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战役呢?如何评价这些战役?

咚咚每日心理学


侵我中华者,虽远必诛。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战争,本是属于两国内政事情,而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利益,毅然出兵干涉。



并且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不顾我国东北百姓安危,强行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1950 年11月,毛主席应金日成主席与朝鲜人民的要求,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一共打了五场比较大规模的战役,我认为硬碰硬的应该是松骨峰阻击战。

松骨峰阻击战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时期发生的一场战役,此时志愿军仍处在战略进攻阶段,而美军又节节败退。于是对企图通过三所里和龙源里边南逃的另一支美军队伍进行汇合,如果两军汇合就会重新储备力量,结果就无法想象。

接到命令的是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奉命穿插到龙源里附近一个制高点松骨峰。刚打完一场飞虎山狙击战的335团,已经非常疲惫。团长范天恩命令一营在美军未到达之时抢先占领松骨峰。


而一营的先头连是三连,三连连长带着疲惫不堪的战友连夜火速赶往松骨峰,并在天微亮时到达,但未来得及修筑战壕以及简单的遮挡工程,就看到了美军顺着铁路蜂拥而至。

三连战士任重而道远,在这里进行一场与美军的生死较量,欲将这群溃败的美军彻底歼灭。而对于美军来说,打胜了就是一条生路,若突不出重围,必定是死路一条,这场激烈的战争就此打响了。

三连最前沿的是八班,由他们先顶住美军的一次冲锋。为了打开这个生死要道,美军也是破釜沉舟不要命了。在距离美军只有20米的八班刚开始奋力防守,八班的机枪手杨文明第一枪迅速将美军第一辆卡车打中了。

枪声一响,排长王金侯立即带领五个士兵冲上了公路。面对坦克上射来的子弹如雨下,火箭筒射手首先把坦克打下来,为其他人制造有利机会。


火箭筒射手抵近向坦克射击,最终打下了一辆,而此时5班爆破组也成功打下了第二辆坦克。战士们又疯狂将手榴弹同时扔向汽车,一时间损坏汽车和坦克堵塞了公路,无法前进,车上的美军士兵不得不迅速调头往回跑。

第二次冲锋战打响时,团长范天恩担心阵地工事未修建,没有东西掩饰躯体,战士伤亡的几率就非常大。但打开步话机时却是一连串的英语,说明前线很有可能沦陷了,范天恩只好命令二营机枪火力前往救援。

而此时一营营长王宿启更是焦躁不安,三连人少而敌众,面对炮火连天的美军三连能顶到什么时候?为了协助三连,他立即命令一连和二连带好刺刀,前往协助。

美军的第三次冲锋开始了。这一次是在白天,美军驾驶飞机疯狂轰炸,在志愿军头顶投下来的炸弹和燃烧炸弹如倾盆大雨,美军士兵又架着大炮疯狂发射,因为他们若是再不突围出去就真的死于这山间了。


趁着阵地上弹片横飞,美军士兵冲向了松骨峰,于是一场面对面的刀刃战就要开始了。一连战士手拿刺刀,疯狂向美军刺去,硬生生生地将美军逼了回去。

美军迎战一连不成功,便转头向二连攻击,二连战士同样亮出了刺刀,向美军扑去。二连战士与美军血肉相搏,再次将美军逼退。而此时三连在正面顶着炮火,面对的是公路上数不清的汽车和坦克。

美军在战火燃烧得最猛的时候,进行了第四次冲锋,并且迅速冲向三连四班阵地,志愿军战士扛着机枪疯狂向美军士兵射去,一个倒下,另一个又从刚刚牺牲了的战友手中捡起机枪。

当机枪被打弯时他们又再次亮起刺刀,不停地向美军刺去。而此时已经有四辆美军炮车通过公路逃去了,军长下令必须将这些逃走的美军消灭掉。


团长范天恩顶着天大的压力,又抽出三营两个连去追击,守住松骨峰又是难上加难。追击的两个连最终难逃的士兵全部歼灭,但这一天中午,三连只剩下一半人不到了。

下午13时,美军又发起了第五次冲锋。由于前四次美军都被逼退,这次更加凶猛,兵力也越来越多,而三连可以战斗的士兵越来越少。

三连排长已经壮烈牺牲,班长主动挑起担子,带领三连战士继续拼命镇守。由于敌人太多,通讯员与炊事员都一齐参与,此时指导员杨少成的子弹已经用完,他端着刺刀冲向敌人,高呼:“同志们,坚守阵地!”。

