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死后,汉武帝何要如此着急诛杀卫氏家族?

用户66920305994


汉武帝并没有诛杀卫氏家族的意思,卫青之子卫伉失侯身死另有缘由,不是武帝刻意诛杀功臣之后。有这种印象应该是受到后来汉唐的世家豪族和关陇集团等概念的影响,西汉的功臣集团并没有后世那么强大,皇权与相权的互动也未走入死胡同,尚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没必要用残暴好杀来根除后患。


卫家及与之有关的人员在巫蛊之祸中几乎杀尽,在于武帝年老糊涂,不排除有心人善加利用而成,其时,死的不止是卫伉,还有卫青姐夫公孙贺、姐姐卫子夫、外甥刘据等,这是一大悲剧,刘彻罪无可辞,如说有意,却是不确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卫青有三个儿子,长子卫伉之前因无旨宣召擅自入宫被免去侯爵,前91年,公孙贺引火烧身,巫蛊之祸大起,卫伉受牵连入狱,后一同处死。卫青当时还有二位儿子卫不疑和卫登,并没有受到牵连。


卫青从平阳公主马夫侍从出身,姐姐卫子夫入宫,开始走进刘彻法眼,重加栽培之下,发现果是可用之材,自强不息而又好大喜功的武帝,就此把对抗匈奴的重任交给卫青,在转守为攻的战略上,卫青执行得有板有眼,发挥出他的军事才能。卫青在汉朝对匈奴的大型伏击战马邑之谋失败后,第一次出征奇袭龙城,小有斩获,提振了国内抗战派的士气人心,也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漠南漠北之战穷追猛打,对匈作战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与外甥霍去病一前一后大败匈奴。卫青功高却不自傲,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受到内外的好评,淮南王刘安手下的重要将领因没有在卫青手下出塞立功而引为憾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功高盖世的卫青身上,除了为人清正自持,品德上佳等优良品质外,还有一项历代功臣所极难具有的长处,就是不擅权不结党,他汲取了窦婴田蚡等人门客遍天下,为武帝痛恨的教训,当上大将军后,不贪私财玉帛,苏建曾经劝告卫青养士以得到好名声,卫青认为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非要养士自重呢?而又乐于举贤和让贤,推荐主父偃和让功部下。

这些行为,得到了武帝的极大信任,武帝曾明确表示,绝不会因功而疑卫青,而卫太子刘据也因为卫青的存在,满朝文武没有人敢说他一声不字。等到卫青这棵参天大树倒后,年近七十的武帝年老昏庸,皇权失制为人所利用,终于杀妻杀子酿成大乱,差点断送汉朝江山。


南方鹏


卫青死后15年,朝廷发生巫蛊之祸,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被杀,卫青长子受到株连。

题主的说法有三个错误,首先汉武帝并未想诛灭卫氏家族,只是卫氏家族收到了巫蛊之祸的牵连。其次汉武帝没有“急着”动手,是在卫青死后15年才发生的。最后,卫青只是长子被牵连杀死,其余两个儿子应该没事。

题主这个问题倾向性很明显,大约想说卫青因为功劳太大引起汉武帝猜忌?可是卫青在世时候就有意识不养门客,缩小自己的权势,让汉武帝安心。

真正让卫氏家族倒霉的,是发生在卫青死后10多年的巫蛊之祸。这件事最早是在公元前92年农历冬天,当时一个被追捕的“侠客”朱安世,上书告发大臣公孙贺(卫青的另一个姐夫)之子公孙敬声(卫青的外甥)与阳石公主私通,埋藏木偶人诅咒汉武帝。于是,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孙贺父子被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

在这以后,“巫术诅咒”成为宫廷斗争的大杀器,动不动就检举揭发。汉武帝有一天也做梦梦见自己被木头人殴打,怀疑有人诅咒自己。酷吏江充和卫子夫、太子刘据有仇,趁机大肆搜捕,拷打致死数万人。最后,他说在太子宫中发掘出了大批木头人 。刘据害怕被父亲杀死,先下手为强捕杀了江充。但这就构成了造反。汉武帝命丞相调兵镇压。一场大战,长安血流成河。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刘据兵败逃亡后也自杀。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卫青的姐姐和外甥死于非命。

