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語、韓國語、越南語這三種語言誰最接近漢語?

若愚趣談


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直接拿來中國漢字使用,他們用訓讀的方式讀寫漢字,雖然也有少量的漢字詞語的日本發音和中國的發音相同,但大部分漢字組詞的發音與我們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同樣的漢字也有多種發音,比如日本的許多場所就要求日本人在他們填寫姓名的時候務必要標註讀音假名,所以說日本用中國的楷書草書偏旁創造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是用來給漢字發音的。朝鮮以前曾經作為中國漢朝的四郡被中國直接統治,漢字的影響非常巨大,甚至很長時間漢字都作為唯一的文字使用,雖然朝鮮語中有許多本土的發音,但在朝鮮語中有百分之七十詞語的發音和中國的詞語相同或者接近,所以漢字漢語的使用朝鮮民族要接近中國,而越南曾經作為郡縣被中國直接統治了一千多年,自己建國後仍然作為中國的屬地存在直到法國入侵後才脫離中國的懷抱,曾經大量的漢人進入越南定居,同當地的越人融合,他們使用的古漢越發音以及後來自己演變的字喃都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法國人入侵前漢字是越南唯一通行的文字,雖然越南脫離法國獨立和廢除了漢字使用拉丁字母,但其中大量的漢語讀音仍然繼續使用,這是永遠不可能消除的,綜合來看越南的語言是最接近中國的。


夢迴唐朝162458004


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拋磚引玉,以此作為學習知識的機會。從目前公開的資料看,日本語屬於獨立語系,即日本語系,其國內有很多語族。韓國語目前尚未劃定語系,有學者建議劃為阿爾泰語系。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越-芒語支。

從以上文字解讀看,日、韓、越三國語言似乎與中國漢語並無關聯。但實際上,這三國語言都曾與漢語有過十分密切的關係。在上古時期,日韓、越等國只有語言而無文字。學界認為,公元前三世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公元前四世紀,漢字通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但從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看,漢字傳入日本與傳入朝鮮、越南幾乎都在公元前三世紀,此時正是戰國末期到秦朝。

關於日本與中國的淵源,民間就有徐福東渡為秦始皇求仙問藥的故事。傳說徐福從秦朝帶去三百童男童女,一去不回,可能登上了日本列島。如果此傳說真實,這便是漢字最早傳入日本的證據。

公元前三世紀二十年代,秦朝建立,隨派兵平定嶺南,在兩廣地區和越南北部設立了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漢字此時傳入越南無疑。而越南在長期使用漢字的過程中,又根據漢字創造了一種與漢字字形相同的“喃字”,作為記錄京族語言的文字。後來實用性不強便廢止了。


《史記.朝鮮列傳》原文記載“朝鮮王滿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築鄣塞。秦滅燕,屬遼東外徼。”翻譯成白話文為:朝鮮王衛滿,原是燕國人。最初,在燕國全盛的時候,曾經攻取真番、朝鮮,讓它們歸屬燕國,併為它們設置官吏,在邊塞修築防禦城堡。後來秦國滅掉燕國,朝鮮就成了遼東郡以外的邊界國家。

從史記中可以看出,漢字在秦朝建立前就傳入朝鮮了。而秦朝建立後,曾居住於湖湘之間的“辰國”人不願受秦朝統治而逃到朝鮮半島南部,被稱為辰韓,辰韓人已經使用漢字。

從歷史記載看,日韓越三國跟中國的文化淵源不能說不深。但在發展過程中,作為獨立的民族和獨立的國家,以上三國都各自創先後造了自己的文字。朝鮮半島在中國明朝時期創造了表音文字“彥文”,越南在法國殖民時期借用了法文拼音,日本在文字改革中保留了大量的漢字,根據漢字的偏旁部首和草書創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為漢字注音。

