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鼓勵發展像日本那樣小排量的K-car?

最美時光37230


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很小的國家,但不論是經濟還是工業卻是非常發達的,其工業和技術放在全世界之中也能排的上號。日系車不僅是在國內,在全球都非常受歡迎,看看豐田汽車曾經的廣告語就能明白了:“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這條廣告語流傳至今,足以看出日系車企的實力與自信,同樣的也能看出其在全球的影響力。

地區不同文化不同,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就好比在美國及其盛行的皮卡以及旅行車,在國內卻打了蔫,因為咱們國人更喜歡的是空間大/顏值高/體型大的車型。如果你去過日本或者是朋友去過的話,不難發現在日本當地大型車以及SUV並不常見。

賣的最好見的最多的當地人最喜歡開得一種車是K-car,這種車從外觀上來看就像是一個方方正正的盒子一樣,其在日本當地銷量是位居首位的。K-car車型是有要求的,它的長寬高被限制在了3400*1480*2000毫米,並且座椅的數量也不能超過4個,車輛載重不能超過350千克,排量被限制在了0.66升,除此之外最大馬力也不能超過64匹。這樣的配置這國內絕對是不受待見的類型。

但在當地卻非常受歡迎,充參數來看其屬於一款微型汽車,但內部空間的變現卻非常給力,並不比緊湊型車差,因為車身方正車頂較高的原因,所以車內空間非常寬裕。0.66L的排量可能很多人會問,這車跑的動嗎?畢竟在咱們國內麵包車的排量還有1L呢。該車是裝配了混動系統的,在這樣的加持下動力以及油耗覺均有非常優秀的表現,一般在4升以下。

另外在日本當地對這種類型的車政府是給予扶持的,得益於日本非常發達的交通網絡,人們的通行是非常便利的,K-car作為一種代步車型自然是很受歡迎的。


汽車不執著


身為k型車車主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首先聲明我是個不懂車的新手女司機,過於專業的術語我也不會說,大白話說一下我自己的心得體會吧

我生活在日本一箇中小型城市,人口密度不大、汽車普及率很高、持有駕照的家庭成員很高比例都有車,所以一個家庭有幾臺車很常見,有k型車的更是數不勝數。

大家選購車型的時候之所以會選擇k型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一、是考慮到繳稅問題。排量大的車懸掛白顏色的拍照,k型車是黃顏色的牌照。自動車稅,白色的都是幾萬幾萬的,這個根據車輛使用年限和排量大小會有差異,黃色的基本幾千就搞定了。

二、駐車場問題。白色牌照的車需要提供駐車場證明才可以買,否則有錢也不買不到。k型車不需要。

三、路況。這裡路況很好,即使是有些路不如國內那麼寬敞筆直,但是養護工作還是比較不錯的,所以小排量的k型車日常出行去買個菜啊接送孩子上下學,工作日常通勤完全沒問題👌

四、燃油費。我們家有三臺車,豐田蘭德酷路澤,豐田rav4,本田的n-box(k型車)加滿箱油第一個一萬日元跑一星期,第二個七千多日元跑兩週半,第三個三千多日元跑三週多,所以油耗問題一目瞭然!

五、k型車目前的技術問題。有些人認為很多人買k型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差錢兒!其實只要你深入瞭解了k型車現在的技術水平你就會對k型車刮目相看。我自己的這臺本田n-box custom是目前日本銷售量最高的k型車,空間很大,有防撞系統,自動駕駛功能,防錯誤操作(比如想踩剎車結果誤踩油門)功能,只能壓線啊或者綠燈前車走了你沒走提示音,車載地圖,360度行車記錄儀,方向盤下還有賽車級別的換擋撥片……等等和大排量的汽車一樣,甚至他們沒有的功能都有。價錢上也不是說k就意味著便宜,我的這臺車全下來230萬日元,保險一年12.7萬,人民幣大概16萬左右。

六、保值率。身為一名女新手我選購車的時候最初想買一個二手的k,因為車小,停車技術不過關的我比較好操作,路窄的地方錯車不害怕。去了二手車市場我發現k型車比大排量的車保值率高很多,差不多點的跑了好幾萬公里的k也要七八十萬再加上購置稅什麼的也要一百多萬,而四五十萬就可以買個不錯的大排量的白牌車了,總結就是白牌車到手後掉價兒更多更快!後來果斷買了個新車。

七、心理問題。不得不否認很多人買車很注重面子問題,覺得大排量的才有面子,日本人也有這樣的,但是還是務實一點的比較多,而且我前面說了很多家不止一臺車,家人口多的可能會買一輛七人座的大車全家一起出遊用,或者五人的一起跑跑高速去外地旅個遊,那k型車買個菜接送個小孩,上下班通通勤,合理利用資源

以上。






輕嘆流年73089807


不是不鼓勵,而是國內沒有K-car的生存土壤。 K- car作為方盒子車,它的典型特徵是:車長小於3400mm,車寬小於1480mm以下,車身高度小於2000mm,排量小於660cc。

