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在發動珍珠港偷襲時,有沒有考慮到美國一旦參戰,會讓日本陷入危機?

風雲一點通


1941年12月7日,美國珍珠港太平洋艦隊基地,週末的清晨顯得靜謐安逸。突然天空中傳來隆隆的飛機轟鳴聲,美軍還在失神錯愕中,大量炸彈已經從天而降。原來這就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制定的Z作戰計劃,出動大量飛機與微型潛艇偷襲珍珠港。

經過兩輪轟炸後,毫無防備的珍珠港已一片狼藉,大量艦艇戰機被毀,數千名美軍士兵喪命,這是美國本土有史以來最慘重傷亡。

美國總統羅斯福面對日本無恥地偷襲行為憤怒異常,次日他就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日”演講,激起了美國民眾狂熱的臨戰情緒。美國隨後正式對日宣戰,捲入了二戰汪洋之中,加速了日本全盤崩潰的速度。

那山本五十六有沒有考慮一旦美國參戰,會讓日本陷入危機呢?且聽有書君為你梳理分解。

一,日本陷入戰爭泥潭,進入兩難抉擇境地。

日本自盧溝橋事變挑起侵華戰爭,本想速戰速決,可沒想到這會是一場持久戰。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多年戰爭消耗促使日本感覺侵華戰爭已經打不下去了,只得妄想再侵略別國掠奪資源以戰養戰。

日本原策劃了兩條線,一是北上蘇聯,另一個就是南下東南亞。他們先盯上了蘇聯豐厚資源,本打算侵入蘇聯佔領西伯利亞。可是他們提前試探性與蘇蒙聯軍打了一仗,那次日本輸的很慘,自感真的惹不起蘇聯硬漢,北上計劃只得作罷。

日本又將目光聚焦東南亞,可東南亞多屬英美勢力範圍,日本暫時還未敢輕舉妄動。隨著日美在東南亞利益頻繁碰撞,美國就想給日本一點顏色看看,使其收斂一下膨脹的野心,他們突然宣佈對日禁運石油,並切斷日本海上運輸線。

美國本來是日本主要的石油供應商,日本一被美國掐斷石油生命線就有些慌神了,其手中儲備的石油只能維持短期日常運轉,國家機器面臨著全面癱瘓。可是與美國開戰,日本心中底氣又不足,因而日本陷入對美國打還是不打的兩難境地。

隨著狂熱的軍國分子東條英機,取代軟弱的近衛文麿為日本首相後,日本高層呼籲對美宣戰的呼聲日益高漲,只是以各種方式與美開戰意見不一爭論不休。日本高層本計劃先打東南亞不動美國,等美國太平洋艦隊前來支援時再圍點打援。可是山本五十六卻提出偷襲珍珠港的大膽設想,而且威脅日本高層如不同意,他就辭職不幹撂挑子了。

日本不打美國只有死路一條,如果打美國也許還有一線生機,日本高層只得選擇背水一戰,同意了由山本制定並指揮偷襲珍珠港計劃。

二,山本五十六權衡美國實力,豪賭奇襲珍珠港。

也許有人覺得山本是不是瘋掉了?其實山本是個心思縝密的美國通。

他曾留學於美國哈佛大學,後又擔任過日本駐美武官,他平時沒事時就在美國四處遊覽。他可不是在看風景,而是實地考察美國各方面實力,因而山本親眼見證了美國超強實力,自知日本與美國不是一個重量級,實力相差懸殊,如果開戰日本必敗無疑。

山本五十六原本不同意與強大的美國開戰,可是日本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緣,又有日本高層對美宣戰的叫囂,身為軍人的山本只有以服從為天職。

他深知像美國必須一次勒死,如果勒不死等美國緩過神來根本沒有日本活路,因而他極力反對日本先打東南亞再圍點打援的計劃,轉而尋求勒死美國之法。

當時美國有關島、珍珠港等幾個海軍基地,山本之所以將目光盯在珍珠島,首先因為珍珠島距離日本本土最遠,美國不相信日本有長途奔襲能力,日本可以打美國一個出其不意。

其次珍珠港地處美國夏威夷,在茫茫太平洋中是美國海軍中轉站,更是太平洋艦隊精銳駐紮基地,尤其是美國三艘航空母艦皆駐紮在此。山本偷襲珍珠港就是想將美國太平洋艦隊一擊到底,令其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實力元氣,為日本爭取半年甚至一年時間侵佔東南亞石油資源,同時儘量逼迫美國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山本天性嗜賭如命並賭技精湛,其深知想在賭場勝利一要靠高明演技以迷惑眾人,二要有高超判斷能力,當然還要有運氣。山本將其賭技在戰場上亦發揮的淋漓盡致,其偷襲珍珠港就是一場軍事豪賭。