不过,汉武帝后来查明是江充污蔑太子,很是懊悔,怀念太子。到了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又得到皇帝的诏书,恢复了富贵。


巴山夜雨涮锅


首先,卫青家族被清算之时,卫青已经死了15年了。其次,卫氏家族并没有遭到大规模清洗,“巫蛊之祸”中被杀的只有卫青的长子卫伉,他另外的两个儿子卫不疑和卫登都没有被株连。汉宣帝即位之后还重新任用了卫青的后人,元康四年(即公元前62年,卫伉被杀三十年后)“诏赐(卫)青孙钱五十万,复家”。西汉后来的汉成帝等多位皇帝也都优待了卫青的后人。

而卫氏家族被清算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武帝要防止外戚干权,《史记·外戚世家》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也就是说,即便是没有爆发巫蛊之祸,卫子夫的结局也应该会是个悲剧。

而卫青如果没有早逝的话,他的后果可能也是不堪设想——卫青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他的姐姐是皇后,他的另一位姐夫是丞相公孙贺,他的外甥霍去病又曾经是大司马,卫青在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中都有着万人之上的权力,这种震主的权臣,汉武帝能不除吗?对他再信任又有什么用,要知道“巫蛊之祸”中,汉武帝连两个亲生女儿都杀了!

所以,卫青家族被汉武帝清算,是一个必然的结局,如果不是卫青早逝,卫家可能会被整得更惨。


国史通论


严格意义上来说卫青死后只有二个卫氏族人丢掉了性命,其中卫青长子长平侯卫伉被杀、卫青三姐卫子夫自杀。其余的卫氏族人都未被牵连,比如卫青的其余儿子,阴安侯卫不疑和发干侯卫登都安然无恙,只是被免官免爵而已,其他的并没有受到啥惩罚。



据《汉书.卷六十三》记载当年的巫蛊之祸除了太子刘据和卫皇后自杀外,受牵连的跟卫氏族人有关系的就只有“丞相公孙贺父子,阳石、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而其余的卫氏族人都未受牵连。其实事实上,卫青死后武帝并没有去诛杀卫氏族人,而之所以卫青的长子和三姐或被杀或自杀只是因为他们牵连到了巫蛊之祸中,而非其他的原因。



众所周知巫蛊之祸是西汉时期最为严重的一次宫廷政治事件,这次祸乱不仅牵连数十万人无辜受难,更甚者宰相公孙贺、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公主诸邑与阳石、御史大夫暴胜之等人都因此丢掉了性命,可以说影响甚大。而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局面,就是武帝深信自己晚年的身体会如此的羸弱是因为受巫蛊的影响,所以当年当江充说公孙贺等人在利用巫蛊来诅咒武帝的时候,武帝就陷入了彻底的疯狂。



当武帝得知可能就是这些人要让自己早点归西的时候,他就什么都不管了,不管这个人是谁,是他的妻子,还是他的儿子,亦或是他的女儿,他都不放过。因为在武帝的心里,没有谁的命比自己的命重要,哪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行,所以武帝杀了一切他自己认为想要害他的人,就这样他的妻子卫子夫死了,他的儿子刘据死了,他的两个女儿也死了。



而也就是如此卫青的长子卫伉也因被牵连进巫蛊之祸,最终枉送了性命。不过虽然如此,武帝也并非就因为卫伉深陷巫蛊之乱,就牵连卫氏全族,事实上在当时卫氏除了卫伉被杀,其余的人都未被牵连。当然也并不是说武帝就不对付卫氏,在当时巫蛊之祸未发生前,卫青一家曾经的满门列侯,最终所有的侯爵都被武帝收回,先是阴安侯卫不疑、\t 发干侯卫登的侯爵因酎金事件被废,后就是卫伉因“矫制”先失宜春侯,之后又因擅自入宫失去长平侯。



可以说其实在巫蛊之祸之前,卫氏早就失去了所有的权势,但是武帝却好似始终都念着卫青的好,所以他最终都没有对卫氏一族进行杀戮。我想如果当时的卫伉若不是牵扯到巫蛊之祸的话,恐怕卫伉也不会死。而从中可以看出,武帝并没有在卫青死后,那么着急的就去诛杀卫氏族人,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在当时巫蛊之乱除了卫伉,其余卫青的儿子都活着好好的,甚至到了武帝之后,卫青的后代得到的结局却也算不错的了。



