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婺源战史

婺源战史

婺源—婺源战史

本文部分战史来自《婺源乡土志》

作为官方修订的书,肯定美化官府,丑化起义

官府通常把反抗者称为“匪、贼、寇”

说他们“窜”,说自己是“剿灭”

这不代表本号和本文作者观点,特此告之。

比如,官府就特别恨太平军,事实上

太平军比元朝和清朝动不动就“屠城”好很多

婺源—婺源战史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

Reading notes

前言

婺wu源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国灭亡后属于越国,越国灭亡后归属楚国。秦时县域东北部属鄣郡,县域西南部属九江郡。汉代属于丹阳郡。这些时期,蛮荒之地婺源是个山坞角落,都没有什么人。

婺源晋代属于新安郡。南梁朝时新安郡改名新宁郡。隋朝时新宁郡改名歙州。晋代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到东晋十六国,乱,衣冠再南渡。到南北朝,乱,衣冠再南渡。这样婺源就慢慢有北方移民来了。

这段时期,婺源偏僻,人少,山清水秀,书乡,茶乡。我猜朝廷基本都赖得管理,因为没有什么税收,就算来收税,路远,要走几日甚至十几日,有些地方路都不通,收的税都不够路费。烦死人,干脆赖得管。

在婺源没有建县之前,我想婺源人基本是这样子的: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搭几间茅草屋,呼吸着森林气息,喝着泉水,房前种点田,房后种点茶,自给自足,婺源茅屋书声朗,没事喝喝茶,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粮食多就酿点酒,下水捞捞都是鱼,后山野兔自动送上门,农闲时出远门串亲戚,抄天高兴了弄两杯,山多,来回要翻山越岭,溪多,又要过河过桥,路上说不定有美丽的邂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事怕没人晓得,就修家谱,建祠堂,留给后人念想……一幅耕读渔樵的美好生活画卷,比竹林七贤还悠闲潇洒。

婺源战史

01

江湖告急

婺源县粉墨登场

一切美好的幻灭就在于婺源这个地方人越来越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多了,江湖也大,江湖一大,纷争就多,纷争一多,就要管理。加强管理,就要设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于是,江湖告急,朝廷在婺源建县。婺源建县以后,战事纷纷登场。

公元736年,即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在歙she州东南部,农民起义军领袖洪真以休宁县回玉乡的鸡笼山为根据地,啸聚山林,势成燎原,曾一度占领歙she、衢qu、睦三洲地界,方圆400余里,震动朝野。朝廷派出重兵,历经3年终平定。

为了加强这片蛮荒之地的统治,朝廷决定,割出休宁县的回玉乡和鄱阳县的怀金乡,于开元二十八年,即公元740年创建「婺源县」。婺源县粉墨登场,将在江湖中越走越远。

公元765年,即唐代宗永泰元年,苏州起义军领袖方清攻陷歙州,当时婺源县属歙州,还没有镇将。第二年,

李光弼bi率兵讨平。直到公元847年,即唐宣宗大中元年,歙州刺史于德晦才派兵马使都虞候「汪道安」来婺源镇守,这是婺源县第一次有将镇守。

公元874年,即唐僖xi宗乾符元年,黄巢起义,其他地方跟着起义响应,风起云涌,天下大乱。当时,汪武镇守婺源,他先在弦高镇上游的武口创立军营。

公元881年,即唐代中和元年,大批农民起义军攻入歙州,危及婺源。第二年,汪武从武口退守「弦高镇」,在腰滩「蚺ran城港」设立军营,率领将士多次打退入侵之敌。他又拿出自己的私人钱物购买民众土地,建城。这就是如今婺源县城的雏形,所以婺源县城那时叫「弦高」,又按地形叫「蚺城」。

公元1120年,即宋徽宗宣和二年10月,睦州清溪县的方腊发动农民起义,12月,方腊攻陷歙州,守将郭师中顽强抵抗,城陷被杀。朝廷派韩世忠来平叛。公元1121年,韩世忠