日本先派外交官赴美談判,其實這就是日本迷惑美國的煙霧彈。同時山本對偷襲珍珠港並沒有急於求成,他耐心的一邊大量收集有關珍珠港各種信息情報,一邊制定嚴密計劃然後推盤演練。山本在演練過程發現問題再一點點研究解決問題,比如日本從來沒有長途奔襲經驗,途中怎樣加油就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山本確實心思縝密,每一個細小環節都精準判斷計算,山本為了減少日本航母在長途奔襲過程中被發現的幾率,他不但讓日艦分進合擊,每艘艦艇都單獨走不能無線電聯絡,而且還要繞行天氣寒冷沒有多少船隻經過的北方航線。

山本知道太平洋海域天氣情況惡劣,他又根據天氣預報選擇太平洋海域天氣相對風平浪靜的時間段,就將時間定在12月10日之前幾天。其最終選擇12月7日,是因那天是星期日,山本瞭解美國人沒有周末仍舊工作的習慣,那天應是美國士兵歡度週末,最放鬆戒備的時間。

山本精心準備了大半年,賭博就要正式開場,賭博玩的就是心跳,他等待著好運氣。

三,偷襲珍珠港未達到山本最高目標,終成二戰日本完敗的轉折點。

山本自覺偷襲珍珠港已經時機成熟,其計劃準時啟動。山本的運氣極佳,不但日本艦隊未被發現,神不知鬼不覺就到了夏威夷海域,而且那天天氣也給力,天氣晴朗也為日本戰機有效轟炸助力。

當成功偷襲珍珠港消息傳來,日本將士歡呼雀躍著,可是山本卻陷入了沉思。他心中偷襲珍珠港必須要達成的目標,就是炸燬美國三艘航母。可是那天美國三艘航母,神奇般的未在珍珠港躲過一劫。

還有前線指揮南雲忠大將,聽說未能炸燬美國航母,其深怕美國航母報復追擊,不顧下屬要求再繼續第三輪轟炸的請求,嚇得下令結束戰鬥返航,就這樣南雲忠連近在咫尺的美軍油庫都未炸燬就撤退了。

山本深知南雲忠這個豬隊友給了美國迅速恢復元氣的機會。還有日本駐美外交官在日本偷襲之後,才將日本宣戰詔書送給美國政府。山本知道就是這短短几十分鐘延誤,就給日本貼上了無恥偷襲的標籤,這將激起美國民眾強烈的反日情緒。

只有山本清醒的透過成功的迷霧,看到了日本必敗的未來,他只說了一句日本喚醒了一位巨人。

賭博已開場無法回頭,要麼全贏,要麼輸的徹底,山本預感日本末路即將來臨,亦只有繼續賭下去。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日本如果不發動珍珠港偷襲將要面對的局面

日美之間的差距,任何一個日本人,即使是傻子也知道日本絕非美國的對手,一旦陷入和美國的大規模戰爭中,日本絕對不是美國的對手,山本五十六作為一個海軍出身的人,對此必然十分了解,但是日本的軍國大事也並非他一人就能決定的。

發動珍珠港偷襲也是日本破釜沉舟的一次巨大冒險,成功了就幹一票大的,還有可能獲得徹底的勝利,不發動的話,日本想要破局也很困難。

日本其實一直都是美國經濟體系下的一個國家,即使再強也逃脫不了美國的手掌心,單從石油來說,1937年日本進口的石油,80%來自美國,1939年的時候,這一份額變成85%,可見,如果美國切斷日本的石油供給,日本立馬就會陷入資源枯竭的危險之中。

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單獨佔領中國,與美國在華利益產生分歧,日美矛盾不斷加大,日本人最大的擔憂就是,美國掐斷日本的石油,為此日本始終產生焦慮,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當然,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日本想要建立起在亞洲的霸權就必然侵犯美國的權益,因此到1941年7月23日,蘇德戰爭已經爆發的情況,日本的南進政策也更加明顯,日本內部電報顯示“我國南進對日美關係的影響正在迅速擴大,已經發展到了斷絕外交關係的邊緣”。

美國當時把精力主要放在大西洋上,對於太平洋的防範並不多,因此對日本多有忍耐,但是日本提的要求都很無理,要求美國承認其在亞洲的權益,美國要日本撤出中國。

1941 年9 月6日的御前會議上,“帝國國策實施原則”被批准通過,日本決定,如果10 月初以前日本的利益不能被滿足,日本將對英、美、印度尼西亞發動進攻。

11月26日,美國國務卿向日本代表遞交了《美日協定基本綱要》,要求日本無條件從中國和印度支那撤軍等等,實際上日美談判以來態度最堅決的一次,在接下來的兩天,日本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想讓日本放棄中國,那還不如直接開戰了。