喊完便将最后一个手榴弹引爆,和围着他的数倍敌军同归于尽。战士们看到这一幕,含泪冲向黑压压的美军。他们没有了子弹,但他们无所畏惧。

他们用刺刀捅,有些刀都被捅弯了,就拿工兵铲劈,用脚踢,用拳头打,用嘴巴咬,拿木棍当大刀。甚至在死的时候,都还有着打美军的姿势或者嘴里含着美军的耳朵,就这样拼命守住阵地。


有些战士的棉衣被火烧着了,就奔向美国士兵,死死抱住,与敌军同归于尽,美军恐惧不已。这是三连最后一刻,他们拼尽全力死死守着阵地。美军的第五次冲锋又失败了,但三连也只剩下了7个人。

美国在二战中,国土没伤到一分一厘。并且在二战大发战争财,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型武器。而我们刚刚建国,百废待兴,军事武器还是很落后,这样的力量悬殊,对于一个连来说要顶住美国一个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用了32架飞机,而我们当时能打下美国战机飞机的武器少之又少。面对敌人疯狂的轰炸,还有10余辆坦克的疯狂扫荡,而我们只能用手榴弹对付坦克。

但志愿军以100人不到,为了一个民族的希望,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死死顶住了美军一个师,并且是全副武装将近20000人八个小时的疯狂攻击。


美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我们每牺牲一个军人,他们要用七倍数量来换,这在美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彭总对这支部队赞不绝口,这支部队也有了万岁军的美誉,并成为保卫中国首都北京的“御林军”。

而我只想说,感谢每一位在战场上为了民族尊严、为了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战士,也希望我们后辈之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别让我们的战士流血又流泪。


史之策


1950年11月29日凌晨,一个浑身是血的土耳其士兵跑进了美军第2步兵师师部,报告说隶属于“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土耳其旅刚刚遭受灭顶之灾,5000多人的一个旅只剩下不到两个连的建制。美军师长凯泽少将半信半疑,因为就在昨天,这个土耳其旅还兴高采烈的报捷,声称消灭了大批“敌军”并英勇守住了阵地,后经美2师情报官核查,原来被打死打伤的全都是溃逃中的南韩军队。



重创土耳其旅的正是志愿军第38军114师,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发起总攻之前,第38军主力奉命穿插敌后三所里和龙源里地区,彻底封闭当面美军退路以便围歼之。而土耳其旅驻防的戛日岭正挡在114师的穿插路线上,38军军长梁兴初决心夜袭解决该敌,以尽快到达指定穿插位置,我军仅用两小时战斗就拿下戛日岭主峰,随即猛扑三所里。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首批入朝部队是第四野战军的精锐,连“志司”都是以四野第十三兵团部为基础组建的,然而他们迎来的军事主帅却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老总,性格和作风都确实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在第一次战役中,作为曾经的四野王牌第一纵队,38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打好,彭总是骂了娘的,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准备打场翻身仗。



(38军军长梁兴初)

第38军113师338团山地强行军145华里,先敌五分钟抢占三所里高地,不仅美军第2师师长凯泽呆若木鸡,也震动了“联合国军”的整条战线,如此大后方关键部位的丢失,意味着清川江北岸地区的美军第2师、第24师、第25师、英军第27旅、南韩第1师和土耳其旅残部、全部陷于志愿军的包围圈之中,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紧急下令所有部队南逃,目标是半岛蜂腰部最狭窄的顺川及肃川地区,连远在日本的麦克阿瑟也停止了记者“吹牛会”。

