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好人際關係的六大祕籍》職場成功,再創業就不容易成功了?

《處好人際關係的六大秘籍》職場成功,再創業就不容易成功了?

為什麼職場成功以後,再創業就不容易成功了?

越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在職場當中肯定是非常職業化的經理人,職業化越高,越成功越不容易創業成功,倒是那些不太職業的經理人,一邊職業著,一邊想著自己創業,這種人反倒可能成功。真正的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創業是很少成功的,甚至幾乎不可能成功。他要成功他必須把原來的這種職業經理人職業操守重新打亂重塑。具體體現在十二個方面,我把他總結為後發創業者創業的十二種障礙,即所謂成功人士創業他不容易成功的十二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價值取向固化,他在工作當中受社會文化、宗教、道德,各種意識的約束,人的價值取向就固化了。對任何一個事情他有一個判定的標準,他認為他這個標準是正確的,他這個標準是有利於自己在職場中執業的,但不利於創業。大學生剛出來,他是沒有這些的標準的,沒有經過進入到微軟、IBM等這些大企業一整套給你固化的觀念,你什麼都沒有,所以你往哪個方向走成本都是零。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最後價值取向固化以後,到三十六七歲四十來歲,他就一定很成功,但他要重新創業的話,就必須把這些固化的觀念改變,必須把這些重新摧毀,轉變成適合創業的思路和習慣,但摧毀是要成本的,就像你寫錯字要改的時候必須擦掉。而價值取向很難重塑。人最難辦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價值取向,有句非常革命的話,“頭可斷,血可流,革命的理想不能丟”。這裡的理想就是指人的價值取向,改變自己的價值取就是要背叛自己,誰願意背叛自己,當自己的叛徒?一臉茫然:年輕人如何應對職場挑戰 對話大學畢業生:何去何從(4) 第二個就是源動力不足。源動力不足是什麼意思?像這位同學剛剛畢業了就創業,他這個時候面臨什麼?生存。作為職業經理人很成功,後發創業,擁有財富,擁有家庭,擁有資源了,擁有榮譽了,他出來創業的原因,可能是為了工作不順利,為了賭氣,或者為了事業、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職業的發展來創業,為了種種的原因來創業,但他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存。一個人面臨著生存和發展這兩個動力,發展給你的動力大,還是生存給你動力大?當然是生存動力大。這就是為什麼說常說的一隻健壯的獵狗追不上一隻受了傷的兔子的原因,兔子為了生存,為了活命,獵狗為了一頓飯。這就是源動力不足,為事業的動力,和為了發展的動力是不一樣的。職業經理人往往為了事業而創業,這個動力太小。正是這第二個源動力不足導致面臨創業的時候問題很多。