最後美國在對日本石油禁運的情況下,日本被迫發動襲擊珍珠港事件。

日本的石油資源短缺是其向外擴張的必然因素

日本想要幹出一番事業,建立起一個霸權主義國家必然需要獲得足夠的資源,在侵華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想要維持戰爭,必須馬上發動另一場戰爭來掠奪資源。

為此,日本曾制定出一個北上打擊蘇聯的方案,一個南下奪取東南亞等地區資源的方案,經過再三權衡,日本選擇了後者。

但是,日本一旦入侵東南亞,那就等同於和美國開戰,東南亞是美國重要的勢力範圍,美國的橡膠和錫有90%都是從東南亞進口的,在1940年美國與亞洲的貿易已經超過了拉美國家貿易總額的一倍,如果美國染指東南亞無疑直接向美國宣戰。

為此,日本決定先下手為強,先去偷襲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日本是一個島國,在二戰之前的侵華戰爭中,所用的基本都是陸軍,深入作戰後,更沒有海軍的事了,在二戰初期,日本重金打造全世界排前三的海軍一直充當日本的運兵船,想要將海軍利用起來,也得讓海軍漏漏臉。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看似偶然,實則是必然,說不上愚蠢,也談不上精明,是日本和美國在亞洲和太平洋為爭奪利益所發生的必然衝突,而這次偷襲,更是展現了日本善於偷襲,詭計多端的特性。

這次偷襲,更像是日本為國運進行的一場豪賭,就像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1904年的日俄戰爭,每一次,日本都是豪賭,每一次都大賺特賺。

通過發動偷襲珍珠港,一次性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迫使美國對日本進行妥協,將太平洋的權益讓給日本,看起來這並不算過分,也許美國會答應呢!

其實,縱橫說句不好聽的話,日本之所以會有這種病態的想法,其實都是我們給慣的,對於日本最終挑釁美國的行為,都是我們的過錯,是我們讓日本都已經找不到北了。


史論縱橫


山本五十六從1925到1928年任日本駐美國大使館的海軍武官,對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是他一個人的清醒無法阻止全日本上下一致的戰爭狂囂。


與陸軍大臣的談話

在決定對美國開戰之前,日本陸軍大臣找到山本五十六,問他對美開戰的看法,山本五十六表示,如果你看到紐約街頭密密麻麻的汽車,你就知道皇軍根本沒有必勝的把握。

陸軍大臣問,如果日美開戰,日本能堅持多久?

山本五十六答,半年應該沒有問題。

陸軍大臣很高興,他說,大日本皇軍武運長久,有半年時間,我們就能滅了美國。

這就是日本上下對與美開戰的看法。

美日談判破裂

在1941年開始,日美一直在進行關於石油和鋼鐵禁運的談判,最後美國提出的條件是,要求日本從所侵略的外國國土全部撤出。日本大本營震怒了,認為美國毫無誠意,日美必有一戰。

從1941年下半年開始,全日本上下形成共識,要把美帝國主義搬倒。


聊歷史,聊股市外匯,我是“天下會會天下”,歡迎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二戰時日本法西斯在亞洲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瘋狂行為,那麼在戰爭進入僵持階段的時候,日本為什麼要“作死”,偷襲珍珠港來挑戰美國呢?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疑點,二戰時期,美國領土孤懸海外。歐洲和亞洲已經打的非常“熱鬧了”,而美國其實並沒有受到波及,在二戰的大部分時期,美國人都扮演著“悶聲發大財”的角色。日本本身的兵力就已經不夠分配,竟然還在這個時候公然挑起太平洋戰爭,難道是日本人在“作死”嗎?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瞭解一下這次偷襲行動的總指揮:山本五十六,此人在戰爭開始之前是一個地道的賭徒,在生活中不斷的跟人打賭,而且非常信守承諾。

當他把這種賭徒精神帶到了戰場上以後,就變成了他口中關於勝利的解讀:“打仗只有兩種有意思的結局,要麼大贏,要麼大輸,小輸小贏都沒什麼意思”。那麼山本五十六制定這樣瘋狂的計劃,究竟看中了計劃背後怎樣的“大贏”利益呢?

要說“五十六”完全是憑藉運氣來做這件事,那也是冤枉了他。在這個計劃開始之前,山本就對國際形勢以及美國綜合國力有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考量。山本在開軍事會議時說到,美國早晚都會參戰,在二戰的前一段期,雙方勢力打的不可開交,美國就藉著這個機會大賣軍火。

可是現在二戰就要“大結局”了,戰爭雙方也都耗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國家出來給二戰畫上句號,順便也拿下對於世界的控制權。

後來的世界格局發展也映證了山本五十六的這番判斷。 那麼山本明知道美國早晚會參戰,為什麼還要去激怒他呢?

這裡面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首先根據當時的判斷,美國就算是參戰也不可能加入軸心國集團,那麼這個早晚都會跟自己作對的敵人還是早下手為好。那麼山本五十六就天真的以為這次的偷襲能把美國怎麼滴嗎?