比如在宣帝元康四年卫登的儿子就被赐予五十万钱,然后准许复家。再比如在成帝永始元年卫登之孙卫玄被赐予长安公乘爵位,并赐予侍郎官职。又比如在平帝元始四年卫登曾孙卫赏被赐爵关内侯。



可以说在武帝的时候卫氏虽然被剥脱了一切的特权,甚至连家族的称号都被剥夺。但是武帝也始终都还是念着卫青的好,他始终都没对卫氏一族下死手。也正是因为如此,卫氏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的恢复曾经的贵族身份,当然想要回到武帝时期满门列侯的盛况是绝对不可能的了。但是从之后的卫氏还能被封为关内爵爵位的来看,卫氏的结局也算是可以的。


澳古说历史


卫青是大汉的大将军,可以说正是因为卫青、霍去病的存在,才成就了汉武帝的赫赫威名。对于,卫青这样的人,汉武帝可能会对他有猜疑,有不满。但是,还不至于要把卫青以及卫家给赶尽杀绝。

卫青去世之后,卫家确实遭到了来自汉武帝的大屠杀,但是,这件事和卫青之死,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汉武帝也不是针对的卫家。

确切的说,只有卫青的长子卫伉的死和汉武帝有关。

但是,卫伉的死是咎由自取,死有无辜,因为他犯了和汉武帝女儿私通的罪。最终,无论是汉武帝的女儿,还是卫伉,都被汉武帝给杀了。

要说私通是很私密的一件事,汉武帝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巫蛊之祸,这么说吧,在汉武帝朝,只要涉及到巫蛊之祸的人,不管是谁,无一例外,都是要被处死的。

因为在汉武帝看来,这是关系到自己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只要有小婊砸,想要害朕,不管是谁都要拉出去杀头。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因为身体多病,他就以为是有人在用巫蛊诅咒自己。所以,不管是谁,只要涉及到巫蛊当中,就只有死亡一条路。哪怕是他的儿女。

那么这个巫蛊是如何引起的呢?

事情的缘由是从公孙敬声贪污巨额财产开始的,公孙敬声是汉武帝外甥。

当时公孙敬声被判了死罪,但是公孙敬声是宰相公孙贺的儿子。

公孙贺为了救儿子,就告诉汉武帝,我把朝廷通缉多年的大盗朱安石给你抓来,是不是就可以抵儿子一命了。

朱安石是汪洋大盗,做了很多大案件,但是,朝廷一直都住不到他。属于是大汉王朝的头号通缉犯。

正好是公孙贺提到了这件事,汉武帝就答应了。

结果公孙贺还真把朱安石给抓了,可是抓住朱安石,才是公孙贺家灾难的开始。

因为朱安石知道公孙贺家的很多丑事,包括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还有更加重要的是,朱安石说公孙贺家有弄巫蛊,目的就是诅咒汉武帝死亡。

汉武帝开始下令严查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巫蛊这件事,本来就是迷信,说有就是有,说没有,就是没有。成不成关键在办案人员。