带兵在青溪县帮源洞捉拿住方腊,并押解汴京(今开封)处斩。

于是,公元1121年,即宣和三年,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辖「一府六县」。六县为歙县、黟yi县、休宁、绩溪、祁门、婺源,一府为徽州府。这就是九州中的「徽州」。

02

元末明初之乱世

婺源江湖风起云涌

元末明初,元军,起义军,朱元璋,三方搅毛,这里的江湖不好混!婺源战事频繁。

公元1276年,元代景炎元年,元兵南下,攻打徽州。招讨使李铨quan和知州王积翁献州投降,府学教授汪友直城陷绝食而死,副统制李世达战败逃走了,元军统帅、万户孛bo术鲁敬欲对徽州各县实行屠城,后回心转意,任命请愿人邱龙友为徽州知府,婺源人汪元龙协助治理,汪派弟弟汪元奎kui为婺源知县。

公元1351年,即元顺帝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领导元末农民大起义,红巾军攻陷婺源,婺源知州(婺源于元朝1295年由县升州)张士谦被杀,乡里推举

「汪同」为首领。

01、汪同率领义勇军开辟五岭,击破红巾军的栅寨,恢复婺源全境。

02、没过多久,红巾军再次进攻婺源,汪同败走。红巾军烧了婺源县学宫和文公庙。

03、公元1353年,红巾军攻下徽州府。

04、公元1353年3月,元朝都元帅帖古迭儿带兵恢复婺源,然后恢复徽州。

05、公元1354年,元军元帅福童带兵来到婺源。但是,被红巾军攻陷。

06、公元1355年,徽州元军元帅重金起用汪同担任婺源知州,汪同率军在横搓cha和言坑与红巾军激战,失利。

07、公元1356年,汪同哥哥汪睿带兵恢复婺源。

08、公元1357年,朱元璋派大将邓愈和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来攻打徽州路。元军元帅福童和阿思武弃城逃走。汪同审时度势,投靠邓愈。朱元璋授予汪同“枢密院判官”,回乡镇守婺源。

09公元1365年11月,信州(今上饶)起义军萧明侵犯婺源。此时,汪同已死,婺源知州、安徽凤阳人、朱元璋老乡白谦手下无兵,怀藏官印,出北门投水而死。

03

婺源江湖愈演愈烈

在明朝也没有闲着

公元1508年,即明武宗正德三年,王浩八以江西万年县姚源洞为中心发动农民起义,队伍迅速扩展到数万人,屡败明军。1513年,王浩八派大将王鸾二、汪澄五从大埇岭侵入婺源东乡。后被朝廷平叛。

公元1519年,即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chen濠hao在南昌发动叛乱,波及婺源。新安卫(明朝设都、城、卫、所。卫,小城的意思)指挥使刘辅带兵来婺源,于叛军战于婺源南部的五福镇,战败而死。宸濠之乱只有43天,被赣南巡抚「王守仁」就是那位奇才——王阳明平定。

公元1564年,即明朝嘉靖四十三年,衢州铜山矿民闹事,突然来到婺源许村,知县张槚派捕快陈赦、程四、陈实去抓人,俱被杀。

公元1566年,即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浙江开化县1000多名矿工聚集在云雾山起义,声势浩大,他们翻越芙蓉岭进入婺源。婺源知县李志学带兵迎敌,结果失利,来助战的新安卫指挥使王应桢翟凤翔、百户长何子实、将领赵中元当场战死。起义军焚烧北门突入婺源县城,烧了县衙,后经德兴转走义乌。婺源知县李志学因守城乏力,被降职。

婺源—婺源战史

▲明清婺源县城图

公元740年8月8日,唐玄宗设置婺源县,县治设在清华镇。

唐代中和元年,即公元881年,群盗入歙州,犯及婺源县境。婺源人「汪武」于弦高的rán蚺蛇港旁设立军营,并私人出巨资,买下百姓的大片田地创建城池,开始拒守弦高镇。弦高镇就是后来的婺源县城雏形。

