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當初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因一個概念沒有想通

華為手機終端,最早是從做小靈通的時候無意做起來的,此後進入智能機時代,雖然也在“中華酷聯”的陣容中,但一直就是不溫不火,做不起來。為此不知道傷碎了多少華為高層的心。這和現在的火爆相比真人天上人間。華為手機早期做不起來,是因為一個重要概念沒有想清楚。後續一旦想通,則直步青雲。

華為手機當初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因一個概念沒有想通

華為做手機,從小靈通開始

當初,華為進入小靈通的手機業務完全是被UT斯達康給拖入進去的,那個時候的UT斯達康由於小靈通業務一時風光無限, 而華為已經錯過了做小靈通系統設備的時機。具體可以參加本人文章《 》

但華為自有牛人在,一牛人通過分析UT的財報,發現小靈通業務竟然佔到了UT利潤的130%,其中小靈通手機佔利潤的100%,小靈通系統佔30%;除此之外的其他業務全都在投入期,一共虧掉了30%。這樣打擊UT的方案就出爐了,那就是通過製造小靈通手機並通過小靈通手機來打擊UT的核心利潤業務。

做手機有兩大要點: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當時小靈通基本全部走運營商渠道,這是華為的強項。而對於售後服務,另一個華為天才也出現了,提出不做售後服務,小靈通壞了直接換新機,經過測算小靈通手機損壞率低於2%,那就好說,如果華為賣給運營商100臺小靈通的話,會另外再送2臺手機解決掉售後問題,這樣做手機的兩大要點就全部具備了。

萬事俱備,發展就快。很快,華為小靈通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就從5%增長到了25%。也正是因為華為的參與,當時小靈通的平均單價一下子從1500元直線降到了500元。這樣,隨後不久,UT就發生了第一次季報不及預期的事件。而牆倒眾人推,樹倒狐猴散,人心一散,整個UT就不行了。

華為手機當初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因一個概念沒有想通

華為做小靈通,是為了打擊UT斯達康的

這個時代,華為的小靈通雖然幹倒了UT,但當時也只是作為打擊UT的一個工具而已。後面小靈通時代過去,3G時代到來時,由於市面上的3G終端並不給力,而華為的3G系統則又嚴重依賴手機終端來驗證及調優,所以被迫無奈。華為也不得不順勢進入智能機時代。

這個時代的華為手機,依然走的是貼牌路線、運營商渠道。雖然排在“中華酷聯”之首,但實際地位反而肯跟是最末。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低端機,完全沒有和蘋果、三星對比的可能性。

當時華為的高層,包括任正非在內,對手機終端並不看好

1、手機終端並不是華為的主航道業務(當時華為的主航道業務是管道,做大運營商的信息管道)

2、手機終端總體來說是2C業務,雖然走的是運營商渠道,到終究還是個人在使用,而華為擅長的是2B業務,對2C市場一片空白,毫無經驗。所以到底是出售還是繼續保留,任正非們也還沒有想好,左右搖擺。

3、華為的手機終端一直做不起來,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利潤,年年都無法達標。哪怕是派出創業元老、現今的輪值CEO郭平出馬,也還是毫無起色。

華為手機當初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因一個概念沒有想通

縱然郭平親自出馬,也絲毫不見起色

面對現實的困難,華為首先考慮的是出售。但由於華為手機部門走的是運營商渠道,需要與運營商有著很好的合作關係才行,所以接盤者也顧慮多多,最後在正式達成協議之前就黃了。

賣是賣不出去了,那怎麼辦,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做了。但繼續做之前,必須解決2個問題:

1、手機終端能不能納入到華為的主航道?如果不能納入華為的主航道,則會和華為的主航道戰略相悖。

2、要不要在做2B業務的同時,拉開戰線悍然進入2C的戰場。

面對第一個問題,華為其實思考了很久。最後,被逼無奈,終於在某一天開竅。那就是華為的主航道既然是管道,那就把這個管道比如為自來水管吧。既然是提供自來水管的,那就沒有道理不提供配套設施水龍頭啊,如果僅僅只給客戶提供自來水管,沒有水龍頭的話,用戶如何用水?

華為手機當初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因一個概念沒有想通

手機好比水龍頭,是消耗管道流量的

好了,手機終端就是這個“水龍頭”,既然要做信息的管道,那自然需要配套提供使用信息的“水龍頭”了。而且,只有“水龍頭”足夠多、足夠大、足夠的好用,才可以將現有的“水管”撐爆啊,而這不就是華為想要的結果麼。

沒有問題,手機終端可以納入華為的主航道,絲毫不衝突。同時,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個問題也在剛才的答問中迎刃而解。不但要做面向2C的手機業務,而且還必須把它做大、做好,因為其涉及到是否可以將“管道”撐得比太平洋還要粗這一根本性問題。如若不能撐爆管道,那所謂的“管道”戰略就是錯誤的。

想通思路後,剩下的就是下定決心了。好在,華為的牛人無數。這個時候,任正非想到了之前在無線部門立下汗馬功勞的餘承東。既然,手機終端是撐爆“管道”的關鍵所在,那就調任最強悍的戰將來出馬吧。

華為手機當初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因一個概念沒有想通

任正非還是善於用人的

任正非沒有選錯人,餘承東也沒有辜負任正非的信任。現在華為終端的進步我們有目共睹,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的地位,明年則很有可能登頂全球。

華為手機終端業務,總體來說,不能說是華為的危機,最多隻能說是華為發展不好而產生的焦慮。

但是華為終端的崛起,對華為來說,是極其關鍵而重要的。因為,過去華為的成功都是基於2B的運營商業務,而那塊業務基本見頂。而華為終端,則讓華為打開了2C業務的大門,並由此進入即將到來的物物互聯的物聯網及人工智能時代。

華為手機當初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因一個概念沒有想通

華為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令人恐怖

華為手機終端最終能夠通過調整思路、調整統帥做起來,將再一次驗證華為另外一個尤為可怕的能力,那就是組織和管理能力。以目前華為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華為可能具備,想做什麼就可以將什麼做到世界級水平的特質。

華為手機當初是扶不起的阿斗,只因一個概念沒有想通

餘承東,證明了華為一個恐怖的能力

這一特質尤為的令人恐怖,相當於說,哪怕華為現有的產品、專利都付諸一炬,但只要華為這個公司還在,部分核心成員還在,那華為就可以快速的選擇一個最有潛力的高科技領域在較短的時間內將之做到世界前列。對這塊剛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本人的文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