從日韓越三國的文字變化看,保留漢字最多的是日文,日文中的漢字與中國漢字同義而異音。朝鮮半島的彥文,因是表音文字,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姓名則用漢字書寫。在韓國的一些報刊文章裡也保留了很少量的漢字。越南則完全放棄漢字而使用了西方拼音文字,看上去跟中國文化沒一絲半點關聯。

從保留漢字的數量看,日本和韓國,還記得他們文化的祖源從何而來。越南文字則西方被殖民文化所改變。不過,今天的越南和韓國年輕人沒一個能看懂漢字的古籍,他們無從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越韓兩國都想恢復漢字,卻又放不下面子。


若愚趣談


韓語、日語、越南語那一種更接近漢語這個問題,根據本人閱歷,不一定正確,粗淺認為:

一、越南語更接近漢語,不過這個漢語是中國清朝以前的漢語,這就是半文半白的漢語。從發音上說越南語發音有六個聲調,和中國廣東的白話九聲雷同。有人說越南語屬於東南亞的孟高棉語系,本人不敢苟同,因為越南主流民族是京族,它的形成本人認為是秦軍後裔和當地人結合而形成的,主體是說漢語的人,在文化交流上也多與漢字文化圈交流,並不是孟高棉語系。歷史上越南各個朝代的開國者也大多與漢族有血緣關係,越南京族人也以小中華自居,並認為是龍的傳人。風俗習慣也和中國大同小異,表現出來的就像中國國內的地區差別。當然由於越南歷史上不斷向南擴張,融合了更多孟高棉人,如果因政治需要越南說自己屬於東南亞孟高棉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老百姓心裡明白。

二、日語是對現代漢語貢獻較大的語言。日語從語系上說,明顯不屬於漢臧語系,但因日語借用了漢字和大量吸收漢語文化以及歸化了許多漢族有文化的人,對漢語的使用如同對自己語言的使用,日語在保留自己語系的基礎上變通使用漢語,利用漢語的造詞法造出了許多新詞,成了現代漢語和日語的共同財富。

三、對韓語的瞭解不多,只知道韓國在廢除漢字前,韓語基本和漢語書面語言特別相近,但和口語有很大區別。


閒聊一通


越南語是與漢語最接近的外語(同為漢藏語系的其他語言如藏語、緬語等,與漢語的差距反而更大),主要原因是越南語雖然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不屬於漢藏語系,但越南曾經有約1000年屬於中國統治下的郡縣,獨立後的一千年來又長期使用中文作為官方語言,受到漢語的深度影響,有7成以上的詞彙來自漢語,原來南亞語系詞彙中的韻尾多已脫落,也不像南亞語系的其他語言有複合輔音(如fr),此外,南亞語系大多無聲調,而越語受漢語的影響,已經形成了聲調,越南語的發音規則和語法整體已經改變了,和漢語基本一致。和漢語相比,越南語最大的一個語法差別在於越南語是把形容詞放在名詞的後面,如花紅,牛公,會議代表人民(漢語的語序是人民代表會議),除此之外,越南語的語法規則跟漢語基本一致,也一樣是主謂賓結構,也和漢語一樣用虛詞來代表時態。中國人要學外語的話,最容易學的外語就是越南語,中國人如果在越南,一般只要三個月就可以進行磕磕絆絆的溝通,6個月到一年,就可以比較流利的對話。

大家通常認為很接近於漢語的韓語和日語,則屬於黏著語,整體的語法結構就不同。首先,他們兩個都屬於主賓謂結構,作為謂語的動詞都放在一句話的最後面,而且放前面的主語和賓語還得有另外表示賓格的連接詞,不像漢語,主語賓語不管放哪裡都沒有型態的變化,也不需要指代賓語的連接詞。和漢語比起來,日語、韓語的語法比較複雜。中國人學一年,基本上不可能把日韓語學好,而學越南語,普通中國人可以在6個月到1年內可以流利的對話。