最初的婺源城竟是私城。婺源县城从北到东到南到西,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向来凭借位置险要而不建城。

唐昭宗天复元年,即公元901年,朝廷正式下令把县治迁到「弦高镇」。原来的县治清化镇后改名清华镇。

南唐昇元二年,即938年,「刘津」统领开始建造婺源城墙,城墙长九里十五尺,有“昇门、元门”两座城门。

元代,城门增加到四座。明代,填塞西湖,扩建城池,城门仍然保留元代的四座。

明代嘉靖年间,为了方便居民出入,增开了四座城门。这样,婺源就有了

八座城门:锦屏门、瑞虹门、环带门、嘉鱼门、宝婺门、弦歌门、璧月门、保安门。

紫阳是明代婺源大儒朱熹的别号,为了纪念朱熹,明以后婺源县城又称「紫阳镇」,虽然解放后被全国一刀切叫“城关镇”,1984年,婺源县政府决定复名紫阳镇

04

满清混入婺源江湖

驮打鬼注定多灾多难

公元1659年,即清朝顺治十六年,矢志反清复明的「郑成功」从海上进攻金陵(今南京),其部将唐士奇带兵攻打婺源。婺源清军守将李芝驰援金陵途中叛变,与唐士奇联合围攻婺源。

婺源知县张宏美率领将士和民众奋力抵抗,双方在婺源中云血战,结果官军将领王裕光、王先中、王起粼、王良郡战死,义军将领董玉、姚大旗战死。义军虽胜,损失也不小,后唐士奇和李芝害怕婺源援军而撤走。

顺治至康熙年间,骁勇善战的起义军领袖王跳鬼以婺源西部山区为根据地,闹腾得很厉害,20多年朝廷没有办法。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12月,朝廷派出重兵与王跳鬼起义军在婺源甲路狭路相逢,结果起义军兵败,王跳鬼逃入浮梁。第二年,朝廷剿匪大军在浮梁三里都剿灭王跳鬼。

康熙十三年,即公元1674年3月,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7月,其部将罗其熊攻下徽州。8月,罗其熊率部数万人从德兴攻入婺源。守将王龙投降,知县陈六承潜逃。罗其熊攻下婺源,放火烧城。

公元1674年10月,乐平贼寇马成龙侵犯婺源。婺源段莘、庆源、秋溪等地民众自发组织民团抗击。11月1日,马成龙烧毁词坑。5日,攻打段莘,生员汪乾战死官桥。下旬,镇守江南将军额楚和辅国将军巴山带兵收复婺源,并留下标员马之俊

耿恋祖统领兵团驻守婺源。

康熙十五年,即公元1676年3月,耿精忠所部、闽藩总兵马显中从浙江开化县翻山越岭进入婺源,在婺源济溪、大畈、浯村、江湾等地烧毁民房,大肆掳掠,婺源东边乡村遭受祸害最为惨烈。援剿游击张元品和中平守将王佐带兵力战,获胜,匪散去。

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夏,衢州西安县农民吴赖头、刘金彪等与义和团遥相呼应,杀死西安县令,发动农民起义,消息传到婺源,婺源民众摩拳擦掌。婺源知县李延庆实施全县戒严,安徽巡抚和总兵也派兵进驻婺源弹压。秋,骚乱平息,军队撤防。

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6月,乐平“混天麻子”夏廷宜率领农民3000多人攻下乐平县衙起义,后撤至乐平与婺源边境。1907年9月1日,由于叛徒出卖,夏廷宜被清兵洋枪队伏击而死,起义失败。

05

清兵与太平军在婺源的肉搏

这个江湖太凶险!

清军与太平军在婺源你争我夺30多次,真TM狠!婺源县城数次易手,NN的,当我们婺源人是空气?这个江湖太特么凶险!

