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民族品牌被卖!高层动荡、负债百亿…中国果汁巨头怎么了?

来源:投资圈(id:caijiback)综合

最新消息,汇源果汁最终还是要被卖了。


36亿,民族品牌被卖!高层动荡、负债百亿…中国果汁巨头怎么了?

4月26日下午,汇源果汁(1886.HK)发布公告,4月26日汇源果汁与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壹号)及广州和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和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天地壹号等持股60%,汇源果汁持股40%。

根据框架协议,天地壹号等以现金方式向潜在合资公司出资人民币36亿元,占股60%;汇源果汁以资产出资方式向潜在合资公司出资24亿元,包括汇源果汁商标。

合资公司成立后,合资公司将以人民币30亿元向汇源集团受让合资公司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股权和渠道,以拓展果汁市场。

同时,汇源与天地壹号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汇源果汁向合资公司以及天地壹号提供果汁生产所需的原料(果浆及浓缩果汁)及代加工生产服务。

这样,天地壹号就出资36亿元控股了汇源果汁的果汁生产资产,汇源果汁变相二次卖身,朱新礼逃不脱宿命,或将终于送走汇源这个品牌的控制权。

看到这里我们不免会感慨,曾经炙手可热的汇源果汁,深受群众的热捧和支持,为何会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卖的宿命呢?

市场这么大,它究竟错在哪里呢?

翻开汇源果汁的成长历史,你会发现,这个结局既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意料之中的。

1

果汁行业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代天骄

说起汇源果汁的发家史,同样是充满奇迹色彩的。

1992年,朱新礼从政府手中申请到沂源县经营能力“最差”的县办罐头厂,作为自己的创业试验田。这家停产三年、负债千万的企业,成为汇源的前身。

1994年,朱新礼带领队伍来到北京,创办了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汇源的快速成名得益于1996年朱新礼用7000万元拿下了1997年央视新闻联播5秒广告权。这种央视策略在高浓度果汁还处于市场空白的时候非常有效,直接将汇源果汁推向“国民果汁”的位置。

据过往公开报道称,2000年汇源就以23%的市场份额高居果汁产业榜首。

2007年2月,汇源果汁成功登陆港交所,筹集资金24亿港元,是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首日其股票大涨66%。

2008年,朱新礼当选为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汇源发展达到巅峰。这一年同样是汇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摧毁汇源果汁这座大坝的第一道裂缝。

2

遭遇“分水岭”,负债百亿

谈汇源,最绕不过的是十多年前那起可口可乐并购案。

2008年,可口可乐曾计划179.2亿港元(约合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因未通过反垄断调查而最终未能如愿,结果没有成功。

收购案流产后,汇源不得不重新招募渠道商、搭建销售体系和团队,但遭遇一次大动干戈的汇源大不如前。2009年,汇源业绩首次出现亏损,净利润-0.99亿元。

另外,在收购被否之前,汇源主要把精力放在收购的交接准备以及转向上游产业的资源整合,在新品开发以及下游渠道的拓展上出现放缓迹象。

而在收购被否后,汇源的上层对做市场的决心很大,办事处被总部认定为理想的销售机构,但是实际工作开展却仍有难度。2009年3月份,汇源开始到全国各地筹建办事处,鼎盛时期的办事处一度达到近600个,以此来冲下半年的业绩。但由于人员的急剧膨胀及各种费用的大幅上升,这些办事处又收缩到100多家。

另外,汇源当时提出的冲刺100亿的奋斗年目标,实际上每个月都很难达成。

当时,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娃哈哈等企业又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汇源果汁未经审计的业绩报告显示,2017年,公司收入为53.82亿,同比下降6.26%;净利润为1.35亿,同比增长10.35倍。但这样的净利润不足以抵消5.46亿元的利息支出,截止2017年底,公司负债总额已高达114.02亿。


36亿,民族品牌被卖!高层动荡、负债百亿…中国果汁巨头怎么了?

财务数据的背后,是汇源果汁市场份额的改变。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目前国内主要果汁生产销售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低浓度的果汁,行业集中度比较饱和,以可口可乐(中国)、味全和北京汇源为首的行业龙头企业市占率均超过 10%,分别为14.6%、11.6%和11.0%。


36亿,民族品牌被卖!高层动荡、负债百亿…中国果汁巨头怎么了?

而据咨询公司欧睿国际向媒体提供的果汁行业数据显示,在100%果汁这一项中,汇源的市占率仍为第一,但占比正在下滑。对比汇源果汁2016和2017年上半年年报数据,汇源销量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53.4%下滑至2017年上半年的45.8%,零售额的市场份额则从44.2%下滑至37.5%。

由此,汇源果汁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3

汇源果汁为何会被“榨干”?

