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历史之陶谦与胡人

后汉书有明确记载:《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此服妖也。其后董卓多拥胡兵,填塞街衢,虏掠宫掖,发掘园陵。……灵帝于宫中西园驾四白驴,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以为大乐。于是公卿贵戚转相放效,至乘辎軿以为骑从,互相侵夺,贾与马齐。

在写到 佛教历史之东汉末年(徐州)的时候 笮融 这个人与佛教的关系,但是在写的时候,发现笮融这个人是一届武将,而且他的种种行为也不能体现出来他对于佛教的认可,后来继续挖掘相关的历史资料,发现笮融对于徐州的管理是来自于陶谦

陶谦

陶谦把徐州自己治下四分之三的土地都交给笮融,而笮融在这么大的地盘上做了什么呢?他用三地钱粮在下邳大兴庙宇,铸造佛像,庙宇大到能够容纳三千人。然后他让远近之地喜好佛教的人都来这研诵佛经,由此吸引了五千户人前来居住。每到浴佛大会的时候,他还要沿路摆下食物和水,铺设的坐席连起来足有数十里,每次都能吸引上万人前来观赏就食。如此声势浩大的礼佛活动,陶谦不可能不闻不问。显然,这似乎是陶谦和笮融心照不宣的推广佛教。

朝以徐州有黄巾军兴起任陶谦为徐州刺史。陶谦到任后,在臧霸等人的辅助下组织人马终于基本剿灭了徐州的黄巾势力。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到长安后与州郡断了联系,

陶谦并没有参与讨伐董卓的战争,而是依旧通过各种方式向长安的汉献帝上贡。我们不知道汉献帝是怎么看待陶谦的这种行为的,只能推测汉献帝应该是希望陶谦加入盟军与“官军”直接对抗,而不是这种无意义的上贡的,但是对于董卓来说,他必须表彰这种效忠的行为,于是就以朝廷的名义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溧阳侯。其实就算不能讨好董卓,也可能可以讨好灵帝,看下引用的文字“《后汉书·五行志》: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样就说明,灵帝实际上对于胡人的很多东西还是很喜欢的,我们后面讲胡人跟佛教的关系。

从人性上面来说,他们不太觉得宗教信仰的绝对可能,那变相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或者是讨好上司,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笮融的做法对于陶谦并没有什么坏处也就放任他这样做下去了,也许在后面还可能对于自己有利。

胡人与佉卢文

东汉末年正逢贵霜帝国迦腻色伽一世执政,当时印度大乘佛教高僧马鸣、世友被封为国师,随着迦腻色伽的霸权扩张,佛教从西域进入关中。当时有相当一批著名佛教僧人都是贵霜人或西域人,如支谶、支曜即为贵霜国人(月氏人),安玄为安息国人(波斯人),此外还有一部分河中人(粟特人)。上面可以看出来,胡人实际上是一系列外国人的统称。在以上写的文章里面讲过,当时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多来自于外国的商人,以及在洛阳及长安的外国僧人。所以可以在某种 程度上来,灵帝及董卓对于佛教文化也会有一定的认可。

佛教历史之陶谦与胡人

上面这张图片,是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斯坦因在洛阳发现一块东汉后期的佉卢文碑铭,其文写道“唯…年十二月,……此地寺院祈愿人们向四方僧人敬奉一切”,才证实了这波西胡文化潮流的源头是贵霜帝国。

佉卢文是起源于古代犍陀罗,后来流行于中亚广大地区的一种文字,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在东汉末年,伴随着贵霜王朝的日趋瓦解,贵霜难民迁入塔里木盆地,佉卢文开始在于阗、鄯善等地传播。佉卢文字大约和印度的婆罗米文字的出现时间相近,但婆罗米文字在印度和东南亚的许多文字中派生,而佉卢文没有什么后继文字,最后被婆罗米文字取代。然而,佉卢文使用时正是佛教发展时期,有许多佛经是用佉卢文记载的,并通过丝绸之路向中亚和中国西部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