雖然他是反派,但是人家不是“白痴”,山本之所以制定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其主要意圖是拖延美國的參戰時間。 到了戰爭後期,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整個局勢變成了僵持的局面,那麼美國如果在此時開戰,法西斯勢力就徹底玩完了。

可要是進行了對美國珍珠港的軍事打擊,美國就不得不進行艦隊的休整,按照山本五十六的估計,美國最快也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緩過氣來。如果在這段時間以內,日本完全控制中國,德國徹底踏平蘇聯,那麼依仗著歐洲和亞洲的所有資源也有跟美國的一戰之力。

到時候美國的態度就不那麼重要了,弄不好還可以順道“收拾了”美國,不得不說,山本五十六的這套打算還是非常全面的。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日本偷襲珍珠港絕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事情,但是後來為什麼沒有起到什麼效果呢?

這裡面的原因撲朔迷離,山本本來想摧毀的是珍珠港中停放的三艘航空母艦,可是在當天三艘航母全部出海,這也是後來美國能用月把時間恢復海軍力量的重要因素。更有記載顯示,珍珠港被偷襲當天,美國給港灣內多增加了醫療人員,本來該休息的日子船員們也被要求上艦工作。

這種種的跡象都表明,所謂的珍珠港事件,很可能是美國政府為了鼓動全民參戰而導演的“苦肉計”。 所以,即使日本不惹事兒,美國也要去找事兒!

不管美國那邊怎麼樣,但是日本卻因為這次的行動“摸了老虎的屁股”,預先的戰略構想沒有達成,還促使美國提前參戰,按照中國傳統觀點來看,這次的弄巧成拙正是法西斯勢力“氣數將盡”的變現。


白話歷史君


山本五十六肯定知道,既然知道了還偷襲美國?因為日本人好賭,喜歡拿自己的國運去賭。歷史上日本確實賭贏過。比如,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戰爭開始之前,日本都不相信自己會贏,打著打著,發現自己竟然可以贏。1905年的日俄戰爭也是,日本孤注一擲,結果又賭贏了,東北劃入日本的勢力範圍。

歐洲爆發工業革命以後,迅速走向對外擴張的道路,當西方狹窄的市場無法滿足工業化的大生產的時候,列強把目光投向了亞洲。於是,鴉片戰爭爆發了,中國淪為西方國家的半殖民地,洋務運動開始。日本也無法倖免,1853年的“黑船事件”使日本陷入恐慌當中,日本“明治維新”開始了。由於日本的“明治維新”改革的比較徹底,日本迅速走向工業化國家的道路,隨即,日本加入了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隊伍中。



日本在明治時期就制訂了佔領朝鮮、吞併東北,控制蒙滿,吞併中國,稱霸亞洲的計劃。為了此計劃,日本對中國進行了大量的間諜活動。甲午海戰以後,日本利用清廷的戰爭賠款,迅速擴充軍備,逐步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1905年,打敗俄國,1928年策劃“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懦弱的張學良改旗易幟,“9.18”後把東北拱手讓給了日本人。

列強要求在中國的利益均衡,日本吞併東三省後,美國極為不爽,要求日本撤出東北。到嘴的肥肉豈能吐出來?日本直接拒絕了美國的要求。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妄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與此同時,日軍把侵略的觸角伸向了東南亞。而東南亞是美國的勢力範圍,東南亞80%的橡膠和錫都要出口到美國。日軍一到,一切都陷入了混亂。美國利益嚴重受損。美國封鎖了日本的石油進口。日本作為島國,資源匱乏是先天缺陷,截止到1937年,日本80%的石油都要從美國進口。



美國封鎖了日本的石油進口,戰爭機器無法運轉,無異於宣戰。既然和美國的戰爭無法倖免,不如先下手為強,先消滅了美國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給美國施加強大的壓力,說不定美國會妥協。然而,事與願違,捅了馬蜂窩,遲早要被蟄,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雄厚的國家實力讓美國越打越強,到二戰結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日本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還品嚐了兩顆原子彈的滋味。從此,日本心甘情願做美國的小跟班。朝鮮戰爭時期,為美國生產軍隊必需品,經濟迅速恢復,接下來,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大規模的戰後重建,日本依託明治時期積累下的理工科人才迅速崛起,直至1980年代經濟逼近美國。但是在美國主導的布林雷頓體系下,還是美國說了算,1991年一紙《廣場協議》徹底廢了日本武功,從此日本進入失去的“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現在國家之間的競爭早就經過了產業轉移的階段。歷史上產業轉移從歐洲轉到美國,從歐美轉到亞洲四小龍,從四小龍轉到中國。單純的依靠產業承接已經無法贏得國際競爭。

現在的競爭越來越靠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龐大的人口、先進的科技實力、持續的國家戰略、活躍的制度、開放包容的心態,使中國的發展後勁十足。就像一臺龐大的機器,雖然慢,但是一旦啟動,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國運如此,國之幸,民之福!


