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龜茲時期的古錢,大家在南北疆旅行途中見到過沒

新疆龜茲時期的古錢,大家在南北疆旅行途中見到過沒

快到東城門看啊,我們的國王和王后從大漢回來了!聽說這次王后被皇帝封為公主,還帶回更多的先進技術……”

時光定格在公元前64年,龜茲王絳賓和夫人弟史從漢朝回到龜茲國,受到了國內臣民們的熱烈迎接。此時此刻,女人們跳起龜茲樂舞,男人們彈奏起龜茲樂器,看到這和諧歡樂的場面,闊別龜茲一年的絳賓感動得熱淚盈眶。

暖暖春日,我們步入阿克蘇博物館新疆古代貨幣陳列廳,映入眼簾的是一處古代鑄造貨幣的復原場景,此時此刻,放佛親眼目睹龜茲王絳賓正在指導工匠們利用漢朝技術鑄造龜茲貨幣……

新疆龜茲時期的古錢,大家在南北疆旅行途中見到過沒

1、龜茲五銖錢是中原貨幣文化的縮影

說起龜茲最早的貨幣,不得不提“漢龜二體五銖錢”和“龜茲無文小銅錢”,這兩種錢幣的誕生標誌著龜茲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但其中也隱藏著一個曲折而又傳奇的故事。

龜茲(今庫車一代)在漢代屬西域都護府,唐代為安西四鎮之一。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興盛時期,尤其是唐朝對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轄經營,其規模和時間都超過魏晉,勝過兩漢。

魏晉南北朝時期龜茲本地以漢代五銖錢為範本鑄造了“龜茲五銖錢”和“龜茲無文小銅錢”,它們是在吸收了中原貨幣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具有龜茲地域特色的錢幣。龜茲五銖錢的正背面鑄有龜茲文 ,或鑄有漢文“五銖(朱)”或同時鑄有這兩種文字,因此又被稱為漢龜二體錢或漢龜二體五銖錢。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龜茲王降賓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和經濟上的需要,龜茲必須要向漢政府靠攏。龜茲王絳賓審時度勢展開曲線外交。當時西域烏孫國與漢朝關係好,烏孫國王娶漢公主解憂為妻,烏孫國昆莫(王)翁歸靡與解憂公主生有女兒弟史,弟史才貌雙全。絳賓便多次派使者出使烏孫,向解憂公主表達娶弟史的心情。後來解憂公主被絳賓的誠意感動,也從烏孫與龜茲兩個鄰國睦鄰友好有利於地區穩定、國家發展的大局而同意了絳賓與弟史的婚姻。絳賓與弟史結為夫妻,龜茲也與烏孫建立了良好關係。絳賓陪伴妻子弟史赴漢朝,加強與漢朝的交流。解憂公主考慮到弟史漢樂知識還不豐富,上書漢宣帝,願意讓女兒弟史以宗室女入朝,而絳賓亦上書漢政府“得尚漢外孫為昆弟,願與公主女俱入朝”,最終徵得漢宣帝同意。

公元前65年(元康元年),絳賓和夫人弟史到長安,受到漢宣帝的優厚贈賜,還封弟史為公主,並留絳賓和弟史夫婦在長安住了一年。一年裡,絳賓虛心學習漢朝政治制度,史書記載他們夫婦“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繳道國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之後,絳賓和弟史又數次到京師朝賀和學習,回國後,絳賓在境內權力傳播漢朝先進的禮儀制度,對漢朝和西域文化教育做出了寶貴的貢獻。絳賓在長安時,漢宣帝賜給他黃金彩鍛外,還特別賜給絳賓金印紫綬,表示龜茲是西漢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促進龜茲地區的經濟繁榮,絳賓還學習了漢朝的貨幣鑄造技術,並把漢朝的一些能工巧匠帶到龜茲國,親自指導鑄造融入中原貨幣文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龜茲貨幣,直到魏晉時期才逐漸在市場廣泛流通。

魏晉時期,龜茲更是西域佛教中心,中原地區與龜茲之間,往來取經、譯經的僧徒以及販運物品的商旅,往返穿梭,絡繹不絕。頻繁的聯繫與交往,極大地促進了文化上的交流與影響。漢龜二體五銖錢和龜茲無文小銅錢也是這種文化交流的結果。