美军的重型机械化部队必须依赖公路,因此由价川经三所里再到顺川的公路成为生死交通线,为了逃出合围圈,美军集中所有的陆空火力倾泻在三所里高地上,试图不顾一切冲破38军阻击线,于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打响了。在北方,志愿军第40军、第39军、第50军和第66军等20万大军正全力压缩正面之敌,彭总也给第38军发来一道严厉的命令:“给我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松骨峰战斗)

于是,第38军所属的第112、113、114共三个师的干部战士,与南逃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杀,尤其是位于龙源里东北的“松骨峰高地”,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读过的课本《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史原型。到11月30下午1时,美军已经连续组织了五次冲锋,坦克、重炮和空中火力已经将山头削下去一层,志愿军战士仍然死战不退,在逃跑和救援之敌的南北夹击下,伤亡几乎殆尽但阵地却岿然不动。

黄昏时分,追杀的志愿军主力部队到达战场,从各个方向开始围歼敌人,被切成一个个小股的美军开始四下逃命,并拼命向天空中企图解救他们的飞机摇晃着白毛巾,聪明的志愿军战士也如法炮制,陷于懵圈状态下的美军飞行员只能向司令部报告:完了,他们完了。

(第二次战役要图)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我军取得超出预定计划的胜利,共毙伤俘敌36000余人,其中美军24000余人,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翻车身亡,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并成功将战线推至“三八线”两侧地区,也成为美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最大的一次失败。是役,四野王牌第38军与装备和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强强碰撞,打出了赫赫军威!

1950年11月30日夜,已经连续六昼夜没合眼的彭总给38军发来电报:“此战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113师行动迅速。。。战果辉煌,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彭总意犹未尽,亲自在电报结尾添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万岁军”一战封神,从此名震天下。

(电报原稿)


度度狼gg


黑山阻击战:廖耀湘拼命想南逃,梁兴初奉命死守三天!

一方是斗志昂扬的解放军,一方是仰仗武器优势逃命的国军。

死守黑山的是梁兴初的东野第十纵队,下辖:28师,29师,30师,共计2万人。梁兴初是我军老将,参加过长征。手下的第十纵队虽然只组建一年,士兵大都是日制装备,重火力只有三个山炮营。但是,战斗意志顽强。而且,第十纵队在辽沈战役开始之后,一直没有实际参战,而是到处挖阵地,盯梢,早就憋坏了。这下好了,要大干一场了,梁兴初这次接到的任务是死守黑山三天!

拼命想冲过黑山的是廖耀湘的“西进兵团”10万余人。廖耀湘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又被蒋介石送到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回国后,曾出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廖耀湘这次率领的“西进兵团”下辖新一军,新六军,新三军,71军,49军,青年军第207师,三个骑兵旅以及战车重炮等部队,共计12个全美式装备师,11万人。“西进兵团”于10月8日开始,从沈阳向锦州攻击前进,妄图配合“东进兵团”支援锦州(锦州被解放后,廖耀湘的作战计划改为从锦州突破南下),打通辽西走廊。

10月15日,解放军攻占锦州,五天后,东野下令包围廖耀湘兵团。于是,东野下令梁兴初的第10纵队在黑山和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不让廖耀湘南下和“东进兵团”汇合。等主力到达后,配合主力围歼廖耀湘。

10月22日,廖耀湘兵团先头部队到达黑山和大虎山一线,次日早上开战。廖耀湘这次对于突破解放军黑山防线不仅是“志在必得”,也是“救命”的“必经之路”。而对于梁兴初也收到了林彪“决死一战”的命令,只要坚守三天,就能全歼廖耀湘。所以,这场战役将是一场惨烈的阻击战。

战斗开始后,廖耀湘部为了夺取黑山阵地,对解放军阵地展开疯狂炮击。我军为了守住阵地,多次和国军展开白刃战。而廖耀湘不仅组建了“尉官敢死队”,甚至命令炮兵向正在白刃战的阵地开炮。也是因此,前方阵地多次易主,包括在101高地在内的高家屯一线在第二天就被廖耀湘攻破。

梁兴初说:部队打剩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剩一个营,我当营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

在坚守的第三天,深知101阵地重要性的纵队司令梁兴初打电话给28师师长贺庆积:老贺!马上就反(攻),你反我反?!你不行,我就上!

