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引言背景

今天一個20幾歲的女性朋友給我發來微信,說她現在在讀《金剛經》。

之前一個30來歲的男性朋友也和我極力推薦老子的《道德經》。

20幾歲的這位女朋友,閒暇無事的時候便一邊抄經一遍讀經。她給我的理由是讀經的時候可以沉心靜氣,找到萬籟俱寂,心靈皈依的開悟感。

30幾歲的這位男朋友,認為生活就是悟道,而《道德經》是幾千年來思想傳承的至高點,《道德經》是抵抗抑鬱,悟道開化的唯一法門。

不得不在心裡感嘆,現代人的心理健康真的是堪憂至極。

想起法國哲學家阿爾貝加繆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 自殺。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 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疲憊不堪負重前行的現代人,大概也是通過讀經的方式面對這個無力的世界,以此來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下去,他們絕望、孤獨、敏感、矛盾、糾結、異己、 他們面對世界的荒誕,即時疲憊不堪,抑鬱難堪,但是也奮力反抗。

面對荒誕的世界、荒謬的人性、頹唐的自己依然奮起反抗,試圖找到一條與自己靈魂和平共處的道路。

01

兩位朋友都和我極力推薦讀經悟道是明事理超脫的唯一之道,所以今天起也嘗試著從《道德經》開始閱讀,試試是否能在經書中找到心如明鏡,心神合一,萬物皆空的開悟感。

《道德經》 原名《老子》,漢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為《道經》37章,《德經》44章,故有《道德經》之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德經》作者為老子,又名李耳,春秋時期楚國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後人也認為他是中國古代哲學的起源。老子也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和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同屬一個時代,但據歷史資料顯示,老子的年紀應該是長於孔子的。

老子曾任周王室藏書的管理者,放在現代社會類比的話,老子大概中國最大的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館長,所以在漫長的人生生涯中,老子在周王室的藏書閣中閱讀了大量經書史籍。

據傳,《道德經》一書寫於老子歸隱之時,老子途徑函谷關,時任守將尹嘉向老子問道,老子才留下這部著名的《道德經》。

02

《道德經》是老子對自然萬物,對人生、社會等方面進行觀察後所作出的哲學思考,體現的是老子對待自認和世界的人生觀,《道德經》一書的核心思想便是“道”,這個“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它化生主宰者天地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無形無聲,為了說明這個無形的存在,老子命名之以“道”。後世學者多認為老子並不主張多言、立言,但為了說明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老子留下簡約的五千言,以示其真誠求道之心,以此來證明“道”的存在,所以老子認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在“無”中化生萬物,產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和而萬物生,所以可見,“道”是天地萬物之根、之母、之本元、之初始。而“道”的特點便是無、低、谷、柔、弱、和,所以老子認為,人作為“道”之產物,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類要順道而行、法天效地,天人合一,清靜無為,柔弱中和,和光同塵,無論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本性,這樣才能不失根本,這就是順道,從而獲得大道。這個“道”由無中生有,並統領萬物,貫穿始終。

03

《道德經》直接產生了我國的本土宗教——道家學派,也深刻影響了歷史上的其他諸多學派。現代學者多認為,其他各種學派,直接由道家催生而出,其中,玄德觀,為儒家孔子所用,成為中國幾千年德治的宗旨,其中用兵之道,為兵家孫武所用,形成中國幾千年來變化莫測的兵家思想,其中的天地觀,經過莊子的闡發,為魏晉玄學所用,形成自然曠達的人生觀,進而發展成為宋明時期的宋明理學。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04

我讀的是中國華僑出版社,李若水翻譯的版本,這本翻譯過來的書,遵循了原來的結構體例,上篇為《道經》,有37章,下篇為《德經》,有44章,共81章。

這個版本個人認為比較好的地方是每章不僅有原文、註釋、譯文、解讀心得、還有校注的名句及所對應的經典故事,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相對來說,結構比較清晰,提綱挈領,一目瞭然。內容也條塊清晰,意蘊深厚。

05

明天給大家分享上篇《道經》三十七章的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