这件事汉武帝是派给了被自己重用的酷吏江充,来查理的,因为江充和太子刘据有过节,所以,他就把这件事给扩大化了。

江充想借着这件事扳倒太子刘据,所以整个案件先后涉及到的人数竟然多达三万余人,这些人全部都被处死了。

太子刘据没做过巫蛊这样的事情,他当然不承认了。所以,他一怒之下,就把江充抓了起来给杀了。

刘据私自杀汉武帝的宠臣,汉武帝以为太子刘据心里有鬼,直接反派了呢。

所以就给了丞相兵马,让他来平叛太子刘据。

结果刘据兵败逃亡,逃亡不成,选择了自杀。卫子夫因此受到牵连,汉武帝把她皇后的位置,给罢免了。

卫子夫先是丧子,又是丧女,皇后的地位还被废了,所以,无颜在活在世上,也就选择了自杀。

卫青的儿子卫伉,也在这次巫蛊之祸之中,被杀掉了。但是,卫青还有两个儿子留在世上,一个是卫不疑,另一个是卫登。

当然了罪魁祸首公孙贺一家,也全部被送上了断头台。

所以说汉武帝诛杀卫氏一族,和卫青的死根本就没有关系。


史学达人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首先要说明一点,汉武帝并没有刻意诛杀卫氏家族。还有就是,卫青的儿子只有长子卫伉在“巫蛊之乱”中被杀,其他儿子如卫不疑、卫登并没有受到株连。至于卫氏家族发迹的总根子---皇后卫子夫,她是自杀,汉武帝并没有杀她,甚至连废后都没来得及。下面就简单说一说所谓的卫氏家族。

卫氏家族的发迹得益于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起初,卫氏家族其实地位非常低微,卫子夫是汉武帝胞姐平阳公主家的舞女,而卫青则是平阳公主的骑奴,基本上算是社会的最底层(当然,也有一些资料说卫子夫姐妹是母亲卫媪与平阳侯所生之女,但因为母亲为奴籍,所以依汉制卫子夫姐妹亦为奴籍。理由大致是卫君孺嫁给世家子弟公孙贺时是嫡妻而不是妾,且二人成婚是在卫子夫受宠之前,不存在水涨船高之嫌,所以卫子夫姐妹的出身可能不是一般的家奴,而是主人与家奴所生之女。个人倒是愿意相信,或许这个说法也有些道理,但毕竟只是推测,不能作数,起码正史没有任何记载)。其人员组成大致包括:卫子夫的长兄卫长君、长姐卫君孺(公孙贺之妻)、次姐卫少儿(霍去病之母),另外还有弟弟卫青、卫步、卫广(史书记载非卫子夫之母卫媪与其父所生之子,皆冒姓卫氏,但卫子夫同母异父弟弟的身份基本没有疑问)。后来所谓的卫氏家族,其实就是以卫氏为主,包括了霍氏、公孙氏在内的一个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庞大的利益集团。

卫氏家族是以裙带发迹,但是真正走上权力巅峰靠的还是军功。随着卫子夫的得宠,最终被汉武帝立为皇后。汉武帝对卫氏家族成员也相继委以重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卫青和霍去病。在汉朝对匈奴的历次军事行动中,卫青脱颖而出,成为了汉武帝所倚重的军事将领之一。之后更是以军功封长平侯,官至大司马大将军,位极人臣,甚至连其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也都被封为列侯。而且,还娶了曾经的主子、汉武帝的胞姐平阳公主,成为了汉武帝的姐夫加小舅子。但卫青一生却非常低调、谨慎(这种性格的养成可能与其私生子的身世也有一定的关系),从不居功自傲,在汉武帝面前始终以下人自居,连当时上流社会最流行的养士(蓄养门客)之事都不涉足,尽量让汉武帝对他打消疑虑。即便如此,汉武帝对其依旧并不放心,逐步以提高其外甥霍去病地位的方式将其权力稀释、架空。当然,霍去病也的确是个军事奇才,这一点毋庸置疑。正是因为卫青的低调、谨慎和处处示弱,汉武帝最终并没有对他下黑手,因而得以善终。从其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对待周勃、周亚夫父子的态度来看,汉武帝对卫青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个人觉得,反倒是霍去病如果不英年早逝,以他的行事风格,倒很有可能让卫、霍家族提前招来横祸。但是,他二十出头,在汉武帝对他只有喜欢还没有生出反感之时就已经病故了,这一切可能性也就随着他的死亡而终结了。

综上所述,终卫青一生,汉武帝只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的权力而已,但并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更没有置之于死地,连虚名、高位也都一直保留着,甚至在其死后还让其长子卫伉承袭了长平侯的爵位。况且,随着卫青和霍去病的辞世,卫氏家族的实力和影响力实际上已经到了历史上仅次于发迹之前的最低谷,汉武帝就更没有必要刻意去诛杀卫氏家族了。但是,毕竟卫氏家族经营日久,其实力和影响力虽然减弱了,但多少还是存在的。加之卫青的姐夫公孙贺还在丞相之位,其外甥刘据又是皇太子,汉武帝对卫氏家族依旧还是有所忌惮的。但是,汉武帝也不过就是找了些由头,如违制、酎金分量成色不足等,削了他几个儿子的列侯爵位而已,并没有要置卫氏家族于死地之意。无非就是想继续削弱卫氏家族的实力和影响力罢了。况且,即便削了列侯的爵位,作为功臣之后,汉朝还是有很多优待政策的,所以,卫青的后代依旧可以衣食无忧。

