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你老家有哪些習俗?

丘算子起名改名


謝謝題主的提問和悟空問答的邀請。農曆己亥年即將來臨,年味兒也越來越濃。首先,恭祝各位文友新春愉快,闔家歡樂!

俗話說,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本人雖長期在東北工作和生活,但卻是一枚地地道道的燕趙兒女。試著說一下河北的一些過年習俗吧。

趕年集備年貨。河北農村的集市,以農曆為準,一般每隔五天舉行一次。而一年之中最為隆重和熱鬧的集市,非年集莫屬。因為這是廣大群眾採購置辦年貨的最佳時機和場所。人們忙著採購各種春節食品、雜貨、鞭炮和新衣服等,年集上人流攢動、摩肩接踵、熱鬧非凡,人們既緊張忙碌又興高采烈,處處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氛圍。

正月不吃“賴飯”。“賴”是河北方言,同“歹”,“不好”的意思。也就是說正月裡尤其是初一至初十不能吃“賴飯”,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天天有好飯吃。為此,在除夕之前,就要提前把正月裡的主副食品儲備好,有的則還要加工好以備食用。

破五不含糊。自古以來,五日是“惡日”,正月初五被稱作“破五”。河北很多農村也稱初五為“恨窮日”。這天不僅要放鞭炮,還要防止串門,以防給別人家帶去窮氣。河北南部農村還會在這天做一些象徵性的勞動,以期望在新的一年裡通過勞動致富。破五後,很多店鋪也陸續開始恢復營業。

以上個人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喜歡獨立思考,專注文化課題,探究傳統文化,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










漫步世界遺產


新年即將來臨,現在的年味總是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感覺,回想起來記憶猶新。

第一,記憶最深的是拜年。我們那邊拜年是分兩撥,一是除夕夜,跟著爸爸四處串門,各個親戚朋友家好是熱鬧;二是大年初一,媽媽們組團串門,一直到中午差不多才結束。

第二,貼春聯,大年三十一大早起來就開始張羅貼春聯,小時候就屁顛屁顛的跟著爸爸後面,給爸爸遞這個遞那個。最喜歡的是貼福字,只要家裡有的大件我都會貼一個。

第三,穿新衣,放爆竹,除夕前夜就把新衣服準備好,早上醒了就先著急穿上新衣服,幫著爸爸貼完春聯就是這個了,穿著新衣服四處跑,小夥伴們聚集放爆竹,各種小煙花。特別是吃水餃之前,喜歡給爸爸挑著爆竹杆,等爸爸點著了交給爸爸,我就站在旁邊看著爆竹啪啪啪的響。

第四,年夜飯,一天吃四頓,那時候好吃的少啊,早飯先豐盛一頓,留著到吃水餃的時候再擺的滿滿一大桌,春晚看著,飲料喝起來,吃著水餃,等待十二點的鐘響,熬夜玩耍,想想還是那麼開心^_^

第五,收紅包,這是串門最開心的人啦,到了親戚家,都會收到紅包,雖然那時候紅包裡錢不多,但是卻是最高興的時候,尤其是口袋裡裝著各種各樣的糖果。






文言之文


除了南北方的地域帶來的差異,總體來說都一樣吧。小年祭灶,二十五做豆腐,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殺只鴨,二十九,貼春聯。年三十坐一團。年三十,吃餃子,辭舊迎新。小時候,這是奶奶叫我說話的啟蒙教材,現在都忘記了。初一休息一天,中午要吃團員飯。初二回孃家,初三開始串親戚拜年。破五再吃頓餃子,年就過完了。十五、十六鬧元宵。然後,把心收回來,上班、上班、上班、、、、、、、、、、無限循環。過年好快,小時候期待,現在真怕過年。一年一年,嗖的一下,就又一年了。


惟願眾方


一、過年要洗邋遢。。

就是大掃除了,將過去一年的髒舊東西都清掃掉。

二、過年要開油鍋,炸煎堆和油角。

一定要開油鍋,炸那種包得好像石榴一樣的麵粉的東西,然後尖尖染成紅色。

三、要貼春聯,貼福字。

貼得家裡喜氣洋洋。

四、要逛花市,買花和花燈。

意味著花開富貴。一般是水仙、紅茶花、桃花、金桔等等。

五、要拜神祈福。

六、要吃團圓飯。。

七、初一要吃齋,是的,初一要吃齋,不能吃葷菜。

八、初一要到廟裡去上香祈福。。。


菜荳


沒什麼,對比前三十年,現在的生活天天在過年,至於民俗活動、各地大同小異,只不過經濟條件越好的地方活動越少。相對於網絡而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太微不足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