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鴨和芷江鴨, 哪一隻鴨子更能挑逗你的味蕾?

關於吃鴨子這件事,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北京烤鴨和芷江鴨,其二者均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製作的起因都和鴨毛難拔有關,可製作方法卻又完全不一樣。

北京烤鴨的起源要上溯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克南京,並在此稱帝。坐上九五之尊的寶座後,嚐盡各種皇家美食,總覺得這些高大上的美食,竟比不上自己兒時與小夥伴們偷出財東老爺的鴨子在野地裡烤來吃的味道,於是就吩咐御廚按照他兒時的方法烤只鴨子吃。御廚接令,心中竊喜,原因是這鴨子的絨毛甚難拔除,倘若皇帝要煮或者燉著吃,就必須將那絨毛拔得一根不剩,若是吃出一根毛來,那可是要掉頭的。而烤著吃,一把火過後,絨毛燒得乾乾淨淨,就算味道不達聖意,總不至於掉了腦袋。

南京民間一直有“燒鴨子”的做法,類似烤鴨,廚子曾經習得,在“燒鴨子”的基礎上,摻雜皇帝的兒時經驗,做了一個地爐,爐身用磚砌成,大小約一米見方左右,內置炭火,專挑南京的湖鴨放置於爐內,由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燜烤,這便是最早的燜爐烤鴨,燜爐烤鴨外皮油亮酥脆,肉質潔白、細嫩,口味鮮美,朱元璋嘗過之後,龍顏大悅,重賞廚子千金。自此,朱元璋對於烤鴨的熱情恰似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欲罷不休,每天不得少於一隻,且下令烤鴨只能供給皇宮宴用,民間不得流傳此法。

北京烤鴨和芷江鴨, 哪一隻鴨子更能挑逗你的味蕾?

正在片皮的北京烤鴨

朱元璋很樂於將美食與家人分享,但不是所有愛吃鴨子的家人能夠獲此殊榮,譬如四王子朱棣,這位頗有軍事天賦的王子一直不受朱元璋待見,每次吃鴨子都沒有他的份,可他偏偏遺傳了朱元璋視鴨如命的天性,每次見到別的家人享用烤鴨,而自己不得,心中未免氣憤。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是想得到,有一日,乘人不備,便偷偷吃了一塊,不料卻被他的侄子朱允炆撞了個正著,並立即告了御狀。朱元璋龍顏大怒,但又不好意思為了一塊烤鴨肉公開處罰,便以“邊境混亂,你該發揮你的軍事才能,為國家出點力了”為由,將朱棣貶到了北京戍邊。

也有不愛吃鴨子卻屢屢獲得殊榮的,比如那位告了朱棣御狀的朱允炆。俗話說得好:爹孃疼滿崽,公婆寵長孫。朱允炆是朱元璋還活著的孫子輩中最大的,又是皇太子朱標的兒子,朱標英年早逝,因此朱元璋對朱允炆格外疼愛,幾乎每天享用烤鴨,都要帶上這個寶貝孫子。可是朱允炆一點都不喜歡吃烤鴨,但為了將來的皇位,只得強裝歡顏,硬生生塞進肚內,每次吃完都要找個沒人的地方吐半天。

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登上龍椅,即為建文帝。建文帝對吃烤鴨深惡痛絕,也疼恨一切吃烤鴨的人,如今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利,自然要清掃他心中極度厭惡的吃鴨惡習,恰好朱元璋分封的二十多位藩王大多數都特別喜歡吃烤鴨,所以建文帝以此為由,發起了一場浩大的削藩運動。

北京烤鴨和芷江鴨, 哪一隻鴨子更能挑逗你的味蕾?

永樂大帝朱棣

先帝駕崩,朱棣正可以痛快地吃烤鴨,不料新皇帝乾脆禁止吃鴨,他本來就不服這個小屁孩登上皇位,何況這廝還告過自己的御狀,樑子早就結下了,知道遲早兩人會幹上一架,於是便趁建文帝收拾其他藩王時,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一不做二不休,愉快地造起反來,他當時的口號是:“打倒朱允炆,人人吃烤鴨”。

建文帝的軍糧是他奶奶馬氏發明的“老婆餅”,馬氏發明的老婆餅是給朱元璋專用的,所以朱元璋用之,屢用屢爽,能夠屢戰屢勝,。可朱允炆作為馬氏的孫子,也用老婆餅,明顯不合時宜。最終,吃素的幹不過吃葷的,建文帝雖有六十萬大軍,最終還是被朱棣的區區十萬人馬像片皮烤鴨一樣,片片凌遲,片甲不留,這一架,一打就是兩年多,歷史學家將之稱為“靖難之役”。

經此一役,朱棣走上歷史舞臺,即明成祖,年號永樂,後人叫他永樂大帝。而所有的歷史學家都認為建文帝從此下落不明,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建文帝被朱棣罰去北京南苑養鴨子去了,每天建文帝站在南苑的小溪畔,看著鴨子自由自在的在水面上遊弋,悲傷便逆流成河。

北京烤鴨和芷江鴨, 哪一隻鴨子更能挑逗你的味蕾?

