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書法欣賞中有兩種非常重要的審美感受,一個是古厚,一個是輕薄,它們都屬於筆法的審美範疇。

這剛好是一對反義詞,古厚是褒義,輕薄是貶義,“寧古厚勿輕薄”永遠是學書者共同的追求境界。

那何為古厚?何為輕薄?如何理解他們呢?

這需要我們用相對的理念來解釋。

01 古厚與輕薄的書法舉例

先一賭古厚與輕薄之貌: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以上所有的字都屬於古厚一類的風格。

輕薄這屬於不好的線條,舉例如下: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有書法審美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病筆。

02 古厚如何理解?

所謂“古”,即古意,在書體中篆隸則屬於古意的字體,因為他們早於楷行草這種所謂的“新體”,因此篆隸屬於古體,特別是將篆書寫在碑額上的時候更能顯示出高古的意境。這是淺顯的說法。

更深層次的古意即指“筆法”,筆法上體現出的古意才是“古”的重點。

篆隸的筆法與新體(楷行草)完全不同,藏鋒起筆、純中鋒行筆、回鋒收筆是篆隸的突出特點,而篆書的筆法運用到楷行草中,我們通常稱為“篆籀”筆法,這種筆法就能強烈的體現“古”意。

清代很多書家大多采用這種“篆籀”筆法,如何紹基、鄭板橋等人。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而縱觀二王書法,很多屬於“新體”,古意蕩然無存,因為它們強調露鋒和側鋒,很少運用純中鋒行筆,而是側鋒與中鋒並用的筆法,藏鋒起筆更是難以尋覓。

所謂“厚”,即厚重之意。

但這種厚並不是說筆畫粗大,而是一種審美感覺,粗大的筆畫不一定厚,厚的的筆畫不一定粗大。下面詳細解釋什麼是“厚”。

厚在視覺上表現為筆畫邊沿粗糙不平,而在力度和手感上則不容易理解。

1、拖地姿勢

我們以拖把拖地為例,人好比手,拖把好比毛筆,地好比紙,怎樣拖地最省力、最拖得乾淨呢?當然是以下圖所示的姿勢。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拖地是推著的走,而不是拖著走,即所謂的拖地不拖,因為推著走是最舒服的姿勢,對地面的摩擦力最大。

毛筆書寫也是一樣的,推著筆桿走是最有力的,最能展現毛筆的萬豪鋪力之感,這種動作就是所謂的純中鋒行筆了,即筆鋒的朝向與行筆方向相差180°。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當然,上圖中的筆桿相反方向稍微傾斜一點,實際書寫的時候筆桿基本是近於垂直書寫,但不完全垂直,重點是感受毛筆的發力感。

2、拖地速度

既然我們已經確定拖地的姿勢,那麼如何推起走呢?

推雖然省力,但是拖得時候並不是一條直線過去的,一般是走走停停,特別是拖累的時候更是如此。可以儘量想象當地面特別髒的時候人拖地用力的樣子,那種狀態畫出來的線條就能體現“厚”。

因此“厚”的線條是不直的,表面是有些粗糙的,甚至是有些曲折,因為手的發力不是勻速的,行筆過程中有些停頓,行筆速度較慢。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屋漏痕”、“印印泥”、“錐畫沙”之類。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如上圖所示,如果行筆速度很快,就會如同右邊所示的字,飄逸之感由此而來。上圖中,兩個字給人的感覺有很大不同,左邊顯得蒼茫大氣,雄勁古樸,右邊的字顯得較為飄逸靈動,但不論是左邊的字還是右邊的字,線條都屬於厚重的一類。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速度的不同。後者更偏於“新研”,前者更偏於“古樸”。

3、拖不同的地板

拖不同的地板,感覺也不一樣,如果是在光滑的地板磚上,拖地就輕鬆許多,拖出來的線條也比較光滑,如果是沒有鋪地板磚的水泥地,這明顯費勁許多,脫出來的線條也完全不一樣,如同上圖中的兩個“字”字。

一般在毛邊紙上,毛筆與紙的摩擦力更大,如果是在蠟染紙等光滑的紙上書寫,則更適合飄逸書法風格的創作,就像下面這種字,書寫起來,倍感順滑。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4、拖地效果

拖地後要求的是乾淨,而書寫的線條要求的是充滿力量感,就像肌肉男快要撐破衣服的感覺,或者具有金石氣味,如下圖所示(典型的古厚用筆):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典型的“古厚”

有的時候出現一些飛白的筆法,古厚之感更加濃厚。

總之,“厚”就是要充分展現毛筆的力量,將它的柔力以線條的形式表達出來。

03 輕薄如何理解?

輕薄與古厚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寫字應儘量避免輕薄,但是並不是指所有細的筆畫都是病筆,“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細如蟬翼般的筆畫也是書法中的精彩之筆,那輕薄與蟬翼又有何區別?

其關鍵在於書寫的手感不一樣,爽利迅速的運筆才能寫出細而不失其力的線條,或彈力十足,或飄逸靈俊,而遲疑輕滑的運筆就會出現細而輕薄之感,往往偏鋒用筆較多,缺乏中鋒之力。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如上圖所示,輕薄的筆畫不一定細,像這種粗的筆畫也會產生輕薄之感,這種感覺實質上是缺力的感覺,也就是對毛筆的控制能力不足,不能均衡發力。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如上所示,當我們側鋒(或者說偏鋒)運用同樣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側鋒寫出來的筆畫偏於輕薄,因此切不可如下圖所示的行筆方式。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側鋒運筆

下圖中,同樣是寶蓋頭,同樣是細的筆畫,孰輕孰厚,一眼便知。

三分鐘教你看懂書法線條中的“古厚”與“輕薄”

04 總結

“古厚”的用筆之感需要我們細細體味,沒有十幾年的毛筆書寫功力,想充分體會其藝術魅力是非常困難的,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是初學者,恐怕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為你不僅需要火眼金睛,辨認古厚用筆,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在手上體會,其用筆之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特別是行筆速度加快的時候如果你還能在手上感受萬豪鋪力之妙,那說明你的用筆差不多到家了,書寫的線條一定是充滿厚重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