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的李云龙是谁?细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前世今生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么有劲的话是山东兖州人陈汤说的。

西汉末年,汉室衰微,对西域控制力减弱。北匈奴的一支郅支单于,不顾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擅自开启兼并战争。为凸现自己在西域的霸主地位,竟然向汉政府要回在长安当人质的儿子。更过分的是汉政府同意后,郅支单于出于炫耀武力目的,残忍杀害了送质子回北匈奴的汉政府使者和500名护军。汉政府苦于无力,毫无反应。郅支单于气焰喧嚣一时。

西汉王朝的李云龙是谁?细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前世今生

9年后,郅支单于所部面临分裂,仇敌环伺。身为汉政府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陈汤认为机不可失,于是策动正校尉甘延寿,计划假造皇帝开战诏书,召集各地屯垦官兵和乌孙国铁骑共四万人突袭郅支单于。矫诏是大罪,有可能祸及全家,甘延寿开始并不同意。陈汤全力说服他:如果汇报长安来回数月,且假如朝议上文官大臣们不同意出兵,咱们岂不坐失战机?这是国家边疆管理者应该做的吗?将在外应该便宜行事啊!甘长官勉强同意了这场由副手策动的豪赌。

进攻很顺利,斩杀单于和亲随1500人,一方面把郅支单于首级送长安报捷,一方面把其数万人口分散到周边各国,土地收归都护府管理。说实在话,胜利难掩陈汤副校尉的心虚。陈汤给朝廷的捷报大打太极,虚实结合,归功劳于天子,示深意于国家,妙笔生花写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读罢这段话,足以使人两眼生光、热血沸腾。

西汉王朝的李云龙是谁?细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前世今生

但是朝廷的反应比较出乎陈汤和大多数人的意料。以宰相匡衡(陈汤的山东老乡,枣庄人,凿壁偷光的那位励志榜样)为代表的文臣,认为未经请示竟敢矫诏动兵,此风不可长,坚决要求严惩陈汤,所谓不可以功害法。连准备逮捕陈汤、甘延寿的部队都准备好了。汉元帝对此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力排众议,封陈汤关内侯,但是待遇从2000石减为300石,以示惩戒。不久元帝病逝,成帝新立,陈汤的运气也用完了。

匡衡旧事重提,年轻的成帝把陈汤夺爵、罢官、下狱,一贬甘肃敦煌,再贬宁夏固原。后匈奴进攻,汉军抵挡无力无方,屡屡落败。大将军王凤灵光乍现,“好像咱们汉帝国还有个压箱底的宝贝啊!”于是提议应该重新启用陈汤。汤以待罪之身任汉军总参谋长,一番运筹,汉军大胜,匈奴退,陈汤遂回受贬地继续服罪。汉哀帝继位,有人为陈汤不平,皇帝召回汤,汤回家不久病死,总算是生入长安城了。汤死后几年终得平反,被追封谥号:破胡壮侯,破胡好理解,但这个“壮”实在是大有意味的。谥法中“壮”的意思大概有: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尤其非礼弗履,是劝诫君子行事不可逾越法度的意思。但吊诡的是,为忠臣陈汤主持平反的人是篡位的王莽。

后世对陈汤的评价不一,有认为罚当其罪,更多人认为他:苟利国家,不避福祸。

西汉王朝的李云龙是谁?细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前世今生

西汉王朝的李云龙是谁?细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前世今生

(图片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