如今,漢龜二體五銖錢主要發現於以庫車為中心的輪臺、庫車、沙雅、新和四縣範圍內。龜茲五銖錢和龜茲無文小銅錢,是古代新疆地區最早仿照中原鑄造的圓形方孔銅錢,採用範鑄技術澆鑄而成,明顯受到當時大量流通於古龜茲國的漢代五銖錢的影響,但鑄造較漢五銖錢粗劣。

關於漢龜二體五銖錢實物最早的記錄,是黃文弼先生於1928年在塔里木盆地周圍沿古代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中,在庫車遺址中首次發現。漢龜二體五銖錢,圓徑18毫米,孔徑9毫米,重1.6公分,面撰篆文“五銖”二字,但穿上有類似 字形,穿下有一圈,面部內外有廓,甚淺。建國後,漢龜二體五銖錢發現和出土的數量逐漸多了,尤其是八十年代後在對各地的文物調查工作中,從庫車一帶的古遺址曾發掘出幾百枚甚至上萬枚此類錢幣,極大的豐富了漢龜二體五銖錢實物的類型,有力地佐證了中原貨幣文化對龜茲貨幣產生的深遠影響。

新疆龜茲時期的古錢,大家在南北疆旅行途中見到過沒

2、唐代戰亂時期誕生的龜茲貨幣

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將安西都護府由高昌移設於龜茲,統轄整個西域,在長達一個多世紀裡,唐代貨幣“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已經在西域普遍流通。

然而,唐朝時期的龜茲地區流通的“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以及“元”字和“中”字錢的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的歷史故事。瀰漫戰火硝煙的西域,唐朝將士為守護疆土誓死拼殺的同時,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在龜茲鑄造出了融入地域特色的龜茲貨幣。

唐王朝確立後,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開始實行幣制改革,首次以“寶”貨之名鑄於錢文中,開始了自唐而始延續一千多年的中國年號錢時期。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平定高昌,在這裡設立了統管西域軍政事務的“安西都護府”,之後將安西都護府由高昌移設於龜茲。

唐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時,西域精兵大部東向勤王,在安西留守的將領郭昕孤守龜茲。為維護龜茲地區的穩定,身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的郭昕帶領所轄將士與叛軍數次廝殺,終保四鎮完好。

公元758年至760年,吐蕃乘唐朝內亂,出兵北上,陷河西四郡、西平(鄯州)、隴右、邠州諸地。隨後,西域與中原的聯繫斷絕,直到建中二年(781)回紇路開闢之後,才得以恢復。貞元四年(788),“吐蕃因葛祿、白服(突厥)之眾以攻北庭,回鶻大相頡幹迦斯將兵救之”(《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九》)。但為吐蕃戰敗,死者大半,北庭陷吐蕃。

自此以後,安西消息斷絕,而中原亂禍不斷,亦無力顧及西域,郭昕勢力單薄,更無援軍可依。安西軍民面對這種嚴峻的現實,為保衛安西,維護當地的社會穩定,存進經濟的發展,支付軍政費用,由安西地方自行鑄造貨幣是解決目前危困局勢的最好辦法。於是唐代安西軍政府就是在與中原聯繫斷絕,沒有中原王朝軍糧補給供應的情況下,以唐錢形制為範本,在龜茲本地鑄造了唐代的“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以及“元”字和“中”字錢。這些在戰火中誕生的龜茲貨幣,也正是唐代安西軍萬里孤懸,軍疲民乏,泣血死守,保衛邊疆的歷史見證。

手指著眼前一枚枚鏽跡斑斑的龜茲貨幣,阿克蘇博物館講解員告訴我們:“幾十年的戰爭雖然殘酷,但西域軍民始終與中原唐王朝心繫一起,不管是政治形態還是經濟形勢、文化認同上,都與中原一脈相承,儘管幾經動盪,但新疆地區必然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龜茲時期的古錢,大家在南北疆旅行途中見到過沒