它的最大優勢在於超高的空間利用率,這很對日本這種小國家的胃口,一輛小小的K-car可走街串巷,也不用擔心停車難題。


但反觀國內呢?雖然我們也追求空間利用率,但其實我們更講究的是大體積,甚至認為大就是正義。

看看國內微型汽車銷量情況就知道了,它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被小型車擠壓。舉例來說,在2018年,相比緊湊型電動乘用車同比增長137%、小型級別產品增長293%,微型電動乘用車僅增長22%,增速明顯放緩。


除此外,K-car的排量還是太小了,頂多就當個城市代步車,想飈高速肯定指望不上。但就城市密集的生存環境看,一個十多萬的車位配一個三四萬的K-car,怎麼看怎麼不協調。

除此外,因為對空間的極致設計,K-car並不是一款特別好開的車型。由於懸掛空間被壓縮,一般避震彈簧會設計得比較軟來儘可能提升舒適性,這在路面較好的城市問題不大,但考慮國內的糟糕路況,開起來的感覺不會太好。


再考慮到K-car過高的重心,駕駛體驗只怕又得降一截。 除此外,安全問題也是制約K-car發展的重要原因。研究稱,中國汽車保有量佔世界3%,死於車禍的人數卻佔全球死亡人數的16%。

可能你對這些數據不夠敏感,但每天走到路上看看就知道了,各種不良駕駛行為層出不窮。K-car因為縮短了前後潰縮吸能區,碰撞安全性表現並不好。 最後就是使用者年齡問題了,其實在日本,K-car高年齡段用戶一直有著很高比例。

從2009~2017年K-car使用者年齡分佈看,60歲以上使用者比例常年高達25%以上,40歲以上的更是超過一半多。反觀國內,現在汽車消費者開始呈現年輕化發展趨勢,這種“老齡化”車型會很難吸引年輕人。


東拉西車


去過日本本土幾次,在日本確實有很多的經濟型的迷你小車,這種車本身,外觀來看特別的小巧,而且排量都特別的低,比較省油,而且停車比較方便,那麼為什麼日本這麼多的這種車,而我們國家都喜歡三廂車這樣的大車?



凡事並不是外國的月亮都是圓的,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國情不同的情況,比如日本這個彈丸小國,我們都知道它的資源比較匱乏,國土面積比較小,可以說是寸土寸金,所以說資源相對而言比較緊缺。

這種小排量的小汽車就可以非常完美的解決排量油耗各個方面的問題,儘可能的節約能源,儘可能的為了持續性的發展。為什麼日系車在我們國人的眼裡都是比較省油的呢?這也和日本資源短缺造車理念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美國那樣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所以說也盛產那種大皮卡,排量比較大的大馬力汽車。



在日本這個國家停車,可以說是不是特別的方便,他們的國土面積太少,汽車的保有量又高,導致寸土寸金,停車位比較緊張,所以說這樣的務實的小車上下班代步就特別的適合。


而我們眼裡大多數人覺得三廂車才是真正的要是受罪那是受最早汽車影響,因為最早進入我國內的就是三廂車,而且三廂車的實用性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家庭人口比較多原來,平時拉點東西也比較方便,而且看起來更加的協調,像鈴木生產小車也曾在我們這裡熱銷了一陣子,後來這種小車證明不適合我們。


66號車坊


這種問題好像以前就有人問過!不知道提問的人買過昌河北斗星沒有?開北斗星上過高速沒有?本人親身感受:300多公里高速中途遇上大雨,全車坐滿5人,那感覺酸爽,風大點車都跑偏,大車從你旁邊超車你都能感覺到因為向心力而產生的車身顫抖,雙手緊握顫抖的方向盤,那時感覺這車就像大海里的小船隨時都會被大浪拍碎!回來後果斷賣掉換了輛大車!車是好車就是太漂!


說雲看海


中國社會,不發展小排量汽車,是因為中國社會,沒有這樣一個小排量汽車的消費市場。中國社會地大物博,地底下埋藏的都是石油,鑽井平臺和煉油設備,分佈在祖國山河的每一寸土地上。我們有的是石油資源和燃料資源可以消耗。再者,我們在新時代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用什麼來證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了呢?光憑嘴說不行。那麼我們就要用一種東西來證明這種復興和偉大。最好的證明就是用超大排量超豪華的汽車,來證明偉大,中華民族真的就復興了。另外,在民眾中普遍有一種真實的意識,那就是用大排量汽車,豪華品牌汽車來證明自己是發財了的。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權勢的象徵和身份牌。日本是因為資源匱乏,尤其是石油資源匱乏,他們所用的汽車基本上都是小排量的,而那些大排量的就必須得賣給中國人。以換得鉅額的外匯。日本人開小排量汽車真讓我瞧不起,日本人窮鬼,中國人都是富豪。我們用什麼來證明,我們偉大民族復興了?我們用什麼證明我們每一個民眾都非常的富有了?滿街跑的豪華的大排量汽車,這就是最好的證明,有超豪華,大排量汽車,證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已經站直了。😄😂(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並且使管理者和公眾不愉悅,本人立即收回並致歉。)😂😂