陳偉群:簡單的說,創業的時候八小時之外只要你還醒著,你都還工作著,或者在想著,如果是職業經理人他還可以做得到,我想在八小時之外休息,他還可以做得到。

景素奇:這就涉及到第三問題——面臨創業的艱辛,退路太多。創業和職場當中承受的壓力是不一樣的,創業的壓力跟工作中的壓力是兩種類型的壓力,這兩種類型的壓力絕對難度是不一樣的。職場壓力大多是可以逃避的,創業壓力大多是不可逃避的。創業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我打一個比喻,創業有多大的壓力呢?,我們一個員工在職場當中,無論你是做技術還是做其他任何事情,你的壓力參數為一的話,即一個大氣壓的話,作為中層經理人是三,一個企業領導人員CEO他面臨的壓力至少是十,但是一個創業型的老闆他面臨的壓力至少一百,一百個大氣壓。一百個大氣壓是多大?為什麼還能承受?因為是一天天加上去的。這只是來自外部的壓力。作為一個老闆還有來自內部的壓力。外部的壓力就是要經受千錘萬擊,內部的壓力就是自我膨脹,防止榮譽、財富和權利的積累對自己造成膨脹的壓力,這三項內部的膨脹的壓力,哪一項都可能把一個創業老闆摧毀掉。這是內壓,就是膨脹往外,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創業得到一點成績以後就灰飛煙滅了,他經受不住這種內壓,我們都學過百萬英磅的課文,也學過范進中舉的課文。但是作為年輕人,大學生剛畢業的主要是面臨的外壓,要經受住。面臨各種壓力,尤其外壓時,作為職業經理人退路太多,職業經理人作為成功人士面臨問題和過大壓力時,會想我大不了幹其他去,乾的時候就想著怎麼退,就像前線打仗一樣,他不能背水一戰,不能破釜沉舟。老想著,我今天不幹這個,過去做職業經理人一年掙了100萬,我們現在幹了一年了,全公司還沒有賺夠100萬,所以時刻想著退路,退路太多,退路太多的話時刻想逃跑,戰場上想逃跑的士兵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第四個方面就是人脈廣泛,誘惑太多。往往成功的人士,人脈非常廣泛,要什麼資源有什麼資源,這是優勢,同時也是劣勢,劣勢是什麼呀?今天這個人給你說一件要乾的事,這個機會,那個機會,機會太多,你就是不知道該做那一個,我遇到一個非常成功的職業經理人,他出來創業的時候就面臨這樣一個機會,那樣一個機會,今天談談這個,明天談談這個,感覺哪一個都非常好,最後就是下不了決心,一晃一年多過去了,公司也支撐不下去了。作為大學生剛畢業,你什麼機會都沒有,你也不可能有那麼廣泛的人脈,這樣的話,可能抓住一個機會一猛子紮下去就成功了。但是職業經理人後發創業,人脈關係廣泛,誘惑太多,經不住誘惑,朝三暮四的他就不成功了。一臉茫然:年輕人如何應對職場挑戰 對話大學畢業生:何去何從(5) 第五個就是時間分散,精力不集中。職業經理人創業之後,他要做很多事情,他把精力都分散了。我見過一個專家型職業經理人,他很有名,他在創業的時候,一是企業內部事情很多,第二個他為了推廣企業又去做專欄,又去做訪問,又去寫文章,又去出書,又去做評價和講課,這些東西對企業品牌是有影響的,但是創業更要專心和專注,最後他把他的時間和精力分散了,分散以後,他用於自己的創業的時間三分之一都不到,別人創一年的業,等於他創三年。他創三年的精力還不如別人一年的多,這是最簡單的數學的量化的東西。你說他可能成功嗎?時間分散,精力不集中是很難成功的。

第六個就是他管理能力強,經營能力弱。創業和做企業管理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做職業經理人鍛鍊的是開船的能力,就是一艘輪船,他是開船的人。後發創業的人在創業時人需要的是造船的能力,創業家就是造成了船給一個會開的人開,即給職業經理人開,當然你造的時候你肯定也會開,最後船大了,你沒時間去開,或者開不好,找一個真正的高手來開船,當然造船和開船需要的技能複雜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職業經理人在工作當中需要的是他的開船能力,需要的是管理能力;而創業老闆需要經營能力非常強,經營能力需要拳打腳踢,他需要激勵,需要創新,需要打破常規,需要無中生有。作為職業經理人的管理能力鍛鍊是正常操盤,管理需要規矩,需要立新規,需要的是守老矩,需要立制度,需要的是建立一系列的平臺和系統,需要的是化繁為簡,把事情化繁為簡是管理,無中生有是經營,這完全是兩個概念,一個是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一個把沒有的事情把它創造出來。所以作為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在職場混得多的時候,他管理能力強,經營能力弱。為什麼他把企業經營做上去了,是因為老闆把船造好好以後,平臺都打好了,他就在這個平臺上做大,你只是開船問題,只不過是開大船還是開小船,是開哪一艘船的問題。

第七個就是社會約束太多,縮手縮腳。職業經理人在職場當中時間長以後,熟悉很多社會的規範,後發創業時這些社會的道德各種意識規範對他約束太多,約束太多以後幹任何事情左思右想不敢幹。自我心理設限。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不可。而且斤斤計較,考慮自己創業成本,約束太多以後,思前想後不敢創業了。幹事情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大學生剛畢業投入創業,幾乎沒有什麼計較的,因為沒有什麼成本,也沒有什麼約束。