品讀春秋001


三本五十六早年做個日本駐美國大使館武官,對美國的國情,政治,經濟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瞭解夠深,他經常對同僚講:要想知道美國有多強大,你到美國各地旅行數一數每個城市有多少座工廠就清楚了!三本好賭成性精通賭道,奉賭必贏,在法國莫拿哥賭城經常大贏而歸,被賭場老闆宣佈三本為不受歡迎的人!他誇口日本政府給他足夠的賭資,他能從賭城贏回一艘航空母艦的錢!三本深知大洋彼岸的山姆大叔的實力,一直在日本軍部討論的擴張侵略計劃安排中,反對發動針對美國的太平洋戰場,那樣的話會讓日本已經吃盡肚裡的中國東北三省,中國大部份日佔省份前功盡棄,得不償失!……三本大將是有些政治謀略思想的人!那他為什麼又策劃利用曰本海軍聯合艦隊去偷襲美國夏威夷海軍珍珠港呢?曰本軍部,參謀本部居於日本戰爭資源的枯楬,必須征服東南亞越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弄到石油、鐵礦石、橡膠這些戰爭資源,大東亞聖戰才有可能維持下去!這種戰爭命令還能不到海軍大將三本五十六來做決定,但南進命令一出,海軍必須制定與美國,英國,澳大尼亞海軍作戰的計劃!三本制訂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是先下手為強,打掉美國太平洋艦隊,讓其三年內不會反攻亞洲曰本海軍,那日本佔領軍就會在東南亞扎定根基,不再擔心美軍反攻東南亞。可惜,事與願違,龐大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這支吸乾中國人民血汗錢精心打造的無敵艦隊劫被美國海軍以少打多,以精打強輸得屁滾尿流慘敗收場!


薦商12345678


考慮了,不僅考慮了,而且考慮了很多!

作為二戰期間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深知日本無論在戰爭動員能力還是戰爭潛力上都無法與美國抗衡。

但是此時的美國已經切斷了日本的石油供應,這對戰爭狀態下的日本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為這意味著日本的坦克只能趴窩,日本的軍艦隻能拋錨,所以日本必須有所作為。

當時的日本雖然侵略我國並佔據了我國大片土地,但是日本在我國到處勘探找不到石油,因此日本將目標鎖定在西伯利亞和南太平洋。

但是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朱可夫給狂傲的日本關東軍上了一課,從此日本主動放棄了北上進攻蘇聯的瘋狂計劃。

所以,剩下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南太平洋,而這裡,是美國的勢力範圍。

當時的美國已經佔據了包括夏威夷、關島以及菲律賓群島等一系列西太平洋據點,對日本形成巨大威脅,要想獲得南太平洋的石油,日本必須對美國開戰。

但是山本五十六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和美國開戰,那麼接下來美國強大的戰爭機器就會啟動,那麼日本將遭受到美國瘋狂的報復,日本需要承受更大的代價!

但是,此時的美國勢力雖然遍佈太平洋,但是美國的主要精力,始終在歐洲和大西洋,所以山本認為,日本可以集中兵力,對美國太平洋艦隊來一次猛烈打擊,促使美國乖乖坐到談判桌前和日本議和。

或者,即使不能以一次突襲使美國元氣大傷進而求和,也能對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造成沉重打擊,使美國在6個月到1年的時間裡,無法與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爭奪。而日本艦隊則可以在西太平洋大舉擴張,佔據印度尼西亞、瓜達卡納爾島等重要據點。

長期以來,日本的軍事圈內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賭徒心理”,尤其是陸軍,加上“下克上”的傳統,往往是日本下級軍官賭博,然後取勝,最後大部隊跟進,實施全面侵略。

這種風氣和日本小國寡民的現實<strong>分不開,因為資源短缺,所以沒有大國打持久戰的資本的,所以日本軍人希望一擊斃敵,以一場戰役的勝利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1905年日俄戰爭就是這樣贏得的!

而山本五十六,在日本的將領中,又是一個出了名的賭徒,這讓日本形成了一個軍隊形成了另一個奇觀。

在陸軍方面,一般是高層非常謹慎,下級軍官吱哇亂叫,進而以“下克上”逼迫上層最後妥協,“9,18事變”和“諾門坎戰役”都是這樣的流程。

但是山本不同,作為日本海軍的最高司令官,他直接將聯合艦隊搬上了賭桌。不需要“下克上”,所有日本海軍都在山本五十六的帶領下,和美國進行一場豪賭。所以海軍相對而言更加激進!

這是日本最可怕的地方!