贺庆积:“用不到你!”贺庆积亲自上阵,组织两个连进行反击。

(梁兴初)

战役结束后,101高地变成了99高地,被炮弹削低两米!上面的弹坑数量多达6000余个!第十纵队70%的人都牺牲在101高地。

廖耀湘打了三昼夜以后,开始撤退,向营口逃窜。梁兴初根据东野命令,配合主力部队,对廖耀湘展开追击。激战至28日早上,廖耀湘部被围歼在辽西走廊,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被俘。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历史上“硬碰硬”的战役,应该以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为最。

这场战役中,美军的军事装备足够硬!

这场战役中,中方的战斗意志足够硬!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爆发,此战,美军调集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要知道,当时的志愿军,守卫上甘岭高地的只有两个连,200多人!如果你计算一下,就会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每人头上都有近一万发炮弹,可想而知,上甘岭上的志愿军战士有多么艰苦。

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炸中,为了躲避美军炮弹,志愿军纷纷躲进坑道之中,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战士被强大的冲击波震得磕破牙齿磕破舌头,有一位17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

炮兵轰炸过后,我军开始和美军交火,一开始班长让全班全部压上去,打退了美军4次冲锋,但全班就剩一个人了。后来为了减少伤亡,我军在与美军正面交锋的战士改成了一个三人小队,伤亡一个补充一个,这种战术下,大大减少了美军炮火造成的伤亡。仅仅一个上午,美军攻击部队七师三十一团的二营、三营损失均超过了70%,损失极为惨重。

在这惨烈的战场上,守卫上甘岭的1连和9连,不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武器消耗也很大。发射了近四十万发子弹,投掷手榴弹、手雷近万枚,打坏10挺苏式转盘机枪、62支冲锋枪、90支步枪,占全部武器的80%以上!

直到地面阵地几乎全丢,我军仅剩数十人转入坑道,我军后方才知道上甘岭危急,于是15军的45师,44师才发起反攻。

即使是主攻的45师,也根本谈不上优势兵力,到10月20日,崔建功师长汇报部队伤亡已超过3500人,一三四团和一三五团总共只剩下二三百人,一三四团团长张占元表示还能组织机关和勤杂人员继续战斗。

45师有一位战士,就是我们熟知的黄继光,这一战,他和两位战友一起爆破敌人机枪堡,战友牺牲了,他也受伤,最后他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壮烈牺牲。

因为兵力不占优势,我军决定放弃表面阵地的不断争夺,而是与美军进行坑道作战。战役进入第二阶段。补充部队进入坑道,全部听从八连连长李宝成指挥。

坑道作战中,我军白天要承受敌人猛烈的炮火,晚上则是主动和出击,每天都要承受一个班的伤亡,到后来45师的师团两级机关几乎连勤杂人员都用光了。坑道中的补给也是大问题,当时我军是谁能送一个苹果进入坑道,就是二等功。

坚守坑道的八连,成了我军的特功八连,永远的英雄部队。

在战役第三阶段,我军开始反击,九十一团八连王万成和朱友光抱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其中的王万成,就是《英雄儿女》中主人公王成“向我开炮”的原型。

20日,高守余一个人守在6号阵地,用手榴弹、爆破筒独自裹伤而战,击退了韩军六次冲锋,没有任何支援,从天亮到黄昏连续作战,只吃了三颗糖果。

还有一位新战士胡修道,全班牺牲后他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

上甘岭战役,美军伤亡15000人,而我军伤亡11500人,在巨大的伤亡和志愿军顽强的意志之下,美军选择放弃继续进攻。

永远铭记共和国英雄们!!