至于提问中所涉及的汉武帝诛杀卫氏家族的问题,无非就是指卫青的长子卫伉在“巫蛊之乱”中被杀之事。但个人觉得,那应该只是汉武帝父子矛盾激化殃及池鱼而已。不单是卫伉,和刘据走动比较近的表兄弟公孙敬声和他父亲公孙贺也同样受到了株连,最后死于狱中。但是,这应该不是汉武帝刻意针对卫氏家族的行动,如果是刻意针对卫氏家族的话,没有理由只对卫伉和公孙父子下手,而没有殃及卫青的另外两个儿子卫不疑和卫登。所以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汉武帝根本没有在卫青死后刻意诛杀卫氏家族,更不是卫青死后就如此着急下手。要知道,“巫蛊之乱”离卫青去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而这段时间里,整个卫氏家族,包括卫青的三个儿子都活得好好的,除了失去了列侯的爵位,并没有受到其他什么打击。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卫青是中国首破匈奴的大将,七战七捷,立百世之功。汉武帝虽因巫蛊之祸株连卫青的长子,但并未灭族卫家,后来卫家在汉宣帝时期受皇帝诏命复家。到现在,山西临汾仍存大将军故里供后人瞻仰怀念。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卫青出身奴仆,成百世名将!

卫青出身不高,是奴仆出身,在汉武帝刘彻的亲姐姐平阳公主家做骑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姬,一次汉武帝刘彻去平阳公主家选妃子,看上了卫子夫,就把卫子夫带回了皇宫,卫青也跟随姐姐去了皇宫。

卫子夫怀孕后遭到皇后嫉妒,派人暗害当差的卫青,结果被汉武帝发现。卫青反而因祸得福,汉武帝封了卫青建章监和侍中,跟随汉武帝一起听闻朝政,卫青的才能逐渐被汉武帝发现和认可,深得汉武帝信任,把卫青升至太终大夫。

后来卫青七征匈奴,七战七捷,立下了大功,因大功被封任大司马大将军为内朝参决政事、秉掌枢机,得到整个朝廷的认可和赏识。

卫青的婚姻更有意思,功成名就之后竟然娶到了当年为奴仆时的主人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因为前两次嫁人的结局不好,两任丈夫都死的早,平阳公主两次守寡。第三次平阳公主嫁人竟然嫁给了卫青,卫青从一个奴隶身份娶了自己曾经的主人,而且还是汉武帝的亲姐姐,一时风光无限,达到了人生的高点。

2. 卫青与汉武帝、霍去病共创功业,大破匈奴,封狼居胥!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游牧民族能征善战,勇猛无比,对秦汉两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经常袭扰秦汉两朝的边境,边境人民生活艰苦,随时有被屠城的危险。

秦始皇盖世武功,以武力统一六国,但是对匈奴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主要原因是农业民族的士兵和游牧民族士兵战斗力差异较大,不敢打是一方面,打不过更是主要原因。所以秦始皇采取了防守策略,建立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匈奴对边境的袭扰。

到了汉朝也是一样,主要以防守为主。公元前129年,匈奴发兵南下,直接打到今天的河北,汉武帝任命四路大将,各率一万精兵迎敌。卫青为车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首次出征,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700人,取得首胜。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封卫青为关内侯,龙城之战也是汉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

此后卫青对匈奴作战全部获得了胜利,成为长胜将军。特别是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汉武帝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各率5万精兵深入漠北,主动进攻匈奴,结果卫青大破匈奴单于(匈奴最高权利者)主力,匈奴自此实力大损,数十年无力南下。霍去病更是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史称封狼居胥,成为中国历史上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耀!

3. 卫青一生受人敬重,后世无数文豪给予极高评价!