所以,山本大膽進行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事實證明,雖然沒有摧毀美國的航母,但是日本還是給美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不過緊接著,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國恥演說”,名正言順地加入二戰,美國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啟動。

所以山本五十六得到的結果是,雖然取得了半年的優勢,但很快這種優勢就不復存在。

因為擊沉美國1艘軍艦,馬上就會補充10艘,而日本則是沉1艘少1艘!

1942年6月,針對美國已經恢復的情況,山本五十六制定了引誘美軍艦隊北上阿留申群島,然後在中途島消滅美國主力的誘敵計劃。結果美軍破譯了日本的電文,導致日本聯合艦隊損失4艘航母,元氣大傷。中途島海戰也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在視察部隊途中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時年59歲。

可以說,作為日本海軍的最高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有著洞察時局的眼光,他明白,一旦和美國開戰,日本必敗,但是當時的日本已經別無選擇!

山本五十六和其他日本將領一樣,在日本這樣的特殊環境下,一直沒有徹底分清“戰爭”和“戰役”的區別。蘇聯元帥在諾門坎戰役後評價日軍作戰思想落後,完全停留在一戰時期!

如果朱可夫的話是形容日本陸軍,那麼日本海軍則還停留在甲午海戰和日俄對馬海戰的時期。在這兩場戰爭中,日本艦隊都是取得一次戰役的勝利後,基本奠定勝局,所以山本五十六也認為,偷襲珍珠港可以讓美國人痛到主動找日本人談判!

山本五十六最可悲的地方就在於過分高估了日本的戰爭能力,同時低估了美國人的反抗意志,這都導致了後來不可避免的失敗。事實上,除了偷襲珍珠港算得上成功,其後的中途島海戰以及瓜島戰役等日本都慘敗而歸!

山本的偷襲對於日本而言,是迴光返照,而後就是徹底的黑暗!

開戰之日,便是敗亡的倒計時!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感謝有機會回答:山本五十六在發動偷襲珍珠港時,有沒有考慮到美國一旦參戰,會讓日本陷入危機?

1、日本本是彈丸島國,土地貧瘠,資源缺乏的國家,為了生存走了軍國主義侵略之路。把目標鎖定在亞洲的中國,開始長達14年侵華戰爭。


2、戰爭資源之中最寶貴的是石油,日本80%石油是依賴以美國進口的,美國是日本最大石油合作伙伴。隨著戰爭的擴大化,日本對石油資源需求更加巨大。

3、隨著中日戰爭的擴大化,日本在中國戰場上戰爭資源快速消耗,已經不能支撐全面戰爭的需求,這時日本必須解決石油問題,加上日本在中國東北未發現有寶貴石油。要是日本石油問題沒解決日本相當於戰敗了,之前一切努力將前功盡棄付之東流,這是日本不願意看到的事實。美國偏偏在日本最需要石油時,開始控制制裁日本,美國控制對日本的石油出口,導致日本更加迫切的面對石油問題的解決。

4、南進和北進中選擇生存之路。日本在諾門坎戰役中打的日本看清楚自己的實力,而且蘇聯和德國打的生死存亡關鍵時刻,也不忘在遠東佈置百萬大軍防止日本偷襲蘇聯。蘇聯的做法非常正確,把日本逼向美國,日本也意識到蘇聯已經有所準備,北進和蘇聯開戰將毫無勝算可能把最後的資源消耗掉而已。最終日本選擇南進,南進最大的敵人就是美國,要想打敗美國不容易。日本也不傻,戰爭打了那麼久國力消耗那麼多,這時候和美國開戰,簡直就是忘火坑裡跳。但是沒有石油日本難道就真的坐等油盡燈枯嗎?日本最後決定南進就是賭上日本最後國運。


5、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此人是親自制定和指揮偷襲珍美國珠港的。山本五十六世極其反對和美國開戰,山本五十六是非常清楚美國綜合國力,一旦和美國開戰日本將會失敗,在日本高層最後決定下,最終山本五十六還是決定偷襲美國珍珠港先下手為強。日本海軍曾經在偷襲美國珍珠港時提出:“帝國興亡,在此一戰”,說明日本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珍珠港偷襲成功,日本加快對東南亞的侵略,為的是得到寶貴石油,繼續支持龐大的戰爭。

6、美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的第二天,向德、日、意三國軸心國宣戰。美國出臺先歐後亞的戰略部署,出兵歐洲對付德國,在美國看來日本遲早得完蛋,讓日本在多蹦噠幾天。

7、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加速了法西斯侵略者滅亡,在歐洲德國投降後。美國調轉槍口對付日本時,戰爭勝負已經明確了,日本戰敗是遲早的事。在亞洲日本拼死抵抗美軍的反攻,最後美國決定獎勵日本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最終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迎來結束。

我的總結:可惜山本五十六死的太早,沒有看到美國獎勵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大爆炸。山本五十六要是看到日本最終結局我想,山本五十六致死都會反對偷襲美國珍珠港。