历史知事


粟裕将军和张灵甫打的孟良崮之战,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硬碰硬的一场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所带的国民党74师,是蒋介石王牌中的王牌军队。

这支属于蒋介石的嫡系中的嫡系军队,可以说注入了蒋介石的大量的心血,是被蒋介石最给予厚望的一支军队。

那时候蒋介石最好,最先进的武器,都用在了这支部队里。

当然了张灵甫也是一个战功赫赫的战场名将,蒋介石能把他放在自己核心部队里当师长。

可见,张灵甫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当时张灵甫所带的74师,是想一举歼灭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

在华东这片土地上,国民党的军队,聚集着几十万的兵力。

当时,粟裕也明白国民党的想法,所以,粟裕尽量不选择和国民党正规部队发生直接的冲突。

这一时期,粟裕主要是以打运动战,游击战为主。慢慢的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当然了有合适的机会,他也会集中我军优势兵力,给敌军以猛烈的进攻的。

粟裕将军采用的这种灵活作战的方式,让国民党的军队大为脑疼。

因为他们带着大军团,等于是被粟裕牵着鼻子走,想打又打不着,不打蒋介石催促的又很厉害。

不过更让他们头疼的是,一旦他们放松了警惕,很可能就会被粟裕所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给予猛烈的一击。

面对这种局势,七十四师的张灵甫想做先头部队,进攻我军在中原地区的指挥总部。

粟裕得知这一情况后,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以往中原野战军的作战方式,基本上都是以集中我军优势兵力,打国民党最弱的军队。但是,粟裕决定这一次,改变一下打仗的方式。

要打就打国民党最厉害的一支军队,因此,粟裕把目标锁定在了张灵甫所带领的七十四师。

粟裕正好把歼灭张灵甫的地点,定在了孟良崮这一带,正好张灵甫的大军,向这里挺近呢。

张灵甫之所以敢孤军前进,他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绝对不敢向他这个精锐部队下手的。

第二,即使粟裕敢向他下手,周围的国民党军队肯定会来增援的,这样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孤军无援的地步。

第三,若是粟裕不敢打他,华东野战军的指挥部,就被张灵甫给吃掉了。但是,粟裕若是打他,他也不怕,说不定他会把所有的华东野战军给吸引过来。

只要他能牵制住华东野战军的大部队,附近的国民党军队来救援的时候,就会把华东野战军给包围住,然后把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一举歼灭。

不得不说张灵甫想的确实很周到,似乎粟裕怎么打,都是一个败。

但是,实际上战争一打想,所有的问题,都不想张灵甫想的那样了。

战场上充满着很多确定性,有的时候计划很完美,但是不一定能实现。

粟裕调动了全部华东野战军来围攻张灵甫,但是,令张灵甫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国民党内部出现了问题。

张灵甫是把华东野战军给牵制住了,但是,距离张灵甫最近的国民党军队,并没有来救援他。因为国民党内部党派分争很严重,正可谓是矛盾重重。

蒋介石的王牌军队被围了,其它边缘军队,都等着看这支王牌军队的热闹了。

直到张灵甫所带领的七十四师,全部被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给歼灭了,国民党的军队也没有来到。

尽管蒋介石在得知七十四师被围之后,心急如焚。

他调集了周围很多军队火速来援,但是,等他们来到孟良崮之后,华东野战军已经打了胜仗,撤离孟良崮三个小时了。

也就是说,他们的救援晚来了三个小时,蒋介石的嫡系中的嫡系七十四师,就这样被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给消灭了。

不过后来想想,若是张灵甫在能多坚持三个小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


史学达人


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高达100万,日本方面投入了8个师团和两个旅团20万人,死伤达到4万余人。中国军队则是倾尽全部精锐投入战斗,德械师,中央教导总队,机械旅全都投入了淞沪战场。此战,中国军队当年死伤达到了30多万,不亚于一场南京屠杀。淞沪会战,战略层面上来说没有花招,没有阴谋,双方都是不停的增兵,不停地进攻。