咸丰四年,即公元1854年正月23日,盘踞在安庆的太平军流进攻徽州,攻陷祁门。8月,攻陷乐平桃源渡。1855年正月27日,攻陷黟yi县。2月6日,攻陷休宁。2月13日,攻陷徽州府和歙县。

公元1855年2月26日,太平军进入婺源,攻陷清华镇。28日,攻陷婺源县城。从此,清兵与太平军开始了在婺源长达18年30多次的你争我夺。

01、浙江金华知府石景芬夏宝庆部从清华,江宁大营提督邓绍良率周天受部从渔潭,两军并进,收复婺源。

02、4月7日,太平军攻打德兴广信府(今上饶)失利,回兵攻陷婺源县城。10日,窜到中云、横槎cha。17日窜到赋春、甲路。

03、4月19日,浙江都司夏宝庆与太平军战于清华,清军失利,千总王标和把总蒋叙元阵亡,县民汪杰、郎筠助战殉难。太平军后窜到休宁。

04、9月,浙江都司薛举率兵驻防婺源县城,兵营设在「婺源试院」。12月,移驻浙江开化白沙关。

05、咸丰六年,即公元1856年3月,太平军首领、翼王「石达开」从江西出发,分三路进军,其中有一路攻打婺源。3月6日,太平军从景德镇窜到婺源黄砂、许村。7日,窜到中云。8日,攻陷婺源县城。

06、婺源县丞苏式敬带领从安徽泾县、太平招募来的义勇军,由浙源过庐岭,攻入婺源。太平军由汪口、江湾度过五岭,窜到休宁。浙江游击蒋廷选、守备徐勇率严州兵来驻防婺源县城。

07、8月23日,太平军一路从婺源太白窜到高砂,另一路从德兴海口窜入婺源。25日,婺源代理知县陈兆元和城守营贾仲良协助游击蒋廷选抵御太平军,双方在婺源县城下激战,清军失利,守备徐勇和千总胡鸿飞阵亡,太平军攻陷婺源县城。太平军后窜到休宁。

08、8月28日,浙江南河参将「师长镳biāo」率威武之师来婺源县城驻防,兵营在婺源试院,后移到横槎。来婺源驻防的所有官军中只有「师长镳」的部队最有纪律,秋毫无犯,婺源民众至今怀想。

09、咸丰七年,即公元1857年2月14日,太平军从景德镇过浇岭,窜到婺源汾水。15-16日攻打婺源县城,师长镳先初胜,后阵亡,城未破。太平军转而劫掠盘山,生员程黎照率团勇抵抗,战死。18日,太平军窜到中云。19日,攻陷婺源县城。从此,太平军以县城为据点,四处出击。后撤到景德镇。

10、6月,浙江知府毕大钰

、参将王国政率兵到婺源驻防,他们分别设营于婺源县城东关陈家山和西关西山。

11、7月2日,太平军从乐平攻向婺源。6日,攻陷婺源县城,并分别攻打毕、王的东、西两营。清军战败,毕大钰于汤坞阵亡。太平军焚烧婺源县衙,连带烧毁房屋数百家。

12、8月,太平军攻打清华。清华官军有洪修政永绥sui团练局王梦麟徽府军,还有撤退至此的县丞叶铨和都司王恩荣,面对朝廷重兵,太平军失利。太平军大部队出城,在清华、金竹一带焚杀。

13、清兵趁太平军大部队出动,攻打婺源县城。饶如此,还是失利,太平军战斗力杠杠的。九品洪宜礼率领的100多名永绥团勇全部战死。后太平军退出婺源县城。官军入城,婺源恢复。

14、咸丰八年,即公元1858年3月,太平军从开化窜往德兴,经过婺源。游击蒋廷选及紫阳总局永安局的团勇阻击,太平军绕道杀奔婺源。在甲路,朝廷甲路民团战败,战死100多人。在岩前,乡绅戴崇钟率岩前民团抵御,100多人全部战死。

15、7月25日,又有两支太平军窜到婺源。参将丁文尚、游击蒋廷选出城防御,溃败。代理知县吴崧庆请参将丁文尚和游击蒋廷选守城,丁、蒋却把军队撤退到清华。8月1日,太平军从德兴海口攻陷婺源。太平军把婺源城墙加高加厚,筑坝拦水成护城河,婺源县城水深城固。

