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深夜,楚王墓前火光耸动,吴国的甲士们不发一语,默默挖掘着,终于把楚平王的棺椁拖了出来。一个楚国人看着楚王的尸体,眼神中流转着阴冷的寒气,良久,他下令:“鞭尸”。呼啸的鞭影一下下落在楚平王腐败的躯体上,整整三百下。这样的结局,倒转二十年,不仅楚平王不会想到,连下令的男人自己也想不到。

这个人叫作伍子胥。

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楚平王,芈姓,熊氏,名弃疾,是公子围——也就是楚灵王的弟弟。他的政治起点,是用背叛和鲜血定义的。孺子王、楚灵王、楚平王,楚国的连续三代君王,都是兄弟,但他们的继位,不是兄终弟及的孝悌之义,而是血腥残酷的人伦惨剧。

楚灵王趁自己的哥哥病重之际,偷偷潜回楚国,趁探访病人的时机,不仅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孺子王郏敖,还杀死了自己的两个侄子,公子慕、公子平夏。他的几个弟弟——子干、子皙、弃疾同时逃离了楚国,十年后相约起义,杀死侄子、逼楚灵王自缢,弃疾又挑动子干、子皙的对立,终于得践王祚,史称楚平王。

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也许是因为出生于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家庭,有这样的过去,楚平王对人伦、情义看得很淡,而猜疑之心非常炽烈。这样的统治者,通常都会犯两种错误,一是众叛亲离,二是错信小人。这两个错误,楚平王都犯了,而且非常荒诞。

他登上王位的第一年,致力于修复和周边诸侯国的关系,还帮助被陈、蔡复国。第二年,他决定把目光移向西边,和秦国修好,派使者去为自己的儿子——太子建请一位夫人。他派出的使者是太子建的一位老师,名叫费无忌。太子建有两位老师,太傅是伍奢。而使者费无忌恰好是与太子建交恶的少傅。两人的矛盾说来也简单,太子建实在是看不惯费无忌谄媚时的舔狗模样。

小人往往有一个特点,他们虽然热衷于表演下三滥,但心里并非不知道自己的可鄙,只是藏得好罢了。所以若有人明确表现出对他们的鄙夷,使他们竭力隐藏的腌臜和龌龊被摆在了台面上,使自己都加倍地意识到自己的下三滥,那是比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要让他们目眦尽裂的事。

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费无忌就是这么讨厌太子建,讨厌到用了非常下作的手段——他说服公公娶了儿媳妇。周景王十九年,楚平王三年,费无忌从秦国迎回了公主伯禽,这是一位出众的美女,吴王阖闾攻破楚都郢时,也垂涎于她的美色。费无忌看到如此好看的姑娘,没有动心思劫持她私奔。他是一个合格的小人,他的坏毫无私心。此时,他想的是,这么好看的姑娘,应该嫁给正当盛年的楚平王啊。

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是的,他就是这没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当迎亲的车队赶到郢都的时候,费无忌先行入城,在楚平王面前狠夸了伯禽一番,直说的天花乱坠,如云如雨。楚平王这种站位不高,意识落后,毫无伦理道德观念的领导,美色当前,当然是照单全收,又从孟嬴陪嫁媵侍中选择一名齐女代替秦王女,让费无忌骗太子是秦国公主,费无忌也是很开心地领了这样恶心人的任务去了。

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这件事到此也该算了,恶心的恶心,被骗的被骗,一切流水般过去。这时,小人的另一种特性全面爆发了。费无忌开始担心太子建接手楚平王的王位,第一件事就是弄死他。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毕竟费无忌做过什么,自己心里也不是一点【哔—】数没有。于是他做了一件大多数小人都会做的事——说太子的坏话。

费无极先说服楚平王把太子派出国都,派到河南去。第二年,又说服楚平王相信太子要谋反。费无忌这个小人,亲手给楚国的未来埋上了第一抔土,因为他顺手收拾掉的人,除了太子和太子的儿子——就是那个齐女所生,还包括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和他的哥哥伍尚。

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据说费无忌担心伍家后人报仇,召伍尚和伍子胥同去,说只要他们来,就放过伍奢,实则是条绝后计。伍尚和伍子胥明白去了也只是一同受死,伍尚不忍父亲独自受死,打算前去。伍子胥劝其兄伍尚勿往,父亲死了之后还可以为父报仇,伍尚依然不忍见父亲被害,于是向伍子胥说;“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负责为父亲而死,你负责为父亲报仇。” 伍奢知道伍子胥没有来,说:“楚王和大夫恐怕要宵衣旰食,好好加班了!”

后来伍奢和长子一起被楚平王处决,伍子胥跟随太子逃亡在外。伍子胥的仇恨是如此强烈,他要亲手打下楚国,不管借助的是何国的势力。他先来到宋国,可惜送过正逢内乱,宋元公何世卿华氏正斗得不可开交,华氏背后还有楚国的支持。他和太子见势,又辗转来到了郑国。郑国很同情太子建和伍子胥的遭遇,但自身势力有限,所以替他们向晋国求情。

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当时的晋国国君晋顷公已经失政,六卿用事,为首的中行寅尤其贪贿赂,因向郑国索贿不果,竟然和太子建约定,由太子建发动政变,推翻郑定公,然后把郑国封给太子建。太子建竟然不顾伍员的规劝,答应了。不料,阴谋泄露,太子建也被郑定公设计杀死,伍员再次出奔。

再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和伍子胥一样逃往吴国的,还有后来被费无忌陷害的郤宛的宗室伯嚭,郤宛为人正直但出身低微,他的一族几乎全灭,唯一幸存的伯嚭,后来做到了吴国宰辅。伍子胥和伯嚭,一个主战,一个主政,两个楚国人,亲手把楚国推入绝境。

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楚平王被鞭尸,他的继承者楚昭王一度步行逃亡。吴王阖闾攻下郢都时,想要纳伯嬴为妾,伯嬴持刀相抗,吴王惭愧而出,这件事被记载进了《列女传》。楚国后来被秦国所救,这其中有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的功劳。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饶是伍子胥用兵如神,也终于没有能够彻底吞灭楚国。而费无忌,被拿来平了民愤,全族处死。

伍子胥对吴国不是没有感情,暮年时越国势力渐起,欲对宿敌吴国报往日之仇,伍子胥是屡次劝谏夫差的,可惜夫差只觉得烦,对他的应对之策毫无兴趣。最后一次,干脆丢给他一把属镂剑,逼他自尽。自尽就自尽,伍子胥并没有怕的,他还丢下一句诅咒:“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事果然如他所料,楚国是如何败于吴,吴就是如何败于越,世事如棋,因果循环。

春秋时这个国家的两个小人,葬送了两个国家的命运

春秋末期,传统部落社会的政治秩序几近崩溃,有实力的公卿、大臣多与主公争权,各国之间也是阴谋不断,有道是春秋无义战。但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上,个人的作用被极大凸显出来,一个人的舞台不是一国一郡,而是天下,伍子胥就是绝佳的例子。后世会有权力大于他的,勇武过于他的,谋略、智慧长于他的,但气魄、人性雄于他的,恐怕凤毛麟角。但最让人感慨的还是无数牛人的努力,往往都比不过一个小人的谄媚和算计。小人能把好好的局面下成残局,浪费掉无数向好的机会,把历史的走向引入最坏的那条路。

楚国是这样,晋国是这样,吴国也是这样。夫差不信伍子胥,乃是因为他听信了一位奸臣、一个小人的屁话。这个奸臣加小人说来讽刺,正是伍子胥的同胞,伯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