3、清代新疆紅錢在阿克蘇歷史上的意義

如果說漢唐時期的龜茲貨幣具有劃時代上的重要歷史意義,那麼作為新疆貨幣的繼承和發展,不得不提到清代的新疆紅錢。為什麼叫“新疆紅錢”?這和阿克蘇的地域特色有著密切的聯繫。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亂,重新統一新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經過批准後的葉爾羌局開始鑄造新普爾錢,這成為新疆紅錢的開端,在貨幣史意義極為重大。

當時,由於南疆各錢局鑄造錢幣只用淨銅,不參雜鉛、錫等熔物,鑄造的銅錢色澤柔和,紅潤自然,故將新疆鑄造的銅錢統稱之為“新疆紅錢”。由於葉爾羌最大的缺陷是不產銅,這一先天的弱點大大限制了它作用的發揮。因此,清政府在建立葉爾羌局不久,即積極準備在東四城產銅區擇地設局。在南疆的東四城中,以阿克蘇為最佳。它不僅是東四城中的中心,而且是全疆最大的產銅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參贊大臣舒赫德上奏乾隆皇帝“乞照葉爾羌之例,範為阿克蘇字樣”鑄造新疆紅錢。由於阿克蘇豐富的銅礦資源豐富,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經清政府批准阿克蘇鑄錢局成立並開鑄紅錢。

阿克蘇鑄錢局的規模頗大,有爐6座,設管理錢局把總2員,錢局兵共60人。同時,另建溫巴什銅廠,設管理銅廠遊擊1員,把總1員,經制外委2員,兵丁298人。銅廠採銅,錢局鑄幣,分工明確。又因東四城無鑄幣工匠,故阿克蘇局初建時的技術骨幹仍來自內地。

最初鑄造的紅錢,風格與款式也完全同葉爾羌局初鑄的厚版乾隆錢。選用純淨紅銅,每枚亦重二錢,主要供阿克蘇、烏什、庫車、喀喇沙爾(焉耆)、賽裡木、拜城等南疆東部地區城市使用。與供應西四城地區用錢的葉爾羌局南北呼應,共同承擔了收繳並銷燬原準噶爾普爾舊錢、鑄造併發行統一的新貨幣的歷史使命。

乾隆三十年(1766年),因烏什農民暴動,阿克蘇局裁撤遷往烏什。後因為烏什沒有銅礦資源,所需銅斤均系阿克蘇購買,且所需各行匠役均系阿克蘇回民,每年按春秋兩季派赴烏什工作。30餘年來,勞命傷財,得不償失,因此,在烏什逐漸失去政治軍事重心的地位後,官員覺羅長齡提出將鑄錢局由烏什縣移回阿克蘇的請求很快得到清政府的批准,阿克蘇局又代替了烏什局。

嘉慶四年(1799年)阿克蘇局重新開鑄紅錢。同治四年,因阿古柏之亂,被迫停爐。光緒四年九月,南疆最大的鑄錢局-——阿克蘇局正式恢復鼓鑄紅錢,根據左宗棠發來的內地制錢樣制,阿克蘇局鑄造了乾隆、光緒寶泉局紅錢。光緒九年(1883年)為紀念新疆建省,阿克蘇局鑄造了乾隆背“九”紀年錢。光緒十八年(1892年)阿克蘇錢局停鑄,合併到庫車錢局,阿克蘇局完成了歷史使命宣告結束。清代新疆先後出現七個錢幣鑄造局,這在全國錢局設置上是唯一的。

18世紀後期至19世紀初期,南疆的商業、貿易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如阿克蘇“內地商民,外番貿易,鱗集星萃,街市紛紜,每逢八棚會期,摩肩雨汗,貨如霧擁”。這充分說明清代新疆紅錢在前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體現了新疆與祖國內地統一的歷史趨勢。

目睹著眼前這一枚枚小小的錢幣,它們記錄著一個個歷史瞬間,明證著一段段阿克蘇地區的歷史。至今留存下來的這些錢幣實物,毋庸置疑地證明了2000多年來在新疆這片土地上,無論多少民族走馬換王,無論多少古國此興彼亡,無論歷史風雲如何百轉千回,新疆始終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龜茲時期的古錢,大家在南北疆旅行途中見到過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