第八個就是見多識廣,沒能力切西瓜,又不想彎要揀芝麻。職業經理人後發創業見多識廣,可能你剛從學校出來,或者沒有社會的見識,沒有這些很廣泛的見識。但是作為職業經理人、後發創業的人,他見多識廣,社會上見了很多,有很多人脈的關係,善於大兵團作戰。所以他看見西瓜就想切,就是不知道從哪裡切,而且也切不開。原來抱西瓜是靠一個團隊,靠一個平臺,現在靠他個人或者新的創業團隊抱一個西瓜的時候抱不動。但是芝麻又不撿,原來操作過大團隊,賺過很多錢,現在一分一分錢地賺,再去彎腰撿芝麻的時候不會。但是原發創業的人生存逼迫著他,他不得去彎腰撿芝麻,他就沒見過大錢是怎麼賺的,他去彎腰撿芝麻,一點一點地撿,芝麻撿的多了就成了大西瓜,所以後發創業的人找不到切入點,切不開西瓜而又不能彎腰撿芝麻。作為大學生剛出來創業我覺得從撿芝麻開始,你也沒有見過大西瓜,見的都是書上的,你也沒有親身感受,所以非常有助於你成功。一臉茫然:年輕人如何應對職場挑戰 對話大學畢業生:何去何從(6) 第九個作為後發創業贏得起、輸不起,因為後發創業,你工作十年,二十年去創業了,最後你社會的影響力太大,你有家庭,你一創業生活都得跟著你改變,整個家庭跟著你改變,然後你上有老,下有小,你還有社會很多跟你關聯的人,你一旦創業失敗影響面太大,你失敗的話,最後造成社會波及面很大,你只能成,所以叫贏得起,輸不起。作為一個後發創業者儘管他很職場厲害,但是他的資源都在人脈上,不在資金鍊上,作為原發創業的人,不存在這個問題。我也輸得起,我輸了從頭再來,因為輸的成本幾乎是零。

第十個就是試錯的成本高。創業就是試錯,未來都是不確定的,原發創業者也是一個一個在試錯,其實每一個創業成功人士與其說他多麼高瞻遠矚,發現了什麼機會,不如說他是在不斷地試錯,只是試錯了多少次而已。他不知道哪個對,但是他可以試,這個不行,換一個。像這位同學創業失敗了,那就是他試錯了,這一回一試這個錯,不行,再找個機會試試,不斷的試錯中總會找到成功的機會,作為後發創業的人,他一旦創業,其實也是在試錯,而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後發創業的,試錯的時候成本高,越成功的人試錯的成本越高,太高的話,一旦失敗心情受挫,名譽受損,社會波及面比較大。

第十一個就是角色定位導致企業利益失衡。這個問題一般不注意,後發創業者,一個人在單位當過領導,做過職業經理人,他長期的職業化習慣當領導,他的角色定位,使他在企業當中會考慮兩個方面的利益,既考慮老闆又考慮員工的,就像一場排球賽,他就是中間一個裁判,一邊是老闆,一邊是員工。他長期這個職業習慣,在老闆利益和員工利益的博弈當中,取得了一種平衡,於是企業組織是健康的,平衡的,能夠發展。但是高級職業經理人把自己的職業習慣帶到了創業現場,帶到創業現場他還是在裁判位置,在排球場的中間線,儘管自己投了資,朋友投了資,或者弄到了風險資本,但是這場球賽當中只在半個場地舉行,沒有老闆,只有員工,員工的利益一拉他就跑到員工這邊去,就是沒有人替老闆,替投資人說話,儘管他是老闆,但是他的角色還是職業經理人。最後他跑到員工的半場,在半場中間當裁判,這個企業組織利益不平衡,是失衡的,是不健康的,這個組織肯定無法前進,車不平衡要翻車,船不平衡要翻船。這就是職業經理人後發創業時角色定位錯誤導致創業失敗。

第十二個我們的社會還缺少創業知識的教育。目前的大學生,有很多創過業的人來跟你講創業,但是職業經理人在後發創業的時候很少有創業家來指導,認為自己比老闆厲害,他也不會聽老闆的。更何況社會上看到只是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沒有人把這些案例的東西總結出來,即使有學者總結,也不一定總結的對,或者說是總結的錯誤的東西。創業究竟需要哪些創業必備的知識和技能?今天我跟大家講的也是創業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基礎的東西。

陳偉群:挺好,景董事長把創業分為後發創業和原發創業,很有利於我們在創業各個時間段,還有自己屬於哪個類型創業人才的準備。正好我們網友很堅定的認為我要成功。

網友:怎麼樣才能判斷自己是一個創業型的人才?一臉茫然:年輕人如何應對職場挑戰 對話大學畢業生:何去何從(7) 景素奇:創業型的人才我寫的文章裡面都有。

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創業型的人才,創業型的人才第一要有激情,按部就班這種人,比較內向的人不適合創業,外向的人,激情澎湃的人比較適合創業;第二個就是有韌勁,這個人不怕失敗,失敗100次,第101次的站起來。第三是一個破壞規矩者,就是敢於打破常規,職場中的人應該是一個遵守規矩者,你要創業就要不斷打破原有的規矩和規律,因為創業你必須創新!