罗店绞肉机。罗店是上海西北郊的战略要地,它的得失直接影响到整个上海的战局。奉命保卫罗店的国军11师师长彭善开战之前就决定以鲜血护卫罗店,开战以后,中国士兵在敌人的强大炮火之下和日军展开冲锋,罗店的一街一巷都洒满了11师士兵的鲜血,罗店成为了“绞肉机”。

松江保卫战。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以后,蒋介石为了防止日军对上海守军侧面形成威胁,急令东北军吴克仁67军增援松江。东北军本来和日本人就有深仇大恨,这次抗敌早就抱着必死的决心。67军苦战三天三夜,无奈日军火力太猛,最终突破67军防线,进入松江城。67军军长吴克仁战死,67军全体壮烈殉国,魂归白山黑水间。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校尉级以上军官阵亡上千名,少将以上军官10多名,包括黄梅兴,蔡炳炎,杨杰等等,他们大多数人还很年轻,而在国家大难面前选择了英勇捐躯,实为我华夏千百年之英魂。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枪对枪,刀对刀的战斗实在是“硬碰硬”的典范,否则上海守军也坚持不了三个月之久。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历史上共发生过两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大战,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我就从这两次世界大战中挑出两场规模最大的,最具有转折性的硬碰硬的战争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战时期凡尔登战役又称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争持续了长达10个月之久。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由于战争的惨烈程度,该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和法国和德国进行的一场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本次战役法国集结了75个师,约114万人。633门火炮。


德国集结了50个师,约125万人。1240门火炮,其中重炮占了683门。飞机将近200架。

战争开始之初,德国军队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8个半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发炮弹,先头部队更是用火焰喷射器扫清战壕。而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就出现在凡尔登战役。法国方面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甚至在战争中期德军还使用了毒气攻击。战争结束之后据统计,本次战役双方共投入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创造了战争史记录,使凡尔登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本次战役也是一战的转折点。

二战时期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


当时德国奉命攻占斯大林格勒,德国第六集团军集结了约200万人。1216架飞机和10290门火炮,675辆坦克。




苏联方面集结了250万军队。1350架飞机、计155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强击火炮。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战后西方学者估计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85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而苏联方面的估计消灭轴心国部队150万人。这里面应该把初期被包围的德国第六集团军也算上了。而作为本次战役的另一方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红军具体伤亡人数约48万人人死亡,65万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约113万人。



以上两场战役基本上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双方死磕的战争。而这两次战争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再也没有哪次战争可以超过超过这两次的战役。不论是在伤亡人数还是在影响上。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小小小百科全书


在那异国他乡,有一处丘陵,其中有方圆不过 3.7 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那就是上甘岭。

战前战术布置会议结束之后,彭德怀单独留下了15军军长秦基伟。两人面对着钉在墙壁上的作战地图,一阵沉默。很长时间后,彭德怀对肃立身边的秦基伟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此时的驻韩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是范佛里特,他是个非常典型的崇尚唯火力制胜论者,一向极力主张采取猛烈的火力覆盖,最大限度的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以便在进攻中减少己方力量的消耗和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他指挥的战斗必定会有巨大的弹药消耗,一场战役后数量大的惊人的弹药消耗量也就被戏称为“范佛里特弹药量”。

上甘岭战役打响的第一天,范佛里特就祭出看家本领,充分发挥联合国军的火力优势,将“范佛里特弹药量”倾泻在上甘岭上,这一天就大概消耗了三十余万发炮弹以及五百多枚重磅航弹。我方15军曾经在上甘岭上奋战四个月才建立起来的地上工事,完全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荡然无存。上甘岭上寸草不生,表土层完全被炸松,山体岩石都被炸出,和弹片掺杂在一起。

与“范佛里特弹药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志愿军的反击炮火,第一天,志愿军只打出了三千多发炮弹,即使是在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我们的志愿军炮兵,炮火密度最大的时候,每天的总发射量也达不到4万发的弹药消耗。

