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大店”村位于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东北部,东邻大沽河,西邻胶莱河。

在唐代和五代时期即是北方的重要港口,名“陈村海口”。

据《胶州志》载:金元时期为“陈村镇”,后随着海岸线的南移,海运作用逐渐消失。金、元时期为陈村镇,是驻兵之所,后演化为陈村店。群众又称为存军店。历代战乱,居民变迁无考。据道光元年岁次辛巳《姜氏族谱》载:明成祖(永乐)征北,姜氏祖先移民至胶西孝源(今杜村镇),因山地旱灾残酷,生计困难,被迫流入胶北宅科地,棚铺而居,后与马、孟、李等姓组成村庄,称陈村店。抗日战争时期改为大店。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李世民与“大店”村

传说李世民东征途经此处的时候,看到这里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休憩整顿的合适之地,就下令安营扎寨,驻兵于此。

兵马休整完毕体力恢复之后,李世民下令由此出征。

出征之前,李世民赐村名叫“存军店”。

村里人当时每天为将士们提供饭食。

有一次决定给他们包餶餷。

可是那么多将士吃饭,到哪里找许多口锅下餶餷啊?

正在大家犯难为的时候,有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用喂马的马槽下餶餷。

可是万万没想到餶餷煮熟之后,取之不尽,吃之不完……

全军将士都吃上了美味可口的餶餷。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大店”村里的许多地名都与唐王李世民东征有着直接的联系。

譬如,在村西北处有一处平地,传说是将军们集聚议事之地,被老百姓称为“将军台”;

在村西有一河湾,将士们曾牵马在那里饮水,因此被称为“饮马湾”;

村中还曾有一棵老枣树。据说,大唐将士曾将铠甲挂于树上。被称为“挂甲枣”,只可惜上世纪50年代,这棵枣树枯萎而亡。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据道光之年岁次辛已《姜氏族谱》载:明成祖时,姜姓人从云南移民至胶州南乡孝源(现属胶西镇),因南岭上土地贫瘠,生计困难,被迫迁居胶北“宅科地”搭棚而居。

后与马、孟、李等姓组成村庄,称为“陈村店”。

但当地老百姓更习惯称其为“存军店”。

抗日战争时,“陈村店”正式改名为“大店”村。

村子里有两棵1300年树龄的银杏树。(小学那里)

相传是唐王李世民东征之时,将士们亲手种下的。

以树为记,待东征结束之后进一步加封村庄。

东征结束后,唐王军队未经此处,但两棵银杏树存活至今。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千年白果树”与“太平寺”的故事

从游太平寺,来访点将台。诸臣皆肃毕,侯尊太宗旨。

太宗驭骏马,负江而西临。三军拾甘枣,皆谈姊妹树。

东株生桑葚,西株生槐米。姊妹共千年,相守同相望。

大店村村后有一所小学,是上世纪30年代创建的,属于周边村子中最早的一处农村完全小学,它替代了过去的私塾,因此周边村子的学子纷纷前来就读。这处小学的所在,就是太平寺的旧址。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相传太平寺建于隋唐,寺内庙宇宏伟,殿堂布局别致,坐北向南,大门之上有一匾额上书“太平寺”。寺内一条甬路直通太平大殿,大殿两侧分别是娘娘庙和麦姑庙,大殿后院西有关帝庙,东有禅堂,是僧侣居住和诵经之处。这些寺宇虽然各有不同,但与别处同名庙内布设大同小异,其中惟有太平大殿与众不同。此殿高大宏伟,殿内名梁画栋,龙缠坚柱,庄严肃穆,中堂匾书有“天下太平”四字,如来佛祖望北向南端坐正中,大殿两端是十八罗汉。隔帘背后,观音菩萨坐南向北倒坐,上有对联:“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院东有一座小巧玲珑的钟楼,每逢初一、十五,寺内僧侣撞钟报时,同时敞开大门,烧香烧纸,诵经念佛,接待施主前来上香拜佛。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太平寺院很宽大,里面种满了树木花草,如银杏,松柏,牡丹等。院内风清幽静,情融神畅,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人称姊妹树,两树并肩生长,高矮粗细,全无二样,怪就怪在两棵树东树生桑,西树生槐,被称为一大奇观,游人望而兴叹,赞不绝口。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此树树竍大,长年累月,积沉沙土,久而久之,风或鸟传来树种。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院内殿前另有一棵古老的苍松,松叶各种各样,有扁形的,针状的,米粒式的等等,形状各异,美妙极了。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院内的富贵牡丹,又为花中之王,枝叶繁茂。每到春天,牡丹花开,花朵硕大,清香四溢,为整个寺院增添了美丽的色彩,使人流连忘返。但是,自庙内的僧侣散去后,由于无人精心培育和关心照料,牡丹渐渐枯萎。一崂山老道得知,前来要求带入崂山清宫尽心养护,谁知适得其反,牡丹竟然三年没有开花。大店村人得知这一情况,又将其带回,次年春天花开如初。

太平寺历代人不断修葺,据一位八十多岁的村民介绍:“小时候,父母带着我前来上香,各处完善无缺,直到解放前夕,才陆续拆庙扩校……”1956年,村中尚存一座麦姑小庙,一门两窗,当时作了教师的伙房。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太平寺院内的两棵大银杏树已有1300岁了。两树枝繁叶茂,华盖擎天,比青岛市市南区浮山所有名的大白果树还要早七百多年,实属罕见,或许可以与山西省洪洞大槐树媲美。这两棵树80年代已被园林局定为“古树名木”一级,挂上标牌,立上石志,远近闻名,已成为了大店村的象征,大店小学的标志。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现在的大店人将这两株银杏树当作瑰宝,更加悉心管理,树干周围,砌起半米高的花墙,前后留门,树旁竖起石碑,碑文上铭刻着大店村的简史和银杏树的传奇,已然成为大沽河两岸的景点之一。

「胶州瞎话故事」胶州“大店”村的一些传说

后记:

大店村历史悠久,曾经美丽如画,又是远近文明的“口罩村”,经济发达。但随着胶东机场的建设,这一古老的村庄已经消失,并将随着时间的流逝退出人们的记忆,我们深感惋惜!

我们抢救性的整理了部分因胶东机场建设而消失村庄的瞎话故事,会逐渐发布出来,欢迎大家关注;在此期间得到了许多地方的支持,尤其是一些年迈的老人,我们在此深表感谢!


▍王永明搜集整理 | 栏目顾问:髙叙成 | 编辑:一壶好茶 、红尘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