還有謹慎的人,膽小的人不適合去創業,考慮太多就沒法創業,創業的人就是這個事想好了就去行動,這個事情想的差不多,或者有50%的把握,甚至說有一點點把握就要去行動。這是一種性格特質。

大致就這幾個方面,要創新,要有激情,要有韌性,有要創新,要敢創,想到的事情要立即行動。

還有一個人創業要三知,知己、知彼,知天地,《孫子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殆是沒有危險,並不成功,要想成功還要知天地。這個網友問主要是問自己適不適合創業,主要想了解自己。一般的人是知道彼,知道對方,但是知天地需要有戰略雄才。但是很多人不知己,知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知己大概有十二個方面,這裡就不講了,內六,外六,由此可以判斷自己是什麼。

但是我想有機會跟大家溝通溝通,怎麼知道自己,知道以後怎麼去做,至於自己性格是什麼,自己的判斷也不準確,不然那麼職業測評師和職業規劃師就沒有飯吃了。知己綜合起來是十二個方面。

陳偉群:就是說自己是不是一個創業型的人才還是要經過專業機構,專業的人才,成長的規劃師,或者測評師來給予意見。

景素奇:最好是這樣,但這只是十二個方面中的一方面。記住,千萬不要迷信去算卦。

陳偉群:實際上來講,做一個創業項目,經常會遇到問題,開一個店鋪當然一個人可能開得了,僱幾個人就幹。但是有一些屬於辦公司型的,自己又屬於能夠異想天開的,想的就乾的,但是可能不一定是一個能夠精打細算的,細化管理的,去執行的這些。遇到這種情況要創業的時候應該怎麼去組合這個團隊?

景素奇:你剛才講這裡面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團隊的問題,一個是項目規劃的問題。

這個首先回答團隊的問題,創業的一般看你涉及到什麼樣的項目,不同的項目它的知識含量,它市場需要的複雜程度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一個技術性的公司,這個裡面必須懂技術,核心競爭力是你的技術,當然還有人給你做市場推廣,當然還有人給你做行政財務,一般三個人,懂技術的,懂市場的,懂行政財務的。

如果是資本運作的,這個公司財務型公司,這個裡面懂財務的人就是核心競爭力;你開律師事務所律師是核心競爭力。你是銷售公司這個做市場銷售的人就是核心。

自己創業的時候,作為投資者,老闆四種角色必須兼,第一是工兵,第二是管理者,第三是領導者,第四是投資人。往往創業是這四個角色你必須兼顧。你既是一個投資人,考慮資本的安全和回報,作為領導又要激勵大家,又是管理者要約束大家,又是一個工兵,工兵就是跑前邊第一個挖地雷的,就是你大小事都得幹。創業老闆就是這樣,拳打腳踢。一臉茫然:年輕人如何應對職場挑戰 對話大學畢業生:何去何從(8) 陳偉群:有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按這麼說,某種意義上來講作為一個創業者來講,他在原創業開始的時候,他應該要多才,能夠兼任幾個方面的工作,他方能夠做得起來。但是作為學生往往沒有這樣的經驗,是不是學生剛出來不適宜做原發創業呢?

