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父母都不知道,追星的孩子更優秀!

“最硬核追星”火了!

近日,安徽一男子到派出所辦業務,民警發現其戶口本里有一頁手寫著“吳京的戶口信息”,驚呆!

小學生把吳京寫進戶口本 | 80%父母都不知道,追星的孩子更優秀!

原來,該男子的兒子看了《戰狼1》、《戰狼2》、《流浪地球》等電影之後,非常崇拜吳京,想要成為和他一樣的人,便把吳京寫進了戶口本。

小學生把吳京寫進戶口本 | 80%父母都不知道,追星的孩子更優秀!

大家看了忍俊不禁,小孩子太天真可愛了!

有調皮的網友調侃:“愛你愛到戶口裡。”

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默默關注,有的則用行動表達出自己的崇拜之情。但提到“追星”兩個字,不少父母還是會聞之色變。

其實,人們“追星”的情愫淵源已久。

國外有研究表明,對偶像的崇拜並不是現代產物,從古希臘人民對奧林匹斯山上眾神的仰慕,到現在人們對明星的崇拜,這種情感一以貫之。

美國心理臨床助理教授約翰·盧卡斯博士說:“名人挖掘了公眾的原始幻想和基本情感,把人們從日常生活中‘拉’出來,讓他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追星是一種正常普遍的現象。

適當追星,崇拜有榜樣力量的偶像,反而有利於孩子成長。

01

偶像可以成為孩子奮鬥的目標

提到中國魔術師,你會想起誰?

即使對魔術界不瞭解,你也一定知道一個人:劉謙。

他上過春晚,獲得過第一屆世界魔術大賽最佳創意獎、國家魔術大賽的舞臺魔術冠軍等獎項,堪稱中國魔術第一人。

而這一切,始於7歲那年,他看到的一個叫大衛·科波菲爾的人。

在電視節目上,劉謙看到大衛將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給變沒了,在不到10秒的時間內。

他被這種古老藝術所震撼,被大衛的“神奇魔法”所折服。

從此,他“沒有一天不在想魔術、練魔術、看魔術、表演魔術”。他全身心投入到“追星”的道路,努力像自己的偶像學習。12歲那年榮獲臺灣兒童魔術大賽冠軍,從偶像大衛手中接過冠軍獎盃。

這次交接,也讓劉謙真正開啟了他的傳奇魔術之路。

小學生把吳京寫進戶口本 | 80%父母都不知道,追星的孩子更優秀!

劉謙和大衛·科波菲爾

孩子追的偶像身上,一定有孩子所欣賞嚮往的閃光點:外貌,才情,成就,品德等等。

“追星”就是向偶像追逐接近的過程。有自身閃光點的偶像,是人們前進路上的燈塔,點燃希望和光明。

正如“馬雲爸爸”在北大演講時所說的玩笑話:

“今天到北大演講,心裡特別激動。我一直把北大的學子當做我的偶像,一直考卻考不進,所以我想,將來有一天,我一定要到北大當老師。”

02

偶像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

西安新東方老師、牛津大學學霸何若東,分享過自己的成長經歷。

何若東說,自己小學時在英語課上表現平平,上初中後甚至有些吃力。這時他遇到了《哈利·波特》。看了電影后,他迷上了“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特森,關於她現實中的一切,何若東都想了解,甚至夢想和她約會一次。

當然,想走近艾瑪,英語必須非常好才行。於是何若東開始對英語學習產生前所未有的動力和熱情。之後努力學習,英語水平不斷增強,成功留學,獲得牛津和倫敦政經雙碩士學位。在2001年,終於幸運地得到了偶像艾瑪的簽名。

小學生把吳京寫進戶口本 | 80%父母都不知道,追星的孩子更優秀!