一簾席夢


日本“偷襲珍珠港”計劃並不是山本五十六個人制定的

日本偷襲珍珠港有其根本原因,但不是三本個人決定的,他也沒這麼大的權利做這樣的決策,即便他是海軍上將。他只是該行動計劃的支持者和具體怎樣實施的制定者。所以,問題中提到的三本有沒有考慮到美國一旦參戰,會讓日本陷入危機?這點他還是早就預料到。但畢竟他不是一個有能力甚至有權對日本未來做決策的人。這在後面會介紹。

因此,我們在看待珍珠港事件這個歷史問題上,要追根朔源去了解。不能認為該事件是三本一手造成的。三本只能說是該事件的支持者和具體行動者。

(1940年山本在“長門”戰艦海軍規劃會議上)

二戰期間日本帝國真正的決策者

早期裕仁統治時,日本與西方几個大國如:美國,法國,英國和荷蘭之間緊張關係日益加劇。日本軍國主義者漸漸影響國內政策,極力推行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區”使之成為日本“神聖權利”的一部分。

戰後,很多關於裕仁在二戰中的表現漸漸浮出水面。剛開始裕仁在位時,因為各種政治原因基本對此沒有什麼評論。隨著他死去,有關他在二戰中所起的作用有了很多客觀的正確評判。歷史學家們認為,裕仁對第二次中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軍隊製造的暴行負有直接責任。普遍認為,他和他的兄弟秩父王子,他的表兄弟武田王子和伏見王子,以及他的叔叔坎金王子,朝霞王子和東日本王子等皇室的一些成員應該受到戰爭罪的審判。

最確鑿的證據就是,日本731部隊使用毒氣就是裕仁親自下的命令。例如,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漢戰役期間,裕仁授權使用毒氣體375次。

美國曆史學家赫伯特.比克斯、日本歷史學家哲學家藤原晃和山田晃他們都斷言,在日本內閣和政府成員間,最後真正做決定的是幕後的裕仁。有證據表明,裕仁通過中間人來對軍隊進行實際控制,外表看來既不是好戰者也不是和平主義者,但其實是一個在多元化決策過程中的機會主義統治者。

赫伯特.比克斯堅稱,裕仁是這兩場戰爭中大部分事件的主要推動者。

裕仁罪惡的死後,當時日本長崎縣的市長Hitoshi Motoshima(本島)聲稱,裕仁必須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負責,由此而觸動了“日本最敏感的禁忌之一”,遭到日本極端民族主義團體Seikijuku的一名成員暗殺差點死去。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堅持要求保住裕仁的天皇王位。麥克阿瑟認為天皇是日本人民的連續性和凝聚力的象徵。再加上美國輿論的宣傳以及裕仁的奴才們極力為他開脫,很多假證幫助並阻止了對日本皇室的起訴。

(三本與美國海軍部長威爾伯德懷特)

“珍珠港事件”的歷史背景其原因

日本之所以要襲擊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有一系列原因,但主要還是因為石油!1931年日本入侵我國東北(滿洲)開始,日本擴張的鐵蹄逐漸加速。1937年日本發動侵略我國的第二次中日戰爭後,1940年日本佔領法屬印度支那,試圖禁止所有進口到中國的物質,包括從美國購買的戰爭物資。這一系列舉動促使其他各國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帝國海軍(IJN)估計它的燃料油只剩下不到兩年就消耗完。

日本的戰爭策劃者們長期以來一直覬覦南亞,尤其是文萊的石油、馬來亞的橡膠和錫。1940年秋天,日本向荷屬東印度群島採購315萬桶石油,但只得到135萬桶。

其實日本對“南方資源區”的佔領計劃已經策劃了一段時間,並將計劃納入日本設想的太平洋大東亞共榮區。因此,日本海軍藉此支持該計劃並提出奪取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資源。

日本和美國在1941年期間進行了談判,以改善關係。談判條件被當時日本的戰爭部長東條英機拒絕。

1941年7月26日,美國凍結日本資產,並於8月1日對出口日本的石油和汽油實施禁運。石油禁運對日本來說是個嚴重的打擊。因為石油是日本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主要的進口產品,當時日本80%以上的石油來自美國。

(賓夕法尼亞州戰列艦殘骸)

日本準備開始對南亞地區展開行動前,日本想佔領的目標菲律賓受到美國的保護。日本軍方認為入侵菲律賓必將引發美國軍方的反應。因此日本決定襲擊珍珠港,先給美國一個警告,也或者是先給美國一個下馬威。同時也防止美國太平洋艦隊干擾日本對東南亞地區英國,荷蘭和美國的海外殖民地的佔領。日本認為這是採取先發制人的進攻戰略。