景素奇:那不是。這是才能問題。過去老人家毛主席說過一句話,“實踐出真知,鬥爭長才幹”,作為一個大學生在學校學的知識,只是準人才,是木材的材。才分三類,木材的材,才華的才,財富的財。大學生這個材要帶著“木”字旁,還沒有能夠展示出來,只是一塊好材料,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一個木材的材。最後真正把這個“材”變成這個“才”需要時間轉化的過程,所以任何人不可能讀完書就有很大的才華。職場當中一個人工作了很多年,我剛才講的成功經理人12個障礙,作為職業經理人,這12個方面在職業的時候是才,在後發創業就成了“材”,他在職業的時候,他才華的“才”是便於自己執行,但它並不適合創業,他要創業時就必須轉變,創業也是一種道,做老闆也是一種行當,有專業做老闆的,這個老闆能力是在實踐當中鍛煉出來的,不是在書本上學出來的。所以大學生出來沒有資源,只有知識,但是你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創業過程當中,不斷去積累這方面的經驗和財富。不可能一上來,剛開始就幾千萬,幾個億資金讓你玩兒,但是在創業的實踐當中,把這些能力鍛煉出來了,這正是學生創業的優勢,相反職業經理人不具備。當然你做技術的,關注這些東西肯定分散你的精力。你可以找一個人,就是屬於普普通通的職業者就可以了,你可以聘人,甚至外包專業公司,現在有專業的財務公司,有專業的審計公司,還有專業的人力資源公司,專業的公司太多,你可以很多都不用管。

陳偉群:外包需要費用,作為原發創業者成本高了。

景素奇:你剛開始創業沒有費用就自己做,學著做,當做到一定程度就委託專業公司,真正做大了,自己全有了,你必須有財務,有審計,有些公司做到幾百人、幾千人還是委託專業的公司。從經濟成本的角度看,做到一定程度還是委託了好,因為專業化公司成本低,有些做老闆不知道,僱一個人把這事全部解決了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是全才。找一個人,兩千塊錢一個月的工資的員工,他的派生成本至少是三千。這是老闆一般不注意的,如果注意了就會知道要外包了。

陳偉群:很多原發創業者,他可能都會有一個想法,是不是我自己的愛好最有利於創業呢?

網友:我是一名女生,我很喜歡鮮花,所以想在畢業之後想開一個大花店,現在還沒有開始就有很多反對的聲音,我應該怎麼去選擇,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開了花店你可要光顧哦!

景素奇:創業當中難得是興趣和愛好,激情的動力主要來自於自己的習慣和愛好,天生有這種習慣和愛好,必然使他對這個行當就瞭解,瞭解的時候他就熟悉,熟悉以後他便於創業,如果你愛好什麼就幹什麼,你希望開一個大花店的話,鮮花這個市場是擴張性市場,當然競爭很激烈,關鍵你怎麼開的,你是用傳統的方法,還是用互聯網的方法,這個時代不用互聯網手段都很難贏利,用互聯網是提高效率的最好的一途徑。一臉茫然:年輕人如何應對職場挑戰 對話大學畢業生:何去何從(9) 關於反對聲音很多的問題,關鍵是看誰反對。創業不創業,你不要問沒有創過業的人,很多人創業前他會問誰,大多會問沒有創業經歷的人,這就是問水平比自己低的。好比考大學一樣,指導你怎麼考大學,這個人就沒上過大學,就沒有教過大學,他怎麼給你指導,能指導什麼?所以你要創業就要問創過業的人,無論這個人創業失敗,還是成功,他都有資格跟你講。

陳偉群:這裡有一個角色,自己的父母他不一定創業過,這個意見怎麼對待?

景素奇:我想,作為一名成年人,要完全聽父母的你永遠不會超過父母,你要超過父母就要有些情況下不聽父母的。從我個人的成長經歷看,我想跟這位叫“野花”的說一句話。我的成長經歷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過去哪些年代有許多想法不能實現,現在自由度高了,你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但不要違法。

陳偉群:把父母的意見作為參考意見。

景素奇:作為父母的有些意見你可以作參考,當然要尊重父母,尊重父母並不一定是聽父母的,最好的辦法是把這些反對的聲音變成支持你的行為,這個辦法就靠自己有沒有這種智慧了。

陳偉群:實際上最重要的是你判斷你要開的這個店,你開店的位置,它是不是最好的地段,它的消費人群有沒有,還有開這個花店您認為它的市場,至少這個區域市場前景怎麼樣的?