但是志愿军在如此猛烈的炮火打击中坚持下来了,《第十五军军史》中有记载,上甘岭战役打响的那天,也就是14日一整天的时间内,志愿军伤亡500余人,但是却打出了歼敌1900余人的战绩。至于“联合国军”的统计则是伤亡合计约千人。

从这一天开始,双方在这两处小山头上不断增加筹码,增加兵力反复争夺,多次易手。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就曾经评价过:“(上甘岭)开始为有限目标的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救面子的恶性赌博。”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反复拉锯,双方共投入兵力近11万人。我方统计,志愿军合计伤亡11529人,但是战果斐然,毙、伤、俘敌共25498人(“联合国军”统计己方伤亡9000人)。

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无所畏惧,英勇的中国军人所以无敌!


废墟的沉默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将军带领的中原野战军,对阵国民党黄维带领的整编12军。这一战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硬碰硬的一场战役。

当然了这场战役,也属于是淮海战役,开战以来所打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无论对共产党来说,还是对国民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

为什么说黄维带领的整编12军厉害呢?

因为这是蒋介石新编的一支军队,他把所有能打的,属于他的嫡系的军队,都放在了这个12军之中。

整个12军有12万人,他们全部都是美式装备,飞机,大炮应有尽有。

这支军队整编好之后,为了防止派系分争,蒋介石特意任命威望比较高的黄维,来担任总司令,胡琏做副手。

蒋介石把这样的一支军队,交给黄维来领导,可见,蒋介石对淮海战役的重视。也足以见得黄维在蒋介石心理的地位。

不过,黄维自从带领着整编12军出发开始,沿途就受到了解放军的侵扰,但是,都不是大规模的,而且解放军打完就跑,并不恋战,这让黄维心理没了底。不过还好,他们人多武器精良,所以,他们也不怕。

解放军和黄维对阵的,正是他的老对手刘伯承。

刘伯承在得知黄维这支部队,前往中原来的时候,他就瞄准了,这个庞然大物。

若是想要让中原野战军,名扬于天下, 对于刘伯承来说,就必须要啃下这个硬骨头来。

为此,刘伯承还给远在中央的毛泽东写了一封请示信。

黄维带领的整编12军,毛泽东当然是知道的了,毛泽东告诉刘伯承,可以拖着这支军队的进军速度,为粟裕带领的华东解放军,争取时间。

此刻粟裕正在北面碾庄的战场上,和黄百韬的兵团作战呢?

但是,毛泽东也没有说,不让刘伯承打黄维,只不过敌我力量太悬殊了。打黄维肯定不好打赢的。

不过刘伯承一直在秘密监视着黄维的部队,再加上黄百韬兵团告急,蒋介石命令黄维去救援被围碾庄的黄百韬兵团。

这一情况被刘伯承知晓了,刘伯承将计就计,派陈赓带领386旅,把黄维引诱到双堆集这个地方。

刘伯承就打算把黄维歼灭在双堆集。

陈赓这个旅,是当时最能打的一支部队,他们和黄维的12军作战,采用且战且退的战术,黄维果然中计,被陈赓引诱到了,刘伯承早就扎好的口袋阵中。

说实话当时的黄维也太狂傲了,他就没看好过中原野战军,因为他带领的士兵又多,武器装备又先进,在他看来这样的一支军队,怎么可能打败仗呢?

中原野战军的武器装备,根本就没办法和他们比。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黄维被围困在双堆集后,他所没有料想到的东西都发生了。他们在被围困之后,即使用飞机,大炮不断的轰炸,也突围不出来。

此刻,黄维还不知道黄百韬军队,早就被粟裕的华东野战军给灭掉了。

而且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也前来支援刘伯承所的中原野战军了。

也就是说黄维所带领的整编12军,是在和解放军的中原野战军以及华东野战军在作战。

合两大军之力,黄维想要突破重围,简直是如同天方夜谭一般。

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火力十分的勇猛,解放军只能深挖战壕,一点一点的向双堆集靠近,这一时期蒋介石也有派自己的二儿子带兵来救援,但是,他们打了几枪就跑了。

因为整编12军被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已经救不出来了。

蒋介石这时候,也不敢派军队来救援了,所以,他先是让黄维就地待命,等他的消息。

黄维以为自己被蒋介石放弃了,所以,他就选择了夜袭,想要突围出来。

为什么黄维要这么急着突围出来呢?

