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漢奸

漢奸特指漢族的敗類,後來泛指一切屈膝投靠外侮、出賣國家利益的民族敗類。

有人說,在“鴻門宴”事件中向項羽告密的曹無傷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漢奸”。其實錯矣!因為當時的劉邦尚未建立漢朝,仍然是“沛公”而已。曹無傷雖然出賣了他,但只能算是劉邦陣營裡的內奸,而不是漢奸。

中行說(Zhōngháng Yuè)

西漢文帝時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原為宮廷太監。 當時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病死,其子稽粥立,號老上單于。漢文帝鑑於國內不穩,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且國力尚未恢復,無力與強大的匈奴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只好繼續與匈奴和親,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並讓太監燕地人中行說作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說不肯去,被漢廷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文帝只當他在說氣話,也不以為意。沒想到中行說一到了匈奴,果然就立刻歸降,並深受老上單于歡喜、寵信。中行說竭力勸說匈奴不要太看中漢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對自己食物、器械、風俗的自信心,還教給匈奴人記數方法,從此這些蠻族才知道算數。在中行說的鼓動下,老上單于在給文帝回書中口氣傲慢,對漢朝使臣也威逼利誘,動不動就索要錢物金銀,不給就威脅秋熟後大發兵馬入漢境中踐踏。

李廣利(?—公元前88)

中山(今河北定縣)人。本是一個平庸之輩,卻因為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哥哥和容貌出眾的妹妹而飛黃騰達。其兄李延年,就是名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作者,當上了協律都尉;其妹成了漢武帝的寵妃。也就是說,李廣利和大將軍衛青一樣都跟漢武帝是裙帶關係。所不同的是,衛青以作戰勇猛而屢立戰功,李廣利卻得益於皇帝的偏愛而官居貳師將軍、封海西侯。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掠殺邊民。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七萬精銳騎兵迎戰。李廣利貪功冒進,長途奔襲,陷入大漠,為匈奴所敗。貪生怕死的他,不顧尊貴的身份和將士的榮譽,竟然選擇了投降,以求屈辱偷生、苟安於世,並打算幫助匈奴侵略漢朝。但事與願違,匈奴單于將李廣利殺掉用以祭神。這第一個漢奸落得個如此可悲可恥的下場。


石敬瑭(892—942)

石敬瑭本來是後唐的節度使,為了過把當皇帝的癮,竟然把戰略意義極為重要的“幽雲十六州”(包括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等16個州域,大概範圍是現在的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京津大部和遼寧西部,崇山峻嶺一直是抵抗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獻給了契丹。他終於在外族的幫助下,建立了後晉(936年—947年)。厚顏無恥的石敬瑭居然稱比自己小十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兒皇帝”。


吳三桂(1612—1678)

吳三桂,字長伯,江蘇高郵人。武舉出身。父吳襄為明崇禎時錦州總兵,他以戰功及父蔭授都指揮,後來官居遼東總兵。李自成起義軍逼近北京時,崇禎皇帝加封他為平西伯,令其率部救援。吳三桂剛出發,就聽到北京失陷的消息,於是撤兵山海關。不久,因其妾被李自成部將掠去,遂上書關外的滿清睿親王多爾袞,懇請清兵入關討李。山海關之戰,吳三桂與清軍大敗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隨即,吳三桂為清軍先鋒,追擊李自成,鎮壓陝西、四川等地的反清鬥爭。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命他鎮守雲南。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斬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被晉封為親王,與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應,成為擁兵自重的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清廷下令撤藩。吳三桂聞訊後叛清,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佈檄文,揮軍入湖南。桂、川、黔、湘、閩、粵諸省響應,戰亂波及贛、陝、甘等省。清政府調重兵全力鎮壓叛亂,逐漸扭轉了戰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困獸猶鬥的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改元昭武;同年秋,吳三桂病死 。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雖然並非金庸在《鹿鼎記》中所描述的那樣富有傳奇,但他畢竟是把清軍放進山海關的直接負責人。所以,“漢奸”之名因吳三桂而響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