对于汇源果汁的溃败,投资君认为,这与其自身原因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外在原因只是其爆发的一根导火索,在内部已经问题重重的情况下,才有了这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可口可乐并购失败后遗症

据当时报道了解,2008年8月,《反垄断法》才开始实施。汇源一头撞上来了懵懂的商务部反垄断局。

2009年初,商务部外资管理司副司长林哲莹说起了对这个案子的看法:收购可能面临三个困难,

第一,媒体过度炒作对商务部形成一定干扰;

第二,仍需就该收购对汇源民族品牌的后期影响做评估;

第三,需要从整个产业键康发展方面做评估。

结果就是,汇源成为自2008年8月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未获通过的案例。“民族品牌”是保住了,但在那之后的汇源就一蹶不振,业绩停滞不前。

此次收购失败对汇源果汁的影响是长期的,汇源股价开始一路下跌。

双方在洽谈收购过程中,汇源果汁几乎撤掉了所有果汁生产和销售渠道,在此之后,汇源果汁不得不重新布局线下销售渠道,新建工厂,根据汇源果汁2016年报显示,公司销售体系涵盖经销商、营业所、直营公司、另外还设立有电商、航空、果业、大客户直营等特殊渠道,以经销商为主的线下渠道覆盖全国90%以上地级市以及50%以上县级市,拥有约300万个售点。

重资产的布局,虽然公司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资产负债率的高企,扣非后净利润连续6年亏损。

2、奉行“家族式管理”,转型的阻力在内部

汇源果汁的“家族式管理”一直被外界所诟病,很显然,在这样的一种状态的汇源。

业内人士曾如此描述汇源:“如果一个公司超过半数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是老板的同乡,会产生诸多问题,尤其是对职业经理人来说,这意味着遇到了一个水泼不进的利益阵营。”

2013年,前李锦记酱料集团CEO苏盈福出任行政总裁一职,朱新礼曾斩钉截铁地表态说:“哪怕汇源被我新招来的人折腾死了,我也认。”苏上任后开启激进的改革,开了很多汇源老人,然而仅一年后,苏盈福便辞任。

2014年4月,前百事大中华区饮料运营副总裁梁家祥出任汇源果汁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生产运营。同年9月,原常务副总裁于洪莉任职执行总裁。2017年,崔现国接任执行总裁一职,但今年6月崔现国已经悄然离职。

朱新礼习惯以农民自称,在企业管理上喜欢任人唯亲。长期以来,朱新礼的儿子、女儿、胞兄、胞弟、女婿等诸多亲属均曾在汇源出任要职。

2018年,汇源果汁又迎来了新任CEO吴晓鹏“空降救场”。擅长财务的吴晓鹏当时被选中担任CEO,据传是汇源为了摆脱债务与融资上的危机。

然而,2019年至今,包括吴晓鹏、阎焱在内的6位核心管理层先后请辞,离开汇源。显然,汇源果汁的内部问题之严重,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程度。

3、市场份额下降,产品老化

根据2017年中报显示,汇源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三大类产品:即百分百果汁,中浓度果蔬汁及果汁饮料。

其中,百分百果汁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37%,为 10.36亿元,同比增长2.9%,中浓度果蔬汁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27.5%,为7.7亿元,同比增长6.1%,果汁饮料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14.1%,为3.94亿元,同比下降9.1%,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36亿,民族品牌被卖!高层动荡、负债百亿…中国果汁巨头怎么了?

上述业务还要面临饮料生产商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多个品牌商家的激烈竞争,随着乳制品、功能性饮料都在强势争夺饮料市场,汇源果汁所在的果汁品类的市场份额开始被蚕食。

尽管公司在果汁产品方面不断推出新的饮品,包括冰糖葫芦汁、百利哇、混合果汁等新品,还涉足鸡尾酒、普洱茶等领域,但市场反应冷淡。

4

再遭重创,42亿违规贷款,濒临退市

2018年3月29日,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发布了一则公告,承认上市公司违规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以便后者应对临时营运资金需要或还债。北京汇源饮料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兼董事长朱新礼的关联公司。朱新礼持有上市的汇源果汁65.03%的股份。

虽然贷款已经偿还,但违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

根据港交所规定,贷款金额超过资产比率的8%,需要对外披露。但是汇源并没有及时披露这笔贷款,甚至没有经过汇源董事会批准。

这一违规行为,直接导致其从2018年4月3日起一直停牌。

进入2019年,汇源的状况愈发恶劣。

1月10日开始,崔现国、许清流、赵亚利等三位董事会成员相继辞职离开汇源。紧接着1月24日,早已负债累累的汇源,再次陷入债务风波。

1月25日,汇源果汁董事会方面宣布公司近期收到债券持有人发出的赎回通知,要求公司于2019年1月24日或之前按可换股债券本金额120%的赎回金额(即12亿港元)赎回全部可换股债券。根据可换股债券条件,公司亦须于2019年1月23日到期日按可换股债券的本金额102%(即10.2亿港元)进行赎回。汇源果汁公告表示仍在评估赎回通知及与未支付可换股债券赎回金额及到期赎回金额有关的任何违约的全面影响。

换言之,公司目前并未向债券持有人支付赎回金额或到期赎回金额,这就意味着汇源果汁的10.2亿港元未能按时支付,违反了借贷协议。

港交所也对汇源果汁复牌附加了相关条件,要求对相关贷款进行发证调查、公布调查结果,并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港交所上市部将展开取消其上市地位的程序。

可怕的是,朱新礼并没有成功找到解决的办法,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的汇源,想不被退市只有屈从被收购的命运。

因此,天地壹号收购汇源果汁,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的是只要吃得下,谁都可以是这个收购方,必然的是,汇源果汁已经无法独自生存。

来源:投资圈(id:caijiback)综合自蓝鲸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 (jjbd21)、新经销(New-distribution)、中国经营报(chinabusinessjournal)、中国产业信息网、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棱镜(lengjing_qqfinance)、界面新闻(wowjiemian)、 新零售智库、科技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