因此,世界上最接近於漢語的語言是白族語,其次是越南語。如果單獨提到外語,越南語是世界上最接近於漢語的外語,遠遠超過韓語和日語。


朝陽東風笑


眾所周知,三門語言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漢語的影響,特別來講,是中古漢語,所以他們的語音層次都會和漢語有一定的聯繫。

比如越南語中的大學 - đại học,對應粵語中的大學 - daai6 hok6,韓語中的우주(U Ju),對應漢語的宇宙,日語音讀的青年(せいねん),對應漢語的青年。

從漢語過來的詞語,越南語叫做漢越音,韓語叫做漢字詞,日語叫做訓讀和音讀,這些漢語傳入的詞彙極大地影響了這三門語言的原生性發展,使他們產生了一些漢語發音、構詞和語法的特徵。

但歸結而言,這三種語言的底層並非漢藏語系,日語屬於日本-琉球語系,韓語屬於孤立語系(其實日語、韓語的語系所屬至今未有定論)、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 孟高棉語族的越芒語支,他們的底層語源天然與漢語不同,這就導致了他們傳入的漢字詞勢必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本地化。其實從根源上看都不接近,相互間都不是一個語系的。但是如果非要進行比較,從形態上看的話,越南語相比日韓,和漢語更相像。雖然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但是音節減縮韻尾脫落形成聲調,甚至聲調和韻尾和漢語有著整齊地相似性(大概是因為語言聯盟linguistic convergence的原因),是分析語,沒有形態變化,極度依賴虛詞表達語法作用,SVO為優勢語序,這些都和漢語很相像的。但是定語語序和現代漢語差距較大。日語、韓語和漢語比就差得大了,沒有聲調,黏著語,SOV為主,需要通過詞尾添加詞綴實現語法功能。哪怕同是漢語藉詞,因為聲調的原因,越南語保留的發音特徵也比日韓多。

比如這句詩:“春去百花落,春到百花開。事逐眼前過,老從頭上來。莫畏春殘花落盡,庭前昨夜一枝梅。”越南語版就是:

Xuân khứ bách hoa lạc,

Xuân đáo bách hoa kai.

Sự trục nhãn điện quá,

Lão tổng đầu thương lai.

Mặc vì xuân tạn hoa lạc tận,

Định tiền tác giả nhất tri mai.

很像吧很像吧,看起來可能沒有讀起來那麼生動。

總之越南語因為文化歷史關係淵源,很多詞都是漢越詞。

綜上所述,越南語最接近漢語。


古今詩詞賞析


這三種語言最接近古漢語的是越南語,由於發生聲調複雜,幾乎將中古漢語的發聲較好的保存下來。中國古漢語學家推敲古代漢語發音經常拿越南語做參考,而不是中國其它粵語等方言。

日語本人精通,由於日語發音元音和輔音特別少,而且沒有聲調,只能簡單化處理成音讀,相同的漢字發音還是相差非常大。另外日語有固有詞和語法,只是藉詞而已。日本人一個‘生’’字有七種發音,將唐音、宋音以及吳語保留下來,沒有歸納。我認為日語非常原始,試問中文發音要這麼幹,暈菜不?

一個漢字,日語發音無數,至少音讀應該統一,日本人也暈菜的。

韓語和漢語差別不大,主要手下以前有個朝鮮族,天天看韓文網站,但他讀起來就聽懂了,很接近普通話,至少比溫州話好懂,當然,寫成蝌蚪文就看不懂了。


鷹的家園


80年代學過日語,對日語有一定了解,90年代末2000年後,陸陸續續看了不少原文韓劇,可以肯定地說,韓國人日本人是一類人,特別是韓國人被日本殖民過,韓語裡殘存很多日語,從古代開始,這兩國人都很想學中國,但都學不好,語法和漢語完全不一樣,思維模式也很怪,表達意思不是“這個地幹活”就是“那個地幹活”。