“赫敏”——艾瑪·沃特森

我們都知道,學好外語很重要:開拓眼界,提高能力,與時俱進,提供全新看世界的視角等。然而,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對學外語有牴觸心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不把學外語看成是任務,而當成是達成目標的手段,就一定能找到學習的動力。

正如網上有人總結道:

學韓語的多是追韓星的粉絲;

學日語的多是二次元愛好者;

字幕組大神多是歐美圈達人……

我的大學好友小黃就是一例。她是日本男星櫻井翔的“忠實鐵粉”,因為追星決定學日語,在校外報班學習,每週雙休日風雨無阻,最終成功考取日語N2證書,達到了日語基本交流無障礙的水平。

她學習小語種的目的,純粹而簡單:為了更加了解偶像所在的國度和文化。但恰恰是這種強烈興趣的驅動,使她學起來主動而認真。

小學生把吳京寫進戶口本 | 80%父母都不知道,追星的孩子更優秀!

櫻井翔

正如何若東所說:“孩子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做此事體現的能力;孩子的閃光點是父母最值得下功夫的地方”。

當孩子在追星過程中展現出了獨特的興趣、品質和能力,父母應感到高興,盡力鼓勵。

03

追星的時光 可見證孩子的成長

不少家長擔心偶像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殊不知孩子對偶像的選擇,本身就體現了他們現階段的追求。偶像隨著孩子自身的成長而變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幾年前,侄女非常崇拜一位年輕偶像,問其原因,只說“他好帥”。僅僅因為看了他主演的一部電視劇,便被那“高顏值”所迷住。

今年過年見到她,我特意提到那位偶像的現狀,本抱著多些共同話題的初衷,卻不料侄女並不領情:“我的偶像不是他了。”

我吃驚不小。

“現在我比較崇拜許嵩。他的歌經常由他一個人負責作詞作曲編曲,而且有首歌因為歌詞水平極高還被收錄到大學語文課本了,是不是很有才?他人也特別低調,專心做音樂,從不炒緋聞……”侄女的眼裡閃著小星星。

聽著這滔滔不絕的誇讚,我知道,她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追求外表,到追求才華、品格。這個轉變並沒有父母的刻意引導和灌輸。實際上,我哥哥和嫂子一直對女兒追星這件事見怪不怪,任其發展,用他們的話來說:“誰年輕的時候沒喜歡過幾個偶像,我當年還追齊秦呢!”

小學生把吳京寫進戶口本 | 80%父母都不知道,追星的孩子更優秀!

許嵩

果然,印證了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句話:時間是最大的革新家。

04

追星講求“度”

實際上,追星只是一種興趣,與玩遊戲、打牌等並無二致。

適度玩遊戲、打牌,大家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超過了限度,如逃課輟學玩遊戲,傾家蕩產去賭博,人們便覺得玩物喪志了。

同理,追星本身沒什麼,還有一些好處,但超過限度,便產生了所謂的“腦殘粉”。如果孩子追星到了極端狂熱的狀態,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父母就需要參與引導了。

2016年躥紅網絡的“虹橋一姐”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作為一個1998年出生的上海姑娘,她拒絕讀書,全職追星,“不辭辛勞”地經常在虹橋機場蹲點,要到不少明星的簽名照和合影,如楊洋、劉昊然、林更新等。

當時曝光一出,罵聲一片,連粉絲界都稱她為“奇葩毒瘤”。不少網友呼籲理智追星,勸導“虹橋一姐”迴歸學習,多讀書充實自己。

可見,追星追到瘋狂程度,是非常不理智也不利於正常生活的。

追星,不在於撕心裂肺地表白和放棄理智地跟隨。只有以偶像為榜樣,腳踏實地變成更優秀的人,讓偶像因此喜悅,讓你因此無憾,才是追星的真正意義。

正如將吳京寫進戶口本的小男孩,他喜歡的,是吳京在電影中表現出的男子氣概和愛國情懷,受到這種正能量影響,孩子也一定會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偶像是星,照亮孩子向陽的心。

只要孩子適度追星,追正能量的星,包容和理解,便是我們對此最好的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