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文:不懂《易》不可将相 清华教授对易经的现代解读

不懂《易》不可将相

“不懂《易》不可将相”出自唐代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是要告诉我们不学《易经》的人,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宰相,亦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大将。

1701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通过《易经》的两张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方位图】从而坚定了其发明二进制的信心。

黑格尔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美国哲学家卡普拉说:“可以把《易经》看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权威们认为它在中国二千多年来所享有的地位只有其它文化中的《吠陀》和《圣经》可以相比。它在二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提出“不知《易》者,不得入阁”的组阁原则,掀起了学易用易的热潮。

要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除博学多才之外,还必须精通易经。所以历朝历代真正大能,诸如姜太公,张良,东方塑,诸葛亮、袁天罡、刘伯温等等无一不是精通易经的高手。

名人将相如此推崇《易经》,可见不一般。

易经:“大道之源”

哲学研究易经,中医研究易经,算命研究易经,从古到今,王侯将相、能人异士为什么都要研究易经?

中医、八字、奇门、风水、六爻等等,其理论源头皆出自于易经,易经包罗万象,是大道之根源,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被称为“群经之祖,六经之首”,是我们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

宇宙万事万物随时在变,可是有一种永远不变的存在,是什么呢?先不说易经的理象数,只说基础吧,从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变易”“简易”“不易”之间的关系与应用,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要探索的,只有了解,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古代重要传承都是师传,口传身授。虽然先辈们留下很多经典,但文言文深奥晦涩,仍然让大多数现代人望而生畏。经典读不懂,又如何传承?

几千年来,对《易经》的各种释义注解层出不穷,汗牛充栋,像我们普通人要学习《易经》,就需要大浪淘沙,在千万本释义中找到正确的。有真有假,有好有坏,那到底该信谁?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专业学习如此,易经学习亦如此。

崔国文:不懂《易》不可将相 清华教授对易经的现代解读


崔国文

崔国文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易经知名学者

中观国学核心导师

“作为新中国首批访美的专家学者,崔国文教授一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便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转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广大易经爱好者的称赞。”

崔国文:不懂《易》不可将相 清华教授对易经的现代解读


主讲老师

了解活动详情

崔国文:不懂《易》不可将相 清华教授对易经的现代解读


活动详情

了解活动详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