越南話瞭解的不多,但從歷史上知道,越南人和中國人應該同祖同宗,曾經全面漢化,只是後來被法國殖民者強行廢掉。現在的越南語可以理解成用羅馬字標註的地方話,由於受到中國文化幾百年的影響,越南語裡大量的詞彙源自漢語。在三個國家裡,越南更接近中國。


劍齒虎008


關於這一點,好像學術界早有劃分。世界的語言主要分三大類:獨立語、黏著語,還有一個好像叫屈折語。漢語越南語藏語屬於獨立語,主謂賓之間不需要助詞連接,動詞沒有時態的變化,語序也沒有句型的變化。比如我愛你,我愛你主謂賓之間是直接連接的,沒有任何組詞。我正愛著你,愛字沒有任何時態的變化。我愛你嗎?雖是疑問句,但是主謂賓的順序和陳述句是一樣的。日語韓語和蒙古語屬於黏著語,主謂賓之間不能直接連接,需要通過助詞連接,動詞有時態的變化。比如我吃飯,日語只能說成,我啊吃哦飯(限於手機的輸入法不支持日語,我只能表達成這樣。當然日語的表述是賓語前置,要說成我啊飯哦吃。),我正在吃飯,我吃過飯了,日語的表達吃這個動詞是有時態變化的。所以日本人說中國話說成:你的八路的幹活?之所以要加“的”是因為受母語的影響。英語等拉丁語系屬於屈折語,和獨立語一樣,主謂賓之間不需要組詞連接,但動詞有時態甚至人稱單複數的變化,語序隨句型要發生改變。英語大家都學過,就不用我舉例了。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最接近漢語的應該是越南語,而韓語和日語接近。

至於說誰家保留的漢字或漢語詞彙最多那是另外一個問題,那題主的問題應該說成誰受漢語或漢文化的影響力最大?語言和文化是兩碼事。


用戶3161149305542


這三種需要都與漢語有非常深的淵源,特別是韓國(高麗)與越南(暹羅)在歷史上更是以中國的漢語為官方語言,漢語對這兩個國家的文化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後來在韓國和越南廢棄漢字,創造自己的文字之後,才與漢字開始脫離,但是近些年因為文化歷史方面的斷檔,這兩個國家又開始追尋漢語。不過廢棄漢字之後的越南文和韓文與漢語就想去甚遠了。反倒是日文在使用和表述上與漢語更加接近,日本的政府部門和上層人士對漢語或者漢字是有硬性要求的,君不見日本天皇的投降書就是用漢字寫的。並且漢語文化在日本的傳承也是最好的,日本現代的詩人和書法家比國內的更是不相上下,甚至更好。


紅袖添書


三種語言都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所不同的是在書寫層面古代越南和朝鮮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雖然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但其有獨特的讀法和釋義(音讀和訓讀)其詞彙與漢語有一定量文化關聯但都不屬於我們判定是否為同一種語系所依據的核心詞同源的特徵!所以漢語日語沒有同源的親緣關係。

其實同為漢藏語系的藏語與我們漢語是同源的,雖然可能因為地理隔絕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文化交流比以上三種語言可能要少,而且藏語有明顯的屈折語性質,但漢語藏語確實是同源的!

漢語和越南語同為孤立語(分析語)越南語是目前已知的信息密度最高的語言,其次漢語中古漢語可能更高。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與漢語雖有文化關聯但不存在親緣關係。

與前面提到的越南語相似,韓語和漢語也有一定文化關聯但不屬於同源的親緣關係。韓語和日語的語系劃分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二者都有明顯的粘著語特徵。可能日語和朝鮮半島北部中國東北地區的古高句麗國有一定的關係!畢竟彌生人的來源嘛?

四種語言各自屬於不同語系(韓語日語還不好說)沒有核心詞同源的親屬關係,但部分詞彙相互間有文化關聯,越南語同為分析語可能更近似於漢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