權方2108


首先日本購車者必須在自家2公里範圍內擁有車位,其次駕駛車輛必須擁有駕照。如果你買的是K-car,那恭喜你,以上兩項你沒有照樣可以上牌和上路。

日本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城市人口密度大,人民生活需求和社會資源缺乏導致管理者不得不出臺相應政策。而眾所周知日本是個島國,國土面積小,鐵路密集度是中國的5倍,2018年人口數量為1.26億人,人口分佈密集,且主要在幾個都市圈都相對較近,人口流動性的跨度短。就日常生活而言,小排量汽車已經能滿足日本國內居民生活需要,因而K-cae這種長寬高不超過3.4m、1.48m、2m;排量不超過0.66L的盒子車會受到推崇。

反觀我國國土面積、人口數量、人口流動性、流動跨度都是日本十倍幾十倍,2018年中國城市化率58.52%(日本93.02%),近半數常住人口生活在縣、鎮這種環境,因而人民群眾對車輛空間、排量、路面適應性能要求高。(想象一下QQ、奔奔這類小型車跑高速跑鄉鎮的狀況,就明白國內suv為什麼賣的這麼好。)相信2025之前國內是不會出臺這類型的鼓勵政策,可並不代表一些地區不會出臺相應的地方鼓勵政策,畢竟國內目前幾個大城市交通問題是十分嚴峻,鼓勵汽車小型化也是其中一個方式。但歸根到底政策鼓勵和群眾需求是兩回事,君不見多少人寧願咬緊牙關無視自身條件和需求買合資轎車,對廠家而言殺頭的買賣有人幹,賠錢的生意沒人做,從鈴木撤出國內可以看到小微車市場環境是如何尷尬。

最後對於本人而言,不管你國產還是合資,安全性我覺得是最重要的。說到底,誰家的車搭載家人的時間不是最長的。




麼麼你的熊


人家問題問的是中國為啥不發展kcar,一幫子偽高知,不知從哪百度的日本國情分析,再不就是偽憤青說什麼面子問題。能不能有點誠意,少點套路?第一新車從設計到上市是得審批,審批,審批。不是你想弄啥車就能出的,被三桶油綁架的專家委員會就不讓你上這個。第二,政策導向,還是同樣情況。第三,說沒有消費群體都是蝦扯蛋,北上廣大量年輕群體需要省油又好看還實用的車,你看看帝都街頭,新能源的兩座汽車還有smart,多的是。說到底,經濟社會不過是被不同的資本集團綁架的權利集團而已。千萬別嘰歪什麼國情,看著頭暈,啥事一扯國情就變成中國特色。現在什麼社會了,民智已開。。。。理性消費的人多的是,一幫連三輪車都買不起的人,一幫自己喜歡裝逼的人,非要綁架所有人,對不起你代表不了我


槓精不如狗


完全扯淡,中國到處老頭樂,本質和k-kar一樣的。但是在中國上路是灰色地帶,沒有管理法規,大城市一般直接禁止。這完全是管制政策的問題。中國汽車廠主力是國企甚至央企,共和國長子,還有外國大廠,他們造很貴的汽車一樣賺走所有錢,誰管老百姓開什麼車。路就那麼點,有錢階層開就可以了,太多便宜車的話誰還坐公交,路上太多車怎麼辦。以前大眾做了個1L,體積很小,串列倆座跟個摩托快差不多,百公里油耗1升,摺合人民幣8000元,被全球禁止。後來大眾出了第二代1L,依然是百公里油耗1升,但是新能源很貴賣不出去的車。中國只要給老頭樂合法路權,就會遍地k-kar


飛雲蓋海28276788


K-car是一個國情化的產物。對於日本這個彈丸之地,國土面積小、資源稀缺,甚至連停車位都有長寬高限制,所以一輛緊湊且必須省油的小型車才是最佳的國民出行首選。K-car之所以如此暢銷,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傾斜,除了輕自動車(k-car)外,購買其他車輛必須有私人車位證明才能上牌照,無論是買的還是租的,而且K-car的苛捐雜稅和日常用車成本也遠遠低於其他車輛。

政策規定下K-car的尺寸不能超過3400x1480x2000mm,排氣量也限制在660cc以下,最大功率不能超過47千瓦。這個尺寸甚至要比飛度還小,但超高效的車內空間利用率讓其可以輕鬆裝下一個小型摩托車,大部分的尺寸都被利用到車內,留給車頭的緩衝空間並不多,但得益於高剛性材料的應用,K-car的碰撞與其他類型的車並沒有差別,加之與時俱進的主動安全配置跟進,K-car算得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車。因為完善的配置和主被動安全,所以K-car並不便宜,以日本售價看它甚至快趕上飛度。

在國內連小型車都快要沒有生存空間了,引進一輛即不便宜、尺寸還小的車,國內消費者能心甘情願買單嗎?另外,也因為購買力國情化的關係,大部分家庭一輛車已經是承受極限,而日本除了K-car代步外,還會準備一臺7座MPV做家庭用,這種根據用車需求添置幸福是國內大部分家庭無法感受的。(亞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