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大漢奸,不是中行說,而是韓信!

翻開中國歷史,能看到令人痛心的一幕,漢奸總是前仆後繼的出現,尤其到了宋明末期,漢奸就猶如過江之卿,比如許衡、范文程、洪承疇等人,做漢奸都做的理直氣壯,夥同外族屠殺自己數千萬同胞,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漢奸如此可恨,那麼狹義上的漢奸第一人是誰呢?所謂狹義,就是漢朝建立之後叛變漢族的漢奸。在大家傳統印象中,中國第一個漢奸應該是中行說,《漢武大帝》中對中行說刻畫的惟妙惟肖,對自己民族犯下了滔天大罪,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然而,如果仔細分析劉邦建漢之後的歷史卻能看到,中國第一個大漢奸不是中行說,而是韓信。當然,這裡的韓信是“韓王信”,韓國王室後裔,劉邦分封的韓王,而不是軍神韓信。(注:這裡談的第一個漢奸,是有史記載,而非無名之輩,漢初肯定有極少數漢人投靠匈奴去了)

中國第一個大漢奸,不是中行說,而是韓信!

漢文帝時期(前180年—前157年在位),因為打不過匈奴,還執行著“和親”的基本國策。當時,匈奴單于初立,漢朝就送去了一個新娘和豐厚的嫁妝祝賀。同時,強迫宮廷太監中行說去送親,讓他去做公主的輔佐者。

《史記·匈奴列傳》:老上稽粥單于初立,文帝復遣宗室公主為單于閼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輔助 )翁主。說不行,漢強使之。說曰:“必我也,為漢患者。”中行說既至,因降單于,單于愛幸之。

面對中行說的一句“必我也,為漢患者”,漢文帝沒當一回事,結果卻給漢朝帶來了很多麻煩。中行說到了匈奴之後,“因降單于,單于愛幸之”,這是一個身居大漢權力中心的太監,瞭解漢朝很多事情,加之中行說本身能力很強,所以單于非常喜歡他。

顯然,中行說是漢文帝時期的漢奸,此人壽命較長,一直活到了漢武帝時期,給同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中國第一個大漢奸,不是中行說,而是韓信!

然而在漢朝初期,其實還有兩個大漢奸:一個是韓王信,一個是盧綰,劉邦的發小。

韓王信是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的庶孫,秦末農民起義浪潮之中,在張良等幫助下,平定了韓地,因而受封韓王。楚漢爭霸中,韓王信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了天下。

由於韓國地處要衝,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所以劉邦在公元前201年春天,就把韓王信的封地遷移到了太原以北,以防備抵抗匈奴。這一年秋天,匈奴單于圍攻韓國都城馬邑,這就成了韓信叛漢的導火索,《史記》中記載:

匈奴冒頓大圍信,信(韓王信)數使使胡求和解。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因為韓王信都城被圍,所以就向匈奴求和。但這時劉邦發兵而來,瞭解此事之後,懷疑韓王信有叛變之心,就派人責備韓王信。韓王信害怕被誅殺,於是就叛變了。“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把國都拿出來投降,而且還夥同匈奴共計太原,顯然韓王信做了大漢奸。

中國第一個大漢奸,不是中行說,而是韓信!

相比中行說,韓王信至少早做了20多年的漢奸,所以他才是第一個漢奸。韓王信的這一次投降,給漢王朝帶來的變化非常大。其中,第一個就是白登之圍,劉邦征討韓王信叛變之戰,最終演變為了漢匈一次大決戰。

韓王信做了漢奸之後,“韓信為匈奴將兵往來擊邊”,韓王信為匈奴人帶兵,往來在邊境一帶攻擊漢軍。公元前197年,韓王信做了一件大事:勸說陳豨(xi)造反,結果坑死了漢朝兩個諸侯王,包括真正的韓信。

公元前196年,韓信曾經手下、趙國的相國陳豨造反,燕王盧綰(劉邦發小、跟屁蟲,且和劉邦同一天生日)率兵攻之,於是陳豨求救於匈奴。公元前195年,有意思的情況出現了,盧綰手下人勸他“養寇自重”,甚至勸說陳豨逃亡,與燕“連兵勿決”,但盧綰的行為,卻被陳豨部下告訴了劉邦。

於是,在彭越、韓信先後被呂后計殺的情況下,燕王盧綰害怕呂后除掉他這個“異姓王”,所以先是在長城下等候,劉邦一旦病癒,就前往長安請罪。然而劉邦病死,對呂后恐懼的盧綰由此投靠了匈奴,又做了大漢奸。

至於韓信,由於韓信曾和陳豨說過,“吾為公從中起,天下可圖也”,就是若將來有一天你被逼謀反,我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則天下可圖也。所以,陳豨造反之後,呂后就夥同蕭何,將韓信謀殺了。

中國第一個大漢奸,不是中行說,而是韓信!

可見,作為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第一漢奸,韓王信的危害非常大,除了帶兵燒殺搶掠北地百姓之外,還給漢初政壇造成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盧綰叛變和韓信之死,都和韓王信關係密切。

劉邦在攻擊盧綰時,提出“非劉氏不王”,這不僅代表對漢初功臣來了一次成功的大清洗,而且也說明中國徹底進入了“家天下”,不再和外人分享江山。

至於韓信之死,更讓人惋惜。如果韓信不死,在面對匈奴時,漢初不會那麼憋屈。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韓信這種天才,是完全能夠改變戰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