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重名之事自不鲜见,拿如今来说,随随便便就能找出几百个名字一模一样的人,而且还有可能男女同名同姓。

古人亦然,而因为同名同姓,我们常常容易把他们弄混淆,举几个例子。

韩信与韩王信。

其实二人都叫韩信,而且,都是汉初刘邦帐下大将,也都是汉初八大异姓王之一,一个封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一个封韩王,后投降匈奴。

淮阴侯韩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常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在他的带领下,西楚霸王项羽饮恨乌江,大汉王朝自此鼎定。

历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他的结局当然是悲惨的,百战名将,没有马革裹尸,而死于女人之手。

那么另一个韩信呢?韩王信是韩襄王姬仓之孙,跟淮阴侯比起来,其战功颇有不如,跟随刘邦之后,韩信先后任将军、韩国太尉等职,攻略韩国故地,及至大汉建立,以之为韩王。

刘邦认为韩王信居要冲之地,不太妥当,于是韩国封地迁移,直至匈奴围韩国都城马邑,韩王信累次求援不成,于是投降,后被汉将柴武斩杀。

历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李广和李广利。

二人都是西汉时期将领,也都参加过对匈奴的战争,而二人之结局,也都比较悲惨。

李广历景武二朝,经大小七十余战,屡立功勋,威名远扬,号为“飞将军”。

因为犯下杀俘、私受梁王将印等过错,一直不受朝廷待见,然而他自己却未能参透其中因由。

年迈之时,李广还欲杀敌建功,希望有生之年能够谋得爵位,可惜的是,漠北之战时,他跟随卫青出战,行军途中迷路,为了避免受到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拔剑自刎。

历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李广利,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曾领兵出击大宛以及匈奴,战绩一般。

因为汉武帝太子刘据自杀,武帝其余诸子皆有谋位之心,其中就包括昌邑王刘髆,也就是刘贺的父亲。

李广利与丞相刘屈氂密谋,欲助刘髆登上太子位,事败,领兵在外的李广利投降匈奴,后被杀。

历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其实不光古人之间,古人与今人,也容易发生混淆。

于谦和于谦。

两个于谦,第一个于谦,明英宗、明代宗时期名臣,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于谦成功组织了京师保卫战,解了亡国之危。

于谦有功于社稷,也颇受明代宗重用,可惜的是,随着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于谦旋即被杀,忠臣良将,就此含冤入土。

另一个于谦,也就是如今著名的相声演员,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了,无需赘述。

历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朱桢和朱桢。

提起朱桢,大家可能通常会想到薛之谦的好朋友,不论薛之谦当红还是落难,都始终不离不弃,对于薛之谦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兄弟。

历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另一个朱桢,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封楚王,楚王朱桢在明初诸王之中比较低调,既不像秦王、齐王、鲁王、代王那样混,也不像周王、蜀王那样文质彬彬,谦恭有礼。

朱桢祸害了灵泉古市,龙泉山一带历来水陆交通发达,是难得的居民致货之地。

随着作为楚王就藩,朱桢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将之变为了楚王家族陵园,灵泉古市,自此销声匿迹,繁华落尽,只剩下阴冷凄清。

历史上名字容易混淆的名人

其实古人也好,今人也罢,名字也无非一个代号,他人混淆不混淆无所谓,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