景素奇:是的,這涉及到一個商業地理問題,玄學講叫“風水”,記住不要迷信“風水”,迷信風水會被人忽悠的,專業用語叫商業地理,要科學選址,是不是很好的商業地理位置。第二個涉及到市場調研,當然還涉及到很多。作為開店第一是人流,你要開物理店面,但是這個人流也得分,你是真正的客流,還是交通人流,長安街上人流很多,它是一個交通流,要一定是真正的客流,像王府井大街的人流就是客流。比如商業地理上講的“歪門斜道”,就是商業旺地一般十字路口,而且是歪門,門不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的,應該是正十字路口的把角,大門歪著便於開放,四面八方的人都能看到,在斜道上開有一個什麼優勢?斜道上的店面層次錯落,晚上霓紅燈閃爍,從這個街頭能望到街那頭,看到商業霓虹燈的廣告招牌,斜街視覺效果好,直街你只能看到街面,看不到商業店面。

陳偉群:景董事長的講話給很專業的指導。剛剛聽了這麼多,大家在想這麼一個問題,假如了畢業了以後從做一個員工,做到了職業經理人,再去創業有十二個難題要去解決,不容易成功。但是要自己作為原發創業開一個店,這些又面臨資金這些問題,顯然就業是很主要的,但是就業了以後往往又會對老闆的一些想法,感覺到無奈,有的時候又激化起自己,我還是也得當老闆,還是想去創業,這種情況下怎麼辦?

網友:敬愛的景老師,我們有創業夢想,但是作為一名剛步入社會一年多的人,沒有資金,對我們老闆的很多作為感到無奈,我想我要是當上了老闆就可以應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對於沒有經濟基礎的無奈人,我的路要怎麼走為好?

景素奇:第一個回答沒有資金的問題。這個社會永遠不缺資金,這個社會就是資金過剩,關鍵是你有沒有好的想法,有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很多互聯網時代創業成功者就是一個方案,就是你有沒有好的創意,就是有沒有好的商業模式,作為投資人,資本市場上天天大筆的資本在流動,流動就在尋找商機,你找到好的模式自然就有資金。一臉茫然:年輕人如何應對職場挑戰 對話大學畢業生:何去何從(10) 陳偉群:他目前也沒有好的方案。

景素奇:第二個對老闆很多作為感到很無奈,這種情況下你去創業肯定是不行的。

陳偉群:估計他給老闆提了很多好的建議老闆不採納。

景素奇:提建議,老闆應該鼓勵。賭氣,你這時候出來創業,你按自己給老闆的想法去創業,肯定不行。老闆都不接受你的想法,你自己出來把自己的想法帶到創業現場必敗無疑。我不知道這個學生理解不理解這一句話,如果你的想法連老闆都沒有接受,這麼成功的一個人都沒有接受你的建議的話,你的方法肯定是不行的,眼前這個老闆都說不行,你自己出來會行嗎?所以你對老闆的想法很無奈,你自己帶著這種想法你去創業你有多少錢賠多少錢,這叫賭氣創業。賭氣和不服氣創業的人都要敗,為什麼?因為他不是自己真正創業的動機。賭氣創業他肯定要敗。

你這個意見老闆都沒有同意,你又把這個東西拿出來創業肯定是不行的,你是站在員工的角度,老闆站在老闆的角度,你提這個建議老闆都沒有同意,老闆認為你不行,你這個方案肯定是不行的。為什麼?我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員工在一個企業當中,一個員工他站的角度就是站在一層看問題,老闆他可能站在十層,站在一百層,也就是100個角度看問題,老闆不接受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你不知道你提的很多想法在這個企業裡邊是局部信息的產生的概念和判斷,你不知道這個企業全部的信息,你只知道你那一個崗位的信息,你所聽到看到是那一點點信息。

陳偉群:還有一種可能,當然我們是分析。還有一種可能他是因為感覺到老闆也不跟我籤合同,不善待我們,事業上也不見得做的很好,我是想讓他做的更好一點,我所以提了這些建議。

景素奇:建議肯定有很多善良的,你就看這個老闆是不是剛愎自用,非常剛愎自用,所有的人提的很多好建議老闆不接受,當然你可以走了,如果你要創業,你跟老闆學學,你要是繼續職業發展,你就到另外一個更職業化的地方。

陳偉群:在國外,如果說他原來服務過的老闆,一個推薦信,對於他再找新工作非常方便,在中國幾乎沒有聽到這樣的情況,這是為什麼?