這裡要說的是,當時的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堅持主張通過談判解決以避免和美國發起戰爭。然而,日本軍國主義者,如:蘇吉山,戰爭部長東條英機以及海軍上將永野修身等聲稱,時間已經不多了,額外的談判將毫無意義。他們敦促迅速對東南亞和夏威夷的所有美國和歐洲的殖民地採取軍事行動。東條英機認為,屈從於美國的日本從中國以及周邊國家撤軍的要求,會抹去第二次中日戰爭的一切成果,壓抑軍心,危害滿洲國,危及對朝鮮的控制,因此,什麼都不做就等於失敗和丟臉。

1941年10月16日,近衛文麿辭職,裕仁選擇東條英機繼任。1941年11月3日,長野向裕仁提出了三本制定的襲擊珍珠港具體行動方案並得到了批准。1941年11月30日,裕仁的弟弟宣仁警告他日本海軍不可能戰勝美軍。裕仁稱島田繁太郎(海軍大臣)和海軍總參謀長永野修身向他保證戰爭會成功。

12月1日,裕仁終於在另一次帝國會議期間批准“對美國,英國和荷蘭發動戰爭”,首先在夏威夷珍珠港等主要前沿對美國太平洋艦隊進行突然襲擊。

三本五十六在襲擊開始前曾寫信給日本一位戰爭強硬派成員:

“如果日本和美國之間的敵對行動一旦爆發,我們就不只是佔領關島和菲律賓,甚至夏威夷和舊金山。為了確保勝利,我們必須進軍華盛頓,向白宮提出和平條件。我想知道,我們的政治家是否對最終結果有信心,並準備作出必要的犧牲。”

後來這句話被日本軍國主義者引用,但沒有最後一句(加深的黑色部分)。在美國,這句話被認為是日本自誇將征服整個美國大陸。儘管如此,山本還是接受了戰爭迫在眉睫的現實,並計劃通過警告性打擊摧毀位於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同時迅速佔領東南亞石油和橡膠資源豐富的地區,特別是荷屬東印度群島、婆羅洲和馬來亞。

(日本海軍航母赤城號上的三菱A6M零式戰鬥機)

其實,早在1941年中期首相近衛文麿就詢問三本關於和美國開戰後最終結果如何。三本五十六發表了一個眾所周知的預言性聲明。他說:“如果我被命令參戰,我會在頭六個月或一年裡狂奔,但我對第二年和第三年完全沒有信心。”

他的預測被證明是正確的。

1926年-1928年,三本曾作為海軍隨員在美國呆了兩年。這段時間對他後來的海軍生涯起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日本艦隊的高級海軍上將,與大多數看法相反,一旦日本做出侵略東南亞的最終決定,山本就指出必定要與美國開戰。而日本海軍部的其他人希望避免與美國發生戰爭,即使與亞洲的荷蘭和英國人的開戰也無所謂。

大英百科全書上對三本五十六評論到:“三本認為,任何與美國的長期戰爭都會給日本帶來災難。”

美國對三本的評價還是很可觀的。認為他是一個比戰略家更好的戰術家,是一個非常有天賦和能幹的軍官,也是一個有時相互矛盾的複雜人物。

(西弗吉尼亞號航空母艦被六枚魚雷和兩枚炸彈擊沉)


血色黃昏的黃昏


首先山本五十六是拒絕對美髮動戰爭的,其次山本五十六的珍珠港偷襲的這一進攻計劃只是一個預案,即在日本大本營以及天皇確定要對美開戰後,這個進攻方案才會開始實施。所以在真正發動珍珠港偷襲時,日本已經下定決心面臨任何的不確定情況了。

而在開戰之初,日本就已經充分認識到了美國強大的國力,在初期日本和美國在海軍艦艇上的實力對比是7.5:10,在正面作戰的航空兵的對比上是1:1。隨著戰爭的持續,日本估計到1943年日本艦艇實力則為美國的50%,到1944年則降到30%;而就飛機的生產能力而言,1943年日本海軍的飛機產量可達到8000架,美國可達到85000架,到1944年日本海軍飛機產量達到12000架,而美國可達100000架。也就是說戰爭持續兩年後,美國艦艇實力將是日本的5倍以上,航空兵實力將是日本的10倍以上,可見日本對美國的強大還是有深刻認識的。



日本當局尤其是海軍正是認識到隨著戰爭的延續美國對日本將擁有近乎絕對的優勢,而且會越來越大,所以日本海軍要求在開戰之初就要給美國艦隊以沉重的打擊,以後繼續持續不斷的消滅美國兵力,儘早的進行海上決戰,以免讓美軍實力增長到難以撼動的地步,如此日本再無勝算。


而珍珠港偷襲就是本著這一思想而去實施的,一開始就想重創美國艦隊,然後迫使美國海軍在劣勢下同日本海軍決戰,通過不間斷的連續打擊,讓美國海軍的實力始終無法增長到可以反攻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