因为没有吃的粮食了,能打的子弹也不多了。最终黄维没有突围成功,只好投降,黄维被俘虏。

这就样刘伯承打赢了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奠定淮海战役的胜利。


汉史趣闻


历史上有很多“硬碰硬”的战役,但今天,在这里,我只想提一个,一个了解之后能让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澎湃,潸然泪下的战役—石牌保卫战。



1943年5月湖北宜昌,一个位于长江南岸的小村落—石牌注定要被载入中国史册和世界战争史册,石牌是湖北进入四川的长江航道要塞,在那个时候想从湖北进入四川陆路是不行的,只能走水路,而想要走水路,就必须要拿下石牌要塞,打通航道,只有如此日军才能趁机攻陷重庆,彻底消灭中国军民的抗日之决心!所以中日双方均知道石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国军在此构筑防线,而日军则摩拳擦掌,准备一举拿下石牌。


于是石牌保卫战爆发了,进攻石牌的日军主力是在中国未尝一败的第三,第十三师团,防守石牌的主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第18军,而防守石牌最中心地带的就是胡琏率领的第18军第11师,请大家记住这支部队,记住这位将军,因为在不久后这支部队将会感动我们每一个人。

决战前夜,胡琏将军写下遗言及多封诀别信。他在信中盼望父亲保重身体,对自己结发爱妻,则直截了当地交待后事:等儿子们长大,都要去当兵报国。然后带着11师全体将士对天起誓:“决心至坚,誓死不渝。生为军人,死为军魂。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并把指挥部迁移至前线,以表决心!后来陈诚问他守住石牌有无信心,胡琏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胡琏和11师全体将士就是带着这种必死之心走上石牌前线的。


石牌保卫战打响后,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和数倍于己的日军的疯狂进攻,11师将士们没有一个退缩,双方士兵你攻我守,战事持续两天后,双方均死伤惨重,然日军凭借装备和人数上的优势,连续突破11师防线,而11师将士还是没有退缩,所以战役打到后期,双方士兵已经相隔越来越近,甚至已经近到双方士兵能彼此看到对方脸庞,近到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近到仗已经打到无法再开枪的程度了。

于是11师将士们在胡琏将军的指挥下全体上刺刀,与日军陷入肉搏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就此爆发……

于是,这场决定中日战争胜利的战役,抗战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战役在进入到最关键,最激烈的时候,战场上的枪炮声突然戛然而止了!

是战役结束了吗?是日军胜利要进军重庆还是国军艰难守住石牌呢?都不是,相反的,这安静的三小时将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整整三个小时,石牌战场没有一丝的枪炮声,整整三个小时,11师的将士们在和日军进行硬碰硬的肉搏战!

整整三个小时,两军在一个小小的小山岭上刀对刀的对刺,敌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同等血肉之代价!中日双方反复拼杀,日月星空都为之黯然失色!

据曾经参战的老兵回忆:“当时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两军在反复互相冲杀,阵地前沿两军的尸体好像金字塔那样堆着。”

《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写在这场白刃战中战死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吸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就这样,三个小时后,战场彻底安静下来,1500名中国士兵静静地躺在中国最美的山河之中。他们三小时前还曾英勇地战斗,此时却安静、腼腆的躺在那里,像睡着了一般,只不过他们永远不会再醒来。


中国军队的阵地没有丢失,败退的是日本人!

石桥保卫战我们赢了,而包括11师在内的一万余将士将长眠在此,他们的英魂将继续守护着这个地方。

一寸山河一寸血,向国军英烈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