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文:不懂《易》不可將相 清華教授對易經的現代解讀

不懂《易》不可將相

“不懂《易》不可將相”出自唐代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是要告訴我們不學《易經》的人,不能做一個很好的宰相,亦不能做一個很好的大將。

1701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通過《易經》的兩張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方位圖】從而堅定了其發明二進制的信心。

黑格爾說:“《易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

美國哲學家卡普拉說:“可以把《易經》看成是中國思想和文化的核心。權威們認為它在中國二千多年來所享有的地位只有其它文化中的《吠陀》和《聖經》可以相比。它在二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

19世紀下半葉,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提出“不知《易》者,不得入閣”的組閣原則,掀起了學易用易的熱潮。

要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除博學多才之外,還必須精通易經。所以歷朝歷代真正大能,諸如姜太公,張良,東方塑,諸葛亮、袁天罡、劉伯溫等等無一不是精通易經的高手。

名人將相如此推崇《易經》,可見不一般。

易經:“大道之源”

哲學研究易經,中醫研究易經,算命研究易經,從古到今,王侯將相、能人異士為什麼都要研究易經?

中醫、八字、奇門、風水、六爻等等,其理論源頭皆出自於易經,易經包羅萬象,是大道之根源,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被稱為“群經之祖,六經之首”,是我們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

宇宙萬事萬物隨時在變,可是有一種永遠不變的存在,是什麼呢?先不說易經的理象數,只說基礎吧,從陰陽,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河圖,洛書,“變易”“簡易”“不易”之間的關係與應用,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要探索的,只有瞭解,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古代重要傳承都是師傳,口傳身授。雖然先輩們留下很多經典,但文言文深奧晦澀,仍然讓大多數現代人望而生畏。經典讀不懂,又如何傳承?

幾千年來,對《易經》的各種釋義註解層出不窮,汗牛充棟,像我們普通人要學習《易經》,就需要大浪淘沙,在千萬本釋義中找到正確的。有真有假,有好有壞,那到底該信誰?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

專業學習如此,易經學習亦如此。

崔國文:不懂《易》不可將相 清華教授對易經的現代解讀


崔國文

崔國文

清華大學教授

中國易經知名學者

中觀國學核心導師

“作為新中國首批訪美的專家學者,崔國文教授一直活躍在教學第一線。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便致力於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轉播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廣大易經愛好者的稱讚。”

崔國文:不懂《易》不可將相 清華教授對易經的現代解讀


主講老師

瞭解活動詳情

崔國文:不懂《易》不可將相 清華教授對易經的現代解讀


活動詳情

瞭解活動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