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強大到無所不能,能為自己買到喜歡的一切,為自己洗衣、做飯,掃清生活中的一切障礙。因此,孩子們不管遇到什麼難題,都會向父母求助,即使是很簡單、自己能夠做的事,也會求助於父母。而大部分父母也是對孩子有求必應,恨不得為孩子解決一切困難。

一位女強人媽媽在事業上呼風喚雨,由於工作忙,把孩子送進了條件最好的私立學校,而且還配備了一位專職“傭人”,結果孩子只迷戀電子遊戲,為了玩遊戲甚至連家門都不出。

強大的父母,弱小的孩子,成為親子互動模式的常態,這看似沒什麼問題,因為家長愛護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然而“強父母、弱小孩”的模式卻也很容易令孩子積累一些弱小感,增加孩子消極的自我體驗,容易成為自卑、負性情緒的來源。

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

有位媽媽,自己生病了,還要強撐著給孩子做飯、洗衣服,而孩子一邊玩遊戲,一邊抱怨媽媽做的飯不好吃。而同樣是生病了,另一位媽媽卻明確告訴孩子,現在自己發燒無力,孩子要自己做飯,而且要給媽媽端水送藥。結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飯菜,還跑前跑後地照顧媽媽。

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強大,他們的依賴性可能越強,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強大”。父母一定要理解,示弱並不是軟弱,示弱也是一種智慧。父母藉助孩子渴求獨立的心理,適當地向孩子示弱,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激發孩子的雄心和信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有人說:如果事情我們都做了,孩子自然就什麼都不用做了;如果我們有20%的事情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

之前演員劉燁帶著兒子諾一參加了一檔親子節目,節目裡劉燁諾一常常顛倒父子身份,相比兒子諾一,爸爸劉燁更顯得“不懂事”。比如採訪時要諾一誇他帥,做好晚餐後要暗示諾一投票給自己,分開執行任務時會假哭要諾一安慰自己。這讓網友大呼這不是“爸爸帶孩子玩”,而是“兒子帶傻爹上節目”!

有些網友認為劉燁的做法非常幼稚,不懂得當父母。其實劉燁恰恰選擇了一種輕鬆的教育之道,那就是跟孩子示弱。其實適當的示弱不僅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主意識和責任感,還可以拉近孩子的距離,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

示“膽小”之弱,讓孩子更勇敢

當下的“育兒指南”中,有一種很有影響力的觀點,那就是為了避免孩子受到消極暗示,父母即使害怕特定的事物,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以免孩子“觀察學習”到了父母對特定事物的恐懼,這樣的“逞強”非常難為父母不說,未必真的把孩子影響的更勇敢。相反,父母適當地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恐懼,更容易激發孩子孩子的保護欲和對特定事物的勇氣。

有一位媽媽從小就害怕蟲子,但是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也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小蟲子,擔心自己的女兒也害怕,所以一直都極力掩飾自己對蟲子的恐懼,有一次陪孩子讀書的時候,翻到一頁有著很讓人害怕的蟲子,嚇得把書扔老遠,本來以為女兒也害怕的,沒想到她這個樣子卻把孩子逗樂了,發現了媽媽害怕蟲子,一直安慰媽媽不要害怕。這件事,並沒有讓媽媽消掉對蟲子的恐懼,卻因為這件事,讓孩子更勇敢,從此不害怕蟲子了,再出去玩的時候,孩子還會拿著蟲子來嚇嚇媽媽,也會懂事的保護媽媽!

示“差距”之弱,向孩子學習,讓他更自信

孩子雖然弱小,但他們的很多能力,比如音樂感知能力、語言學習能力、想象力等,卻是成人望塵莫及的,而且,由於自小就有著更好的教育條件,當今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往往比父母更強。如果父母能夠善於發現這些差距,並適當示弱,則更容易激發孩子的自信。許多成功家庭的實例告訴我們,父母要想在孩子面前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不妨先當孩子的學生。可以常對孩子這樣說:

“……你太厲害了,媽媽小時候還不會呢!”

“……能不能告訴媽媽,你是怎麼做到的,太棒了”

通常情況下,當孩子發現連作為成人的媽媽不如她時,都是更添信心並樂於幫媽媽一起進步的。父母向孩子示弱與求助有助於建立學習型家庭。父母在與孩子共同的學習過程中,平等互助、不恥下問、勤學苦練,對親子雙方都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

三、示“笨拙”之弱,讓孩子更獨立

善於偷懶的媽媽,更容易養出獨立的孩子,怎麼個“偷懶”法呢?

就拿孩子上學整理書包這件事為例。我朋友的孩子上學第一天,她就告訴孩子,媽媽沒有整理書包的經驗,以後你的書包就靠自己整理了,媽媽不會,幫不了你。孩子一聽媽媽搞不定,自然就自己去整理了,上學再也沒管過他的書包。

對於習慣媽媽幫他整理書包的孩子而言,媽媽可以在整理時故意遺漏一些東西,讓孩子次日上課時發現依賴媽媽帶來的不便,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再提出孩子親自來整理的要求,一旦孩子“就範”,就及時鼓勵孩子的進步,以此類推,逐個擊破孩子依賴性較強的行為。

父母示弱是一種策略。通過這種方式,促成父母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就像與孩子的交流形成雙向迴路:不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期望,也能通過與父母分擔困難,幫助他人獲得自我成長來回饋父母。


關注微信公眾號【父母世界Parents】精選歐美頂級育兒雜誌內容,每天育兒乾貨餵飽你。

加微信16651450598,進全國父母交流群。

點擊下方卡片,進入父母世界圈子,歡迎各位爸爸媽媽進群交流育兒心得~~~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