16咸丰九年,即公元1859年,大批清军来参加婺源会战。先是浙江副将文瑞、游击夏宝庆两次攻打婺源县城,失利。然后清华监生胡颜春率永绥局团勇攻城,100多人全部阵亡。

后来,浙江总兵「李定泰」率领张芾fu、周天受、江长贵、王梦麟、文瑞、夏宝庆、林恩源等将领对婺源县城发动总攻。李定泰的部队勇敢杀敌,绝不后退,做出了榜样。太平军抵挡不住,烧毁城内房屋逃离。婺源收复。

06

老江湖与愣头青

在婺源的生死角斗

曾国藩,外号「曾剃头」,意思就是杀人如麻。左宗棠,号「湘上农人」不农,林则徐的得意门生。两个老江湖偏碰到不要命的愣头青太平军,他们会在婺源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咸丰十年,即公元1860年6月,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驻军祁门。曾剃头一亮相就闪,不见踪影,真是江湖老手。

01、10月,太平军从休宁与婺源交界的扶车岭侵入婺源,永安局团勇在三梧岭阻击,打退太平军。

02、11月1日,另一股太平军攻下德兴后,一鼓作气接着攻陷婺源县城。

03、11月3日,兵部郎中、襄办军务左宗棠派兵收复婺源。太平军逃往浙江开化。

04、11月15日,一支从安徽宁国来的太平军,从休宁窜到婺源大畈。16日,窜到江湾。17日,太平军攻打驻扎江湾的副将

王梦麟、程永年兵营,官军和民团溃败,江湾和汪口一片火海。18日,太平军攻陷婺源县城。此时,太平军分别驻扎在汪口、词坑、鹤溪,现在鹤溪的「兵营林」不知是否是此次太平军驻军而得名。

05、11月25日,太平军退往景德镇浮梁,婺源恢复。

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正月27日,太平军首领「李世贤」率领大部队从休宁出发,奔赴江西,过境婺源。太平军有18支分队,婺源到处是太平军,他们很快攻陷婺源县城。太平军窜到清华、晓起、虹钟坦、段莘等处,所到之处,官兵和民团全军覆灭。

01、2月,爵阁督宪左宗棠督军进剿婺源太平军。左宗棠部虽取胜,但是其他清军惨败,太平军不是吃素的。2月12日,驻扎在甲路的官军受到太平军围攻。游击陈明南,把总赵玉莲、曾文清、喻拔元、陈正彪,外委陈石台均战死。游击王开琳

孤立无援,只好退守景德镇。

02、3月,太平军从乐平窜入婺源盘山、中云。19日,太平军攻陷婺源县城。代理知县申协烜xuan被活捉,不甘屈辱,投河而死。23日,太平军退到浙江开化。

03、5月22日,太平军从德兴来到婺源,攻陷县城。第二天,退出县城。24日,退到汪口。28日,退到大畈,再退到休宁。

04、6月2日,帮办军务、太常寺卿左宗棠分兵来婺源驻防。8日,左宗棠从景德镇来到婺源。并派兵去追击开化的太平军。

05、12月,左宗棠探知太平军残余势力准备从浙江侵入婺源,再次亲自督兵来婺源防堵。26日,在大埇岭大败太平军,并进击浙江开化、常山。

公元1862年,即清朝同治元年,自号“湘上农人”的左宗棠升大官了,升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他认为婺源地处江浙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于是,调派精兵来婺源循环驻防。

公元1863年,即清朝同治二年,在浙江失败的太平军残余势力重新侵入徽州地区,试图闯过婺源,图谋江西。

左宗棠命令浙江按察使刘典、赣南道王文瑞带兵速到婺源增援,大败太平军于梅林、岩寺、草市、鱼潭等地。

从此,婺源境内没有了太平军。愣头青没有弄过老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