掛爐

隨後,朱棣認為以往的朝代以南京為首都,都是短命的朝代,頗不吉祥,便乾脆將首都遷到了北京,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允許烤鴨技術在民間流傳,於是第一家專業烤鴨店“便宜坊”開業,堅持南京的燜爐烤鴨技術,直到現在。而永樂大帝宮內的烤鴨早已偷偷換成了掛爐烤鴨。掛爐烤法,以棗木、梨木等果木為燃料,用明火。烤出的鴨子外觀飽滿,顏色呈棗紅色,皮層酥脆,外焦裡嫩,並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細品起來,味道更加美妙,尤其是烤出的鴨子皮很薄很脆,成為烤鴨最好吃的部分。永樂大帝將這種烤法正式定名為“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一路走到現在,早已走出皇宮,如今,全聚德已成了它的代名詞,但一直走的都是高大上的路子,以往尋常百姓基本上是高山仰止,輕易不敢品嚐。

北京烤鴨和芷江鴨, 哪一隻鴨子更能挑逗你的味蕾?

北京烤鴨

關於鴨子絨毛難拔的問題,到了湖南,簡直就不叫問題,著名的永州血鴨,就是用鴨血拌著鴨肉爆炒,顏色變得黑糊糊的,掩蓋了鴨子還有絨毛的問題,就連精明蓋世的太平天王洪秀全也被蒙在鼓中。

而芷江人,更加粗暴,兩句話:“鴨毛可以當青菜”,“鴨毛吃得一斤,雞毛吃不得一根”,直接將鴨絨變成了食物。當然,這只是一種調侃,事實上,芷江鴨的製作,必須要有猛火爆炒,直到鴨肉炒得焦黃,方才放入佐料燉煮,當鴨肉變得焦黃時,鴨絨早已被猛火炒得無影無蹤。

芷江鴨原先又叫土匪鴨。新中國成立初期,芷江這座抗戰名城一度成為國民黨殘部反共的指揮中心,當時叫湘桂黔邊區反共遊擊縱隊,司令楊永清,副司令姚大榜,兩人都是臭名昭著的土匪。楊永清酷愛吃鴨,他吃的鴨子必須由他本人親手炮製,方才吃得放心過癮。那位姚大榜,就是《烏龍山剿匪記》裡田大榜的原型人物,大家都知道,這人七十多歲還能追上一路狂奔的野狗,抓住狗尾巴。卻不知他的水性也好得無比變態,這傢伙喜歡潛到水底,游到鴨子下面,將別人的鴨子無聲無息的拉入水底偷走,然後送給楊永清。

土匪的心思常人難於理解,楊永清特別喜歡做姚大榜偷來的鴨子,他變態地認為偷來的東西更香。楊永清炒鴨,只用七八月出土的仔姜和應時的辣椒以及打成結的香蔥,量必須多,一隻鴨子,少不得一斤辣椒、半斤仔姜、三兩香蔥。先將鴨頭、鴨屁股、鴨腳、鴨胗等爆炒至焦黃,再放入其它鴨肉,一半仔姜,將所有鴨肉炒至焦黃後,把剩下的姜和辣椒放入,再放鹽調味燉煮,起鍋前下香蔥結。出鍋後的鴨肉酥軟,色澤黃亮,吃起來肉汁酥香,油而不膩,讓人慾罷不能,無論下酒還是吃飯,都是良品。

北京烤鴨和芷江鴨, 哪一隻鴨子更能挑逗你的味蕾?

盆裝芷江鴨

這種做法,被芷江人紛紛效仿,但畢竟是臭名昭著的土匪的做法,取名土匪鴨,也有辱鴨子的美譽,因其主要佐料是仔姜,故取名仔姜鴨,因仔姜與芷江諧音,最後索性改名為芷江鴨。如今的芷江鴨增加了八角、桂皮、生抽老抽等諸多調料,且辣與不辣,因人制宜,與當初的土匪鴨,味道有較大出入。

北京烤鴨的吃法一般都是沾著蘸料吃,有蘸白糖的,也有沾甜麵醬和蔥條或者蒜泥的。正宗的北京烤鴨,只有在較為高檔的餐館才能吃到,享用者大多出於應酬,於很多人而言,享用北京烤鴨,猶如古時候的文人騷客,欽慕青樓的花魁,散盡千金,一親芳澤後,走出青樓,心中長嘆:原來不過如此!於是心疼銀兩數日。

芷江鴨走的是平民路線,大小家庭都能享用得起,芷江人吃芷江鴨,無論春夏秋冬,都喜歡架個爐子,即打個小火鍋,然後放廣荷。廣荷又名芋荷,漢朝的東方朔 《七諫》曰:“拔搴玄芝兮,列樹芋荷”,說的就是這東西,鴨子出鍋前,放入切成段的廣荷,煮幾分鐘便可出鍋,下酒吃肉,下飯吃廣荷,只有這時芷江鴨才實現它真正的價值。於我而言,芷江鴨好似熱戀之中卻又兩地分居的戀人,日思夜想,欲罷不能。

北京烤鴨和芷江鴨, 哪一隻鴨子更能挑逗你的味蕾?

小火鍋形式的芷江鴨

北京烤鴨和芷江鴨, 哪一隻鴨子更能挑逗你的味蕾?

廣荷

北京烤鴨PK芷江鴨,一個陽春白雪,適合高消費;一個下里巴人,走入尋常百姓家。孰高孰低,見仁見智。只是,我們造不起一座烤爐,卻買得起一口鐵鍋,享受美食,不僅僅在於品嚐,親手製作的過程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