卫青才干过人,但是为人谦和,对士大夫们非常尊敬,对将士们能够同甘共苦。对外作战七战七捷,勇猛无比,对内则谦和仁让,气度宽广。受到了朝廷普遍的认可,后期卫子夫受到汉武帝的冷落,但从来没有影响卫青的地位。

卫青过世后,有人构陷太子使用巫蛊之术谋害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在晚年时期糊涂猜疑,信以为真,因巫蛊之祸杀了太子。汉武帝也株连了卫青的长子,但并未灭族卫家,后来卫家在汉宣帝时期受皇帝诏命复家。后世司马迁、李世民、曾国藩等都对卫青给予极高评价。

关注叁品姐姐的小幸福,叁品姐姐每天都会分享一段感悟,幸福可以很简单!


叁品姐姐的小幸福


起因

卫青,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元光六年首次出征攻克龙城,卫青的戎马生涯就此开始,在卫青十年的征战里,屡战屡胜,亲自开启汉朝对匈奴反击的局面,开拓出汉朝北部疆域,大大增加汉朝的领土。



卫青因功多次受封,后宫卫子夫也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卫氏家族权势越来越大,太子刘据也是卫子夫之子,可以算得上权力最大的外戚。


而汉武帝登基初期,大权旁落,由外戚窦太后掌握着,所以汉武帝特别痛恨外戚干政,对于卫氏家族的昌盛,汉武帝不可能放任不管,加上汉武帝强烈的权力欲望,肯定会限制外戚权力来加强皇权。

题目中“着急诛杀”,其实并不然,若非巫蛊之祸,卫氏家族说不定还能继续辉煌一段时间(罢官削爵是肯定会有),毕竟卫青功劳放在那,汉武帝肯定是慢慢来削弱卫氏一族的权势。

巫蛊之祸

当时正值汉武帝晚年,猜疑心最重的时候,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闯入中龙华门,侍卫未能将其抓捕。而那时候丞相公孙贺之子挪用军费被捕,公孙贺想要赎回自己的儿子,就将那个人抓住转交朝廷。那个人就是阳陵大侠朱安世,他在狱中上书说公孙敬(丞相之子)私通阳石公主,还用木头人诅咒汉武帝。汉武帝一听大怒,就将丞相一家满门抄斩,这也将卫伉(卫青之子)牵连进去了。


后来,后宫妃嫔都用这个“巫术诅咒”互相陷害,导致汉武帝将后宫大清洗了一番。一日汉武帝小憩,梦中众多木头人追打汉武帝。醒后汉武帝精神恍惚以为有人用木头人诅咒他,就派江充彻查,而江充和太子皇后不和,害怕太子继位后杀他,就陷害太子。

太子害怕被杀害,于是就设计抓住江充,强行将长安城的市民武装起来保护自己。协助江充的苏文逃脱,告诉汉武帝太子反了,二当时汉武帝不在长安,并不清楚具体情况,就派使者去长安查探,哪知使者未见刘据,直接回报太子已反。汉武帝大怒,派丞相出兵平反,最后太子刘据兵败,逃至别处被发现,自缢而亡,两位皇孙和卫子夫都死于非命。


后来巫蛊之事屡屡发生,无人信之,后经查证,巫蛊之事多有不实,汉武帝方才醒悟,建了一座思子宫,以示思念,召回卫青后人加以厚待。

史料记载正是如此,可是史料也是按照皇帝意愿来写。笔者认为汉武帝早有杀卫氏一族的心,只是无奈没有好的机会,所以过了15年,而此次巫蛊之祸正是一个契机,江充苏文等人是汉武帝故意安排,利用他们,看似汉武帝被蒙在鼓里,其实可以说一切都在汉武帝的掌握之中,这样子才能将卫氏一族连根拔起。只是太子刘据之死,可能并不是汉武帝想要的。这些只是个人想法。

尊重历史,方能以史为鉴。我是历史微旅者,欢迎关注我,一起讨论学习进步!


历史微旅者


卫青家族是汉武帝时代最有权势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都出自其家。但卫氏家族却下场凄惨,大部分成员最终都被汉武帝杀死。这是为何呢?