景素奇:這是因為中國市場化還不夠,社會剛剛轉型,社會都不規範,作為政府的管理者對管理這個市場化的社會也是要學習的,整個社會管理者都需要學習的,我們作為被管理的一個企業組織,在這方面的運作都是剛剛初期,中國這個社會目前還不是結構性的,剛剛萌動。這裡面當然很多很多不規範的行為,作為一個政府管理者逐漸都在規範,你一個人的行為非要求社會規範,要求你的老闆規範,那是不可能的。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規範。

有一次我在新浪聊天有一個學者跟大家說,遇見老闆不規範的行為,你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跟老闆幹。我後來說可別這樣說,如果真這樣,這個大學生一輩子都很難找到工作,只能自己創業當老闆了。什麼叫法律?國家制定很多的法律政策,法律就是社會存在和運轉的最低的一個邏輯底線,生存底線,所有社會人最低的生存體現是法律,你把把最低的底線作為職場的東西,你天天拿著法律武器跟老闆幹,哪個老闆還敢用你?這個意見作為學者,作為倡導者可以這樣。但是在職場當中切忌不要這樣。你天天舉著武器,那是處於戰爭狀態,不是處於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工作、生活狀態就是要平平常常,隨大流。一臉茫然:年輕人如何應對職場挑戰 對話大學畢業生:何去何從(11) 陳偉群:作為景董事長他既在國家當過公務員,也在國有大型企業做過領導,而且在民營企業做過,也是一個研究者,又是一個很著名的學者。您說這個話能不能這樣理解。實際上,因為社會也在發展,在轉型,在進步。企業,包括我們看老闆在創業,也包括我們將來自己在創業也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實際上不管是員工,還是老闆都有一個相互理解的過程,而這種理解就是在營造一種和諧,就是我們所講的老闆儘可能關心員工,員工要理解老闆,共同把企業做好了,大家才都能夠好。

景素奇:蛋糕做大了大家才有得分。

陳偉群:但是又回頭來,現在總是有一個問題,我們在學校唸的時候,剩餘價值學說告訴我們說資本家是剝削我們剩餘價值,但是老師經常沒有把它說透了,有的時候迴避了,或者就照本宣科了。帶著這樣的問題走向社會他應該怎麼來看公司的老總和老闆呢?

景素奇:這裡面三層意思,一個是站在社會的角度看,一個是站在行業看,一個是站在企業的角度看。

學生進入社會無非一個面臨社會,一個面臨著企業。站在企業這個層面,企業是構成社會的一經濟組織,但是這個問題我覺得每一個學生所受的教育要給社會對接,站在企業的角度如何看這個問題呢?作為一個老闆創立這個企業,是員工給老闆打工,還是老闆為員工打工?究竟誰為誰打工?

陳偉群:通常理解我為老闆打工。

景素奇:因為這個問題我講的多。企業只有賺錢的時候,盈利的時候才是員工為老闆打工,如果沒有剩餘價值,老闆都在往裡面投錢,一個企業可能生存十年,其中八年都是賠的,這八年都是老闆在給員工打工。真正大多數情況是老闆給員工打工,只有企業贏利狀況下員工才為老闆打工。員工往往看到,包括很成功的職業經理人都會遇到一個問題,不要說剛出來的學生,我給企業掙了一千萬,企業給了我50萬,那950萬呢?就說老闆拿的多,其實不是老闆拿的多,是因為這個企業平臺需要花費大量的費用,你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一個人的力量是做不出這一千萬,它需要大家得力量,大家力量就需要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建立在社會上,需要社會資本,需要運營成本,需要每個人生活和工作的各種成本構成的,這個企業你看來賺了一千萬,可能花了九百萬,甚至花了一千一百萬,這個企業可能是虧的。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講是這樣的。

陳偉群:但是我們聽到大部分都是老闆掙了錢買他的洋房去了,投資又超規模去發展。

景素奇:這個問題首先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作為老闆,因為他是資源的投入者,配置者,員工是作為人力資源投入的,一邊是人力資源,另一邊是老闆的資源,資本資源和人力資源大家組合在一塊。這個企業老闆擁有財富的支配權和分配權,作為老闆,他這個企業賺了錢、發展投資了,這是一種情況,但是更多情況這個老闆為這個企業付出,你進來時看到這個公司做到一定程度,但是你還不知道老闆創業的時候付出的勞動量有多大,他付出後是要有回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