。

我始终以阳光的心态面对我的人生,不忘初心,努力践行着一名普通民警应该完成的使命,今后我要用“忠诚”更好地把我的心把我的爱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我挚爱的公安工作。

榆次公安民警心声 ▏拧在哪里都闪光

榆次公安民警心声 ▏拧在哪里都闪光

.

戎金锁,榆次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兼公共关系科科长。从部队到警营,从人民子弟兵到人民公安,13年来满怀热忱,践行庄严承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