因为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独裁、最有权力欲的皇帝之一。他杀卫氏家族成员,主要是为了限制外戚权力、加强皇权。

汉代从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传统。吕后、窦太后等都大量的干预朝政,不亚于后来的武则天、慈禧。汉代皇太后的权力不亚于皇帝。

吕后

汉武帝刚继位时,有着两个太后,一个是他的奶奶窦太后,另一个是他的母亲王太后。窦氏外戚和王氏外戚在武帝时期都很有势力,其代表人物是窦婴(窦太后堂侄)和田蚡(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两代外戚对汉武帝的压制都非常厉害。比如窦太后曾经罢免了汉武帝任命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任命自己的人做丞相、御史大夫。田蚡担任丞相时,仗着姐姐王太后撑腰,也是专权跋扈,令汉武帝非常气愤。刚继位的汉武帝,对窦太后、田蚡都是无可奈何。

随着窦太后、田蚡去世(王太后较少干政),汉武帝逐渐开始大权独揽。汉武帝很了解外戚得势后的嚣张跋扈。所以,他不能容忍外戚势力过于强大。

窦太后

汉武帝废掉了出身高贵的皇后陈阿娇(其母是武帝的姑姑、馆陶长公主),立奴婢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之后又开始提拔卫青,这是在培植自身的亲信势力。卫氏出身低微,在汉武帝看来,是易于控制的。

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卫氏已经发展成仅次于皇家的豪门大族,皇后、大将军、骠骑将军、太子、丞相都出自其家(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嫁给了大将公孙贺,公孙贺后来官至丞相)。卫氏已经成为朝堂上最庞大的势力,实力更胜过前代外戚。当然,卫青为人忠厚谨慎,并不贪权。但汉武帝不会因此就对卫氏放松警惕。

在卫青最受宠幸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全部都被封侯。但在卫青晚年,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剥夺了侯爵。卫青去世后,又发生了巫蛊之祸,卫子夫、刘据、卫伉(卫青长子)、公孙贺(卫青姐夫)等都死于此次事件。卫氏主要成员几乎全部死亡。

汉武帝继位之初,地位不稳,需要扶植卫氏作为羽翼。等到卫家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被汉武帝削弱、打击是必然的。


国史拾遗


(此问题说法有误:1:有关"诛杀"一词:汉武帝在卫青死后并没有严重到诛杀卫氏家族;2有关"着急"一词:卫青去世的十几年后,才发生祸及卫氏的"巫蛊之祸"。)

前车之鉴,汉武帝最忌外戚势力做大,时卫子夫为皇后,其子为太子(人称卫太子),卫青官至大司马大将军还封侯,位极人臣,掌握重兵且在军中微信极高,卫青后迎娶平阳长公主,就连卫青的三个儿子也相继被封侯。汉武帝重用霍去病,主要也是为了培养能与卫青相抗衡的力量,分化兵权,但到底霍去病也是卫青的外甥。卫氏一族如此做大,换做任何一位皇帝都会在内心十分忌惮。

后卫太子和皇后卫子夫日渐宠衰,卫青也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也想方设法以行动来避免天子忌讳。卫青在世时,无人敢构陷卫太子,直到他去世之后,很多臣下认为太子失去外戚支持,企图陷害卫太子的才逐渐多了起来,武帝后期的巫蛊之祸也是在卫青去世(元封五年即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十几年后才发生的,巫蛊之祸卫子夫与卫太子被逼自杀。

卫青之妻: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嫁给卫青不到十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平阳公主卒不详,但肯定死于卫青之后。据《汉书》记载,平阳公主临死前主动要求与卫青合葬,死后陪葬于茂陵。

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卫伉---在公元前91年因牵连巫蛊一案而被处死;卫不疑---元鼎五年(前112年)后卫不疑再不见史书记载,生卒年不详 ;卫登---生卒年不详。

《汉书·外戚传》虽有中“卫氏悉灭”一句,但史书明确记载这场大祸牵连到的卫青后人仅卫伉一人,卫不疑和卫登并没有被波及的正史记录。所谓“卫氏悉灭”,是因卫皇后、卫太子、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丞相公孙贺、卫伉等人皆因诬陷而死,并非卫家满门皆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