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这首词,写尽了人生的得失成败,又有几人能看透!

苏轼之所以为苏轼,他高于一般词人之处,在于他能从人生的各种矛盾、男女感情的漩涡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正因如此,苏轼描写的人类心灵就比别人多一个层次。这也是他的词仿佛使人“登高望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词人重在解脱,在感情生活中表达了一种理性追求,写透了人生的得失成败。此首《满庭芳》便表现出这一特色。

苏轼的这首词,写尽了人生的得失成败,又有几人能看透!

《满庭芳》

[宋]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有因缘,失者未必弱,得者未必强。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三万六千场。

沉思算来,一生中要有一半日子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拼命地说短说长?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铺展青苔的褥席,高张白云的幕帐。江南的生活多么美好,喝一千杯钟美酒,听我唱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苏轼的这首词,写尽了人生的得失成败,又有几人能看透!

这首《满庭芳》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宿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在封建社会中很有典型意义。

词人以议论发端,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是啊,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世人的心灵,谁不愿意升官发财啊,它构成了世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世事浮沉的苏轼却以近乎于蔑视的眼光,将其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鄙夷,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词人不免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熊炖认为这个思想来自老子“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许苏轼领会此意,所以,“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个愤世嫉俗而以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苏轼的这首词,写尽了人生的得失成败,又有几人能看透!

下片“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即李白“为欢几何”之意。苏轼一踏上仕途便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此后命途多难。当此时,词人几于万念皆灰。“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词人自嘲自解,其中实又包含满肚子不平之气。下面笔锋一转,以“幸”字领起,以解脱的心情即景抒怀。

“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使熊炖不禁想到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就在这样的风景下,词人忘怀了世俗一切烦恼,最后在“一曲《满庭芳》”中,豁达开朗,词人那飘逸旷达的风采跃然纸上。

苏轼的这首词,写尽了人生的得失成败,又有几人能看透!

是啊,苏轼的一生,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在人生的变幻难测之中,他也获得了对人生更深的体悟,因此,在他的诗词中,有着对人生深刻的洞见。这世上,有很多东西是强求不来的,珍惜眼下吧!

你的天真是你最宝贵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