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佬都想挑战微信,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微信很难被挑战?

很多大佬都想挑战微信,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微信很难被挑战?

很多大佬都想挑战微信,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微信很难被挑战?

微信作为中国排名第一的社交应用,发展过程中不乏挑战者,包括阿里的来往、网易的易信、小米的米聊,但是这些社交应用似乎都没能撼动微信的地位。1月15日当天,有三款社交产品同时发布,分别是头条系发布的社交新产品“多闪”,罗永浩发布的社交产品“聊天宝”,以及快播创始人王欣发布的社交产品“马桶MT”。媒体都在讨论这三款产品将会怎样对微信形成挑战。

很多大佬都想挑战微信,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微信很难被挑战?

首先,很多想做社交产品的人,给出理由是,微信的功能没有完全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提供了大量无效社交。但恰好相反,微信加强了我们的社交能力。比如,过去你要介绍两个朋友互相认识,要先约大家的时间,然后一起吃个饭,成本很高。但现在你只要拉个群,大家在群里聊就可以了。社交效率提高了很多。微信通过移动互联网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缩短了人们的距离,当然对社交是有帮助的,而不是无效的。

很多大佬都想挑战微信,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微信很难被挑战?

其次,如果一款社交软件功能比微信更丰富、更好用,也不一定能取代微信,因为当一款软件的用户数达到一个超级大的数量级时,后来者需要比拼的就不是功能了,而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说,随着用户越多,这个平台本身的价值就越会被放大,而用户越少,价值就越小。所以,当用户数非常大的时候,功能已经不是社交软件最核心价值了,用户总数反而变成了最大的价值。拿产品功能来对抗微信,说明没有很好理解网络效应。

很多大佬都想挑战微信,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微信很难被挑战?

如果想在社交领域有所作为,可以做小众、细分领域的社交软件。比如,人们在职场社交时有一些特殊需求,于是就有了职场社交应用脉脉。就好像阿里、京东基本垄断了主流电商市场,但仍然有一些平台在某个垂直细分领域活了下来,比如卖奢侈品的寺库。但它们只是对主流电商的补充,而不是来挑战主流电商的。

总之,微信对于社交效率的提升,以及庞大的网络效应,让后来者难以撼动。但是,通过在某个垂直细分领域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仍然可以切入某个被垄断的市场。所有商业的起点,都是让用户获益,而让用户获益,不一定非要以挑战的方式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